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過程
民國時期,史學界和考古學家對南唐開國皇帝李和中主李的墓葬在何處,眾說紛紜,始終未有定論。
1949年南京解放後不久,在夫子廟市場上出現兜售出土文物的人,被當時警方查獲。此事為南京軍管會主任劉伯承司令員所聞。劉司令員立即要求有關部門與南博會同徹查。
原來這年春天,幾個牧童在祖堂山南麓一個叫“太子墩”的地方放牛,他們發現大土墩被春雨衝出一個洞,幾個膽大的放牛娃就好奇地探進去,從中摸出幾個明器和陶俑,賣給了“挑高籮”(收舊貨)的,後被南郊一個盜墓人探知,就盜取了墓中部分器物,結果在夫子廟交易時被抓了個現形。
很快,區文教股長親自帶人下鄉來調查了。由於盜墓者光顧過不久,挖的盜洞還沒有塌陷,股長親自帶人下洞進行了探查。他們小心翼翼地爬進幽暗深邃的墓穴,穴中不時響起叮咚的怪聲,還散發出一陣陣悠悠的香氣,沁人肺腑,好不令人驚恐。不出所料,墓已被盜墓賊破壞得一塌糊塗,但是宏偉的墓穴地宮還是讓他們驚奇不已。出洞後他們迅速將情況上報給了南京市博物院。
警方將截獲的出土文物送至南博鑑定。時任南博負責人曾昭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她對送來的文物逐件研究,看到一些出土的玉片上麵刻著文字,字上曾塗以金粉,已剝落淡存;尚可看到“維保大元年”、“子嗣皇帝臣瑤”等字樣,曾昭大為驚喜,她核查了“保大”年號是南唐中主李即位的年號,而“瑤”字正是李原來的名字。這些刻著文字的玉片,串起來稱為“哀冊”,是古代帝王死後,在下葬時為他寫的祭文,一般刻在竹、木、石片上,放在死者棺中同葬,而南唐刻在玉片上,是為“玉哀冊”,更為珍貴,這是墓葬人身份的最可靠證明。這些“玉哀冊”的出土處就是南唐開國皇帝李的墓地。至此,揭開了南唐皇帝陵墓坐落何處的千古之謎。
不久,考古隊趕到了現場,開始了發掘。他們並沒有順著盜洞進入墓室,而是按照正規的考古挖掘程序,先用“洛陽鏟”進行勘探,找到墓門的所在。找到後就順著墓門的方向開挖,挖了幾天就挖出了墓門。考古隊發現墓門外堆砌了許多大石板和大石塊,墓門本身也用大磚封砌,推斷是為了防盜墓而設。但是這套防護措施根本就擋不住盜墓賊,他們直接開天窗而入了,但是這給用科學手段進行發掘的考古隊找了很多麻煩。頗費了一番周折,考古隊才打開了墓門。
宏大的地下宮殿終於呈現在眼前了,大家穿過長19米、寬4米的圓拱形墓道,好像穿越了一條漫長的“時間隧道”,又回到了千年前的時代。這條墓道貫穿了前、中、後三間主墓室,在主墓室兩側,還有10間陳放隨葬品的配室。這組布局嚴謹,設施齊全的地下磚石結構建築群,完全仿造地麵的建築建造,並且在柱枋和鬥拱的表麵還繪有彩畫。
至此,史學界爭論多年的南唐二陵之謎終於大白於天下。
南唐二陵的結構
欽陵和順陵均封土為陵,陵塚呈現圓形。二陵均係依山為陵,相距約100米。李及其皇後宋氏的合葬陵居東,稱為欽陵,建於公元943年。李及其皇後鍾氏的合葬陵居西,稱為順陵,建於公元961年。當地百姓稱欽陵和順陵為“太子墩”。順陵位於欽陵西北,相距五十餘米,其北、西麵都與山麓相連,隆起不甚顯著。二陵的陵園原地麵建築,今均已無存。
欽陵規模較大,是座名副其實的地下宮殿。地表上部為一圓形土墩,周長170米,高出地麵12米。墓室分前、中、後三個主室和十間側室,全長達21米餘,寬10米餘,高5米。前、中兩室及其所附四間側室是磚結構,後室及其所附六間側室是石結構。墓門及前、中、後三個主室都仿照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木結構建築式樣,在壁麵上用磚砌或石雕成梁、橋、柱子和鬥拱,再用石青、石綠、儲石和丹粉等礦物質顏料在其上繪以鮮艷的彩畫,圖案多作牡丹、蓮花、寶相、海石榴和雲氣紋等。據有關學者研究,認為這是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附屬在柱枋部分的彩畫遺蹟,在建築史和藝術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李陵的中室和後室之間有輔道,後室的進口處有石門一重,門楣上橫列大型的雙龍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兩側各置一尊足踩祥雲、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塗彩。後室的室頂為巨大青石條砌成的疊澀頂,上麵繪有彩色的天象圖,包括日月星辰一百餘顆。後室地麵的青石板上又雕刻著蜿蜒曲折的江河形狀,象徵著地理圖。這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內部裝飾,是秦始皇陵以來帝王陵寢的裝飾傳統。後室的中後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側麵有行龍浮雕,並用淺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為棺床平麵的裝飾。
李陵前、中、後室所附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台,原置的金、玉、銅、鐵和陶瓷質的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所掠走或破壞。考古發掘所得的劫餘器物以玉哀冊和陶俑像較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該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和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亦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由此可見,當年地宮建築十分豪華。
順陵在欽陵西側,長寬與李陵相近,有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八間側室,比欽陵少了二個側室,其規模也比欽陵略小,建造簡陋,其墓內的結構裝飾和繪畫藝術已失去南唐初年雄偉富麗的氣魄,反映了這位沒落君主“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吞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的政治生涯。
民國時期,史學界和考古學家對南唐開國皇帝李和中主李的墓葬在何處,眾說紛紜,始終未有定論。
1949年南京解放後不久,在夫子廟市場上出現兜售出土文物的人,被當時警方查獲。此事為南京軍管會主任劉伯承司令員所聞。劉司令員立即要求有關部門與南博會同徹查。
原來這年春天,幾個牧童在祖堂山南麓一個叫“太子墩”的地方放牛,他們發現大土墩被春雨衝出一個洞,幾個膽大的放牛娃就好奇地探進去,從中摸出幾個明器和陶俑,賣給了“挑高籮”(收舊貨)的,後被南郊一個盜墓人探知,就盜取了墓中部分器物,結果在夫子廟交易時被抓了個現形。
很快,區文教股長親自帶人下鄉來調查了。由於盜墓者光顧過不久,挖的盜洞還沒有塌陷,股長親自帶人下洞進行了探查。他們小心翼翼地爬進幽暗深邃的墓穴,穴中不時響起叮咚的怪聲,還散發出一陣陣悠悠的香氣,沁人肺腑,好不令人驚恐。不出所料,墓已被盜墓賊破壞得一塌糊塗,但是宏偉的墓穴地宮還是讓他們驚奇不已。出洞後他們迅速將情況上報給了南京市博物院。
警方將截獲的出土文物送至南博鑑定。時任南博負責人曾昭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她對送來的文物逐件研究,看到一些出土的玉片上麵刻著文字,字上曾塗以金粉,已剝落淡存;尚可看到“維保大元年”、“子嗣皇帝臣瑤”等字樣,曾昭大為驚喜,她核查了“保大”年號是南唐中主李即位的年號,而“瑤”字正是李原來的名字。這些刻著文字的玉片,串起來稱為“哀冊”,是古代帝王死後,在下葬時為他寫的祭文,一般刻在竹、木、石片上,放在死者棺中同葬,而南唐刻在玉片上,是為“玉哀冊”,更為珍貴,這是墓葬人身份的最可靠證明。這些“玉哀冊”的出土處就是南唐開國皇帝李的墓地。至此,揭開了南唐皇帝陵墓坐落何處的千古之謎。
不久,考古隊趕到了現場,開始了發掘。他們並沒有順著盜洞進入墓室,而是按照正規的考古挖掘程序,先用“洛陽鏟”進行勘探,找到墓門的所在。找到後就順著墓門的方向開挖,挖了幾天就挖出了墓門。考古隊發現墓門外堆砌了許多大石板和大石塊,墓門本身也用大磚封砌,推斷是為了防盜墓而設。但是這套防護措施根本就擋不住盜墓賊,他們直接開天窗而入了,但是這給用科學手段進行發掘的考古隊找了很多麻煩。頗費了一番周折,考古隊才打開了墓門。
宏大的地下宮殿終於呈現在眼前了,大家穿過長19米、寬4米的圓拱形墓道,好像穿越了一條漫長的“時間隧道”,又回到了千年前的時代。這條墓道貫穿了前、中、後三間主墓室,在主墓室兩側,還有10間陳放隨葬品的配室。這組布局嚴謹,設施齊全的地下磚石結構建築群,完全仿造地麵的建築建造,並且在柱枋和鬥拱的表麵還繪有彩畫。
至此,史學界爭論多年的南唐二陵之謎終於大白於天下。
南唐二陵的結構
欽陵和順陵均封土為陵,陵塚呈現圓形。二陵均係依山為陵,相距約100米。李及其皇後宋氏的合葬陵居東,稱為欽陵,建於公元943年。李及其皇後鍾氏的合葬陵居西,稱為順陵,建於公元961年。當地百姓稱欽陵和順陵為“太子墩”。順陵位於欽陵西北,相距五十餘米,其北、西麵都與山麓相連,隆起不甚顯著。二陵的陵園原地麵建築,今均已無存。
欽陵規模較大,是座名副其實的地下宮殿。地表上部為一圓形土墩,周長170米,高出地麵12米。墓室分前、中、後三個主室和十間側室,全長達21米餘,寬10米餘,高5米。前、中兩室及其所附四間側室是磚結構,後室及其所附六間側室是石結構。墓門及前、中、後三個主室都仿照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木結構建築式樣,在壁麵上用磚砌或石雕成梁、橋、柱子和鬥拱,再用石青、石綠、儲石和丹粉等礦物質顏料在其上繪以鮮艷的彩畫,圖案多作牡丹、蓮花、寶相、海石榴和雲氣紋等。據有關學者研究,認為這是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附屬在柱枋部分的彩畫遺蹟,在建築史和藝術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李陵的中室和後室之間有輔道,後室的進口處有石門一重,門楣上橫列大型的雙龍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兩側各置一尊足踩祥雲、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塗彩。後室的室頂為巨大青石條砌成的疊澀頂,上麵繪有彩色的天象圖,包括日月星辰一百餘顆。後室地麵的青石板上又雕刻著蜿蜒曲折的江河形狀,象徵著地理圖。這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內部裝飾,是秦始皇陵以來帝王陵寢的裝飾傳統。後室的中後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側麵有行龍浮雕,並用淺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為棺床平麵的裝飾。
李陵前、中、後室所附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台,原置的金、玉、銅、鐵和陶瓷質的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所掠走或破壞。考古發掘所得的劫餘器物以玉哀冊和陶俑像較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該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和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亦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由此可見,當年地宮建築十分豪華。
順陵在欽陵西側,長寬與李陵相近,有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八間側室,比欽陵少了二個側室,其規模也比欽陵略小,建造簡陋,其墓內的結構裝飾和繪畫藝術已失去南唐初年雄偉富麗的氣魄,反映了這位沒落君主“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吞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