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純度在95%以上,也似乎“食不甘味”。這樣,就逼得他們不得不一邊小心提二防,
一邊去潛心琢磨,探究出一種新的萬全之策。
功夫不負有心人——也許是集體的“智慧”,吸毒者們終於發現了一種常見的物質
“小蘇打”。他們發現小蘇打不僅可以替代乙醚,而且不易失火。盡管這種吸食的方法
使古柯鹼的純度有所下降,但由於其既簡便而又安全的原因,使這種方法又大行其道,
再度流行起來。
到1982年,在美國紐約市區的毒品銷售場所,80%的吸毒者都要吸食加熱的古柯鹼。
這樣一來,出售毒品的毒品商人就必須為自己的顧客,準備一間間固定的房間,為他們
一個個地加熱古柯鹼。這時,毒品商人使用的方法大都是用小蘇打代替乙醚。但這種吸
食的方式也並不盡人意,盡管是安全,但速度太慢。當一名吸毒者吸過之後,必須將吸
毒的工具冷卻,方能讓下一名癮君子上場。可想而知,吸毒者在吸毒之前,都是“望梅
止渴”的餓鬼,誰能有這份耐心去等待。這種既慢又麻煩的辦法,不僅令吸毒者急,也
令販毒者煩。
那麽,最佳的辦法在哪裏?
好在毒民們的“智慧”是無窮的。
正當美國的毒民們為自己國家這種不先進的吸毒方法感到不滿和苦惱時,一種新的
吸毒方法早在加勒比海地區誕生了。
早在1980年理察先生在自己的別墅裏演出了那出“喜劇”的同時,荷屬安第列斯
的毒民們便另闢蹊徑,創造了一種新的吸毒方法並研製出了一種新的毒品——他們用小
蘇打、水和酒精對古柯膏進行加工,製成了一種新的毒品“洛克”。
洛克形如一枚藥丸,吸食後噴出來,不吸入體內。洛克的外形猶如一顆小石子,所
以在黑道中又稱其為“石子”。
洛克的問世實在是“功德無量”——對癮君子來說。它不僅吸食方便,便於攜帶,
而且絕對安全,因此流行極快。在它剛問世不久,就開始在南加勒比海地區流行。1983
年,洛克開始走俏巴哈馬群島。不過,當年巴哈馬島上的瑪格麗特公主醫院中,就住進
了35名“洛克癌君子”,到第二年,住院治療的人數就猛增到200名。
可見,洛克真是一種威力無比的毒品。
80年代初期,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發大水,大批海地難民飄洋過海,越過佛羅裏達海
峽,湧入美國的佛羅裏達半島南部的最大城市邁阿密地區。海地的難民,從此便把加勒
比人吸食洛克的先進方法“無私”地帶進了美國。
那麽,美國毒民長期困擾的難題是不是由此解決了呢?
非也。美國人永遠有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對洛克這種“舶來品”卻不屑一顧,
他們要尋找一種更先進的吸毒方法。
正是由於美國毒民的努力,一種被稱為“刺客”的毒品“克拉克”終於誕生了。
克拉克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毒品,它的“專利”屬於美國的毒民。
美國的毒民受到“洛克”的啟發後,便把古柯鹼鹽酸粉末兌上小蘇打,用熱水調和
後製成膏狀,晾幹後又碾成粉末食用。食用時,他仍將這種粉末裝在一種特製的玻璃煙
鬥中抽吸。點燃之後,毒民們一邊騰雲駕霧,一邊還能聽到一種悅耳的爆炸響聲,讓他
們其樂無窮。於是,毒民們便興奮地稱其為“克拉克”(ciack)。後來,也有譯作
“克雷克”、“奎克”等。
克拉克真是毒民們的一種心愛之物,有許多人甚至摹仿“可口可樂”的譯法,將其
譯為“可利口樂”。
克拉克的問世,極大地激發了美國毒民吸毒的熱情。從1982年邁阿密警察局緝毒隊
第一次發現這種毒品時開始,到1984年,不到兩年的時間,這種廉價、易吸、上癮極快
的“刺客”就在邁阿密的所有貧民區流行起來。與此同時,克拉克以其極為神速的手段,
占領了紐約毒品市場。
1983年12月,緝毒警察比爾·霍普金首次在紐約發現克拉克時,克拉克已經開始在
紐約北曼哈頓地區流行開了。到了1991年,克拉克風靡了美國32個州的113個城市,而
且迅速擴散到歐洲英、法等地。
它的“刺客”身份已在世界毒品世界正式確立。近年來,西方許多國家的公民紛紛
走上街頭進行示威遊行,高呼口號:“鎮壓克拉克!”
克拉克,又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公害。
無論是古柯鹼,還是其派生物古柯膏、洛克和克拉克以及其他類型的毒品,它們共
同的毒源便是被印第安人稱為“聖草”的古柯葉。
所以,位於盛產古柯葉的安第斯山麓及周邊的南美五國,被稱為世界“第三毒源”
是當之無愧的。而在這五國之中,又推哥倫比亞為首,這是因為哥倫比亞不僅有“古柯
一邊去潛心琢磨,探究出一種新的萬全之策。
功夫不負有心人——也許是集體的“智慧”,吸毒者們終於發現了一種常見的物質
“小蘇打”。他們發現小蘇打不僅可以替代乙醚,而且不易失火。盡管這種吸食的方法
使古柯鹼的純度有所下降,但由於其既簡便而又安全的原因,使這種方法又大行其道,
再度流行起來。
到1982年,在美國紐約市區的毒品銷售場所,80%的吸毒者都要吸食加熱的古柯鹼。
這樣一來,出售毒品的毒品商人就必須為自己的顧客,準備一間間固定的房間,為他們
一個個地加熱古柯鹼。這時,毒品商人使用的方法大都是用小蘇打代替乙醚。但這種吸
食的方式也並不盡人意,盡管是安全,但速度太慢。當一名吸毒者吸過之後,必須將吸
毒的工具冷卻,方能讓下一名癮君子上場。可想而知,吸毒者在吸毒之前,都是“望梅
止渴”的餓鬼,誰能有這份耐心去等待。這種既慢又麻煩的辦法,不僅令吸毒者急,也
令販毒者煩。
那麽,最佳的辦法在哪裏?
好在毒民們的“智慧”是無窮的。
正當美國的毒民們為自己國家這種不先進的吸毒方法感到不滿和苦惱時,一種新的
吸毒方法早在加勒比海地區誕生了。
早在1980年理察先生在自己的別墅裏演出了那出“喜劇”的同時,荷屬安第列斯
的毒民們便另闢蹊徑,創造了一種新的吸毒方法並研製出了一種新的毒品——他們用小
蘇打、水和酒精對古柯膏進行加工,製成了一種新的毒品“洛克”。
洛克形如一枚藥丸,吸食後噴出來,不吸入體內。洛克的外形猶如一顆小石子,所
以在黑道中又稱其為“石子”。
洛克的問世實在是“功德無量”——對癮君子來說。它不僅吸食方便,便於攜帶,
而且絕對安全,因此流行極快。在它剛問世不久,就開始在南加勒比海地區流行。1983
年,洛克開始走俏巴哈馬群島。不過,當年巴哈馬島上的瑪格麗特公主醫院中,就住進
了35名“洛克癌君子”,到第二年,住院治療的人數就猛增到200名。
可見,洛克真是一種威力無比的毒品。
80年代初期,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發大水,大批海地難民飄洋過海,越過佛羅裏達海
峽,湧入美國的佛羅裏達半島南部的最大城市邁阿密地區。海地的難民,從此便把加勒
比人吸食洛克的先進方法“無私”地帶進了美國。
那麽,美國毒民長期困擾的難題是不是由此解決了呢?
非也。美國人永遠有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對洛克這種“舶來品”卻不屑一顧,
他們要尋找一種更先進的吸毒方法。
正是由於美國毒民的努力,一種被稱為“刺客”的毒品“克拉克”終於誕生了。
克拉克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毒品,它的“專利”屬於美國的毒民。
美國的毒民受到“洛克”的啟發後,便把古柯鹼鹽酸粉末兌上小蘇打,用熱水調和
後製成膏狀,晾幹後又碾成粉末食用。食用時,他仍將這種粉末裝在一種特製的玻璃煙
鬥中抽吸。點燃之後,毒民們一邊騰雲駕霧,一邊還能聽到一種悅耳的爆炸響聲,讓他
們其樂無窮。於是,毒民們便興奮地稱其為“克拉克”(ciack)。後來,也有譯作
“克雷克”、“奎克”等。
克拉克真是毒民們的一種心愛之物,有許多人甚至摹仿“可口可樂”的譯法,將其
譯為“可利口樂”。
克拉克的問世,極大地激發了美國毒民吸毒的熱情。從1982年邁阿密警察局緝毒隊
第一次發現這種毒品時開始,到1984年,不到兩年的時間,這種廉價、易吸、上癮極快
的“刺客”就在邁阿密的所有貧民區流行起來。與此同時,克拉克以其極為神速的手段,
占領了紐約毒品市場。
1983年12月,緝毒警察比爾·霍普金首次在紐約發現克拉克時,克拉克已經開始在
紐約北曼哈頓地區流行開了。到了1991年,克拉克風靡了美國32個州的113個城市,而
且迅速擴散到歐洲英、法等地。
它的“刺客”身份已在世界毒品世界正式確立。近年來,西方許多國家的公民紛紛
走上街頭進行示威遊行,高呼口號:“鎮壓克拉克!”
克拉克,又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公害。
無論是古柯鹼,還是其派生物古柯膏、洛克和克拉克以及其他類型的毒品,它們共
同的毒源便是被印第安人稱為“聖草”的古柯葉。
所以,位於盛產古柯葉的安第斯山麓及周邊的南美五國,被稱為世界“第三毒源”
是當之無愧的。而在這五國之中,又推哥倫比亞為首,這是因為哥倫比亞不僅有“古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