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長城作用究竟有多大?又是一個大話題了,非本文所需承載也,但說一點,長城修不修不是根本問題,豈能拿來比較孰優熟劣,關鍵是中原王朝能否抵禦北方強敵的侵犯,行,修長城也不是壞事,不行,不修長城也不見得偉大。長城,隻是一個載體,一個橋樑,不是目的地,何況世異時移,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對長城要求也不同啊。
好了,還是回到主題上來。康熙一小段話,字數不多,具錯誤連連,宋時長城之地盡在別人手上,何談修長城?漢唐又有多少時間在修長城呢?明代倒修了不少,作用也很大呀,尚存祖上成吉思汗雄武之風的蒙古,兩百餘年對明未構成真正危脅,也有長城很大的功勞嗎,豈能輕易抹殺?
大清呢?蒙古已不是原來的蒙古了(以後細表),所以長城也不是原來的長城了,就像現如今,如果你再像古時候搞個長城類的防禦工事,豈不讓人笑掉大牙?單說康熙時代,主要還是形勢變了,麵對的敵人不同了,什麽修德安民,全是鬼話。
蒙古到底變成什麽樣了,以後會詳談,這裏先說一句。雖然康熙時代北方(包括西北)的對手,隻是大蒙古人中一小部分,與清對決時參戰兵力最多隻有三萬,既不能與成吉思汗時相比,也不能同明時相較,還要麵臨遊牧先輩們從未遇到的新課題,熱兵器的打擊,但窮康大帝一生,也未能解決困擾歷朝歷代的遊牧侵擾問題,好在他的先輩們已經吞併了漠南蒙古,並令漠北蒙古臣服,以至敵人來擾時,不需要在長城腳下解決問題罷了。
真不知康熙有何自豪的,當東方世界也處在告別冷兵器時代的前夜時,當北方遊牧民族衰退不可避免越來越無法憑著蠻力去征服時,當中原定居民族四千年的文明積澱即將迎來對抗遊擾之擾質的升華時,他所屬的一個本處東北塞外遊牧漁獵之族,自身努力卻更多是天降機遇(見崇禎卷、多爾袞卷),竟先來了個華麗轉身,一躍而為掌控中原的定居之族了,沒有經歷文明發展中滄海桑田,卻收穫了17世紀人類最大也是最奇的碩果。不僅絕無僅有的以一個野蠻小民族的身份征服了一個文明大民族(那個時代隻有中國發生這樣的事),還迎來了定居民族軍事上正全麵超越遊牧民族的大時代,恰又處於西方文明飛速領先但綜合實力還未高高在上時,兩方它都能泰然應對也,運氣如此之好,贊贊贊,嘆嘆嘆,不服不行呀。
而康熙更是幸運中的幸運兒,他的先輩們為他做好了一切,果實摘下來,洗幹淨,送到他的嘴裏,然後告訴他,孩子你就一口一口吃就行了,唉,上天就是如此不公平,人與人之間咋就差距那麽大呢?
更讓人嘆的是,就那康熙還自己經常嗆著噎著,不能幹脆利落搞定呢,尼布楚那會兒,已經發生過一次,如今麵對遊牧民族侵擾的老問題,不是啥難事了,又依然如此。康熙61年的帝王生涯中,至少有40年時間幹這事,但直到逝前,還是沒有搞定,這就是千年一帝的水平嗎?
你別說,真是要感謝一個部族聯盟,準噶爾人,在大蒙古(鬆散的部族共同體)一片衰敗溫順中,還保留祖先最後一點血性及爭霸的雄心,成了最後也是最好的一塊試金石,來看看大清盛世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千年一帝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更神奇的是,還能再次看到幸運之神是如何眷顧咱們的康大帝和他的大清帝國了。
平定噶爾丹並未搞定準噶爾問題,卻取得了兩件貨真價實的大功業。正式收編漠北喀爾喀蒙古,多遼闊的一片土地呀,從此大清的疆域拓展到今日外蒙,不過麵積要更大些。大清也是元亡以後,中央王朝軍隊第一次進入西葳,趕走了準噶爾的勢力,鞏固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
雖然這是意外之獲,並非康熙遠見卓識之下,運籌帷幄而得,但結果是最重要的,康熙有大功於中華也。可以說康熙一生事業,在無數高捧的大功業中,隻有這兩樣附帶產品,才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憑此,他被稱為有作為的帝王不為過,絲毫不為過,但是有一點,唐高宗也要一塊被稱頌。兩人都是憑祖上留下的大基業,打下遼闊疆土,唐高宗主動性還更強一些,疆域也更遼闊一些,厚此薄彼不公平呀。
至於噶爾丹和他的準噶爾帝國則更要好好瞧瞧了,康大帝與之的較量,激烈程度不如滅吳平鄭,卻遠勝抗俄也。當然,故事還不能不從整個蒙古說起,畢竟他們都遷涉進去嗎。
蒙古興衰簡單看
說起征服者,還有誰比蒙古人更配這個稱號嗎?答案一個字,無!他們在13世紀的極速征服,不僅是遊牧民族的,更是整個人類史上最了不起的征服,前不見古人,後至今未見來者。
隻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自1206年成吉思汗於斡難河濱正式創建蒙古大帝國以來,暴風驟雨般極速向外擴張,至蒙哥汗時,半個世紀便建立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堪稱人類史上冷兵器時代唯一的具有世界性的超級帝國。其兵鋒東至朝鮮,西竟遠達多瑙河口,名副其實東西貫穿世界上最遼闊的亞歐大陸,讓人除了驚嘆還是驚嘆!什麽波斯、亞歷山大、羅馬、阿拉伯、帖木兒、奧斯曼土耳其等等,聽起來也是那麽如雷貫耳、武功赫赫的帝國,與它相比都黯然失色,征服的迅猛、疆域的廣大、帝國的威力相差千裏也。
但隨著蒙哥汗的暴亡(1259),帝國又極速分裂開來,終成一個個碎片了。東方之士,1260年繼立的忽必烈與弟弟阿裏不哥一番爭鬥獲勝後,名義上成為整個蒙古帝國的大可汗,實際上隻是他在中國之地建立的元朝皇帝了,諡號元世祖。西方之土則形成欽察、窩闊台、察合台、伊兒等四大汗國,漸成自己的獨立係統,大蒙古下的小自我了,基本屬於世界史範疇,今後不再講述。
好了,還是回到主題上來。康熙一小段話,字數不多,具錯誤連連,宋時長城之地盡在別人手上,何談修長城?漢唐又有多少時間在修長城呢?明代倒修了不少,作用也很大呀,尚存祖上成吉思汗雄武之風的蒙古,兩百餘年對明未構成真正危脅,也有長城很大的功勞嗎,豈能輕易抹殺?
大清呢?蒙古已不是原來的蒙古了(以後細表),所以長城也不是原來的長城了,就像現如今,如果你再像古時候搞個長城類的防禦工事,豈不讓人笑掉大牙?單說康熙時代,主要還是形勢變了,麵對的敵人不同了,什麽修德安民,全是鬼話。
蒙古到底變成什麽樣了,以後會詳談,這裏先說一句。雖然康熙時代北方(包括西北)的對手,隻是大蒙古人中一小部分,與清對決時參戰兵力最多隻有三萬,既不能與成吉思汗時相比,也不能同明時相較,還要麵臨遊牧先輩們從未遇到的新課題,熱兵器的打擊,但窮康大帝一生,也未能解決困擾歷朝歷代的遊牧侵擾問題,好在他的先輩們已經吞併了漠南蒙古,並令漠北蒙古臣服,以至敵人來擾時,不需要在長城腳下解決問題罷了。
真不知康熙有何自豪的,當東方世界也處在告別冷兵器時代的前夜時,當北方遊牧民族衰退不可避免越來越無法憑著蠻力去征服時,當中原定居民族四千年的文明積澱即將迎來對抗遊擾之擾質的升華時,他所屬的一個本處東北塞外遊牧漁獵之族,自身努力卻更多是天降機遇(見崇禎卷、多爾袞卷),竟先來了個華麗轉身,一躍而為掌控中原的定居之族了,沒有經歷文明發展中滄海桑田,卻收穫了17世紀人類最大也是最奇的碩果。不僅絕無僅有的以一個野蠻小民族的身份征服了一個文明大民族(那個時代隻有中國發生這樣的事),還迎來了定居民族軍事上正全麵超越遊牧民族的大時代,恰又處於西方文明飛速領先但綜合實力還未高高在上時,兩方它都能泰然應對也,運氣如此之好,贊贊贊,嘆嘆嘆,不服不行呀。
而康熙更是幸運中的幸運兒,他的先輩們為他做好了一切,果實摘下來,洗幹淨,送到他的嘴裏,然後告訴他,孩子你就一口一口吃就行了,唉,上天就是如此不公平,人與人之間咋就差距那麽大呢?
更讓人嘆的是,就那康熙還自己經常嗆著噎著,不能幹脆利落搞定呢,尼布楚那會兒,已經發生過一次,如今麵對遊牧民族侵擾的老問題,不是啥難事了,又依然如此。康熙61年的帝王生涯中,至少有40年時間幹這事,但直到逝前,還是沒有搞定,這就是千年一帝的水平嗎?
你別說,真是要感謝一個部族聯盟,準噶爾人,在大蒙古(鬆散的部族共同體)一片衰敗溫順中,還保留祖先最後一點血性及爭霸的雄心,成了最後也是最好的一塊試金石,來看看大清盛世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千年一帝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更神奇的是,還能再次看到幸運之神是如何眷顧咱們的康大帝和他的大清帝國了。
平定噶爾丹並未搞定準噶爾問題,卻取得了兩件貨真價實的大功業。正式收編漠北喀爾喀蒙古,多遼闊的一片土地呀,從此大清的疆域拓展到今日外蒙,不過麵積要更大些。大清也是元亡以後,中央王朝軍隊第一次進入西葳,趕走了準噶爾的勢力,鞏固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
雖然這是意外之獲,並非康熙遠見卓識之下,運籌帷幄而得,但結果是最重要的,康熙有大功於中華也。可以說康熙一生事業,在無數高捧的大功業中,隻有這兩樣附帶產品,才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憑此,他被稱為有作為的帝王不為過,絲毫不為過,但是有一點,唐高宗也要一塊被稱頌。兩人都是憑祖上留下的大基業,打下遼闊疆土,唐高宗主動性還更強一些,疆域也更遼闊一些,厚此薄彼不公平呀。
至於噶爾丹和他的準噶爾帝國則更要好好瞧瞧了,康大帝與之的較量,激烈程度不如滅吳平鄭,卻遠勝抗俄也。當然,故事還不能不從整個蒙古說起,畢竟他們都遷涉進去嗎。
蒙古興衰簡單看
說起征服者,還有誰比蒙古人更配這個稱號嗎?答案一個字,無!他們在13世紀的極速征服,不僅是遊牧民族的,更是整個人類史上最了不起的征服,前不見古人,後至今未見來者。
隻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自1206年成吉思汗於斡難河濱正式創建蒙古大帝國以來,暴風驟雨般極速向外擴張,至蒙哥汗時,半個世紀便建立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堪稱人類史上冷兵器時代唯一的具有世界性的超級帝國。其兵鋒東至朝鮮,西竟遠達多瑙河口,名副其實東西貫穿世界上最遼闊的亞歐大陸,讓人除了驚嘆還是驚嘆!什麽波斯、亞歷山大、羅馬、阿拉伯、帖木兒、奧斯曼土耳其等等,聽起來也是那麽如雷貫耳、武功赫赫的帝國,與它相比都黯然失色,征服的迅猛、疆域的廣大、帝國的威力相差千裏也。
但隨著蒙哥汗的暴亡(1259),帝國又極速分裂開來,終成一個個碎片了。東方之士,1260年繼立的忽必烈與弟弟阿裏不哥一番爭鬥獲勝後,名義上成為整個蒙古帝國的大可汗,實際上隻是他在中國之地建立的元朝皇帝了,諡號元世祖。西方之土則形成欽察、窩闊台、察合台、伊兒等四大汗國,漸成自己的獨立係統,大蒙古下的小自我了,基本屬於世界史範疇,今後不再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