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去世後,他的養子柴榮接班。果然上樑正,下樑就不會歪。


    柴榮雖然不是郭威親生,在其養父的教育下也不失為一位明君。他掌權後繼續他老爸未完成的利民改革,從政治、民生、軍事上大動刀斧,使後周的國力迅速提升。


    柴榮不但治國有方,目標也很遠大,他知道要真正解決百姓的疾苦,一定要創造一個統一的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所以他從即位開始就進行統一戰爭,通過一係列對蜀國、南唐、遼國的進攻,使長江以北地區都納入了後周的疆土。


    可惜的是柴榮在戰爭中患病掛掉了,要不然他肯定想再活500年,如果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柴榮的名字,必定深深地刻在歷史的豐碑當中。


    不過這就也許是命運,幹事創業肯定就有人栽樹,有人乘涼。出力最多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最後享受成果的那一個,歷史也是如此。


    柴榮打了一輩子的仗,雖然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但他的汗水,為北宋王朝的統一奠定的基礎。而享受最後的成果那位,卻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中央禁軍統領、歸德節度使。他出身在軍官家庭,從小隨家打仗,很早就入伍參軍,是典型的部隊子弟。而且是郭威、柴榮的兩代君王在眾多幹部當中的重點培養對象。


    與此同時,趙匡胤是個很會玩手段的人,他仗著兩朝皇帝的寵愛,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手下拉攏了一大片手握重權的大臣,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趙匡胤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他終於等到了。


    柴榮死後,他的7歲兒子宗訓即位。現在所有的權力都在趙匡胤手中。羽翼已豐,皇帝年幼,軍權我有,皇城之內再無對手。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公元960年的其中一天,趙匡胤突然跑來小皇帝這裏打報告:


    “陛下,微臣收到潛伏在契丹的中央特工密報,契丹準備聯合北漢那王八蛋來入侵我朝!”


    宗訓驚慌問眾大臣:“諸位愛卿,你們說如何是好?”


    眾臣:“臣等認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幹他!”


    宗訓想了想,現在能打仗的隻有趙匡胤了,又總覺得好像有什麽地方不對勁,但就是想不出個所以然,沒辦法,兵臨城下,隻有出兵了。


    “禁軍統領趙匡胤馬上帶兵出征迎敵!”


    “遵旨!”趙匡胤抱拳跪下的一刻,嘴角突然一絲不易察覺的詭笑。


    出征前,趙匡胤找來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籌劃謀反事宜,細說如此如此如此之後舉兵出征,待大軍到開封東北陳橋路段時,一切已經設計好的劇情如期上演。


    趙光義向部隊的將士們發表了激情洋溢演講:


    “各位兄弟請靜一靜,呃,如今天下正在統一的關鍵時期,皇帝年幼無知,未能治國平天下,統一大業也不能交給一個7歲的小孩。當前,我禁軍統領趙匡胤文韜武略,助先帝東征西戰,打下半壁江山。要經驗有經驗,要功勞有功勞,最主要的是,大家跟著趙統領,有肉吃。


    不如我們擁立趙統領為皇上,帶領我們一統江山,齊享天下!”


    一段煽情的演講詞引起將士們的共鳴,大家齊聲高呼:


    “請趙統領為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光義一見軍心共鳴,馬上拉扯著大哥出來:


    “大哥,既然你是眾望所歸,就不要磨機了,來當皇帝吧。”


    趙匡胤一臉憤怒(演技真好),破口大罵:“混帳!先帝託孤與我,要我輔助其一統天下,我怎可奪其天下,你是要我犯上作亂,背負一個不忠不義的罪名嗎?”


    趙光義心想,我靠你還真來勁了,這麽入戲?那我也不能將就了,他馬上高聲道:


    “大哥,先帝的遺願是一統江山,您為他東征西戰,此為忠心;您為他年幼的後代分憂,治理天下完成大業,此為大義。忠義兩全的事情,順應天理,這皇帝,您就當了吧。”


    說罷,也不等趙匡胤推辭,馬上讓士兵把事先準備好的龍袍強行給他穿上,然後帶領全體將士馬上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的趙匡胤,嘴角再次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詭笑,他不再推辭,黃袍加身,浩浩蕩蕩班師回朝。


    皇城之外,軍隊壓境,宗訓終於知道到底是什麽不對勁了,都讓你相信自己的直覺了。但是再也沒辦法,自己打不過還躲不了嗎,被迫讓位,這就是歷史上傑出的叛變代表作——陳橋兵變。


    趙匡胤一舉拿下最佳影帝,哦不是,是皇帝,他按照本來任職的歸德節度使所管轄的宋城(河南商丘)為名,定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後周滅亡,北宋王朝建立。


    ☆、第35章 十國數十載 北宋一鍋端


    十國的滅亡可以簡單敘述一下,這個十個國家有的是先後建立,有的是並立存在。他們都分布在南方的不同地區。例如江淮地區,就先後出現了吳和南唐,先有公元919年,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建立吳國,但楊行密隻是一個木偶,真正在幕後牽線掌權的是大臣徐溫、徐知誥兩父子。


    公元937年,徐知誥取代當時的吳國皇帝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南唐。徐知誥也挺有意思,他堅持說自己的唐朝的後帶,是李家的人,所以自己改了姓名,叫李昪。李昪掛掉後,他的兒子李璟和孫子李煜相繼當皇帝。李璟和李煜都挺有名的,但名氣在詩詞,而不在執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亡朝不過如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馳至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馳至晨並收藏亡朝不過如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