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被法國殖民後,法國便馬不停蹄地開展進一步的行動,入侵中國,它首先要求清朝撤退駐紮在朝鮮邊境的政府軍,還要求清朝召回劉永福的黑旗軍。
這與日本入侵朝鮮的情況幾乎等同於形式上的ctrl+c+v,越南與中國國土的西南地區接壤,國土邊境駐紮著外國的入侵勢力,對自己的國土安全是一大威脅,清朝政府官員們自然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在這個危險的時刻,清朝庭內部又組織開展辯論賽了。
這次辯論的主題是:到底去不去幫越南打法國
正方(也就是支持開打)的代表自然有“勇字號”當頭的左宗棠等一幹熱血好戰分子,他們的正方論據主要包括,中國和越南存在歷史上的宗藩關係,每年也向清朝交保護費(進貢),從道義的角度來說,自己作為老大哥看到自己的小弟被欺負,應該加以保護。
不但如此,從利害關係而論,法國殖民越南是司馬昭之心,分明就是把越南當作日後進攻中國的軍事基地,如此一個定時炸彈就在身邊,不除不放心。
反方的代表有我們所熟悉的議和積極分子李鴻章一幹人等,他們認為現在越南已經和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和清朝就沒有什麽關係了,我們也沒有義務再去幫他打跑什麽法國人,而且當時的清朝社會經濟屬於戰後的百廢待興,經濟的發展容不得戰爭與社會動亂。而且水師部隊等軍事力量在歐洲列強麵前根本如同小學沒畢業,怎麽打?就算給打贏了,也是僥倖獲勝,等同於中彩票的機率,長期以往還是會被外國勢力聯合打壓,使中國陷入更囧困的局麵。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都吵得不可開交,但又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所以清朝一開始並沒有盤算著和法國幹上一架的意思。
雖然清朝不想打,但是對待法國的侵略行為也不是不聞不問。一方麵通過外交途徑對法國的侵略行為表示抗議(自然是無效的)。
另一方麵,清朝派人私信給劉福通,告訴他清政府匯了一筆錢到你的帳戶上,槍炮子彈什麽的也ems了,包郵的,到時候注意簽收一下。錢就用來好好改善一下士兵們的夥食,把那些破槍爛炮換掉,用我們發的新傢夥,然後給我狠狠地幹那些法國人!
清政府當時在精神上沒法給予抗擊法國的支持,隻能私底下物質上支持黑旗軍的抗法戰事,同時下密令兩廣地區的部隊要加強值班,槍炮時刻上好膛,防止法國部隊的偷襲。
其實清朝這種做法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因為法國為了這次和中國開展,在他們國家議會上成功申請到了2900萬法郎的軍費和15000人的遠征軍,聯合之前已經駐紮在越南境內的兵力,對比中國那支黑旗編外軍和兩廣的軍事布防是壓倒性的實力對比。
所以中法戰爭一開打,中國部隊就接連失利,許多政府軍將領還特別膽小怕事,例如雲南巡撫唐炯和廣西巡撫徐延旭這倆二貨就是他們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沒有之二。
兩個將領鎮守著雲南和廣西的中越邊境重地,卻一聽到法國人打來了就馬上逃跑,請各位記住這些唐跑跑和徐跑跑,因為他們的存在,法國部隊除了遇到黑旗軍的時候挨了幾個槍子兒之外,基本沒有遇到什麽清軍的抵抗,長驅直入。
戰爭打了近半年,法國部隊取得了一定的入侵成果,可是也困難重重。您看我們所了解的雲貴高原、桂林山水什麽的就知道,中越接壤的地區都不是平原,坑坑窪窪的,爬坡滑梯什麽都有,行軍異常困難。按照法國人那種花前月下的浪漫傳統,這些作戰地點肯定不是他們的菜,而且這些問題也不是有錢、人多就能解決的,所以法國方麵也想盡快結束這場戰事,所以法國人讓當時擔任粵海關總務司的德國人德崔林找李鴻章喝茶。
德崔林一坐下就噓寒問暖:“李大人,最近貴國與法國的問題貌似挺麻煩啊。”
李鴻章:“可不是嘛,我們本來都想和各位交朋友的,根本不想打仗,可法國偏偏要打,這傷了和氣啊。”
德崔林:“不瞞您說,法國部隊的海軍中校福祿諾找過我。”
李鴻章眼前一亮:“他怎麽說?”
德崔林:“其實啊,他說他們也不想打,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好幾萬法國人跑大老遠來到中國跑了一趟,不拿點紀念品他們不樂意啊。”
“這個。”李鴻章臉色陰晴不定:“他們要什麽?”
德崔林麵帶微笑地把法國人的基本要求複述了一遍,然後臉色一黑:“李大人,福中校也說了,如果你們不答應的話,他們會從法國調來更多的部隊直接進攻中國本土的。你們現在的環境你懂的,這時候打起仗來,嗬嗬。”
李鴻章思前想後,拋下一句話:“德大人,麻煩您幫我約一下福祿諾中校,我想和他吃個飯。”
就這樣,中法開始了第一次談判,雙方於1884年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款》,又稱《李福協定》。大概內容是中國要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中國的所有部隊要撤出越南(當時沒有現場確定撤軍的具體時間),中越邊境通商等。這次簽訂的條約裏麵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就是沒有叫清朝賠一分錢的醫藥費,這是自從清朝被外國入侵以來所簽訂的條約裏麵從來沒有的,這到底是為什麽?難道法國人特別有錢??
這與日本入侵朝鮮的情況幾乎等同於形式上的ctrl+c+v,越南與中國國土的西南地區接壤,國土邊境駐紮著外國的入侵勢力,對自己的國土安全是一大威脅,清朝政府官員們自然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在這個危險的時刻,清朝庭內部又組織開展辯論賽了。
這次辯論的主題是:到底去不去幫越南打法國
正方(也就是支持開打)的代表自然有“勇字號”當頭的左宗棠等一幹熱血好戰分子,他們的正方論據主要包括,中國和越南存在歷史上的宗藩關係,每年也向清朝交保護費(進貢),從道義的角度來說,自己作為老大哥看到自己的小弟被欺負,應該加以保護。
不但如此,從利害關係而論,法國殖民越南是司馬昭之心,分明就是把越南當作日後進攻中國的軍事基地,如此一個定時炸彈就在身邊,不除不放心。
反方的代表有我們所熟悉的議和積極分子李鴻章一幹人等,他們認為現在越南已經和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和清朝就沒有什麽關係了,我們也沒有義務再去幫他打跑什麽法國人,而且當時的清朝社會經濟屬於戰後的百廢待興,經濟的發展容不得戰爭與社會動亂。而且水師部隊等軍事力量在歐洲列強麵前根本如同小學沒畢業,怎麽打?就算給打贏了,也是僥倖獲勝,等同於中彩票的機率,長期以往還是會被外國勢力聯合打壓,使中國陷入更囧困的局麵。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都吵得不可開交,但又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所以清朝一開始並沒有盤算著和法國幹上一架的意思。
雖然清朝不想打,但是對待法國的侵略行為也不是不聞不問。一方麵通過外交途徑對法國的侵略行為表示抗議(自然是無效的)。
另一方麵,清朝派人私信給劉福通,告訴他清政府匯了一筆錢到你的帳戶上,槍炮子彈什麽的也ems了,包郵的,到時候注意簽收一下。錢就用來好好改善一下士兵們的夥食,把那些破槍爛炮換掉,用我們發的新傢夥,然後給我狠狠地幹那些法國人!
清政府當時在精神上沒法給予抗擊法國的支持,隻能私底下物質上支持黑旗軍的抗法戰事,同時下密令兩廣地區的部隊要加強值班,槍炮時刻上好膛,防止法國部隊的偷襲。
其實清朝這種做法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因為法國為了這次和中國開展,在他們國家議會上成功申請到了2900萬法郎的軍費和15000人的遠征軍,聯合之前已經駐紮在越南境內的兵力,對比中國那支黑旗編外軍和兩廣的軍事布防是壓倒性的實力對比。
所以中法戰爭一開打,中國部隊就接連失利,許多政府軍將領還特別膽小怕事,例如雲南巡撫唐炯和廣西巡撫徐延旭這倆二貨就是他們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沒有之二。
兩個將領鎮守著雲南和廣西的中越邊境重地,卻一聽到法國人打來了就馬上逃跑,請各位記住這些唐跑跑和徐跑跑,因為他們的存在,法國部隊除了遇到黑旗軍的時候挨了幾個槍子兒之外,基本沒有遇到什麽清軍的抵抗,長驅直入。
戰爭打了近半年,法國部隊取得了一定的入侵成果,可是也困難重重。您看我們所了解的雲貴高原、桂林山水什麽的就知道,中越接壤的地區都不是平原,坑坑窪窪的,爬坡滑梯什麽都有,行軍異常困難。按照法國人那種花前月下的浪漫傳統,這些作戰地點肯定不是他們的菜,而且這些問題也不是有錢、人多就能解決的,所以法國方麵也想盡快結束這場戰事,所以法國人讓當時擔任粵海關總務司的德國人德崔林找李鴻章喝茶。
德崔林一坐下就噓寒問暖:“李大人,最近貴國與法國的問題貌似挺麻煩啊。”
李鴻章:“可不是嘛,我們本來都想和各位交朋友的,根本不想打仗,可法國偏偏要打,這傷了和氣啊。”
德崔林:“不瞞您說,法國部隊的海軍中校福祿諾找過我。”
李鴻章眼前一亮:“他怎麽說?”
德崔林:“其實啊,他說他們也不想打,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好幾萬法國人跑大老遠來到中國跑了一趟,不拿點紀念品他們不樂意啊。”
“這個。”李鴻章臉色陰晴不定:“他們要什麽?”
德崔林麵帶微笑地把法國人的基本要求複述了一遍,然後臉色一黑:“李大人,福中校也說了,如果你們不答應的話,他們會從法國調來更多的部隊直接進攻中國本土的。你們現在的環境你懂的,這時候打起仗來,嗬嗬。”
李鴻章思前想後,拋下一句話:“德大人,麻煩您幫我約一下福祿諾中校,我想和他吃個飯。”
就這樣,中法開始了第一次談判,雙方於1884年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款》,又稱《李福協定》。大概內容是中國要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中國的所有部隊要撤出越南(當時沒有現場確定撤軍的具體時間),中越邊境通商等。這次簽訂的條約裏麵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就是沒有叫清朝賠一分錢的醫藥費,這是自從清朝被外國入侵以來所簽訂的條約裏麵從來沒有的,這到底是為什麽?難道法國人特別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