Г·古德裏安寫道:“1942年春天,擺在德國最高統帥部麵前的問題是,用什麽方法繼續作戰:進攻還是防禦,轉入防禦就等於承認1941年攻勢本身的失敗,承認我們失去了繼續順利進行和結束東西方戰命的機會。1942年是德軍主力能夠用在東線進攻的最後一年,因為這一年用不著擔心西方大國很快會採取行動。剩下該解決的問題是,在3千公裏長的戰線上,要用較少的兵力取得進攻的勝利,應該採取什麽措施?顯而易見,在戰線大部分地區,軍隊應該轉入防禦”。
據哈爾德將軍證實,1942年夏季攻勢的進攻戰役早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之交的冬季就預料到的。“當時,戰略計劃是冬季要穩住戰線並準備1942年實施夏季進攻,以後奪取高加索,切斷俄國人的石油來源,破壞伏爾加河的交通線”。
德軍最高統帥部1941年12月8日的訓令指出,要創造實施“高加索進攻戰役”的先決條件。
在那個對德國人來講難於忘記的冬天,希特勒禁止把部隊從第聶伯河東岸調回,要求不惜任何代價,堅守列寧格勒近郊、傑米揚斯克、爾熱夫和維亞濟馬、奧勒爾、庫爾斯克和頓河地域的陣地。
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的具體內容,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和某種程度上是希特勒的將軍們議論的主題。“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屈勒爾上將建議,首先在蘇德戰場的北段實施進攻,令占列寧格勒。哈爾德,最終還堅持要恢復進攻,而從同以前一樣,把中央方向看作是主要方向,並建議用“中央”集團軍群的力量,重點進攻莫斯科。哈爾德認為,在西部方向上擊敗蘇聯,將保證取得這次攻勢和整個戰爭的勝利。
希特勒在凱特爾和約特爾(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堅決支持下命令德軍主力1942年夏向南挺進,奪占高加索。由於兵力有限,決定推遲攻占列寧格勒的戰役,等能從南方騰出部隊以後再進行。
德國法西斯總指揮部決定在蘇德戰場南翼展開新的進攻,指望在連續不斷實施戰役中,各個擊破蘇軍。這樣,雖然在計劃1942年攻勢中:希特勒的戰略家們第一次顯得舉棋不定,然而,似同以往一樣,第三帝國最高軍政領導界最終還是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1942年3月28日,在希特勒統帥部舉行了秘密會議。會議隻有最高司令部的極少數人參加。哈爾德將軍按照總統給他下達的命令,詳細報告了夏季進攻時的軍隊部署計劃。
瓦爾利蒙對這隊會議的情景是這樣描述的:“誰也沒有發表反對意見。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覺察到了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作者注)的不滿情緒。在這之前,他多次發表過反對意見。無論是對進攻之初軍隊分梯次進入戰鬥的這種奇怪的用兵方式,過是對進攻過程中,向離心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他都是反對酌。他尤其不主張既在正麵,又在縱深內實施大規模戰役。”
這次秘密會議結束後的幾個星期,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約德爾上將(曾參與製定希特勒的戰役計劃)對參謀總部忠實於他的軍官舍爾夫中校(此人曾受希特勒委託,編寫軍事歷史)聲稱,如果俄國人向斯摩按斯克發起果斷進攻,那末,由於“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的力量不足,“齊格菲”戰役將帶有極大的冒險性。但是,約德爾同希特勒一樣,看來對蘇方有無力量和勇氣採取這種行動是持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隻要德國在戰場南段的進攻一開始,蘇聯就會把軍隊自動調往南方。
約德爾委託他的副職和武器力量作戰指揮部的重要軍官們,以德國最高統帥部訓令的形式製定陸軍參謀總部的計劃。這個計劃是3月28日希特勒提議並批準的。作戰指揮部決定訓令的內容隻限於下達“任務”,為了不使陸軍參謀總部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受到束縛。但是,4月4日,約德爾將軍報告“方案”時,希特勒宣布,他要親自修改訓令。第二天,他的“史料研究家”寫道:“總統對41號訓令方案進行了實質性修改,並充實了不少重要的、由他親自擬定的章節…”他首先更新起草了方案中有關主要戰役的那一部分”。經過幾番周折,終於產生了4月5日簽署的那份文件。“此件詞句重複,內容冗長。簡單扼要的戰役訓令和人人皆知的帶兵法則混雜在一起。許多重要問題的表達,含糊不清,而對一些次要情節卻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不難發現,希特勒昔日的忠實幫凶和同謀在二十年後的另一種形勢下,回憶當時的歷史時,千方百計地把自己同希特勒區分開來,力圖減輕自己的罪責。當然,瓦爾利蒙在自己的著作裏也追隨這種傾向,這從上麵引文裏可清楚地看出來。德軍的將軍們沒有提出任何原則上與希特勒意圖相對立的建議。這是因為德國將軍們在總統麵前的那種非常盛行的奴顏卑膝氣氛,排除了他們這樣做的任何可能性。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背後的不滿情緒是無濟於事的。他的那些獨立見解,也隻是戰後在西德文藝作品中才公開顯示出來。以後,即戰爭已經結束,哈爾德開始終斷言,說他當時曾建議調德軍主力奪占史達林格勒,目的是避免同時攻打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按他的意見,進攻高加索,對保障史達林格勒集群南翼來說,應具有輔助的意義。不難看出,若果真為此,那末這個建議同希特勒的計劃相比,絲毫沒有根本上的區別。難怪哈爾德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德軍最高統帥部3月28日的會議時,有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戰爭的結局決定於東方”。
據哈爾德將軍證實,1942年夏季攻勢的進攻戰役早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之交的冬季就預料到的。“當時,戰略計劃是冬季要穩住戰線並準備1942年實施夏季進攻,以後奪取高加索,切斷俄國人的石油來源,破壞伏爾加河的交通線”。
德軍最高統帥部1941年12月8日的訓令指出,要創造實施“高加索進攻戰役”的先決條件。
在那個對德國人來講難於忘記的冬天,希特勒禁止把部隊從第聶伯河東岸調回,要求不惜任何代價,堅守列寧格勒近郊、傑米揚斯克、爾熱夫和維亞濟馬、奧勒爾、庫爾斯克和頓河地域的陣地。
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的具體內容,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和某種程度上是希特勒的將軍們議論的主題。“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屈勒爾上將建議,首先在蘇德戰場的北段實施進攻,令占列寧格勒。哈爾德,最終還堅持要恢復進攻,而從同以前一樣,把中央方向看作是主要方向,並建議用“中央”集團軍群的力量,重點進攻莫斯科。哈爾德認為,在西部方向上擊敗蘇聯,將保證取得這次攻勢和整個戰爭的勝利。
希特勒在凱特爾和約特爾(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堅決支持下命令德軍主力1942年夏向南挺進,奪占高加索。由於兵力有限,決定推遲攻占列寧格勒的戰役,等能從南方騰出部隊以後再進行。
德國法西斯總指揮部決定在蘇德戰場南翼展開新的進攻,指望在連續不斷實施戰役中,各個擊破蘇軍。這樣,雖然在計劃1942年攻勢中:希特勒的戰略家們第一次顯得舉棋不定,然而,似同以往一樣,第三帝國最高軍政領導界最終還是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1942年3月28日,在希特勒統帥部舉行了秘密會議。會議隻有最高司令部的極少數人參加。哈爾德將軍按照總統給他下達的命令,詳細報告了夏季進攻時的軍隊部署計劃。
瓦爾利蒙對這隊會議的情景是這樣描述的:“誰也沒有發表反對意見。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覺察到了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作者注)的不滿情緒。在這之前,他多次發表過反對意見。無論是對進攻之初軍隊分梯次進入戰鬥的這種奇怪的用兵方式,過是對進攻過程中,向離心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他都是反對酌。他尤其不主張既在正麵,又在縱深內實施大規模戰役。”
這次秘密會議結束後的幾個星期,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約德爾上將(曾參與製定希特勒的戰役計劃)對參謀總部忠實於他的軍官舍爾夫中校(此人曾受希特勒委託,編寫軍事歷史)聲稱,如果俄國人向斯摩按斯克發起果斷進攻,那末,由於“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的力量不足,“齊格菲”戰役將帶有極大的冒險性。但是,約德爾同希特勒一樣,看來對蘇方有無力量和勇氣採取這種行動是持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隻要德國在戰場南段的進攻一開始,蘇聯就會把軍隊自動調往南方。
約德爾委託他的副職和武器力量作戰指揮部的重要軍官們,以德國最高統帥部訓令的形式製定陸軍參謀總部的計劃。這個計劃是3月28日希特勒提議並批準的。作戰指揮部決定訓令的內容隻限於下達“任務”,為了不使陸軍參謀總部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受到束縛。但是,4月4日,約德爾將軍報告“方案”時,希特勒宣布,他要親自修改訓令。第二天,他的“史料研究家”寫道:“總統對41號訓令方案進行了實質性修改,並充實了不少重要的、由他親自擬定的章節…”他首先更新起草了方案中有關主要戰役的那一部分”。經過幾番周折,終於產生了4月5日簽署的那份文件。“此件詞句重複,內容冗長。簡單扼要的戰役訓令和人人皆知的帶兵法則混雜在一起。許多重要問題的表達,含糊不清,而對一些次要情節卻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不難發現,希特勒昔日的忠實幫凶和同謀在二十年後的另一種形勢下,回憶當時的歷史時,千方百計地把自己同希特勒區分開來,力圖減輕自己的罪責。當然,瓦爾利蒙在自己的著作裏也追隨這種傾向,這從上麵引文裏可清楚地看出來。德軍的將軍們沒有提出任何原則上與希特勒意圖相對立的建議。這是因為德國將軍們在總統麵前的那種非常盛行的奴顏卑膝氣氛,排除了他們這樣做的任何可能性。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背後的不滿情緒是無濟於事的。他的那些獨立見解,也隻是戰後在西德文藝作品中才公開顯示出來。以後,即戰爭已經結束,哈爾德開始終斷言,說他當時曾建議調德軍主力奪占史達林格勒,目的是避免同時攻打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按他的意見,進攻高加索,對保障史達林格勒集群南翼來說,應具有輔助的意義。不難看出,若果真為此,那末這個建議同希特勒的計劃相比,絲毫沒有根本上的區別。難怪哈爾德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德軍最高統帥部3月28日的會議時,有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戰爭的結局決定於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