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所處的時代,兒子上位外,還有哪一件事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就不是這樣的人,前台為她空著她都不願上呢,又怎會硬往裏擠?
就說多爾袞逝後,順治依然未成年,按照後人對她的高捧,如果真有野心,憑她的地位,垂簾聽政,有何不可?但她沒有,大權不過是從多爾袞轉移到濟爾哈朗等人身上。再有孫子康熙即成大統時,隻有七歲,懂得什麽,憑太皇太後之尊,拿下大權如探囊取物,她仍然未做,甘居幕後。
多爾袞死後被反攻倒算,孝莊一點頭未出,就能真正理解了,她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隻想做一般意義上女人的人,一個內心裏極不願過問,可能也沒能力過問那些所謂男人們之間事的平凡而又真實的女人。
溯往幾千年,宮中女子千千萬萬,慈禧隻是鳳毛鱗角,更多的還是孝莊。被後人不斷渲染高估,傳奇得不得了,卓越得不得了,也香艷得不得了,以至完全脫離了事實的本來麵貌,這不是孝莊的錯,因為她根本沒想過要做這樣一個女人,有些後人無聊,她也沒辦法。
特別是當麵對另一個人時,她和她“奇戀”中的男人--多爾袞,被渲染被高估被誇大的指數又是小巫見大巫了。他才是最應該被揭去華麗外衣的人。
-----------------------------
下麵接著的便是康熙了,前麵已詳細道之。
[雜談篇]大帝更要全麵看
康熙最被稱頌的幾大偉業都講完了,他的時代究竟咋樣?個人水平如何?應有分曉也,關鍵時方顯本色嘛。是“雄”還是“熊”,不是嘴皮啪嗒或妙筆生花就行啦,而是要憑行動幹出來的,因此前麵論康熙時,重在跟著大事件走,力圖通過他的每一步決策,認識他看清他,還有他那個所謂的大盛世。
可現在問題來了,為啥?對其稱頌之多、涵蓋之廣,毫不誇張地說,史上任何一個偉帝王都相形見絀、自慚形穢也。不要說漢武唐宗這些自家帝王了,就是至今仍被咱們高高在上捧著的深目高鼻白皮膚的西方人,又有哪個帝王得到的稱頌比他全麵比他深入呢?
領導才幹,意誌品質,軍政經濟,科教文衛,琴棋書畫,詩詞曲賦,天文地理,數理化學,無一不精,無一不曉也,敢情有史以來最博學最完美的帝王,原來是咱康大帝!
如此,幾個大事件的講述就有點粗線條了,與他也配不上呀,隻好再開雜談篇,看其究竟“雄”成啥。
盛世究竟從何來(1)
康幹時代如今已被捧為中國歷史上的輝煌盛世,時間長、跨度大、成就高,就差沒講無與倫比了。作為開創者及重要建設者,康熙自然功不可沒,也是他能被捧為“千年一帝”的重要基礎。可真相究竟如何,待講到幹隆時,再一併做深入剖析,這裏,先著重於康熙簡單講兩句。
首先,何為評價盛世的參照物?總不能自己和自己比吧?縱向的,跟前代或者後代哪個時期相較一下,捧康者、捧清者們一般都喜歡這樣搞,有優勢嘛。看看強漢盛唐時期才多大疆域、多少人口,和咱大清能比嗎?且不說具體內容講的對不對,就這種比法,稍加觀之未嚐不可,拿來說事未免可笑。
歷史是發展前進的,完全把現在的東西和幾百年前甚至一兩千年前的時代比,有意思嗎?好比晚清軍隊能輕鬆打敗史上任何一個王朝大軍,包括十三世紀叱吒風雲的蒙古鐵騎,你能說他強大嗎?所以合理的比法,應該是縱向與橫向都能兼顧。瞧瞧你當時各個方麵在世界上能排老幾,算不算ok,否則都跟世界先進的差老遠了,還在那陶醉咱比先前闊多了,豈不夜郎自大讓人笑?康幹時代假如有人這樣認為,尚能理解,畢竟知東亞不知世界,可現如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五大洲都能掌握了解的環境裏,若再有這樣的思維,就殊為荒唐可笑了。
那具體的評比標準是什麽呢?國力強大、武功顯赫?經濟科技文化思想製度進步?疆域人口和諧穩定?如今二十一世紀了,評比手段那麽高超,國與國之間的這排名那排名都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就gdp這樣世界通用的,還不照樣弊端橫生,前麵要強調個科學或者綠色什麽的才顯得更合理些?如此,僅憑史書上記載(很多還真假難辨)的東西,尤其是經濟等方麵的隻言片語,想來判定哪個是盛事哪個不是,還真不容易。
和諧先pass掉。歷史上除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極短暫的時期還能往上靠一靠,其他的皆差之千裏了。有清一代,不僅僅是康熙一朝,滿洲貴族對帝國內一個人口占據絕大多數的民族,實施鉗製思想、削弱政治權力等各種防範壓製政策,有時還相當殘酷,讓其實際處於二等民族之地位,直到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才略有改觀。僅此一項就不能稱其為和諧了吧。
穩定。康熙平三藩後的四十年,帝國內部還是安定的,但幾個大王朝中,哪個沒有這一階段?強漢盛唐不用說,明朝去頭掐尾再除去嘉靖大倭亂,也有一百好幾十年安定期呢;所謂積弱積貧之宋,更是各朝安穩時間最長的,連農民起義都是小打小鬧型。像水泊梁山,其實規模極小,僅有百把人,《水滸傳》所寫的隻是文學藝術創作而已。僅憑這條,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太多了,而春秋戰國這樣的黃金歲月卻得完全靠邊站了。有點不合理吧,起碼它不是根本的因素。
就說多爾袞逝後,順治依然未成年,按照後人對她的高捧,如果真有野心,憑她的地位,垂簾聽政,有何不可?但她沒有,大權不過是從多爾袞轉移到濟爾哈朗等人身上。再有孫子康熙即成大統時,隻有七歲,懂得什麽,憑太皇太後之尊,拿下大權如探囊取物,她仍然未做,甘居幕後。
多爾袞死後被反攻倒算,孝莊一點頭未出,就能真正理解了,她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隻想做一般意義上女人的人,一個內心裏極不願過問,可能也沒能力過問那些所謂男人們之間事的平凡而又真實的女人。
溯往幾千年,宮中女子千千萬萬,慈禧隻是鳳毛鱗角,更多的還是孝莊。被後人不斷渲染高估,傳奇得不得了,卓越得不得了,也香艷得不得了,以至完全脫離了事實的本來麵貌,這不是孝莊的錯,因為她根本沒想過要做這樣一個女人,有些後人無聊,她也沒辦法。
特別是當麵對另一個人時,她和她“奇戀”中的男人--多爾袞,被渲染被高估被誇大的指數又是小巫見大巫了。他才是最應該被揭去華麗外衣的人。
-----------------------------
下麵接著的便是康熙了,前麵已詳細道之。
[雜談篇]大帝更要全麵看
康熙最被稱頌的幾大偉業都講完了,他的時代究竟咋樣?個人水平如何?應有分曉也,關鍵時方顯本色嘛。是“雄”還是“熊”,不是嘴皮啪嗒或妙筆生花就行啦,而是要憑行動幹出來的,因此前麵論康熙時,重在跟著大事件走,力圖通過他的每一步決策,認識他看清他,還有他那個所謂的大盛世。
可現在問題來了,為啥?對其稱頌之多、涵蓋之廣,毫不誇張地說,史上任何一個偉帝王都相形見絀、自慚形穢也。不要說漢武唐宗這些自家帝王了,就是至今仍被咱們高高在上捧著的深目高鼻白皮膚的西方人,又有哪個帝王得到的稱頌比他全麵比他深入呢?
領導才幹,意誌品質,軍政經濟,科教文衛,琴棋書畫,詩詞曲賦,天文地理,數理化學,無一不精,無一不曉也,敢情有史以來最博學最完美的帝王,原來是咱康大帝!
如此,幾個大事件的講述就有點粗線條了,與他也配不上呀,隻好再開雜談篇,看其究竟“雄”成啥。
盛世究竟從何來(1)
康幹時代如今已被捧為中國歷史上的輝煌盛世,時間長、跨度大、成就高,就差沒講無與倫比了。作為開創者及重要建設者,康熙自然功不可沒,也是他能被捧為“千年一帝”的重要基礎。可真相究竟如何,待講到幹隆時,再一併做深入剖析,這裏,先著重於康熙簡單講兩句。
首先,何為評價盛世的參照物?總不能自己和自己比吧?縱向的,跟前代或者後代哪個時期相較一下,捧康者、捧清者們一般都喜歡這樣搞,有優勢嘛。看看強漢盛唐時期才多大疆域、多少人口,和咱大清能比嗎?且不說具體內容講的對不對,就這種比法,稍加觀之未嚐不可,拿來說事未免可笑。
歷史是發展前進的,完全把現在的東西和幾百年前甚至一兩千年前的時代比,有意思嗎?好比晚清軍隊能輕鬆打敗史上任何一個王朝大軍,包括十三世紀叱吒風雲的蒙古鐵騎,你能說他強大嗎?所以合理的比法,應該是縱向與橫向都能兼顧。瞧瞧你當時各個方麵在世界上能排老幾,算不算ok,否則都跟世界先進的差老遠了,還在那陶醉咱比先前闊多了,豈不夜郎自大讓人笑?康幹時代假如有人這樣認為,尚能理解,畢竟知東亞不知世界,可現如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五大洲都能掌握了解的環境裏,若再有這樣的思維,就殊為荒唐可笑了。
那具體的評比標準是什麽呢?國力強大、武功顯赫?經濟科技文化思想製度進步?疆域人口和諧穩定?如今二十一世紀了,評比手段那麽高超,國與國之間的這排名那排名都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就gdp這樣世界通用的,還不照樣弊端橫生,前麵要強調個科學或者綠色什麽的才顯得更合理些?如此,僅憑史書上記載(很多還真假難辨)的東西,尤其是經濟等方麵的隻言片語,想來判定哪個是盛事哪個不是,還真不容易。
和諧先pass掉。歷史上除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極短暫的時期還能往上靠一靠,其他的皆差之千裏了。有清一代,不僅僅是康熙一朝,滿洲貴族對帝國內一個人口占據絕大多數的民族,實施鉗製思想、削弱政治權力等各種防範壓製政策,有時還相當殘酷,讓其實際處於二等民族之地位,直到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才略有改觀。僅此一項就不能稱其為和諧了吧。
穩定。康熙平三藩後的四十年,帝國內部還是安定的,但幾個大王朝中,哪個沒有這一階段?強漢盛唐不用說,明朝去頭掐尾再除去嘉靖大倭亂,也有一百好幾十年安定期呢;所謂積弱積貧之宋,更是各朝安穩時間最長的,連農民起義都是小打小鬧型。像水泊梁山,其實規模極小,僅有百把人,《水滸傳》所寫的隻是文學藝術創作而已。僅憑這條,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太多了,而春秋戰國這樣的黃金歲月卻得完全靠邊站了。有點不合理吧,起碼它不是根本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