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a式在不斷的加強裝甲的同時,為了平衡整車重量分布,就在車上裝電池,大量的電池,從普通鉛酸電池換成鐵鎳電池,隨著裝甲越來越厚,電池容量也越來越大。後來發展到可以在坦克內裝上小空調,在不啟動主機的時候吹風。現在,坦克停在偽裝好的平板拖車上,頂上蓋著帆布。開著小空調的坦克裏麵似乎比駕駛室裏還舒服一些。
作為西線作戰力量的二十一集團軍,其先頭部隊的第十二裝甲師正在沿瓦罕走廊向喀布爾挺進。目前去往阿富汗工地上的各種重型運輸車輛絡繹不絕。為了保障行軍的保密和戰役發起時的突然性,鄒建命令全師上下全部偽裝成重型卡車車隊,並混雜在真的車隊裏往阿富汗運送裝備。這一路縱隊上的車,大部分都是部隊上的偽裝車輛。其實也不算什麽偽裝車輛。普通的軍車有自己的特徵,比如懸掛什麽的。但是僅僅是在公路上運輸的話,國內的商用重卡就能勝任。
得益於國內重卡的大發展和長途運輸業的發達。國內單軸15噸以上的重型卡車的保有量和更新速度能嚇死人。而且這些卡車的後橋都被改裝過,別說拉一輛不到60噸的坦克在公路上跑,就是一截火車車皮,也拉給你看。
所以,第十二裝甲師的重型裝備統統裝上了這些臨時徵調的重卡,然後用螺栓接上三角鐵和鍍鋅管弄成的架子,蒙上帆布,就這麽堂而皇之的開進了阿富汗。這些東西在天上的衛星看起來,跟一個普通的貨運車隊完全沒有什麽兩樣。
整個第二十一集團軍將在一個星期內分批進入阿富汗,同時軍委命令,在半個月內,展開在西線的攻勢。
說實話,這道命令下的有些不合常理。畢竟是出境作戰,而且還要保密,還有跟駐阿富汗美軍的交涉問題。雖然白宮承諾在這件事上配合中國,但是畢竟是從第三國轉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半個月的時間實在是有點兒短。
軍委下這種命令是有原因的。鄒建他們在阿富汗的大行軍一切順利,但是印巴前線,巴基斯坦方麵的態勢,卻非常不順利,或者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自從斯利那加戰役開始之後,印度方麵就為了防備在北線失分而在正麵戰場大舉進攻。一開始巴基斯坦還在中國空軍的支援下打的有聲有色。但是,畢竟雙方前線的兵力和火力相差太大。慢慢的,巴基斯坦方麵堅持不住了。
六月中旬,也就是斯利那加戰役結束的時候,印度集中兩個打擊軍的兵力,跨過因幹旱問題而徑流大減的薩特累季河(獅泉河)從兩個方向對巴基斯坦木爾坦防線發動猛烈進攻。整個蘇萊曼山脈以東地區的巴基斯坦國土幾乎都被炮火映紅。
麵對在天空中耀武揚威的中國駐巴基斯坦空軍先遣支隊,印度人果斷改變了戰術。從原來的爭奪戰略製空權改為爭奪戰役製空權甚至戰術製空權。而且,為了彌補技術水平上的劣勢,印度幾乎集中所有的陣風戰鬥機部署在傑伊瑟爾梅爾至盧迪亞納一線,隨時保證戰役集群上空做到對中國空軍先遣支隊4:1的數量優勢。另外,阿格尼霍特裏上將在分析了中國空軍的戰法之後,採取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戰術布置。
一般的情況下,成熟的陸軍都會追求地麵火力的銜接。比如我國就是單兵火力,60迫擊炮,82迫擊炮,120迫榴炮,等負責0-8公裏之內的火力壓製和支援裝甲直射火力。然後8至20公裏這一層級就交給122榴進行伴隨曲射火力,集團軍級的155加榴炮和300遠程火箭炮則負責從20公裏一直到80公裏級別的火力壓製和反炮兵。而一百公裏這個級別的,則有戰役戰術彈道飛彈來負責。而放在印度方麵,則擁有相對應的105,130155數個口徑的壓製火炮來組成完成的銜接火力線。
但是,這種麵寬100餘公裏,縱深超過50公裏的布置,被對方的空軍抓住的機率很大。這種布置對陸軍的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種能力,尤其是野戰防空能力,是印度所不具備的。從裝備上看,印度擁有以色列的“箭”防禦係統,較為完整的雷達體係,在要地防空和重點防空上還是可以的。但是在野戰防空,尤其是對50-20公裏級別的機動防空部署,則很差勁。說白了,印度缺少紅旗16/26這個級別的通用防空飛彈。另外,防禦麵積的擴大,對印度的防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阿格尼霍特裏上將將參加進攻木爾坦防線的印度軍隊一分為二,變成了突擊集群和火力支援集群兩個部分,從箭頭狀的布局變成了啞鈴型。105級別的火力前壓,k9和石弩兩種自行火炮縮回空軍形成的密集防控圈內,實行重點防禦和遠程火力支援。而前方突擊集群因為和巴基斯坦人糾纏在一起的原因,對中國空軍的攻擊機部隊並不十分感冒。
阿格尼霍特裏這樣弄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在分析斯利那加戰役之後,發現中國空軍的固定點精確打擊能力很強,sead作戰能力更強,但是戰場遮斷能力就差了點,或者說,嚴重依賴地麵數位化部隊的目標指示。
巴基斯坦前線可沒有解放軍的數位化步兵。阿格尼霍特裏上將已經從情報部門大體的了解到了解放軍陸軍雲戰場體係的一些特點,對於這種東西上將先生自認為印度想在這上麵搞追趕純屬自討沒趣。但是不妨礙利用巴基斯坦人沒有這個東西的機會痛打他們。
作為西線作戰力量的二十一集團軍,其先頭部隊的第十二裝甲師正在沿瓦罕走廊向喀布爾挺進。目前去往阿富汗工地上的各種重型運輸車輛絡繹不絕。為了保障行軍的保密和戰役發起時的突然性,鄒建命令全師上下全部偽裝成重型卡車車隊,並混雜在真的車隊裏往阿富汗運送裝備。這一路縱隊上的車,大部分都是部隊上的偽裝車輛。其實也不算什麽偽裝車輛。普通的軍車有自己的特徵,比如懸掛什麽的。但是僅僅是在公路上運輸的話,國內的商用重卡就能勝任。
得益於國內重卡的大發展和長途運輸業的發達。國內單軸15噸以上的重型卡車的保有量和更新速度能嚇死人。而且這些卡車的後橋都被改裝過,別說拉一輛不到60噸的坦克在公路上跑,就是一截火車車皮,也拉給你看。
所以,第十二裝甲師的重型裝備統統裝上了這些臨時徵調的重卡,然後用螺栓接上三角鐵和鍍鋅管弄成的架子,蒙上帆布,就這麽堂而皇之的開進了阿富汗。這些東西在天上的衛星看起來,跟一個普通的貨運車隊完全沒有什麽兩樣。
整個第二十一集團軍將在一個星期內分批進入阿富汗,同時軍委命令,在半個月內,展開在西線的攻勢。
說實話,這道命令下的有些不合常理。畢竟是出境作戰,而且還要保密,還有跟駐阿富汗美軍的交涉問題。雖然白宮承諾在這件事上配合中國,但是畢竟是從第三國轉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半個月的時間實在是有點兒短。
軍委下這種命令是有原因的。鄒建他們在阿富汗的大行軍一切順利,但是印巴前線,巴基斯坦方麵的態勢,卻非常不順利,或者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自從斯利那加戰役開始之後,印度方麵就為了防備在北線失分而在正麵戰場大舉進攻。一開始巴基斯坦還在中國空軍的支援下打的有聲有色。但是,畢竟雙方前線的兵力和火力相差太大。慢慢的,巴基斯坦方麵堅持不住了。
六月中旬,也就是斯利那加戰役結束的時候,印度集中兩個打擊軍的兵力,跨過因幹旱問題而徑流大減的薩特累季河(獅泉河)從兩個方向對巴基斯坦木爾坦防線發動猛烈進攻。整個蘇萊曼山脈以東地區的巴基斯坦國土幾乎都被炮火映紅。
麵對在天空中耀武揚威的中國駐巴基斯坦空軍先遣支隊,印度人果斷改變了戰術。從原來的爭奪戰略製空權改為爭奪戰役製空權甚至戰術製空權。而且,為了彌補技術水平上的劣勢,印度幾乎集中所有的陣風戰鬥機部署在傑伊瑟爾梅爾至盧迪亞納一線,隨時保證戰役集群上空做到對中國空軍先遣支隊4:1的數量優勢。另外,阿格尼霍特裏上將在分析了中國空軍的戰法之後,採取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戰術布置。
一般的情況下,成熟的陸軍都會追求地麵火力的銜接。比如我國就是單兵火力,60迫擊炮,82迫擊炮,120迫榴炮,等負責0-8公裏之內的火力壓製和支援裝甲直射火力。然後8至20公裏這一層級就交給122榴進行伴隨曲射火力,集團軍級的155加榴炮和300遠程火箭炮則負責從20公裏一直到80公裏級別的火力壓製和反炮兵。而一百公裏這個級別的,則有戰役戰術彈道飛彈來負責。而放在印度方麵,則擁有相對應的105,130155數個口徑的壓製火炮來組成完成的銜接火力線。
但是,這種麵寬100餘公裏,縱深超過50公裏的布置,被對方的空軍抓住的機率很大。這種布置對陸軍的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種能力,尤其是野戰防空能力,是印度所不具備的。從裝備上看,印度擁有以色列的“箭”防禦係統,較為完整的雷達體係,在要地防空和重點防空上還是可以的。但是在野戰防空,尤其是對50-20公裏級別的機動防空部署,則很差勁。說白了,印度缺少紅旗16/26這個級別的通用防空飛彈。另外,防禦麵積的擴大,對印度的防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阿格尼霍特裏上將將參加進攻木爾坦防線的印度軍隊一分為二,變成了突擊集群和火力支援集群兩個部分,從箭頭狀的布局變成了啞鈴型。105級別的火力前壓,k9和石弩兩種自行火炮縮回空軍形成的密集防控圈內,實行重點防禦和遠程火力支援。而前方突擊集群因為和巴基斯坦人糾纏在一起的原因,對中國空軍的攻擊機部隊並不十分感冒。
阿格尼霍特裏這樣弄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在分析斯利那加戰役之後,發現中國空軍的固定點精確打擊能力很強,sead作戰能力更強,但是戰場遮斷能力就差了點,或者說,嚴重依賴地麵數位化部隊的目標指示。
巴基斯坦前線可沒有解放軍的數位化步兵。阿格尼霍特裏上將已經從情報部門大體的了解到了解放軍陸軍雲戰場體係的一些特點,對於這種東西上將先生自認為印度想在這上麵搞追趕純屬自討沒趣。但是不妨礙利用巴基斯坦人沒有這個東西的機會痛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