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揮而就,鋼筆草字,寫了就交,我寫的就非墨筆工楷不可。”隨著湯恩伯的實力在中原地區不斷坐大,野心也極度膨脹,目空一切,囂張跋扈,稱王稱霸,在河南素有“中原王”之稱。下層官兵和老百姓則大罵他是“湯屠夫”。
1943 年秋,戴笠以出席在河南臨汝風穴寺舉行的中美第三特種訓練班開學典禮作掩護,牽頭和組織了他和胡宗南、湯恩伯的結盟儀式。戴笠在3 天前才臨時通知華北辦事處主任、中美第三特訓班副主任文強選擇地點,布置會場,安排警衛,並規定嚴加保密。文強按戴笠的要求,避開距鬧市近、掛牌單位多、容易引外界注目的周公廟,來到距洛陽城南25 裏的龍門,選定1 處有3 尊大佛的石窟,作為胡、湯、戴的見麵會談地點。
這一天,戴笠把龍門石窟布置成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並親自上上下下地四處檢查警衛情況。然後3 個人進入石窟密談。對於這次“西北王”、“中原王”、 “特工王”聚會的具體內容雖不得而知,但通過胡宗南執筆,戴、湯共同修改的1 首《盟誓詩》可略知大概。詩是1 首《七絕》:“龍門闕下三尊佛,眼底煙雲理亂絲。但願幹坤能入掌,危舟此日共扶持。”這首詩無疑是三王聯盟的政治宣言和綱領。一句“但願幹坤能入掌”,更明白無誤地表達了胡、湯、戴要抱成一團,共立大業謀取國民黨統治集團最高權力的野心。
戴笠、胡宗南、湯恩伯的結合,是在共同野心基礎上的結合。胡宗南的野心自不必說,他以黃埔“領袖”自居,處處以蔣之嫡係傳人自許。1939 年,他在西安與復興社高幹蕭作霖縱論歷史人物,故意推崇蕭作霖為唐代李靖,然而話鋒一轉,卻說:“李衛公提三尺劍週遊天下,意在謀隋而代之,但他自見了李世民,便自知不如而甘為之下,因李世民已有基業,不可與爭,今天你卻如何?”其擁兵自重的帝王之心,恐怕連蔣介石聽了也是要大吃一驚的。這一次,胡宗南在三王聯盟中當仁不讓地坐起了第一把交椅。其目的,就是要利用這個聯盟為基礎,進一步擴張勢力,以左右蔣介石身後的局勢。
湯恩伯在聲望和與蔣的關係上,都不及胡宗南。但湯的野心之大,卻是胡、戴事先都沒有估計到的。湯恩伯十分崇拜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霸七雄”
及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等帝王人物,特別讚賞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甚至認為曾國藩、左宗棠之流沒有利用手中掌握的軍事力量推翻清廷能取而代之是一個錯誤。由此可以看到湯恩伯的野心是不可測度的。1943 年,湯恩伯的勢力範圍遍及豫皖蘇魯邊區,這裏又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人物曹操創立帝王之業的地方。出於野心的需要,湯恩伯把曹操看成是自己理想中的崇拜人物。由此,湯恩伯喜愛聽有關曹操的故事,愛看演唱有關曹操的京劇,以至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三國演義》的書,更是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湯恩伯還打算在安徽亳州或許昌為曹操建一座永久性的紀念塔。並在毫州等地遍訪曹姓或夏侯姓的居民,以寄託他對曹操的愛慕推崇之心。湯恩伯迫不及待地想當曹操,但是,有一點他看得很清楚,在中國要創立帝王之業,離不開黃埔集團的支持,而胡、戴是黃埔集團的兩根支柱。因此,在胡、湯、戴的聯盟中,一方麵是胡宗南要利用湯、戴的支持實現自己的霸業,一方麵是湯恩伯想利用胡、戴在黃埔係中的地位,擠進黃埔集團,使其為自己效力。
胡宗南有野心,湯恩伯有野心,戴笠的野心更不在胡、湯之下,戴笠比胡、湯更為深謀遠慮,有周密的安排和算計。戴深知以他當時的地位尚不足以與胡、湯抗衡,於是他用韜光養晦之計。在“三王”集團中甘當小弟弟。
洛陽龍門相會時,戴故意親自爬到香山白塚的最高處檢查安全工作,極盡謙遜之事。連胡宗南看了也感到過意不去。戴則哈哈大笑說:“兩位老兄的命比我大,比我值錢,還是親自去察看一番放心些。”湯恩伯聽了,也極力稱讚說:“難怪老頭子那麽信任你!這麽細心不苟,難得,難得。”戴笠處處恭維、逢迎胡、湯,吹捧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而自己甘效犬馬之勞等等。使胡、湯都把戴看成實現自己野心的政治盟友和工具。
但是,在胡、湯、戴中,戴胡、戴湯都有極深的關係,而胡、湯的關係則較為一般。有時甚至勾心鬥角,暗中較勁。抗戰初期,胡宗南派出不少人到湯的前進根據地界首招收青年學生,擴充胡部勢力。此事觸犯了湯的利益,湯大罵胡宗南欺人太甚。湯由此也大辦“中正學院”、“政治學院”,派親信控製第一戰區政治部等,與胡極力爭奪青年學生。可見,胡、湯的矛盾有時是很尖銳的。因此,“三王”集團實際是以戴笠為軸心、以胡、湯為兩翼進行運轉。戴笠才是真正的王中之王。戴對這一點也是極為自信的。所以,當戴笠在1944 年春的中原之行中,了解到湯恩伯以曹操為榜樣,企圖挾天子以令諸侯,實現霸業時,戴是極為失望和不滿的。他對身邊的特務說:“胡宗南在關中要學左宗棠做西北王。沒有料到湯恩伯做了中原王還不滿足,竟想學起曹操來了。我勸他英雄本色是應該有大誌的,但功高壓主決無善終之理。”戴的這段話無疑給湯恩伯的野心劃上了一個句號。果然,湯恩伯在這年的中原戰役中潰敗後,蔣介石親派湯的冤家對頭陳誠到中原檢討戰爭得失,對湯恩伯的班底大動手術,拆散了湯恩伯多年建立起來的以十三軍為核心的小集團,箇中原因,大概與戴向蔣的告發不無關係。由此也可見戴的毒辣之處,當他一旦發現湯恩伯不能完全為自己所用時,就毫不留情地假蔣之手進行打擊。這樣既向蔣表示了忠誠,又能始終把勢窮力竭的湯恩伯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是後話了。
1943 年秋,戴笠以出席在河南臨汝風穴寺舉行的中美第三特種訓練班開學典禮作掩護,牽頭和組織了他和胡宗南、湯恩伯的結盟儀式。戴笠在3 天前才臨時通知華北辦事處主任、中美第三特訓班副主任文強選擇地點,布置會場,安排警衛,並規定嚴加保密。文強按戴笠的要求,避開距鬧市近、掛牌單位多、容易引外界注目的周公廟,來到距洛陽城南25 裏的龍門,選定1 處有3 尊大佛的石窟,作為胡、湯、戴的見麵會談地點。
這一天,戴笠把龍門石窟布置成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並親自上上下下地四處檢查警衛情況。然後3 個人進入石窟密談。對於這次“西北王”、“中原王”、 “特工王”聚會的具體內容雖不得而知,但通過胡宗南執筆,戴、湯共同修改的1 首《盟誓詩》可略知大概。詩是1 首《七絕》:“龍門闕下三尊佛,眼底煙雲理亂絲。但願幹坤能入掌,危舟此日共扶持。”這首詩無疑是三王聯盟的政治宣言和綱領。一句“但願幹坤能入掌”,更明白無誤地表達了胡、湯、戴要抱成一團,共立大業謀取國民黨統治集團最高權力的野心。
戴笠、胡宗南、湯恩伯的結合,是在共同野心基礎上的結合。胡宗南的野心自不必說,他以黃埔“領袖”自居,處處以蔣之嫡係傳人自許。1939 年,他在西安與復興社高幹蕭作霖縱論歷史人物,故意推崇蕭作霖為唐代李靖,然而話鋒一轉,卻說:“李衛公提三尺劍週遊天下,意在謀隋而代之,但他自見了李世民,便自知不如而甘為之下,因李世民已有基業,不可與爭,今天你卻如何?”其擁兵自重的帝王之心,恐怕連蔣介石聽了也是要大吃一驚的。這一次,胡宗南在三王聯盟中當仁不讓地坐起了第一把交椅。其目的,就是要利用這個聯盟為基礎,進一步擴張勢力,以左右蔣介石身後的局勢。
湯恩伯在聲望和與蔣的關係上,都不及胡宗南。但湯的野心之大,卻是胡、戴事先都沒有估計到的。湯恩伯十分崇拜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霸七雄”
及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等帝王人物,特別讚賞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甚至認為曾國藩、左宗棠之流沒有利用手中掌握的軍事力量推翻清廷能取而代之是一個錯誤。由此可以看到湯恩伯的野心是不可測度的。1943 年,湯恩伯的勢力範圍遍及豫皖蘇魯邊區,這裏又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人物曹操創立帝王之業的地方。出於野心的需要,湯恩伯把曹操看成是自己理想中的崇拜人物。由此,湯恩伯喜愛聽有關曹操的故事,愛看演唱有關曹操的京劇,以至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三國演義》的書,更是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湯恩伯還打算在安徽亳州或許昌為曹操建一座永久性的紀念塔。並在毫州等地遍訪曹姓或夏侯姓的居民,以寄託他對曹操的愛慕推崇之心。湯恩伯迫不及待地想當曹操,但是,有一點他看得很清楚,在中國要創立帝王之業,離不開黃埔集團的支持,而胡、戴是黃埔集團的兩根支柱。因此,在胡、湯、戴的聯盟中,一方麵是胡宗南要利用湯、戴的支持實現自己的霸業,一方麵是湯恩伯想利用胡、戴在黃埔係中的地位,擠進黃埔集團,使其為自己效力。
胡宗南有野心,湯恩伯有野心,戴笠的野心更不在胡、湯之下,戴笠比胡、湯更為深謀遠慮,有周密的安排和算計。戴深知以他當時的地位尚不足以與胡、湯抗衡,於是他用韜光養晦之計。在“三王”集團中甘當小弟弟。
洛陽龍門相會時,戴故意親自爬到香山白塚的最高處檢查安全工作,極盡謙遜之事。連胡宗南看了也感到過意不去。戴則哈哈大笑說:“兩位老兄的命比我大,比我值錢,還是親自去察看一番放心些。”湯恩伯聽了,也極力稱讚說:“難怪老頭子那麽信任你!這麽細心不苟,難得,難得。”戴笠處處恭維、逢迎胡、湯,吹捧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而自己甘效犬馬之勞等等。使胡、湯都把戴看成實現自己野心的政治盟友和工具。
但是,在胡、湯、戴中,戴胡、戴湯都有極深的關係,而胡、湯的關係則較為一般。有時甚至勾心鬥角,暗中較勁。抗戰初期,胡宗南派出不少人到湯的前進根據地界首招收青年學生,擴充胡部勢力。此事觸犯了湯的利益,湯大罵胡宗南欺人太甚。湯由此也大辦“中正學院”、“政治學院”,派親信控製第一戰區政治部等,與胡極力爭奪青年學生。可見,胡、湯的矛盾有時是很尖銳的。因此,“三王”集團實際是以戴笠為軸心、以胡、湯為兩翼進行運轉。戴笠才是真正的王中之王。戴對這一點也是極為自信的。所以,當戴笠在1944 年春的中原之行中,了解到湯恩伯以曹操為榜樣,企圖挾天子以令諸侯,實現霸業時,戴是極為失望和不滿的。他對身邊的特務說:“胡宗南在關中要學左宗棠做西北王。沒有料到湯恩伯做了中原王還不滿足,竟想學起曹操來了。我勸他英雄本色是應該有大誌的,但功高壓主決無善終之理。”戴的這段話無疑給湯恩伯的野心劃上了一個句號。果然,湯恩伯在這年的中原戰役中潰敗後,蔣介石親派湯的冤家對頭陳誠到中原檢討戰爭得失,對湯恩伯的班底大動手術,拆散了湯恩伯多年建立起來的以十三軍為核心的小集團,箇中原因,大概與戴向蔣的告發不無關係。由此也可見戴的毒辣之處,當他一旦發現湯恩伯不能完全為自己所用時,就毫不留情地假蔣之手進行打擊。這樣既向蔣表示了忠誠,又能始終把勢窮力竭的湯恩伯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