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其實就是匈奴、羯、氐、羌、鮮卑五個少數民族的總稱。他們的居住地從中國北方一直散落到黃河的中下遊,少數民族自古以來都是遊離計劃生育政策之外的,當時五胡的老百姓們跑到黃河中下遊之後,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氣候使他們生活環境有了質的提升,也使這五族人民開始以積極的心態去繁衍後代,爭取達到少數民族成為多數民族的目標。
可惜的是,他們實在不走運,正打算全民努力造人的時期碰巧遇上了西晉的人口殲滅計劃——“八王之亂”,多少“五胡”的老百姓都被徵集到八王的軍隊中通過相互的鬥爭而轉化成了炮灰。
一開始五胡的弟兄們還沒什麽想法,徵兵就徵兵唄,打仗就打仗嘛,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越往後他們越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兒。不對啊,我們少數民族的人給晉朝的政治鬥爭添磚加瓦,成為一具具炮灰,無論生死的結果還是晉朝的天下,橫豎是個死,憑什麽我們一定要為晉朝而死?為什麽不替自己打一仗?保不準還能給自己後代留下一片天地。
從此,茅塞頓開的“五胡”兄弟們開始了造反,戰爭的過程都差不多,我就不多說了。結果就是匈奴貴族劉淵起兵造反,308年稱帝,建都山西臨汾,國號漢。劉淵死後,他兒子劉聰立派他弟弟劉曜攻破洛陽,俘虜了晉懷帝,想藉此要挾晉朝。
可晉朝對此不以為然,皇帝隻是一個稱呼而已,既然當前那個被稱作皇帝的人給抓走了那我再立一個皇帝不就成了?結果晉朝在關中的官僚又擁立秦王司馬鄴為湣帝。
皇帝的問題解決了,那被攻下的晉朝首都洛陽怎麽辦呢?也簡單,我再另外選一個地方當首都就是了,結果晉朝馬上定了一個新的首都在長安。
劉曜一看就火了,居然有這個的國家,這樣的政府,皇帝被俘虜就另立,首都被攻占就另起,看來我造反還反對了!於是他再一次攻入晉朝的第二個首都長安,再一次把晉朝的新皇帝俘虜。至此,西晉再無皇帝可立,終於亡朝。
戰爭不但毀了老百姓的幸福家園,也傷害了各民族之間的友誼,我們要引以為鑑,要更加珍惜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之間的感情,不要發生不該發生的衝突,而是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一家人,衷心祝願五十六個民族永遠團結在一起。
☆、第17章 最不幹活的朝廷政府
東晉的滅亡比較有意思,因為在那段時間裏麵有幾件有趣的事情發生。當然,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喜事,而是悲劇。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在其滅亡中發現許多有意思的歷史,它們可作為我們現代人茶餘飯後的消遣笑談,也可以成為警醒世人的反麵教材,以鑒後人。
東晉的上層社會主要是士族,士族也就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這種名門望族還是起源於魏朝的“九品中正製”,這種製度的核心思想就是國家選拔公務員隻看那個人的出身,老爸當官的,自然兒子也是優先考慮安排到政府上班。至於農民的兒子還是說聲“嗬嗬”吧,所以在當時寒門是難出貴子的。國家機關裏也由此充斥著各種層次的官二代、官三代等。
除此之外,名門望族之間的婚姻也講究門當戶對,所以士族之間又經常結成親家,這樣的政治聯姻使士族與士族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各種權利和勢力相互滲透,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就這樣發展到東晉時期,士族已經成為能和皇族平起平坐的存在。
能和皇族平起平坐的士族有什麽能耐:
他們有權,軍、政大權都在他們手上。
他們有地,土地甚至山澤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他們是土豪,而且是有文化的土豪,士族出身的官僚大多有錢,不靠公務員的工資過活。他們崇尚的是道家的治國思想,他們的從政辦事理念可以寫成一幅對聯。
上聯:居官無官官之事
下聯:處事無事事之心
橫批:無為而治
歐拉,這樣的工作指導思想之下,政府的不作為成為了常態,就連當權的簡文帝,也是道家理論“玄”學的專家,他除了上朝批奏摺,平常沒事還跑到到學校裏兼職當老師講玄理。他雖然精通理論學術,但卻從來不知道莊稼是什麽東西。“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個隻會吃飯和說話的人,給他管理國家,那真是夠懸了。
又如王羲之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最了不起的書法大家,沒有之一。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也是士族成員,他的家族還是中國史上十大名門望族之一的琅琊王氏。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而且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伯父王導更厲害,是東晉的丞相,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進公務員係統便任職秘書郎,最後官至右軍將軍。
王羲之不但字寫得好,官當得大,而且為人更是以不拘小節出名,當初他的未來嶽父來他家選女婿的時候,個個兄弟都穿西裝打領帶,以最好的麵貌來示人,而他則袒胸露乳在東床上吃東西,嶽父一看就選他了(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也因為王羲之這種性格,他的書法作品也是豪放瀟灑,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而作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產物,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也深的他老爸的遺傳。不但是個書法家,還當了官,而且同樣以以放蕩不羈而聞名,是東晉無為而治官員的典範。
可惜的是,他們實在不走運,正打算全民努力造人的時期碰巧遇上了西晉的人口殲滅計劃——“八王之亂”,多少“五胡”的老百姓都被徵集到八王的軍隊中通過相互的鬥爭而轉化成了炮灰。
一開始五胡的弟兄們還沒什麽想法,徵兵就徵兵唄,打仗就打仗嘛,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越往後他們越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兒。不對啊,我們少數民族的人給晉朝的政治鬥爭添磚加瓦,成為一具具炮灰,無論生死的結果還是晉朝的天下,橫豎是個死,憑什麽我們一定要為晉朝而死?為什麽不替自己打一仗?保不準還能給自己後代留下一片天地。
從此,茅塞頓開的“五胡”兄弟們開始了造反,戰爭的過程都差不多,我就不多說了。結果就是匈奴貴族劉淵起兵造反,308年稱帝,建都山西臨汾,國號漢。劉淵死後,他兒子劉聰立派他弟弟劉曜攻破洛陽,俘虜了晉懷帝,想藉此要挾晉朝。
可晉朝對此不以為然,皇帝隻是一個稱呼而已,既然當前那個被稱作皇帝的人給抓走了那我再立一個皇帝不就成了?結果晉朝在關中的官僚又擁立秦王司馬鄴為湣帝。
皇帝的問題解決了,那被攻下的晉朝首都洛陽怎麽辦呢?也簡單,我再另外選一個地方當首都就是了,結果晉朝馬上定了一個新的首都在長安。
劉曜一看就火了,居然有這個的國家,這樣的政府,皇帝被俘虜就另立,首都被攻占就另起,看來我造反還反對了!於是他再一次攻入晉朝的第二個首都長安,再一次把晉朝的新皇帝俘虜。至此,西晉再無皇帝可立,終於亡朝。
戰爭不但毀了老百姓的幸福家園,也傷害了各民族之間的友誼,我們要引以為鑑,要更加珍惜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之間的感情,不要發生不該發生的衝突,而是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一家人,衷心祝願五十六個民族永遠團結在一起。
☆、第17章 最不幹活的朝廷政府
東晉的滅亡比較有意思,因為在那段時間裏麵有幾件有趣的事情發生。當然,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喜事,而是悲劇。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在其滅亡中發現許多有意思的歷史,它們可作為我們現代人茶餘飯後的消遣笑談,也可以成為警醒世人的反麵教材,以鑒後人。
東晉的上層社會主要是士族,士族也就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這種名門望族還是起源於魏朝的“九品中正製”,這種製度的核心思想就是國家選拔公務員隻看那個人的出身,老爸當官的,自然兒子也是優先考慮安排到政府上班。至於農民的兒子還是說聲“嗬嗬”吧,所以在當時寒門是難出貴子的。國家機關裏也由此充斥著各種層次的官二代、官三代等。
除此之外,名門望族之間的婚姻也講究門當戶對,所以士族之間又經常結成親家,這樣的政治聯姻使士族與士族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各種權利和勢力相互滲透,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就這樣發展到東晉時期,士族已經成為能和皇族平起平坐的存在。
能和皇族平起平坐的士族有什麽能耐:
他們有權,軍、政大權都在他們手上。
他們有地,土地甚至山澤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他們是土豪,而且是有文化的土豪,士族出身的官僚大多有錢,不靠公務員的工資過活。他們崇尚的是道家的治國思想,他們的從政辦事理念可以寫成一幅對聯。
上聯:居官無官官之事
下聯:處事無事事之心
橫批:無為而治
歐拉,這樣的工作指導思想之下,政府的不作為成為了常態,就連當權的簡文帝,也是道家理論“玄”學的專家,他除了上朝批奏摺,平常沒事還跑到到學校裏兼職當老師講玄理。他雖然精通理論學術,但卻從來不知道莊稼是什麽東西。“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個隻會吃飯和說話的人,給他管理國家,那真是夠懸了。
又如王羲之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最了不起的書法大家,沒有之一。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也是士族成員,他的家族還是中國史上十大名門望族之一的琅琊王氏。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而且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伯父王導更厲害,是東晉的丞相,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進公務員係統便任職秘書郎,最後官至右軍將軍。
王羲之不但字寫得好,官當得大,而且為人更是以不拘小節出名,當初他的未來嶽父來他家選女婿的時候,個個兄弟都穿西裝打領帶,以最好的麵貌來示人,而他則袒胸露乳在東床上吃東西,嶽父一看就選他了(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也因為王羲之這種性格,他的書法作品也是豪放瀟灑,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而作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產物,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也深的他老爸的遺傳。不但是個書法家,還當了官,而且同樣以以放蕩不羈而聞名,是東晉無為而治官員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