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餐露宿,18天到塔爾寺。塔爾寺在湟中縣城附近。頭人去拜佛,廖永和偷個空進了湟中縣城。
湛藍的天空下,有幾縷輕紗似的雲煙,湟水河在陽光下泛著光斑。湟中縣已經解放,縣委書記尚誌田正在群眾大會上講話。廖永和10多年不講漢話也聽不到漢話,加之口音差別,聽了很長時間也沒聽懂什麽意思。他隻聽清 減租減息 幾個字,還不敢相信是自己人,因為國民黨也搞過 減租減息 。會後表演節目,扭秧歌,有鐮刀斧頭圖案的旗子,他才一下子明白過來。1929年在大別山鬧革命,不就是高舉著鐮刀斧頭的旗子嗎?1934年他入黨,不就是站在鐮刀斧頭的旗幟下宣誓嗎?
廖永和馬上找到縣委書記尚誌田,含著熱淚訴說自己的經歷,要求收留,但尚書記聽不懂他的話。尚書記給他開了證明,把他介紹到西寧去找省軍管會主任廖漢生。
廖永和進了省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1950年重新入黨。訓練班結業,組織上分配他回都蘭縣德令哈區當區長,以後在德令哈縣、烏蘭縣任工委主任、縣長、副書記、第二書記等職。1973年組織
上照顧他回到家鄉安徽省金寨縣,在紅軍休養所安度晚年。
稱藏加、根乃、卓瑪
陡峻的山崖,渾圓的蒙古包。
黑犬狂吠,蒙古包內走出一位50多歲的老奶奶。她看見一個衣衫襤褸,鳩形鵠麵的年輕人走來。得知小夥子是紅軍,老人連忙讓進蒙古包,茶飯款待。
紅軍叫楊英舒,是紅三十軍八十九師二六七團機槍連勤務兵,編在左支隊,因凍餓勞累掉隊。他孤獨輾轉,艱辛地走出托來南山,來到烏蘭達阪下的考克賽,遠遠望見一頂炊煙繚繞的蒙古包,便走了過來。
老奶奶人稱旦旦。貼羔後,旦旦同兒女偎坐在牛糞火堆旁,說: 信佛人以慈悲為重,幫人脫離苦境會有善終。不要看他現在骨瘦如柴,吃過來是個腿快手勤的人,再說你們哥兒兄弟也不多。我向頭人求個情,留下他!
就按母親說的做吧! 桑傑吉布、姑仁加兩口子說。
為了躲避馬家軍的眼目,老人給楊英舒換上了蒙古服裝,把漢名改為蒙古名叫 稱藏加 。馬家軍來搜查,她把稱藏加領到山洞裏藏下,馬家軍走了又接他回蒙古包。
日復一日,稱藏加的身體健康了,和旦旦家的感情也深了。和睦的家庭對人有不衰的吸引力,他尊旦旦為母親。
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稱藏加有了家室,更加敬奉老人。他總是雙手向上,恭敬地請老人喝茶、吃飯。
稱藏加1977年3月離開了人間,家人和旦旦老人的後裔還以親戚相稱。
藍藍的天,青青的湖,蒼翠的遠山,碧綠的草灘,上下遠近連成一片。青海湖北剛察,小草正在發芽。三名被俘紅軍僥倖逃到這裏。
剛察藏族千戶華寶藏明知是紅軍但決不聲張。華寶藏說: 一旦漏了風聲,不但這三個人活不成,而且連我和我們的部落都要受到連累! 他向部落囑咐: 這些共產很孽障(可憐),我們不營救,不保護,佛爺會怪罪的!你們悄悄安置好他們三人!
三人之中,胡得良改藏名根乃,姓李的改藏名卓瑪,另一位1953年病故。新中國成立後,胡得良在剛察工委社會部當了幹部,1954年調到果洛工作,李卓瑪在貢麻部落的加布家招為女婿。他們生活在一種感動和萬般懷念中。
披著袈裟的 塔娃 加瑪
夜光杯,杯壁薄如蛋殼,紋理光滑透明,色澤有翠綠、墨綠、鵝黃、黃綠、羊脂白等。相傳西周穆王遠遊西域,與西王母在瑤池歡宴,西王母以夜光杯饋贈周穆王。月光姣好,清澈如水,把美酒傾入杯內,對月映照,色呈雪白,柔和光亮,周穆王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唐代詩人王翰寫的《涼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更使夜光杯盛譽遠揚。夜光杯,就是用祁連玉石精工雕琢而成。甘肅酒泉出此玉,青海祁連縣的 玉石溝 和 玉石樑 也產此玉。不過,這裏講述的不是祁連玉的故事,而是一位流落在祁連縣的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的故事,是一頁似乎已經凝固的歷史。
三名紅軍與搜山的馬家軍互相射擊,其中兩人倒在血泊之中。第三個是衛生員,急忙去救。倒下的一位戰友在咽氣前叮嚀他: 活下去,將來總有機會報仇!
他叫劉思貴,四川省營山縣人。1933年紅軍在家鄉擴紅,他報名參加了紅軍。
天寒地凍,滴水成冰,200多名戰俘從張掖押往西寧。第四天從扁都口到俄博,劉思貴親眼看到馬家軍殺了20多名戰友。天黑,他們像牲口一樣被圈在一個莊廓裏,這夜就凍死了五六個。因為凍餓走不動,第二天清早起程時又有五六個戰友被慘殺。
從俄博到大梁的路上,夜色沉重,漆黑一片。他蜷縮在挖過金的沙坑裏,逃跑了。
莽莽山野,隻有金場。他給大通一個姓蔣的金掌櫃當了一名 啞巴 沙娃。啞巴是裝的,因為一開口說四川話,頓時就暴露了身份。
他流落到百經部落,住在貧苦牧民角尼家裏。角尼給了他一件破皮襖,一雙舊靴子,一個藏式的腰帶,讓他擋羊。怕馬家軍搜查,他仍然裝啞巴,不說話。
百經
部落的頭人傳達馬步芳的命令,讓每家每戶帳房門口掛上戶口牌,同時派人在各帳房圈子搜查 共產娃 。角尼不敢收留他了,打算把他送到甘肅民樂一帶去逃命。角尼的老伴擔心他被馬家軍抓住殺掉,整整哭了一天,還給他準備了一包羊毛,兩碗曲拉。
湛藍的天空下,有幾縷輕紗似的雲煙,湟水河在陽光下泛著光斑。湟中縣已經解放,縣委書記尚誌田正在群眾大會上講話。廖永和10多年不講漢話也聽不到漢話,加之口音差別,聽了很長時間也沒聽懂什麽意思。他隻聽清 減租減息 幾個字,還不敢相信是自己人,因為國民黨也搞過 減租減息 。會後表演節目,扭秧歌,有鐮刀斧頭圖案的旗子,他才一下子明白過來。1929年在大別山鬧革命,不就是高舉著鐮刀斧頭的旗子嗎?1934年他入黨,不就是站在鐮刀斧頭的旗幟下宣誓嗎?
廖永和馬上找到縣委書記尚誌田,含著熱淚訴說自己的經歷,要求收留,但尚書記聽不懂他的話。尚書記給他開了證明,把他介紹到西寧去找省軍管會主任廖漢生。
廖永和進了省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1950年重新入黨。訓練班結業,組織上分配他回都蘭縣德令哈區當區長,以後在德令哈縣、烏蘭縣任工委主任、縣長、副書記、第二書記等職。1973年組織
上照顧他回到家鄉安徽省金寨縣,在紅軍休養所安度晚年。
稱藏加、根乃、卓瑪
陡峻的山崖,渾圓的蒙古包。
黑犬狂吠,蒙古包內走出一位50多歲的老奶奶。她看見一個衣衫襤褸,鳩形鵠麵的年輕人走來。得知小夥子是紅軍,老人連忙讓進蒙古包,茶飯款待。
紅軍叫楊英舒,是紅三十軍八十九師二六七團機槍連勤務兵,編在左支隊,因凍餓勞累掉隊。他孤獨輾轉,艱辛地走出托來南山,來到烏蘭達阪下的考克賽,遠遠望見一頂炊煙繚繞的蒙古包,便走了過來。
老奶奶人稱旦旦。貼羔後,旦旦同兒女偎坐在牛糞火堆旁,說: 信佛人以慈悲為重,幫人脫離苦境會有善終。不要看他現在骨瘦如柴,吃過來是個腿快手勤的人,再說你們哥兒兄弟也不多。我向頭人求個情,留下他!
就按母親說的做吧! 桑傑吉布、姑仁加兩口子說。
為了躲避馬家軍的眼目,老人給楊英舒換上了蒙古服裝,把漢名改為蒙古名叫 稱藏加 。馬家軍來搜查,她把稱藏加領到山洞裏藏下,馬家軍走了又接他回蒙古包。
日復一日,稱藏加的身體健康了,和旦旦家的感情也深了。和睦的家庭對人有不衰的吸引力,他尊旦旦為母親。
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稱藏加有了家室,更加敬奉老人。他總是雙手向上,恭敬地請老人喝茶、吃飯。
稱藏加1977年3月離開了人間,家人和旦旦老人的後裔還以親戚相稱。
藍藍的天,青青的湖,蒼翠的遠山,碧綠的草灘,上下遠近連成一片。青海湖北剛察,小草正在發芽。三名被俘紅軍僥倖逃到這裏。
剛察藏族千戶華寶藏明知是紅軍但決不聲張。華寶藏說: 一旦漏了風聲,不但這三個人活不成,而且連我和我們的部落都要受到連累! 他向部落囑咐: 這些共產很孽障(可憐),我們不營救,不保護,佛爺會怪罪的!你們悄悄安置好他們三人!
三人之中,胡得良改藏名根乃,姓李的改藏名卓瑪,另一位1953年病故。新中國成立後,胡得良在剛察工委社會部當了幹部,1954年調到果洛工作,李卓瑪在貢麻部落的加布家招為女婿。他們生活在一種感動和萬般懷念中。
披著袈裟的 塔娃 加瑪
夜光杯,杯壁薄如蛋殼,紋理光滑透明,色澤有翠綠、墨綠、鵝黃、黃綠、羊脂白等。相傳西周穆王遠遊西域,與西王母在瑤池歡宴,西王母以夜光杯饋贈周穆王。月光姣好,清澈如水,把美酒傾入杯內,對月映照,色呈雪白,柔和光亮,周穆王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唐代詩人王翰寫的《涼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更使夜光杯盛譽遠揚。夜光杯,就是用祁連玉石精工雕琢而成。甘肅酒泉出此玉,青海祁連縣的 玉石溝 和 玉石樑 也產此玉。不過,這裏講述的不是祁連玉的故事,而是一位流落在祁連縣的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的故事,是一頁似乎已經凝固的歷史。
三名紅軍與搜山的馬家軍互相射擊,其中兩人倒在血泊之中。第三個是衛生員,急忙去救。倒下的一位戰友在咽氣前叮嚀他: 活下去,將來總有機會報仇!
他叫劉思貴,四川省營山縣人。1933年紅軍在家鄉擴紅,他報名參加了紅軍。
天寒地凍,滴水成冰,200多名戰俘從張掖押往西寧。第四天從扁都口到俄博,劉思貴親眼看到馬家軍殺了20多名戰友。天黑,他們像牲口一樣被圈在一個莊廓裏,這夜就凍死了五六個。因為凍餓走不動,第二天清早起程時又有五六個戰友被慘殺。
從俄博到大梁的路上,夜色沉重,漆黑一片。他蜷縮在挖過金的沙坑裏,逃跑了。
莽莽山野,隻有金場。他給大通一個姓蔣的金掌櫃當了一名 啞巴 沙娃。啞巴是裝的,因為一開口說四川話,頓時就暴露了身份。
他流落到百經部落,住在貧苦牧民角尼家裏。角尼給了他一件破皮襖,一雙舊靴子,一個藏式的腰帶,讓他擋羊。怕馬家軍搜查,他仍然裝啞巴,不說話。
百經
部落的頭人傳達馬步芳的命令,讓每家每戶帳房門口掛上戶口牌,同時派人在各帳房圈子搜查 共產娃 。角尼不敢收留他了,打算把他送到甘肅民樂一帶去逃命。角尼的老伴擔心他被馬家軍抓住殺掉,整整哭了一天,還給他準備了一包羊毛,兩碗曲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