蘇聯元帥a·n·葉廖緬科寫道:“П·o—2型飛機從臨近機場起飛,往往一夜出擊3—4架次,每架飛機懸掛2個重100公斤的炸彈或4個50公斤炸彈。遵照嚴格製定的計劃,像白天一樣準確而有目的地作戰。夜航飛行員隻有善於捕捉目標,就可減少飛行員完成任務的因難。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點呢?首先,地麵要有組織良好的信號勤務部門,特別需要用周密考慮指示目標的方法,利用探照燈將飛機引向目標。探照燈用一束光柱,或在目標上空構成交叉光束,或用平行光束顯示出目標的邊緣。還可使用電發光信號、篝火、信號彈做為指示信號。夜骯兵根據不同信號變化自己的戰術,這樣可提高我軍航空兵夜間活動的成功率。我軍航空兵共出動2萬1千多架次,空投下各種炸彈近30萬顆,燃燒彈近2萬2千顆,向敵人投彈總重量超過2萬噸,這些僅是夜航航空兵作戰的部分成績。”
當然,敵人也注意到蘇聯紅軍戰鬥力的增長。
在b·亞當撰寫的書中有題為“敵人開始強大”一章。作者在這裏引用了保盧斯的一段話:“紅軍戰士的抵抗力在最後幾星期裏達到了我們從未預料不到的強大……蘇聯紅軍士兵是近戰、巷戰、善於偽裝的老手,他們每天都頻繁的行動。”此後,他又談道,隻要德軍步兵一露出掩體、就會遭到殲滅性的火力射擊。“無論我們在何地取得成功,都會立即遭到俄國人的迎頭打擊,往往把我們趕回出發陣地。”
沉思了一會,保盧斯繼續說:“敵人統帥部採取行動的目的性很強。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蘇聯統帥部打算不惜任何代價堅守伏爾加河西岸陣地。”
在戰役過程中,史達林格勒保衛者鍛鍊了自己的意誌,積累了戰鬥經驗。第62和第64集團軍備部隊是這方麵最突出的榜樣,這兩個集團軍直接參加了城市保衛戰,完成了最艱巨的任務。1942年12月31日史達林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向最高統帥部呈抵為表彰第62和64集團軍保衛城市的堅定頑強精神應授予他們列寧勳章和命名為“近衛”稱號,授予司令員b·n·崔可夫中將和m·c·舒米洛夫中將以蘇聯英雄稱號。
全體參戰人員都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頑強鬥爭精神,並不斷地提高了戰鬥技能。史達林格勒防禦戰的結局為爾後事態的順利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200天大血戰
第五章 伏爾加河會戰和高加索防禦戰
在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地帶內展開史達林格勒會戰的同時,敵人還企圖在蘇德戰場南翼實現其進攻的主要目的——奪取高加索。
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認為,1942年夏季蘇軍在西南方向上的撤退說明了他們對蘇聯軍事潛力的價估是完全正確的。“希特勒擔心,將自己的主力調往史達林格勒,隻會進行一場得不償失的突擊,而白白地失掉寶貴的夏季時間。希特勒認為,用比原計劃少得多的兵力便可實現他的目的,他認為在達到第一個目的的同時,可再獲得對他來說第二個更重要的目標,這就是占領高加索石油產區。”
奉命奪取高加索的德國法西斯“a”集團軍群按計劃應在頓河和庫班河下遊地帶圍殲蘇軍。爾後打算實現奪取諾沃羅西斯克和圖阿普謝計劃,緊接著沿黑海岸向東南的巴統地區發展進攻。敵人的計劃還包括對格羅茲內依、馬哈奇卡拉、巴庫方向進攻和越過大高加索山脈各山口,沿奧謝京軍用公路向庫泰西進攻。由此可見,敵人妄圖占領北高加索,爾後從西麵和東西繞行大高加索山脈實施突擊,從北西越過山口發起進攻從而奪取外高加索。
高加索防禦戰與蘇德戰場上的其它戰爭,尤其是與史達林格勒城郊的戰鬥有著密切聯繫。該城附近的戰鬥“對高加索的戰鬥進程起著特殊作用,反過來高加索的戰鬥又影響著史達林格勒會戰”。
這兩個戰役幾乎在同一時期(7月17日和7月25日)展開,而且從一開始就有著共性。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保衛者們在捍衛祖國極為重要的地區時,粉碎了德軍最高統帥部1942年7月23日下達的第45號訓令中指出的戰略計劃。在頓河下遊地區保衛高加索接近地的部隊以其右翼與史達林格勒前線的左翼部隊緊密配合。
爾後,保衛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各集團軍連續數月處於分隔狀態。正加以上所述,在戰略方麵,他們仍保持著內部的統一和相互依賴關係。
高加索防禦戰是在蘇方處於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展開的。經過激戰,在羅斯托夫方向希特勒匪徒前出到頓河下遊。在該地區,敵人迅速奪取了左岸齊姆良斯卡亞和羅斯托夫之間的—些登陸場。
“a”集團軍群(下轄德軍坦克第l集團軍、第17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奪取高加索的戰役開始之前,又加強了坦克第4集團軍的部分力量。陸軍元帥利斯特指揮著德軍官兵16萬7千人,1130輛坦克,4540門大炮和迫擊炮,第4航空隊的1千架飛機。希特勒匪徒在這一地區擁有的兵力數量超過了蘇軍;人數是蘇軍的1·5倍,炮兵是2·1倍,坦克為9倍多,飛機幾乎是蘇軍8倍。而且曼施泰因上將指揮的第11集團軍此時布置於克裏木。
頓河下遊上庫爾莫亞爾所卡亞至亞速夫320公裏長的防禦地帶,由撤到該地的p·r·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南方麵軍駐守。從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至康期坦丁諾夫斯卡亞(寬達171公裏的地帶)的防禦線右翼,由從塔曼半島調到這裏來的第51集團軍防守。南方麵軍各部隊在疲睏已極的戰鬥中變得很弱。7月底,整個方麵軍共剩下17輛坦克,130架飛機,彈藥也奇缺。方麵軍的5個集團軍也僅有11萬2千人。
當然,敵人也注意到蘇聯紅軍戰鬥力的增長。
在b·亞當撰寫的書中有題為“敵人開始強大”一章。作者在這裏引用了保盧斯的一段話:“紅軍戰士的抵抗力在最後幾星期裏達到了我們從未預料不到的強大……蘇聯紅軍士兵是近戰、巷戰、善於偽裝的老手,他們每天都頻繁的行動。”此後,他又談道,隻要德軍步兵一露出掩體、就會遭到殲滅性的火力射擊。“無論我們在何地取得成功,都會立即遭到俄國人的迎頭打擊,往往把我們趕回出發陣地。”
沉思了一會,保盧斯繼續說:“敵人統帥部採取行動的目的性很強。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蘇聯統帥部打算不惜任何代價堅守伏爾加河西岸陣地。”
在戰役過程中,史達林格勒保衛者鍛鍊了自己的意誌,積累了戰鬥經驗。第62和第64集團軍備部隊是這方麵最突出的榜樣,這兩個集團軍直接參加了城市保衛戰,完成了最艱巨的任務。1942年12月31日史達林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向最高統帥部呈抵為表彰第62和64集團軍保衛城市的堅定頑強精神應授予他們列寧勳章和命名為“近衛”稱號,授予司令員b·n·崔可夫中將和m·c·舒米洛夫中將以蘇聯英雄稱號。
全體參戰人員都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頑強鬥爭精神,並不斷地提高了戰鬥技能。史達林格勒防禦戰的結局為爾後事態的順利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200天大血戰
第五章 伏爾加河會戰和高加索防禦戰
在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地帶內展開史達林格勒會戰的同時,敵人還企圖在蘇德戰場南翼實現其進攻的主要目的——奪取高加索。
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認為,1942年夏季蘇軍在西南方向上的撤退說明了他們對蘇聯軍事潛力的價估是完全正確的。“希特勒擔心,將自己的主力調往史達林格勒,隻會進行一場得不償失的突擊,而白白地失掉寶貴的夏季時間。希特勒認為,用比原計劃少得多的兵力便可實現他的目的,他認為在達到第一個目的的同時,可再獲得對他來說第二個更重要的目標,這就是占領高加索石油產區。”
奉命奪取高加索的德國法西斯“a”集團軍群按計劃應在頓河和庫班河下遊地帶圍殲蘇軍。爾後打算實現奪取諾沃羅西斯克和圖阿普謝計劃,緊接著沿黑海岸向東南的巴統地區發展進攻。敵人的計劃還包括對格羅茲內依、馬哈奇卡拉、巴庫方向進攻和越過大高加索山脈各山口,沿奧謝京軍用公路向庫泰西進攻。由此可見,敵人妄圖占領北高加索,爾後從西麵和東西繞行大高加索山脈實施突擊,從北西越過山口發起進攻從而奪取外高加索。
高加索防禦戰與蘇德戰場上的其它戰爭,尤其是與史達林格勒城郊的戰鬥有著密切聯繫。該城附近的戰鬥“對高加索的戰鬥進程起著特殊作用,反過來高加索的戰鬥又影響著史達林格勒會戰”。
這兩個戰役幾乎在同一時期(7月17日和7月25日)展開,而且從一開始就有著共性。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保衛者們在捍衛祖國極為重要的地區時,粉碎了德軍最高統帥部1942年7月23日下達的第45號訓令中指出的戰略計劃。在頓河下遊地區保衛高加索接近地的部隊以其右翼與史達林格勒前線的左翼部隊緊密配合。
爾後,保衛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各集團軍連續數月處於分隔狀態。正加以上所述,在戰略方麵,他們仍保持著內部的統一和相互依賴關係。
高加索防禦戰是在蘇方處於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展開的。經過激戰,在羅斯托夫方向希特勒匪徒前出到頓河下遊。在該地區,敵人迅速奪取了左岸齊姆良斯卡亞和羅斯托夫之間的—些登陸場。
“a”集團軍群(下轄德軍坦克第l集團軍、第17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奪取高加索的戰役開始之前,又加強了坦克第4集團軍的部分力量。陸軍元帥利斯特指揮著德軍官兵16萬7千人,1130輛坦克,4540門大炮和迫擊炮,第4航空隊的1千架飛機。希特勒匪徒在這一地區擁有的兵力數量超過了蘇軍;人數是蘇軍的1·5倍,炮兵是2·1倍,坦克為9倍多,飛機幾乎是蘇軍8倍。而且曼施泰因上將指揮的第11集團軍此時布置於克裏木。
頓河下遊上庫爾莫亞爾所卡亞至亞速夫320公裏長的防禦地帶,由撤到該地的p·r·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南方麵軍駐守。從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至康期坦丁諾夫斯卡亞(寬達171公裏的地帶)的防禦線右翼,由從塔曼半島調到這裏來的第51集團軍防守。南方麵軍各部隊在疲睏已極的戰鬥中變得很弱。7月底,整個方麵軍共剩下17輛坦克,130架飛機,彈藥也奇缺。方麵軍的5個集團軍也僅有11萬2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