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的最後歸處:解析宋皇陵(2)
------------
永昌陵下宮位於上宮西北約350米,現地表僅存南門石獅一對。兩獅東、西間距8.5米,合口,蹲姿。東獅身寬110厘米,高144厘米;西獅身寬115厘米,高146厘米。石獅以北的田地比較平整,僅在向北170米處有一道田埂。為確定下宮的具體範圍,考古工作者在石獅之北的田間小路和田埂上進行了局部勘探。由勘探資料可知,下宮東邊線在今兩村鎮附近,西邊線在一條南北向田間小路東75米,北邊線即為現田埂處。下宮範圍南北長約165米,東西寬約135米。據《宋史》禮誌二十六記述,永昌陵原有皇室陪葬墓15座。墓主人見於記載的有許王元僖及夫人李氏、魏王德昭及夫人王氏、楚王元佐夫人馮氏、將軍惟正亡妻裴天等。
北宋皇陵的內涵
鞏縣的北宋陵園正中為高宗的陵台,象徵著帝王“豐業”和尊嚴。陵台四周,柏樹成林,縱橫如織,故有“柏城”之稱。宋時每陵設有專門負責培育柏苗、養植柏林的“柏子戶”。而今,宋陵的柏樹已不復見。陵台經近千年的風雨剝蝕,也失去了當年的雄姿。
陵台之下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槨的地宮,全部用條石鑲砌。整個布局給人以方正端莊、拱衛森嚴的感覺。陵台到神牆南門中間的空地為獻殿的遺址,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諸陵獻殿建築全部毀於元朝。據說,嵩山中嶽廟大殿前的鋪地石,就取之於這裏。
從陵台到南神門,沿神道兩側排列有整齊對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宮人與內侍石雕各一對。侍立於南神門西側的為宮人,陵台左右的為內侍。宮人雕像眉目細長,雙肩消瘦,束髮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徵惟妙惟肖。內侍雕像,體態微胖,神情拘謹,手持體現他們身份的球仗和拂塵。四門石獅各一對。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門石獅雕像最為精美。武士雕像以對出。為神道兩側立像的排頭兵,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剝蝕,雕像甲冑的紋飾仍然細膩傳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二對。文臣持笏,武臣拄劍,恭立神道兩旁,象徵著宮廷百官朝儀。藩使雕像各三對。藩使為參加北宋皇帝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代表。藩使刻像於帝陵之前,始見於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邊各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經濟聯繫的反映。北宋後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於神道兩側與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規置的原因外,還象徵著各少數民族政權要臣服於大宋皇朝。石虎、石羊各二對。虎是尊嚴與高貴的標誌。羊,個性柔順,形態淑美,我們祖先造字的時候,有“羊麵從美”之說。自漢晉以來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為祛邪之物。仗馬與控馬官石雕二對。角端石雕一對。瑞禽石刻一對。石象與馴象人石雕一對。望柱一對。望柱類同華表,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望柱南為乳台一對,象徵著子孫發達、繁衍萬世、吉祥如意。
北宋國家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這就給後妃參與政事提供了條件。劉皇後臨朝聽政長達十一年,死後諡“莊憲明肅”,史無前例。在這之後宋代凡稱別的皇後,諡號都由以前的兩個字增加到四個字,反映了皇後的政治地位在封建禮法上得到了承認。北宋後妃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在陵寢製度上,表現為皇後單獨起陵。在鞏縣共有二十一個後陵,建製和帝陵相同,僅僅是規模略遜。
------------
皇帝默許下的盜墓活動:陳奉盜墓事件(1)
------------
作案時間:明萬曆年間
作案地點:武昌
受害人:境內諸墓主人
作案人:陳奉及其黨羽
作案手段:為“得黃金巨萬”的信息所誘使,竟然“悉發境內諸墓”
盜墓性質:官盜兼民盜
可信程度:有史記載
引子
明朝的萬曆皇帝特別熱衷於錢財的積累,是歷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圖的皇帝。萬曆年間皇宮一連發生幾次火災,迫切需要大興土木、重建宮室。再加上皇室揮霍無度及由邊境吃緊而導致的軍費不斷增加,致使國庫入不敷出的局麵越來越嚴重。為了積聚盡可能多的錢財,萬曆皇帝到處搜刮,並借用宦官“開發”了許多賺錢的門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礦監稅使。
陳奉是萬曆年間最驕橫的礦稅使之一。他本是禦馬監的奉禦,於萬曆二十七年被派往荊州徵收店稅,兼采興國州礦洞丹砂及錢廠鼓鑄事。他一人兼領數職,權重勢大,十分驕橫。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壓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其黨羽爪牙則直入民宅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富家大戶被迫傾家行賄。更有甚者,為了斂財,陳奉竟在荊州地區挖墳掘墓,真可謂喪盡天良。
陳奉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民不聊生。他的行徑多次激起民變,耐何萬曆皇帝熱衷於斂財,一再支持陳奉,彈壓地方官民。不僅動用兵力血腥鎮壓反抗的百姓,甚至於反對的官吏也多遭迫害。
由於斂財有方,陳奉從武昌回京時,運載財寶的舟車數裏不絕。為防止老百姓搶奪,他竟動用了大量官兵護送。
陳奉的盜墓過程
萬曆年間,皇帝對金錢極度貪婪,上行下效,他手下的親信太監也一個比一個貪得無厭,陳奉就是其中之一。陳奉是萬曆特派到湖廣徵稅採礦的宦官,論級別不過是正八品,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科級幹部,可論權勢卻能與省級大官相抗衡。他率領著一幫主動投靠來的親信黨羽橫行湖廣。《明史》上說他“剽劫行旅,恣行威虐”,也就是說,徵稅徵到了與攔路搶劫差不多的程度,招致民怨沸騰。有一次,陳奉從武昌抵達荊州,聞訊而來的群眾數千人在途中鼓譟,爭著拋擲瓦石擊打陳奉等人。幸虧陳奉逃得快才得免禍。
帝王的最後歸處:解析宋皇陵(2)
------------
永昌陵下宮位於上宮西北約350米,現地表僅存南門石獅一對。兩獅東、西間距8.5米,合口,蹲姿。東獅身寬110厘米,高144厘米;西獅身寬115厘米,高146厘米。石獅以北的田地比較平整,僅在向北170米處有一道田埂。為確定下宮的具體範圍,考古工作者在石獅之北的田間小路和田埂上進行了局部勘探。由勘探資料可知,下宮東邊線在今兩村鎮附近,西邊線在一條南北向田間小路東75米,北邊線即為現田埂處。下宮範圍南北長約165米,東西寬約135米。據《宋史》禮誌二十六記述,永昌陵原有皇室陪葬墓15座。墓主人見於記載的有許王元僖及夫人李氏、魏王德昭及夫人王氏、楚王元佐夫人馮氏、將軍惟正亡妻裴天等。
北宋皇陵的內涵
鞏縣的北宋陵園正中為高宗的陵台,象徵著帝王“豐業”和尊嚴。陵台四周,柏樹成林,縱橫如織,故有“柏城”之稱。宋時每陵設有專門負責培育柏苗、養植柏林的“柏子戶”。而今,宋陵的柏樹已不復見。陵台經近千年的風雨剝蝕,也失去了當年的雄姿。
陵台之下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槨的地宮,全部用條石鑲砌。整個布局給人以方正端莊、拱衛森嚴的感覺。陵台到神牆南門中間的空地為獻殿的遺址,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諸陵獻殿建築全部毀於元朝。據說,嵩山中嶽廟大殿前的鋪地石,就取之於這裏。
從陵台到南神門,沿神道兩側排列有整齊對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宮人與內侍石雕各一對。侍立於南神門西側的為宮人,陵台左右的為內侍。宮人雕像眉目細長,雙肩消瘦,束髮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徵惟妙惟肖。內侍雕像,體態微胖,神情拘謹,手持體現他們身份的球仗和拂塵。四門石獅各一對。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門石獅雕像最為精美。武士雕像以對出。為神道兩側立像的排頭兵,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剝蝕,雕像甲冑的紋飾仍然細膩傳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二對。文臣持笏,武臣拄劍,恭立神道兩旁,象徵著宮廷百官朝儀。藩使雕像各三對。藩使為參加北宋皇帝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代表。藩使刻像於帝陵之前,始見於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邊各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經濟聯繫的反映。北宋後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於神道兩側與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規置的原因外,還象徵著各少數民族政權要臣服於大宋皇朝。石虎、石羊各二對。虎是尊嚴與高貴的標誌。羊,個性柔順,形態淑美,我們祖先造字的時候,有“羊麵從美”之說。自漢晉以來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為祛邪之物。仗馬與控馬官石雕二對。角端石雕一對。瑞禽石刻一對。石象與馴象人石雕一對。望柱一對。望柱類同華表,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望柱南為乳台一對,象徵著子孫發達、繁衍萬世、吉祥如意。
北宋國家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這就給後妃參與政事提供了條件。劉皇後臨朝聽政長達十一年,死後諡“莊憲明肅”,史無前例。在這之後宋代凡稱別的皇後,諡號都由以前的兩個字增加到四個字,反映了皇後的政治地位在封建禮法上得到了承認。北宋後妃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在陵寢製度上,表現為皇後單獨起陵。在鞏縣共有二十一個後陵,建製和帝陵相同,僅僅是規模略遜。
------------
皇帝默許下的盜墓活動:陳奉盜墓事件(1)
------------
作案時間:明萬曆年間
作案地點:武昌
受害人:境內諸墓主人
作案人:陳奉及其黨羽
作案手段:為“得黃金巨萬”的信息所誘使,竟然“悉發境內諸墓”
盜墓性質:官盜兼民盜
可信程度:有史記載
引子
明朝的萬曆皇帝特別熱衷於錢財的積累,是歷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圖的皇帝。萬曆年間皇宮一連發生幾次火災,迫切需要大興土木、重建宮室。再加上皇室揮霍無度及由邊境吃緊而導致的軍費不斷增加,致使國庫入不敷出的局麵越來越嚴重。為了積聚盡可能多的錢財,萬曆皇帝到處搜刮,並借用宦官“開發”了許多賺錢的門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礦監稅使。
陳奉是萬曆年間最驕橫的礦稅使之一。他本是禦馬監的奉禦,於萬曆二十七年被派往荊州徵收店稅,兼采興國州礦洞丹砂及錢廠鼓鑄事。他一人兼領數職,權重勢大,十分驕橫。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壓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其黨羽爪牙則直入民宅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富家大戶被迫傾家行賄。更有甚者,為了斂財,陳奉竟在荊州地區挖墳掘墓,真可謂喪盡天良。
陳奉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民不聊生。他的行徑多次激起民變,耐何萬曆皇帝熱衷於斂財,一再支持陳奉,彈壓地方官民。不僅動用兵力血腥鎮壓反抗的百姓,甚至於反對的官吏也多遭迫害。
由於斂財有方,陳奉從武昌回京時,運載財寶的舟車數裏不絕。為防止老百姓搶奪,他竟動用了大量官兵護送。
陳奉的盜墓過程
萬曆年間,皇帝對金錢極度貪婪,上行下效,他手下的親信太監也一個比一個貪得無厭,陳奉就是其中之一。陳奉是萬曆特派到湖廣徵稅採礦的宦官,論級別不過是正八品,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科級幹部,可論權勢卻能與省級大官相抗衡。他率領著一幫主動投靠來的親信黨羽橫行湖廣。《明史》上說他“剽劫行旅,恣行威虐”,也就是說,徵稅徵到了與攔路搶劫差不多的程度,招致民怨沸騰。有一次,陳奉從武昌抵達荊州,聞訊而來的群眾數千人在途中鼓譟,爭著拋擲瓦石擊打陳奉等人。幸虧陳奉逃得快才得免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