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大血戰
第二節 遠接近地的防禦
1942年7月的日日夜夜,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密切注視著東線南段戰局的發展。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7月13日在工作日記中寫道:“南方戰役的發展勢不可擋。”
參加進攻的德國法西斯軍隊主力轉向高加索方向,而第6集團軍在強大空軍的支援下,迅速向史達林格勒推進。集團軍的推進速度一晝夜近30公裏。
從那時起,哈爾德在《戰爭日記》中越來越多地提到史達林格勒。這證明德軍參謀總部對該市越來越注意。
7月16日他寫道:“據完全可靠的情報,可以認為敵人將會使用全部兵力和兵器堅守史達林格勒……同戈林和豪·辛格開會,討論即將開始的史達林格勒交戰的設想。”
7月18日:“據偵察部門提供的材料,史達林將動用全部力量以圖堅守史達林格勒,讓軍隊渡過頓河並扼守該區域。……元首在今天的報告裏……發布‘最高命令’。要求全線強渡頓河(在頓涅茨河口以東,在南極),開始奪取史達林格勒的交戰。”
7月20日:“第6集團軍勝利地向東南方向推行。”
7月2l日:“保盧斯的部隊(第6集團軍)迅速、果斷地向史達林格勒推進。敵人亦企圖通過西北鐵路及用汽車將他們的部隊調往該市。頓河前線部隊換防和兵力調動進展順利。”
7月22日:“第6集團軍的推進得到保障。頓河地區宿營警戒組織得順利。”
蘇方也逐漸看清敵人的企圖。敵人在粉碎西南方麵軍的抵抗之後,大致在米列羅沃、卡緬斯克方向繼續向南發展進攻。他們企圖擊敗南方麵軍,在前出到伏爾加河和奪占史達林格勒的同時,將蘇軍戰略防線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根據希特勒的戰略家的設想,這個問題如果得到解決,粉碎蘇軍、占領蘇俄這一最終目標的實現便指日可待。
漢斯·德爾寫道:“在那些日子裏,蘇聯經歷了嚴重的危機。顯而易見,盡管俄國人在有計劃地退往頓河,但在德軍部隊的壓力下,被迫提前撤向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在某些地區,撤退變成潰逃。這一情況,在史達林7月底發布的著名命令中便有所反映。”
蘇德戰場南段的形勢對在這裏作戰的部隊極為不利。敵人完全掌提了戰鬥行動的主動權。蘇軍正一步步地向國土縱深撤退。漢斯·德爾所說的1942年夏季蘇聯經歷了嚴重危機,紅軍在一定時期內,退往伏爾加河和高加索的推斷當然是不可信的。但是,蘇維埃國家當時的軍事形勢確實再一次嚴重惡化。
必須首先製止法西斯軍隊長驅直入的進攻。然後扭轉戰場的形勢。全體蘇聯人的這一願望是產生巨大力量的精神因素。
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蘇聯元帥鐵木辛哥以及從7月23日起任該方麵軍司令員的b·h·戈爾多夫中將執行了大本營要求採取緊急措施保衛史達林格勒的訓令。他們是在史達林格勒地區處在的極其複雜、極其危險的形勢下執行這一任務的。
德國法西斯大批軍隊日益逼近頓河地區。原定在這裏阻止敵軍。而當時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首長隻轄非常有限的兵力和兵器,難以完成這一任務。前麵已經說過,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在組建時共編入3個預備集團軍(第62、63、64集團軍)和原西南方麵軍的兩個集團軍(第21和航空兵第8集團軍)。
7月下半月,撤至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防禦地帶的第28、38和第57集團軍也歸屬該方麵軍領導。但是,這麽多的集團軍番號並不能反映方麵軍在防禦交戰初期擁有的實際兵力。幾個預備集團軍從大後方開赴前線時,並非全部滿編(例如第62集團軍,人員和裝備均缺編),而且,由於路遠,推延了到達史達林格勒地區和在防禦地區集結的時限。至於原屬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的幾個集團軍,在向史達林格勒退卻時所進行的激烈戰鬥中,已打得精疲力盡。其剩餘兵團隻有極少量的人員,技術兵器也所剩無幾。其中大部分很快被調到方麵軍後方,在其基礎上組建新的兵團。從哈爾科夫撤下的坦克第13、22、23軍,歸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統轄後,被調至後方補充人員和兵器。從第38集團軍所轄的9個步兵師線部中抽調4個師的領率機關調至後方,在其基礎上成立新的兵團。7月下半月,第57集團軍領率機關被調至史達林格勒地區。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繼續向史達林格勒地區調遣新的兵力。至7月22日,步兵第18、131師、坦克第28軍,以及其它一些坦克,炮兵兵團和部隊調歸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司令指揮。又過幾天(7月26——27日)步兵第126、204、205、321、399和422師陸續從遠東開進史達林格勒地區。其中一些部隊組建了新的集團軍,另—部分馬上開到史達林格勒遠接近地投入激烈戰鬥。
由此可見,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開始時組織對敵作戰的能力非常有限。其兵力隻是以後逐漸增加的。所以說,防禦交戰初期的形勢是非常危急的。本應在從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西爾斯卡亞,長達500公裏的防禦地帶上,組織抗擊進攻之敵。但戰鬥開始時,並非所有地段都駐有部隊,因而方麵軍首長不得不採取緊急的有效措施,以保證在最危急的地方及時組織與進攻之敵抗衡。在這種形勢下,必須盡快地調動兵力兵器,建立堅固防禦。
第二節 遠接近地的防禦
1942年7月的日日夜夜,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密切注視著東線南段戰局的發展。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7月13日在工作日記中寫道:“南方戰役的發展勢不可擋。”
參加進攻的德國法西斯軍隊主力轉向高加索方向,而第6集團軍在強大空軍的支援下,迅速向史達林格勒推進。集團軍的推進速度一晝夜近30公裏。
從那時起,哈爾德在《戰爭日記》中越來越多地提到史達林格勒。這證明德軍參謀總部對該市越來越注意。
7月16日他寫道:“據完全可靠的情報,可以認為敵人將會使用全部兵力和兵器堅守史達林格勒……同戈林和豪·辛格開會,討論即將開始的史達林格勒交戰的設想。”
7月18日:“據偵察部門提供的材料,史達林將動用全部力量以圖堅守史達林格勒,讓軍隊渡過頓河並扼守該區域。……元首在今天的報告裏……發布‘最高命令’。要求全線強渡頓河(在頓涅茨河口以東,在南極),開始奪取史達林格勒的交戰。”
7月20日:“第6集團軍勝利地向東南方向推行。”
7月2l日:“保盧斯的部隊(第6集團軍)迅速、果斷地向史達林格勒推進。敵人亦企圖通過西北鐵路及用汽車將他們的部隊調往該市。頓河前線部隊換防和兵力調動進展順利。”
7月22日:“第6集團軍的推進得到保障。頓河地區宿營警戒組織得順利。”
蘇方也逐漸看清敵人的企圖。敵人在粉碎西南方麵軍的抵抗之後,大致在米列羅沃、卡緬斯克方向繼續向南發展進攻。他們企圖擊敗南方麵軍,在前出到伏爾加河和奪占史達林格勒的同時,將蘇軍戰略防線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根據希特勒的戰略家的設想,這個問題如果得到解決,粉碎蘇軍、占領蘇俄這一最終目標的實現便指日可待。
漢斯·德爾寫道:“在那些日子裏,蘇聯經歷了嚴重的危機。顯而易見,盡管俄國人在有計劃地退往頓河,但在德軍部隊的壓力下,被迫提前撤向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在某些地區,撤退變成潰逃。這一情況,在史達林7月底發布的著名命令中便有所反映。”
蘇德戰場南段的形勢對在這裏作戰的部隊極為不利。敵人完全掌提了戰鬥行動的主動權。蘇軍正一步步地向國土縱深撤退。漢斯·德爾所說的1942年夏季蘇聯經歷了嚴重危機,紅軍在一定時期內,退往伏爾加河和高加索的推斷當然是不可信的。但是,蘇維埃國家當時的軍事形勢確實再一次嚴重惡化。
必須首先製止法西斯軍隊長驅直入的進攻。然後扭轉戰場的形勢。全體蘇聯人的這一願望是產生巨大力量的精神因素。
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蘇聯元帥鐵木辛哥以及從7月23日起任該方麵軍司令員的b·h·戈爾多夫中將執行了大本營要求採取緊急措施保衛史達林格勒的訓令。他們是在史達林格勒地區處在的極其複雜、極其危險的形勢下執行這一任務的。
德國法西斯大批軍隊日益逼近頓河地區。原定在這裏阻止敵軍。而當時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首長隻轄非常有限的兵力和兵器,難以完成這一任務。前麵已經說過,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在組建時共編入3個預備集團軍(第62、63、64集團軍)和原西南方麵軍的兩個集團軍(第21和航空兵第8集團軍)。
7月下半月,撤至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防禦地帶的第28、38和第57集團軍也歸屬該方麵軍領導。但是,這麽多的集團軍番號並不能反映方麵軍在防禦交戰初期擁有的實際兵力。幾個預備集團軍從大後方開赴前線時,並非全部滿編(例如第62集團軍,人員和裝備均缺編),而且,由於路遠,推延了到達史達林格勒地區和在防禦地區集結的時限。至於原屬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的幾個集團軍,在向史達林格勒退卻時所進行的激烈戰鬥中,已打得精疲力盡。其剩餘兵團隻有極少量的人員,技術兵器也所剩無幾。其中大部分很快被調到方麵軍後方,在其基礎上組建新的兵團。從哈爾科夫撤下的坦克第13、22、23軍,歸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統轄後,被調至後方補充人員和兵器。從第38集團軍所轄的9個步兵師線部中抽調4個師的領率機關調至後方,在其基礎上成立新的兵團。7月下半月,第57集團軍領率機關被調至史達林格勒地區。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繼續向史達林格勒地區調遣新的兵力。至7月22日,步兵第18、131師、坦克第28軍,以及其它一些坦克,炮兵兵團和部隊調歸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司令指揮。又過幾天(7月26——27日)步兵第126、204、205、321、399和422師陸續從遠東開進史達林格勒地區。其中一些部隊組建了新的集團軍,另—部分馬上開到史達林格勒遠接近地投入激烈戰鬥。
由此可見,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開始時組織對敵作戰的能力非常有限。其兵力隻是以後逐漸增加的。所以說,防禦交戰初期的形勢是非常危急的。本應在從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西爾斯卡亞,長達500公裏的防禦地帶上,組織抗擊進攻之敵。但戰鬥開始時,並非所有地段都駐有部隊,因而方麵軍首長不得不採取緊急的有效措施,以保證在最危急的地方及時組織與進攻之敵抗衡。在這種形勢下,必須盡快地調動兵力兵器,建立堅固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