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個性暴烈粗野,對下屬動輒訓斥,甚至動手打人。但是,蔣介石打人有兩條原則,其一,不是親信心腹之人不打;其二,挨打之人,必有重用。有此原因,蔣一生動手打過的人中,不外乎少數親信黃埔生和心腹內侍人員。更有一些黃埔軍官,以能得到“校長”的耳光而自重,藉此炫耀與“校長”之間的特殊關係。一般黃埔生挨打僅能賞賜一記耳光,曾任蔣的侍從副官、警衛大隊長的黃埔一期生周振強因受過兩記重重的耳光,更覺得是一種“殊榮”。然而,蔣打戴笠,常常是痛罵之後罰跪,罰跪之時,再拳腳交加,完全是一種毫無顧忌的鞭撻。可見,蔣對戴信任之深,戴亦知蔣的心理,每每挨打之後,不但毫無怨言,反以能體念領袖苦心為榮。
蔣之對人對事,按親疏遠近之分,有一本細帳。戴對這本帳大體是清楚的。每每揣摩迎合的結果,總能大體不差。不但蔣由此而引為心腹,就是戴的摯友胡宗南每遇棘手之事,也要找戴決疑。1941 年夏天,蔣介石到西安視察防務,住進中央軍校西安七分校。閑暇時,蔣來到神禾原南坡上的西寺廟前,似乎為這裏絕妙的風景所迷戀,久久地不肯離去,然又不發一言。站在蔣身邊的胡宗南見此情景,百思不得其解。事後問計於戴笠,戴笠當即告知胡宗南,校長必是有意想在此處建一所別墅,但以校長之為人,他是絕不會自己說出這種意圖的,必得讓親信學生主動領會辦理。戴笠一語中的,1 年後,蔣再次來到西安視察,被胡宗南安排住進新建的行宮“常寧宮”,果然十分高興,並對胡宗南恩寵有加,決定將兒子蔣緯國交給胡宗南栽培。
戴以揣摩蔣的心理著稱,蔣因此而常把一些棘手、敏感、微妙的問題交戴處理,使戴在蔣心目中日受見重。但蔣也是懂得部下的心理及駕馭的權術,故往往作莫測高深之狀,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使戴笠難測深淺,也難免有碰釘子的時候。碰的次數多了,戴笠又總結出一大經驗,每遇蔣喜怒不定、乖張桀傲的時候,戴笠對蔣的問詢往往裝做糊塗,不擬意見,而僅以“呈核”
二字聽蔣自己裁處。這個時候蔣會獨出心裁,僅憑自己的意誌處理一切。這就是戴善於用韜晦之計的結果。
戴笠處處用盡心機,就是在對蔣的稱呼上,也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這也是他多年研究蔣的結果。蔣之稱謂屬下,或稱官銜,或稱別號,如稱兄道弟等等,因人因時不同,皆有一定之規。比如,蔣對陳誠、薛嶽、張治中、林蔚等人,是直呼其字,稱辭修、伯陵、文白、蔚文等;對何應欽、李宗仁、張群、商震等人,則在字後麵加一“兄”字,如敬之兄、德鄰兄、嶽軍兄、啟予兄;對李濟深、程潛等人,則在字後麵加“先生”二字,如任潮先生、頌雲先生;對白崇禧、劉斐,就直呼其職銜,稱白副總長、劉次長;蔣對馮玉祥在一般場合稱“煥章兄”,在官場上則又稱“馮副委員長”;對胡宗南則稱宗南弟。獨對戴笠,僅以抗戰前戴兼任南昌行營調查科科長時的職務呼之,稱之為戴科長,且沿習到抗故時期終不改口。這使戴笠聽了,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親切感覺。戴笠由此而體會到在稱呼上,也是大有文章做的。經過反覆揣摩研究,他對蔣的稱謂也注意區別運用。一般來說,對與他同處平行地位的人,他大都呼蔣為“老頭子”;對黃埔學生,他則呼蔣為“校長”;對軍政大員及雜牌軍將領,他呼蔣為“委座”;對國民黨黨務人員,他呼蔣為“總裁” ;對其他人員及在公開場合演說講話中,他統稱蔣為“領袖”。
由此足見戴笠在涉及與蔣的關係上,無不處處掌握分寸,見機行事。
蔣戴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大概要數一件所謂“冒充領袖親兄案”。河南許昌雙槐樹有個農民叫鄭紹發,大概也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加之他又與蔣長相很像,就從鄉下找到城裏,由許昌駐軍將其送到葉縣交給湯恩伯,鄭紹發向湯訴說自己是老大,蔣介石老三,因當年河南災荒,其父死去,其母帶著老三嫁給浙江一個商人南去,後來老三改名蔣中正即寓有“蔣宗鄭”之意等等。
湯恩伯是一介武夫,素來沒有政治頭腦。他聽了鄭紹發的一番自我介紹,聯想到蔣的祖籍確有在河南之說,又看到鄭的長相十分像蔣,也就不加深思,派人把鄭紹發送到重慶,讓他到重慶找蔣。這件事使蔣十分尷尬。經過一番考慮,蔣既沒有認他,也沒有加害於他,而是批了“戴笠處理”4 個字。蔣的手法是明智的,此事極其微妙:認他,當然不行,祖宗之事,豈可隨便變更;公開否認,亦不好,不啻有“此事無銀三百兩”之嫌;如果殺他,當然易如反掌,但會給人以殺人滅口的嫌疑,豈不是弄巧成拙,於事無補;不認不殺,任其招搖也不好,同樣會影響自己的聲譽。思來想去,唯有交給戴笠,讓他去揣摩領會,看著辦吧。戴笠也是聰明的,他知道這件事就其性質來說,是一件“冒充領袖親兄案”,是夠得上殺頭之罪的。但是,蔣不提“嚴厲製裁”、“可殺”等字,可見沒有深責的意思,然又沒有交待自己如何處理。
戴感到此案大有考究,下手重了、輕了都不好,況蔣的祖宗之事外人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隻能把鄭紹發圈禁起來,供吃、供住、供玩,不要讓他到處亂跑就行了。如果蔣一旦向我要人,就交給他,不要人,就關他到死算了,反正軍統的集中營裏也不在乎他這一間囚房、一口囚飯。於是,戴笠指示把鄭紹發關進軍統望龍門看守所,後相繼轉押白公館看守所和息烽集中營。但戴笠處理這件事十分慎重,指示在集中營內建新屋一棟,單獨分住,並在衣、食方麵給予優待。另給鄭老頭家寄去200 元,以後每月還代寄幾十元。一段時間後,索性指示將鄭的老婆和16 歲的女兒一起從河南接來,軟禁在息營內。戴笠處理此案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蔣的默許,外人不得而知。但戴笠這樣做,無疑是準確掌握了蔣的心理,解決得恰到好處。蔣把這件十分敏感、微妙的棘手問題交給戴處理,也說明了蔣戴關係已到了配合默契的地步,這是蔣的其他親信難以得到的恩寵和殊榮。
蔣之對人對事,按親疏遠近之分,有一本細帳。戴對這本帳大體是清楚的。每每揣摩迎合的結果,總能大體不差。不但蔣由此而引為心腹,就是戴的摯友胡宗南每遇棘手之事,也要找戴決疑。1941 年夏天,蔣介石到西安視察防務,住進中央軍校西安七分校。閑暇時,蔣來到神禾原南坡上的西寺廟前,似乎為這裏絕妙的風景所迷戀,久久地不肯離去,然又不發一言。站在蔣身邊的胡宗南見此情景,百思不得其解。事後問計於戴笠,戴笠當即告知胡宗南,校長必是有意想在此處建一所別墅,但以校長之為人,他是絕不會自己說出這種意圖的,必得讓親信學生主動領會辦理。戴笠一語中的,1 年後,蔣再次來到西安視察,被胡宗南安排住進新建的行宮“常寧宮”,果然十分高興,並對胡宗南恩寵有加,決定將兒子蔣緯國交給胡宗南栽培。
戴以揣摩蔣的心理著稱,蔣因此而常把一些棘手、敏感、微妙的問題交戴處理,使戴在蔣心目中日受見重。但蔣也是懂得部下的心理及駕馭的權術,故往往作莫測高深之狀,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使戴笠難測深淺,也難免有碰釘子的時候。碰的次數多了,戴笠又總結出一大經驗,每遇蔣喜怒不定、乖張桀傲的時候,戴笠對蔣的問詢往往裝做糊塗,不擬意見,而僅以“呈核”
二字聽蔣自己裁處。這個時候蔣會獨出心裁,僅憑自己的意誌處理一切。這就是戴善於用韜晦之計的結果。
戴笠處處用盡心機,就是在對蔣的稱呼上,也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這也是他多年研究蔣的結果。蔣之稱謂屬下,或稱官銜,或稱別號,如稱兄道弟等等,因人因時不同,皆有一定之規。比如,蔣對陳誠、薛嶽、張治中、林蔚等人,是直呼其字,稱辭修、伯陵、文白、蔚文等;對何應欽、李宗仁、張群、商震等人,則在字後麵加一“兄”字,如敬之兄、德鄰兄、嶽軍兄、啟予兄;對李濟深、程潛等人,則在字後麵加“先生”二字,如任潮先生、頌雲先生;對白崇禧、劉斐,就直呼其職銜,稱白副總長、劉次長;蔣對馮玉祥在一般場合稱“煥章兄”,在官場上則又稱“馮副委員長”;對胡宗南則稱宗南弟。獨對戴笠,僅以抗戰前戴兼任南昌行營調查科科長時的職務呼之,稱之為戴科長,且沿習到抗故時期終不改口。這使戴笠聽了,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親切感覺。戴笠由此而體會到在稱呼上,也是大有文章做的。經過反覆揣摩研究,他對蔣的稱謂也注意區別運用。一般來說,對與他同處平行地位的人,他大都呼蔣為“老頭子”;對黃埔學生,他則呼蔣為“校長”;對軍政大員及雜牌軍將領,他呼蔣為“委座”;對國民黨黨務人員,他呼蔣為“總裁” ;對其他人員及在公開場合演說講話中,他統稱蔣為“領袖”。
由此足見戴笠在涉及與蔣的關係上,無不處處掌握分寸,見機行事。
蔣戴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大概要數一件所謂“冒充領袖親兄案”。河南許昌雙槐樹有個農民叫鄭紹發,大概也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加之他又與蔣長相很像,就從鄉下找到城裏,由許昌駐軍將其送到葉縣交給湯恩伯,鄭紹發向湯訴說自己是老大,蔣介石老三,因當年河南災荒,其父死去,其母帶著老三嫁給浙江一個商人南去,後來老三改名蔣中正即寓有“蔣宗鄭”之意等等。
湯恩伯是一介武夫,素來沒有政治頭腦。他聽了鄭紹發的一番自我介紹,聯想到蔣的祖籍確有在河南之說,又看到鄭的長相十分像蔣,也就不加深思,派人把鄭紹發送到重慶,讓他到重慶找蔣。這件事使蔣十分尷尬。經過一番考慮,蔣既沒有認他,也沒有加害於他,而是批了“戴笠處理”4 個字。蔣的手法是明智的,此事極其微妙:認他,當然不行,祖宗之事,豈可隨便變更;公開否認,亦不好,不啻有“此事無銀三百兩”之嫌;如果殺他,當然易如反掌,但會給人以殺人滅口的嫌疑,豈不是弄巧成拙,於事無補;不認不殺,任其招搖也不好,同樣會影響自己的聲譽。思來想去,唯有交給戴笠,讓他去揣摩領會,看著辦吧。戴笠也是聰明的,他知道這件事就其性質來說,是一件“冒充領袖親兄案”,是夠得上殺頭之罪的。但是,蔣不提“嚴厲製裁”、“可殺”等字,可見沒有深責的意思,然又沒有交待自己如何處理。
戴感到此案大有考究,下手重了、輕了都不好,況蔣的祖宗之事外人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隻能把鄭紹發圈禁起來,供吃、供住、供玩,不要讓他到處亂跑就行了。如果蔣一旦向我要人,就交給他,不要人,就關他到死算了,反正軍統的集中營裏也不在乎他這一間囚房、一口囚飯。於是,戴笠指示把鄭紹發關進軍統望龍門看守所,後相繼轉押白公館看守所和息烽集中營。但戴笠處理這件事十分慎重,指示在集中營內建新屋一棟,單獨分住,並在衣、食方麵給予優待。另給鄭老頭家寄去200 元,以後每月還代寄幾十元。一段時間後,索性指示將鄭的老婆和16 歲的女兒一起從河南接來,軟禁在息營內。戴笠處理此案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蔣的默許,外人不得而知。但戴笠這樣做,無疑是準確掌握了蔣的心理,解決得恰到好處。蔣把這件十分敏感、微妙的棘手問題交給戴處理,也說明了蔣戴關係已到了配合默契的地步,這是蔣的其他親信難以得到的恩寵和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