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 《戰爭地理學》作者:[美]派屈克·奧利沙文【完結】
阿修比
阿修比
投筆從戎
第一章 地理與戰略戰術
料敵製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引言
我們之所以要撰寫本書,是因為戰略戰術問題實質上就是地緣政治問題。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曾將作戰中的勝利歸結於“運輸、後方勤務和地理”,尤其是強調地理的重要性、本書無意詳述武器力量的地理分布,也不想細談如何運用地理指導軍事問題。因為關於這方麵的情況,其它論著中已有精闢的論述。我們將主要探討戰爭準備和戰爭進行中的地理問題。戰,還是不戰,這種決心務須在對地緣政治現實十分明了的基礎上作出。雖然如何作戰這一問題取決於技術和經濟能力,但它實質上也反映出了各種可能的環境因素和局限性。一旦定下作戰決心,而且如何作戰的問題也已決定下來,那麽剩下與戰爭有關的各種問題也就更與地理因素緊密相關了,而有待決定的主要問題是,軍隊應在何處投入交戰。
我們不妨將戰爭進程中新涉及的活動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情報收集。有待奪取或守衛的目標在何處?敵人可能由何方而來?或者何處可能有敵人抵抗?何地有障礙物和機動路線?有關這些問題的情況必須弄清楚。第二類,後勤。軍隊能否順利投入交戰,決定於後勤是否切實可行。也就是說,可否進行作戰,要受製於何地能進行兵員補充、物資補給和火力配置。第三類,作戰。在情報部門提供了有關的地理情況和後勤部門提出了最佳的後勤保障區域後,有待作出的決定是:何地投入何部隊?向何方機動?在何處展開?向何處發起進攻?何地應防禦?應向何方推進?何處應撤退?何地應開闢通路,架設橋樑,開設登陸點,構築防禦工事?等等,等等。
我們可以從與地理有關的情報和後勤對於作戰主動權的種種製約,來考察情報、後勤和作戰之間的關係問題。這類關係隨著地理範圍的變化而變化,在比較局部的範圍內是可行的,但在較全球性的範圍內則可能限製選擇的主動權。我們不妨將有關種種決心和行動的地理範圍分成下麵四類:1.局部規模——涉及師以下規模的戰役、戰術決心。
2.戰役規模——主力野戰部隊的機動和支援。
3.地區規模——涉及戰區範圍內的戰略展開及考慮戰局問題。
4.全球規模——屬大戰略範疇,涉及地緣政治目的策略,以及全球戰略體係的謀劃等問題。
戰爭的範圍與規模
實際上,有限地考慮軍隊在地麵憑藉所掌握的武器和利用地形能幹些什麽,和更廣泛地預料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軍隊和武器能幹些什麽,這兩者之間並無明顯的分界線。戰略與戰術問題總是緊密聯繫的,各自的定義也總是互為依據而成立的,正如艦、艇之區別一樣。戰略僅僅意味著在範圍何普遍性上比戰術更大。通常,賦予戰略的意義是軍略、韜路,即從相當廣的地理概念上來表述指導戰局、機動軍隊的藝術。其形象好比是一個個箭頭,代表著一支支大規模部隊在廣闊的地域上的運動。在戰略這一級之上,則是大戰略,其涵義即使不是全球性的,也是比戰略的涵義廣得多,這就是說,為實現國家的目的,不僅要使用軍事手段,而且要使用經濟的、外交的和政治的手段。相比之下,戰術則根據敵情而機動,是協調陸、海或空軍部隊火力的藝術,因此需要詳細勘察當地地理狀況和詳細規定各個小部隊應如何部署等。
顯然,無論是大戰略、戰略,還是戰役、戰術、都與地理因素有關,全球戰略必須要有詳實的地理情報,最重大的戰略決策實質上是地緣政治,因此,對地理分析如有出入,就可能導致整個戰略決策上的差錯。如果要動用武力謀求地緣政治目的,那麽,有利的戰略態勢顯然要建立在戰術上可行這一基礎上。火力配係與通訊網設置的技術或機動性為各種戰區遂行進攻或防禦創造了有利條件。攻、防雙方之間的均勢,隨著武器、機動力和通訊係統的變化而變化,甚至可以說隨著地形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可見,攻、防兩方的優勢之間的均勢發生變化,可能使整個軍事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大戰略和全球目標格局方麵的變化。顯然,不同規模和等級的決策間是密切聯繫的。然而,不同地理規模有截然不同的問題,而相鄰的不同級別之間的軍事行動又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例如,指導戰局的戰略受大戰略決策所支配,而它則又左右著戰役戰術。全球範圍內能作些什麽,要受製於具體戰區內能達成什麽;而戰區內能實現什麽,又要決定於戰術執行順利與否。據此看來,我們關於軍事地理學的討論完全從局部的戰役戰術開始,以此為基礎,再向有關的更大的範圍拓展,這樣做是恰當的,為弄清楚戰術與地形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我們就必須研討一下情報、後勤和各種戰術。因此,本書的重點是,論述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常規戰爭中戰術和地形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再探討戰略決策和大規模戰爭的組織指揮問題。我們必須重視各種類型的戰略問題,以及戰爭當中(而不是戰鬥當中)的情報需求和後勤保障問題。我們稱涉及這樣大地理規模的戰略為戰局戰略。我們需要特別重視的也正是這種規模內的海戰、空戰和核戰問題。
阿修比
阿修比
投筆從戎
第一章 地理與戰略戰術
料敵製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引言
我們之所以要撰寫本書,是因為戰略戰術問題實質上就是地緣政治問題。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曾將作戰中的勝利歸結於“運輸、後方勤務和地理”,尤其是強調地理的重要性、本書無意詳述武器力量的地理分布,也不想細談如何運用地理指導軍事問題。因為關於這方麵的情況,其它論著中已有精闢的論述。我們將主要探討戰爭準備和戰爭進行中的地理問題。戰,還是不戰,這種決心務須在對地緣政治現實十分明了的基礎上作出。雖然如何作戰這一問題取決於技術和經濟能力,但它實質上也反映出了各種可能的環境因素和局限性。一旦定下作戰決心,而且如何作戰的問題也已決定下來,那麽剩下與戰爭有關的各種問題也就更與地理因素緊密相關了,而有待決定的主要問題是,軍隊應在何處投入交戰。
我們不妨將戰爭進程中新涉及的活動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情報收集。有待奪取或守衛的目標在何處?敵人可能由何方而來?或者何處可能有敵人抵抗?何地有障礙物和機動路線?有關這些問題的情況必須弄清楚。第二類,後勤。軍隊能否順利投入交戰,決定於後勤是否切實可行。也就是說,可否進行作戰,要受製於何地能進行兵員補充、物資補給和火力配置。第三類,作戰。在情報部門提供了有關的地理情況和後勤部門提出了最佳的後勤保障區域後,有待作出的決定是:何地投入何部隊?向何方機動?在何處展開?向何處發起進攻?何地應防禦?應向何方推進?何處應撤退?何地應開闢通路,架設橋樑,開設登陸點,構築防禦工事?等等,等等。
我們可以從與地理有關的情報和後勤對於作戰主動權的種種製約,來考察情報、後勤和作戰之間的關係問題。這類關係隨著地理範圍的變化而變化,在比較局部的範圍內是可行的,但在較全球性的範圍內則可能限製選擇的主動權。我們不妨將有關種種決心和行動的地理範圍分成下麵四類:1.局部規模——涉及師以下規模的戰役、戰術決心。
2.戰役規模——主力野戰部隊的機動和支援。
3.地區規模——涉及戰區範圍內的戰略展開及考慮戰局問題。
4.全球規模——屬大戰略範疇,涉及地緣政治目的策略,以及全球戰略體係的謀劃等問題。
戰爭的範圍與規模
實際上,有限地考慮軍隊在地麵憑藉所掌握的武器和利用地形能幹些什麽,和更廣泛地預料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軍隊和武器能幹些什麽,這兩者之間並無明顯的分界線。戰略與戰術問題總是緊密聯繫的,各自的定義也總是互為依據而成立的,正如艦、艇之區別一樣。戰略僅僅意味著在範圍何普遍性上比戰術更大。通常,賦予戰略的意義是軍略、韜路,即從相當廣的地理概念上來表述指導戰局、機動軍隊的藝術。其形象好比是一個個箭頭,代表著一支支大規模部隊在廣闊的地域上的運動。在戰略這一級之上,則是大戰略,其涵義即使不是全球性的,也是比戰略的涵義廣得多,這就是說,為實現國家的目的,不僅要使用軍事手段,而且要使用經濟的、外交的和政治的手段。相比之下,戰術則根據敵情而機動,是協調陸、海或空軍部隊火力的藝術,因此需要詳細勘察當地地理狀況和詳細規定各個小部隊應如何部署等。
顯然,無論是大戰略、戰略,還是戰役、戰術、都與地理因素有關,全球戰略必須要有詳實的地理情報,最重大的戰略決策實質上是地緣政治,因此,對地理分析如有出入,就可能導致整個戰略決策上的差錯。如果要動用武力謀求地緣政治目的,那麽,有利的戰略態勢顯然要建立在戰術上可行這一基礎上。火力配係與通訊網設置的技術或機動性為各種戰區遂行進攻或防禦創造了有利條件。攻、防雙方之間的均勢,隨著武器、機動力和通訊係統的變化而變化,甚至可以說隨著地形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可見,攻、防兩方的優勢之間的均勢發生變化,可能使整個軍事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大戰略和全球目標格局方麵的變化。顯然,不同規模和等級的決策間是密切聯繫的。然而,不同地理規模有截然不同的問題,而相鄰的不同級別之間的軍事行動又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例如,指導戰局的戰略受大戰略決策所支配,而它則又左右著戰役戰術。全球範圍內能作些什麽,要受製於具體戰區內能達成什麽;而戰區內能實現什麽,又要決定於戰術執行順利與否。據此看來,我們關於軍事地理學的討論完全從局部的戰役戰術開始,以此為基礎,再向有關的更大的範圍拓展,這樣做是恰當的,為弄清楚戰術與地形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我們就必須研討一下情報、後勤和各種戰術。因此,本書的重點是,論述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常規戰爭中戰術和地形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再探討戰略決策和大規模戰爭的組織指揮問題。我們必須重視各種類型的戰略問題,以及戰爭當中(而不是戰鬥當中)的情報需求和後勤保障問題。我們稱涉及這樣大地理規模的戰略為戰局戰略。我們需要特別重視的也正是這種規模內的海戰、空戰和核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