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一到,看到中原果然是富庶之地,處處一派繁華景象,就連去飯店吃飯,外商來了都一律免費。隋煬帝說:“我這不差錢,你們盡管吃,算我的。”
但隋煬帝忽略了一個問題,一般集市或熱鬧的節日慶典,人多的地方和日子,也是中華歷朝第一大幫派集中外出跑業務的時候。
這個幫,姓“丐”。
據說當時交易日集市上的樹木都要纏繞名貴的絲綢用以裝飾,以顯示出街道的華貴、氣派。但偏偏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一幫衣不蔽體的丐幫弟子也聚眾在街上跑業務,主攻業務對象還是外商。
老外覺得很矛盾,中原那麽多的絲綢都綁在樹上,也不給那些沒衣服穿的乞丐做衣服,這個國家到底怎麽了?
此時我想到了喜劇演員史提芬·周在出演影視作品《武狀元蘇乞兒》快要結尾時與皇帝的一段對白:
皇帝問蘇乞兒:“丐幫弟子成千上萬,你一天不解散丐幫,叫我如何安心?”
蘇乞兒對曰:“皇上,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
皇帝曰:“什麽意思?”
蘇乞兒翻了翻白眼,嘆氣說:“皇上,敢問天下國家民安,百姓豐衣足食,誰又願意去當乞丐呢?”
的確,國泰民安、豐衣足食,是“裝”不出來的。
第四、他還是個建築家
隋煬帝在位時,主持興和修建了多個大型建築群,建都城、修長城。其實形象工程在哪個朝代都是需要的。不過當時的隋朝,沒有推土機和攪拌機,人力耗費極大,每項工程需要人力過百萬!
哪找那麽多人?還不是農民。
不幸的是,隋煬帝是個建築家,但卻不是個農業家。每項工程徵用農民幹活時,都沒有考慮到農時需要,百萬百萬的農民被徵用去幹水泥工,誰來種田,導致了當時糧食的大幅度減產。沒飯吃了,還要幹那麽重的苦力,大批被徵用的農民在幹活中累死。
確實是少有的暴君!
☆、第22章 偽軍事家瞎打仗 勞民傷財引滅亡
隋煬帝愛打仗,但他在位那麽多年,隻對外攻打了一個國家,而且打了三次還打不下來。這是國家叫高麗,不是現在的korea。當時的高麗,位置在今天中國的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和朝鮮北部。
攻打高麗的戰爭在三年裏進行了三次,每次動用軍隊和民眾超過兩百萬人。
第一戰,公元612年,水陸兩軍齊攻,戰線打到了平壤附近,最後大敗。
第二戰,次年,戰況相持不下,最後禮部尚書楊玄感居然起兵反叛,隋煬帝撤軍。
第三戰,再次年,大家都打累了,而且這個時候隋朝國內的農民大起義開始,高麗投降,終於不用打了,回朝吧。
高麗的戰爭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部分農民因為打仗而沒有時間種田,國家的糧食也連連欠產,百姓吃不飽飯,國家的錢又拿去做軍費了,社會經濟一落千丈,大家都憋屈了,反了吧。
又是官逼民反,首反在受到戰爭負擔最重的山東地區爆發,史稱“長白山起義”,山東好漢打響反隋的頭炮,其他地區紛紛響應。最後的起義軍形成了三大主力。
主力一:河北起義軍
河北起義軍的老大叫竇建德,在河北、山東交易一帶和隋朝幹架,最後擊退隋朝軍隊,占據了河北大部分地區割據一方,建國號為夏,竇建德自立夏王。
主力二:江淮起義軍
江淮起義軍的本來也是長白山起義軍的一支,後來隊伍分開向淮南發展,收編了江淮地區的眾多起義勢力,攻克了隋朝的江蘇高郵北、安徽和縣、江蘇南京登記,控製了江淮的大片地區。
主力三:瓦崗起義軍
瓦崗是三大主力裏麵力量最強大的一支,創始人是原來隋朝東部一個縣城掌管司法的小官翟讓,因為犯法被判死刑立即執行,後來給逃走了。
死囚逃走,不死就反吧。公元611年,翟讓在瓦崗寨起義,不久貴族李密來投奔,李密這個兄弟會搞關係,一來就招攬了許多小股勢力的起義軍,充實了起義軍的數量,打了幾場勝仗,又攻下一個隋朝的糧倉,開倉賑濟饑民。
當時的社會,兵荒馬亂,老百姓食不果腹,當然是誰給飯吃跟誰幹了,李密一下子收編了十萬饑民入軍。所謂借花獻佛,就是如此道理。
這時的瓦崗起義軍被李密這哥們搞得有聲有色,令創始人翟讓自愧不如,這個ceo還是讓李密你來做吧。
自此,李密掌管瓦崗起義軍,屢敗政府軍,最後直逼到洛陽城下,聲威大震。
可惜的是,最堅硬的堡壘也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李密取得了一定戰績和聲望之後,想的不是如何繼續打贏這場起義之戰,而是發起了他的皇帝夢。
一個人在遙望權欲的時候,往往就開始多疑,想的不是如何爭取,而時看看有誰會威脅到他未來的皇位。
哎呦我的媽啊,翟讓有那麽好心把江山給我?不就是想借我的能力打了天下再幹掉我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嘛。你最可疑,先拿你開刀了翟讓兄弟。
說幹就幹,李密殺害了翟讓,弟兄們們看到李密是一個如此忘恩負義之徒。翟讓給與了他權利,結果他還過河拆橋,這樣的人哪能當老大,瓦崗軍內部軍心混亂,爭權鬥勢四起,內部瓦解了,隊伍就逐漸走向沒落了。
但隋煬帝忽略了一個問題,一般集市或熱鬧的節日慶典,人多的地方和日子,也是中華歷朝第一大幫派集中外出跑業務的時候。
這個幫,姓“丐”。
據說當時交易日集市上的樹木都要纏繞名貴的絲綢用以裝飾,以顯示出街道的華貴、氣派。但偏偏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一幫衣不蔽體的丐幫弟子也聚眾在街上跑業務,主攻業務對象還是外商。
老外覺得很矛盾,中原那麽多的絲綢都綁在樹上,也不給那些沒衣服穿的乞丐做衣服,這個國家到底怎麽了?
此時我想到了喜劇演員史提芬·周在出演影視作品《武狀元蘇乞兒》快要結尾時與皇帝的一段對白:
皇帝問蘇乞兒:“丐幫弟子成千上萬,你一天不解散丐幫,叫我如何安心?”
蘇乞兒對曰:“皇上,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
皇帝曰:“什麽意思?”
蘇乞兒翻了翻白眼,嘆氣說:“皇上,敢問天下國家民安,百姓豐衣足食,誰又願意去當乞丐呢?”
的確,國泰民安、豐衣足食,是“裝”不出來的。
第四、他還是個建築家
隋煬帝在位時,主持興和修建了多個大型建築群,建都城、修長城。其實形象工程在哪個朝代都是需要的。不過當時的隋朝,沒有推土機和攪拌機,人力耗費極大,每項工程需要人力過百萬!
哪找那麽多人?還不是農民。
不幸的是,隋煬帝是個建築家,但卻不是個農業家。每項工程徵用農民幹活時,都沒有考慮到農時需要,百萬百萬的農民被徵用去幹水泥工,誰來種田,導致了當時糧食的大幅度減產。沒飯吃了,還要幹那麽重的苦力,大批被徵用的農民在幹活中累死。
確實是少有的暴君!
☆、第22章 偽軍事家瞎打仗 勞民傷財引滅亡
隋煬帝愛打仗,但他在位那麽多年,隻對外攻打了一個國家,而且打了三次還打不下來。這是國家叫高麗,不是現在的korea。當時的高麗,位置在今天中國的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和朝鮮北部。
攻打高麗的戰爭在三年裏進行了三次,每次動用軍隊和民眾超過兩百萬人。
第一戰,公元612年,水陸兩軍齊攻,戰線打到了平壤附近,最後大敗。
第二戰,次年,戰況相持不下,最後禮部尚書楊玄感居然起兵反叛,隋煬帝撤軍。
第三戰,再次年,大家都打累了,而且這個時候隋朝國內的農民大起義開始,高麗投降,終於不用打了,回朝吧。
高麗的戰爭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部分農民因為打仗而沒有時間種田,國家的糧食也連連欠產,百姓吃不飽飯,國家的錢又拿去做軍費了,社會經濟一落千丈,大家都憋屈了,反了吧。
又是官逼民反,首反在受到戰爭負擔最重的山東地區爆發,史稱“長白山起義”,山東好漢打響反隋的頭炮,其他地區紛紛響應。最後的起義軍形成了三大主力。
主力一:河北起義軍
河北起義軍的老大叫竇建德,在河北、山東交易一帶和隋朝幹架,最後擊退隋朝軍隊,占據了河北大部分地區割據一方,建國號為夏,竇建德自立夏王。
主力二:江淮起義軍
江淮起義軍的本來也是長白山起義軍的一支,後來隊伍分開向淮南發展,收編了江淮地區的眾多起義勢力,攻克了隋朝的江蘇高郵北、安徽和縣、江蘇南京登記,控製了江淮的大片地區。
主力三:瓦崗起義軍
瓦崗是三大主力裏麵力量最強大的一支,創始人是原來隋朝東部一個縣城掌管司法的小官翟讓,因為犯法被判死刑立即執行,後來給逃走了。
死囚逃走,不死就反吧。公元611年,翟讓在瓦崗寨起義,不久貴族李密來投奔,李密這個兄弟會搞關係,一來就招攬了許多小股勢力的起義軍,充實了起義軍的數量,打了幾場勝仗,又攻下一個隋朝的糧倉,開倉賑濟饑民。
當時的社會,兵荒馬亂,老百姓食不果腹,當然是誰給飯吃跟誰幹了,李密一下子收編了十萬饑民入軍。所謂借花獻佛,就是如此道理。
這時的瓦崗起義軍被李密這哥們搞得有聲有色,令創始人翟讓自愧不如,這個ceo還是讓李密你來做吧。
自此,李密掌管瓦崗起義軍,屢敗政府軍,最後直逼到洛陽城下,聲威大震。
可惜的是,最堅硬的堡壘也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李密取得了一定戰績和聲望之後,想的不是如何繼續打贏這場起義之戰,而是發起了他的皇帝夢。
一個人在遙望權欲的時候,往往就開始多疑,想的不是如何爭取,而時看看有誰會威脅到他未來的皇位。
哎呦我的媽啊,翟讓有那麽好心把江山給我?不就是想借我的能力打了天下再幹掉我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嘛。你最可疑,先拿你開刀了翟讓兄弟。
說幹就幹,李密殺害了翟讓,弟兄們們看到李密是一個如此忘恩負義之徒。翟讓給與了他權利,結果他還過河拆橋,這樣的人哪能當老大,瓦崗軍內部軍心混亂,爭權鬥勢四起,內部瓦解了,隊伍就逐漸走向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