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川王雖死,但他大開貴族官僚盜竊之風。據《陳書》記載,陳叔陵“好遊塚墓間,遇有塋表主名可知者,輒令左右發掘,取其石誌古器,並骸骨肘脛,持為玩弄,藏之庫中。”
------------
病態的盜墓嗜好:廣川王劉去盜墓(2)
------------
通常盜墓最主要的動機是劫取墓主的隨葬財物。但對於這些貴族官僚來說,盜竊更多是一種病態人格的反映。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g·邁耶、保羅·薩門在《變態心理學》一書中指出,盜竊癖中,“許多人都為了獲得刺激”,“許多人都是盜竊狂,因為他們並不真正需要或使用被偷來的物品。他們的行為就是對一種‘無法抵抗的衝動’的反應,因為這樣就可以獲得一種放鬆感。”
劉去所盜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的文物價值
近年來,春秋戰國時期古墓頻頻被發現。
2003年8月,山西盂縣發現大型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青銅器。陶器包括陶鼎、陶罐、陶豆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考古人員在一座墓葬中發現了一柄罕見的青銅劍,劍長40厘米,寬5厘米,劍柄長約10厘米,劍刃上有多處鈍口。這柄劍雖已斷為兩截,但依然有光澤。
2004年12月,河南淇縣又發現7處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群,它們分別是北陽古墓群、大馬莊古墓群、橋盟古墓群、小馬莊古墓群、黃莊古墓群、西楊莊古墓群、關莊古墓群,初步探明這7處古墓群內分布有近千座古墓。這些古墓中既有土坑墓,又有磚室墓,初步發掘有青銅器、玉器、鐵器、陶器和瓷器等,文物種類繁多。
自200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陸續在瀋陽市建昌縣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古墓,截止到2005年先後共發現62座,出土了價值珍貴的金質青銅短劍把、青銅壺、青銅豆、青銅鼎、佩戴的玉器、瑪瑙、商周時代的石磬、戰國前期的青銅短劍、陶器殘片等文物285件。
這些古墓群的發現,對於研究古代喪葬習俗、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及陶瓷燒製技術具有很高價值。
------------
深埋地下的天堂:秦漢陵墓特色(1)
------------
我國從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歷時三千餘年。其間,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至今地麵有跡可尋、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所以我國的帝王陵寢不僅數量眾多、歷史悠久,而且布局嚴謹、建築宏偉、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製國家。秦始皇開創的陵寢製度對以後歷代帝王陵園建築影響是最大的。秦始皇時,陵園的布局既繼承了秦國的陵寢製度,同時又吸收了東方六國陵寢的一些作法,規模更加宏大,設施更加完備。總體上仿照都城宮殿的規劃布置,充分體現了中央集權製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
秦陵園的特點
秦陵園的特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陵園規模化、設施複雜化、功能完善化。
以秦始皇陵為代表。其封土為覆鬥狀,周圍建城垣,背襯驪山,輪廓簡潔,氣象巍峨,創造出紀念氣氛。以神道貫串全局的軸線布局,重點強調正麵神道。神道前再建闕樓,借神道上起伏、開合的空間變化,襯托陵墓建築的宏偉氣魄。
秦代陵墓之典範:秦始皇陵
據歷史學家考證,秦始皇陵區位於驪山北麓的前部,範圍相當廣。陵園在陵區的中部,有內外兩重城垣,從平麵圖上看像一個南北長的回字形。內城的四個角上都建有角棱。陵墓在內城南部,陵墓的地宮接近方形,周圍有磚坯砌成的牆。從秦始皇開始帝王的陵園專門設寢,寢殿離墳丘不遠,中間有石子路相通。
在陵區裏發現了大量分布的陪葬坑、殉葬墓和從葬坑。從陪葬坑裏發掘出了珍禽異獸坑和銅車馬坑,通體彩繪並裝飾有大量的金銀,製作相當華麗精美。殉葬墓裏的殉葬者有男有女,是被殺戮後一齊掩埋的。從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裏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馬骨,大約是宮廷的馬廄和養馬的僕役。
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秦始皇陵地下寢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用金銀珍寶雕刻鳥獸樹木,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
秦始皇陵園裏最壯觀、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兵馬俑了。兵馬俑軍隊象徵了秦始皇東征六國的軍隊和出行的儀仗隊,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掃六合的雄壯景象。據學者介紹,這些兵馬俑的製作一般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別用陶模翻出胎型,進行粘合,再細細雕塑外部,塗上鮮艷的彩色。這些俑外表的色彩經過幾千年的剝蝕大部分已脫落,經過修復還原後,顯得十分壯麗和諧。俑的造型因出身、地位、經歷的不同而顯出不同的特徵和表情。它們不僅裝束服飾不同,而且神態各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中國古代藝術的典範。
------------
病態的盜墓嗜好:廣川王劉去盜墓(2)
------------
通常盜墓最主要的動機是劫取墓主的隨葬財物。但對於這些貴族官僚來說,盜竊更多是一種病態人格的反映。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g·邁耶、保羅·薩門在《變態心理學》一書中指出,盜竊癖中,“許多人都為了獲得刺激”,“許多人都是盜竊狂,因為他們並不真正需要或使用被偷來的物品。他們的行為就是對一種‘無法抵抗的衝動’的反應,因為這樣就可以獲得一種放鬆感。”
劉去所盜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的文物價值
近年來,春秋戰國時期古墓頻頻被發現。
2003年8月,山西盂縣發現大型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青銅器。陶器包括陶鼎、陶罐、陶豆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考古人員在一座墓葬中發現了一柄罕見的青銅劍,劍長40厘米,寬5厘米,劍柄長約10厘米,劍刃上有多處鈍口。這柄劍雖已斷為兩截,但依然有光澤。
2004年12月,河南淇縣又發現7處春秋戰國時期古墓群,它們分別是北陽古墓群、大馬莊古墓群、橋盟古墓群、小馬莊古墓群、黃莊古墓群、西楊莊古墓群、關莊古墓群,初步探明這7處古墓群內分布有近千座古墓。這些古墓中既有土坑墓,又有磚室墓,初步發掘有青銅器、玉器、鐵器、陶器和瓷器等,文物種類繁多。
自200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陸續在瀋陽市建昌縣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古墓,截止到2005年先後共發現62座,出土了價值珍貴的金質青銅短劍把、青銅壺、青銅豆、青銅鼎、佩戴的玉器、瑪瑙、商周時代的石磬、戰國前期的青銅短劍、陶器殘片等文物285件。
這些古墓群的發現,對於研究古代喪葬習俗、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及陶瓷燒製技術具有很高價值。
------------
深埋地下的天堂:秦漢陵墓特色(1)
------------
我國從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歷時三千餘年。其間,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至今地麵有跡可尋、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所以我國的帝王陵寢不僅數量眾多、歷史悠久,而且布局嚴謹、建築宏偉、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製國家。秦始皇開創的陵寢製度對以後歷代帝王陵園建築影響是最大的。秦始皇時,陵園的布局既繼承了秦國的陵寢製度,同時又吸收了東方六國陵寢的一些作法,規模更加宏大,設施更加完備。總體上仿照都城宮殿的規劃布置,充分體現了中央集權製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
秦陵園的特點
秦陵園的特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陵園規模化、設施複雜化、功能完善化。
以秦始皇陵為代表。其封土為覆鬥狀,周圍建城垣,背襯驪山,輪廓簡潔,氣象巍峨,創造出紀念氣氛。以神道貫串全局的軸線布局,重點強調正麵神道。神道前再建闕樓,借神道上起伏、開合的空間變化,襯托陵墓建築的宏偉氣魄。
秦代陵墓之典範:秦始皇陵
據歷史學家考證,秦始皇陵區位於驪山北麓的前部,範圍相當廣。陵園在陵區的中部,有內外兩重城垣,從平麵圖上看像一個南北長的回字形。內城的四個角上都建有角棱。陵墓在內城南部,陵墓的地宮接近方形,周圍有磚坯砌成的牆。從秦始皇開始帝王的陵園專門設寢,寢殿離墳丘不遠,中間有石子路相通。
在陵區裏發現了大量分布的陪葬坑、殉葬墓和從葬坑。從陪葬坑裏發掘出了珍禽異獸坑和銅車馬坑,通體彩繪並裝飾有大量的金銀,製作相當華麗精美。殉葬墓裏的殉葬者有男有女,是被殺戮後一齊掩埋的。從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裏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馬骨,大約是宮廷的馬廄和養馬的僕役。
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秦始皇陵地下寢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用金銀珍寶雕刻鳥獸樹木,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
秦始皇陵園裏最壯觀、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兵馬俑了。兵馬俑軍隊象徵了秦始皇東征六國的軍隊和出行的儀仗隊,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掃六合的雄壯景象。據學者介紹,這些兵馬俑的製作一般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別用陶模翻出胎型,進行粘合,再細細雕塑外部,塗上鮮艷的彩色。這些俑外表的色彩經過幾千年的剝蝕大部分已脫落,經過修復還原後,顯得十分壯麗和諧。俑的造型因出身、地位、經歷的不同而顯出不同的特徵和表情。它們不僅裝束服飾不同,而且神態各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中國古代藝術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