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過份簡單的貿易障礙問題。這種觀點同國務院裏的一些人的嚐試是相牴觸
的。由於遠東危機連續幾年不斷惡化,美國在處理遠東問題時的選擇餘地很
小,國務院的這些人在對待中國問題上比亨培克靈活。美國可以對日本採取
胡佛一直不願冒險採取的強硬立場,或者象格魯在致新總統的信中所說的那
樣,“逐步體麵地但從長遠來說也許不是效果更小地撤退,容許我們的條約
權利遭到廢棄,開放的門戶被關閉,我們的既得經濟利益遭到破壞”。到一
九三○年,美國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還不到二億美元,而每年向日本的出口額
接近二億美元,美國從經濟上說有充分理由奉行這種方針。
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一直致力於開拓中國市場,因此,要撤出中國,對
羅斯福來說在感情上和政治上都是不可想像的。而格魯提出的方案被採納為
新政府的遠東政策的指導原則,他的方案是:“雖不咄咄逼人但堅定不移地
堅持並不斷堅持維護我們在世界這一地區的合法權益。”它包括鼓勵中國作
為一支打擊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這個方針需要赫爾早日拒絕蔣介石要美
國擔任調停人的建議。當有人建議美國帶頭提議對日本實行武器禁運時,國
務卿也不準備扮演“國聯的賢明顧問”的角色。羅斯福認為製裁將導致戰爭,
他並不比他的前任更想做這種危機四伏的事情。次年,當大使威廉·布利特
建議奉行西奧多·羅斯福的“龐大海軍”政策,並說“我們說話應該溫和,
但建造軍艦應三倍於它”的時候,總統對布利特表明,不可選擇使用武力。
日本退出國聯和日本帝國海軍擴建軍艦的預算迅速增加,預示著海軍軍
備限製的告終,以及旨在維護太平洋地區現狀的華盛頓條約體係將隨之崩
潰。格魯大使報告說,日本軍方現在把美國視為主要敵人,“因為美國阻礙
他們進行民族擴張”。這是一個明確的告誡:華盛頓鼓勵中國堅決拒絕承認
滿洲國的政策,最後會逼得日本要麽屈服,要麽在大陸逐步發動一場全麵戰
爭,以徹底解決爭端。
波托馬克戰略
這種警告促使華盛頓對桔色作戰計劃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這項計劃已
經多次修改,以便考慮削減海軍撥款。現在,由於太平洋艦隊強行穿越重洋
所需要的時間太長,這項計劃幾乎已經不可能實行了。陸軍力量不足,還不
到十萬人,而且沒有現代化的飛機和坦克。海軍也沒有達到條約規定的人數,
缺員三萬人。由於要節約維修開支,艦隊隻能全速行駛四個小時。為了開始
建造二十六艘新戰艦,羅斯福挪用了國家復興計劃的二十五萬美元——一名
義上說是為了使造船廠有活可幹。這樣一筆經費,是不能使美因同日本計劃
在十年內建造的一百五十艘新戰艦相匹敵的,但是,一九三四年的裁軍會議
(溫斯頓·邱吉爾諷刺它是“一出莊嚴而拖延時間的笑劇”)的失敗,使國
會議員們大為驚恐,從而通過一項法案,批準建造一百艘軍艦和一千架飛機,
這是美國海軍力量達到條約規定限額所必不可少的。
總統麵臨“職業和平主義分子”在公眾中掀起的風暴,他們指責總統進
行新的海軍軍備競賽。總統卻擔心,美國海軍即使按計劃加強力量,也將不
得不放棄菲律賓。一九三四年四月,東京外務省採取了不祥的行動,發表一
項強硬抗議,反對向中國提供“技術和經濟援助”。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和菲
律賓駐軍總司令隨後提出一項絕密報告,警告說:日本的海上和空中力量的”
驚人增長,已經使美國的現有力量保不住馬尼拉灣和科雷吉多爾”。這樣徹
底承認美國的太平洋防禦計劃是欺人之談,是在國會通過讓菲律賓一九四六
年獨立的泰丁斯一麥克達非法案之前僅一個月。這項放棄美國在遠東主要基
地的法案,是孤立主義情緒的產物,它破壞了國務院的對華政策,毀了桔色
作戰計劃的信譽。盡管如此,桔色作戰計劃仍然是美國軍事戰略的基石,因
為雖然海軍計劃人員強烈主張把艦隊撇到夏威夷去保衛東太平洋,但沒有別
的可取的方案。
“波托馬克戰略”固有的這種謬誤,一直支配著華盛頓的海陸軍將領們
的思想,直到炸彈落到珍珠港和菲律賓,才被徹底炸毀。到一九三五年秋季,
這種危險已經變得十分明顯。海上列強的代表將在英國舉行會議,討論華盛
頓和倫敦海軍限製條約於次年到期後該怎麽辦。若不能把日本帝國海軍的力
量繼續限製在原來的限額內,遠東就會形成事實上的“日本統治下的和平”,
因此英美代表團拒絕同意日本提出的力量均等的要求。由於希特勒的德國已
經騙取英國支持它實施一項建造戰列艦和潛艇的計劃,海軍大將岡田啟介的
的。由於遠東危機連續幾年不斷惡化,美國在處理遠東問題時的選擇餘地很
小,國務院的這些人在對待中國問題上比亨培克靈活。美國可以對日本採取
胡佛一直不願冒險採取的強硬立場,或者象格魯在致新總統的信中所說的那
樣,“逐步體麵地但從長遠來說也許不是效果更小地撤退,容許我們的條約
權利遭到廢棄,開放的門戶被關閉,我們的既得經濟利益遭到破壞”。到一
九三○年,美國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還不到二億美元,而每年向日本的出口額
接近二億美元,美國從經濟上說有充分理由奉行這種方針。
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一直致力於開拓中國市場,因此,要撤出中國,對
羅斯福來說在感情上和政治上都是不可想像的。而格魯提出的方案被採納為
新政府的遠東政策的指導原則,他的方案是:“雖不咄咄逼人但堅定不移地
堅持並不斷堅持維護我們在世界這一地區的合法權益。”它包括鼓勵中國作
為一支打擊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這個方針需要赫爾早日拒絕蔣介石要美
國擔任調停人的建議。當有人建議美國帶頭提議對日本實行武器禁運時,國
務卿也不準備扮演“國聯的賢明顧問”的角色。羅斯福認為製裁將導致戰爭,
他並不比他的前任更想做這種危機四伏的事情。次年,當大使威廉·布利特
建議奉行西奧多·羅斯福的“龐大海軍”政策,並說“我們說話應該溫和,
但建造軍艦應三倍於它”的時候,總統對布利特表明,不可選擇使用武力。
日本退出國聯和日本帝國海軍擴建軍艦的預算迅速增加,預示著海軍軍
備限製的告終,以及旨在維護太平洋地區現狀的華盛頓條約體係將隨之崩
潰。格魯大使報告說,日本軍方現在把美國視為主要敵人,“因為美國阻礙
他們進行民族擴張”。這是一個明確的告誡:華盛頓鼓勵中國堅決拒絕承認
滿洲國的政策,最後會逼得日本要麽屈服,要麽在大陸逐步發動一場全麵戰
爭,以徹底解決爭端。
波托馬克戰略
這種警告促使華盛頓對桔色作戰計劃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這項計劃已
經多次修改,以便考慮削減海軍撥款。現在,由於太平洋艦隊強行穿越重洋
所需要的時間太長,這項計劃幾乎已經不可能實行了。陸軍力量不足,還不
到十萬人,而且沒有現代化的飛機和坦克。海軍也沒有達到條約規定的人數,
缺員三萬人。由於要節約維修開支,艦隊隻能全速行駛四個小時。為了開始
建造二十六艘新戰艦,羅斯福挪用了國家復興計劃的二十五萬美元——一名
義上說是為了使造船廠有活可幹。這樣一筆經費,是不能使美因同日本計劃
在十年內建造的一百五十艘新戰艦相匹敵的,但是,一九三四年的裁軍會議
(溫斯頓·邱吉爾諷刺它是“一出莊嚴而拖延時間的笑劇”)的失敗,使國
會議員們大為驚恐,從而通過一項法案,批準建造一百艘軍艦和一千架飛機,
這是美國海軍力量達到條約規定限額所必不可少的。
總統麵臨“職業和平主義分子”在公眾中掀起的風暴,他們指責總統進
行新的海軍軍備競賽。總統卻擔心,美國海軍即使按計劃加強力量,也將不
得不放棄菲律賓。一九三四年四月,東京外務省採取了不祥的行動,發表一
項強硬抗議,反對向中國提供“技術和經濟援助”。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和菲
律賓駐軍總司令隨後提出一項絕密報告,警告說:日本的海上和空中力量的”
驚人增長,已經使美國的現有力量保不住馬尼拉灣和科雷吉多爾”。這樣徹
底承認美國的太平洋防禦計劃是欺人之談,是在國會通過讓菲律賓一九四六
年獨立的泰丁斯一麥克達非法案之前僅一個月。這項放棄美國在遠東主要基
地的法案,是孤立主義情緒的產物,它破壞了國務院的對華政策,毀了桔色
作戰計劃的信譽。盡管如此,桔色作戰計劃仍然是美國軍事戰略的基石,因
為雖然海軍計劃人員強烈主張把艦隊撇到夏威夷去保衛東太平洋,但沒有別
的可取的方案。
“波托馬克戰略”固有的這種謬誤,一直支配著華盛頓的海陸軍將領們
的思想,直到炸彈落到珍珠港和菲律賓,才被徹底炸毀。到一九三五年秋季,
這種危險已經變得十分明顯。海上列強的代表將在英國舉行會議,討論華盛
頓和倫敦海軍限製條約於次年到期後該怎麽辦。若不能把日本帝國海軍的力
量繼續限製在原來的限額內,遠東就會形成事實上的“日本統治下的和平”,
因此英美代表團拒絕同意日本提出的力量均等的要求。由於希特勒的德國已
經騙取英國支持它實施一項建造戰列艦和潛艇的計劃,海軍大將岡田啟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