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州派的軍人勢力暴跳如雷,一方麵瘋狂叫囂要對中國展開最嚴厲的報復,另一方麵對於神尾中將的指揮能力和統率能力提出了最大的質疑,並進而將這種懷疑和不滿發泄到做出讓神尾統帥軍隊的派閥大佬身上。陸軍派雖然在對付海軍和民主勢力上是一致的,但並非是沒有任何內部矛盾的鐵板一塊。恰恰相反,各種各樣的小團體、小宗派是層出不窮。在起先派遣神尾前往中國時候,在陸軍內部就有不大不小的爭論,各方麵勢力均將這個機會看作建立功勳、塑造皇軍威武形象的大好契機,爭先恐後地推舉本小團體內的將領前往。
神尾能得到最後的任命。一方麵固然是其謹慎細微。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平日相對低調,對其餘勢力得罪不多。在僵持不下之時他相對而言是一個更容易讓人接受的選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落選勢力對其的妒忌和不滿。如果神尾順利歸來還好,自然是大本營方麵用人有方,現在18加強師團已經陷入了困境,原本就積壓著的不滿情緒趁機宣洩出來。
有人陰陽怪氣地嘲諷力主神尾擔綱的陸相,說他“秉承了錯誤的意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釀成了嚴重的後果,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應該立即辭職以謝天下。”至於神尾本人,則是徹底成為眾矢之的,陸陸續續收到了各方麵的斥責,命令他必須完成攻略青島地任務。否則應“剖腹向天皇謝罪!”。幸好陸軍方麵害怕流傳出去損害陸軍的顏麵,社會輿論對此還毫不知情,否則神尾家的窗戶早該給“愛國群眾”砸破幾十遍都不止了。民間雖然不詳,但如雪片般飛來的指責電報卻傳遍了體係內每一個高層人物……
當然,無論海陸軍有怎麽大的分歧,各派係內部有什麽傾軋,他們對於加派援兵。對中國進行報復這一點卻是一致的。海陸軍在中國戰場上吃了虧,不撈回來一點是決計不肯善罷甘休的。在收到神尾地告急電報以後。大本營快速做出決策:第一、關東軍、朝鮮駐屯軍緊急動員,壓迫滿洲,迫使支那方麵讓步;第二、緊急動員三個師團,其中有一個由海軍抓緊運輸派往青島方麵,用於支援神尾師團,具體番號由陸軍省指定;第三、通過外相和英國方麵聯繫,要求中國方麵立即停止一切針對日本的軍事行動。否則就要承擔最嚴厲地後果……
決策製定往往是最為快速的,但效果卻並不那麽容易得到。首先,關東軍和朝鮮軍都是駐屯部隊,兵力部署比較分散的,要想把他們集結起來發揮野戰優勢根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其次,由於在日俄戰爭以來不曾麵臨戰爭的威脅,日本國內各師團無論編製也好,裝備也罷。都保持著不滿員的狀態,每個常備師團均隻有一部分基幹兵力在編,為了應付青島戰事,已經緊急動員了第18師團並抽調了大批基幹兵力,要想臨時動員三個師團,可謂難上加難。士兵畢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來有個過程;最後,雖然青島沿岸距離日本本土都比較近,但畢竟隔著茫茫大海,海軍方麵經過框算,如果滿打滿算用足運輸力量,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個完整的師團運到山東,當然如果抽調民用船隻協助地話會加快這一進程,可是那樣一來就意味著經濟秩序的大紊亂,打中國都需要民用船隻出動。皇軍的臉麵和尊嚴往哪裏擱?
雖然大本營以最高的效率通過了支援提案。山本緊鎖的眉頭還是沒能舒緩開來,作為首相。他要考慮的問題和處理的困難更多。比如:抽調朝鮮軍從軍事上說是一步要棋,但卻不是一步政治上的好棋——把朝鮮地兵抽調光了,朝鮮的治安怎麽維持?要知道日韓合併才過去了幾年而已,朝鮮義軍和遊擊隊一直在反抗,軍事高壓一旦撤走,朝鮮亂套了怎麽向天皇交代?
又比如,陸軍特別是長州派過去一直嚷嚷用四個師團解決中國問題,這次支援提案中的兵力已達到了四個,但再也不見陸相的豪言壯語,山本本來就對“四個師團論”將信將疑,現在的局勢就更加難以令人放心,增援三個師團的部隊,真地夠了麽?還有,前次為山東戰事批準了2600萬預算,到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再加上海軍被擊沉、擊傷軍艦的替換費和維護費,已經大大突破了預算的框架,如果再要大規模地增援,需要增加多少預算?
山本本人沒有框算過,但他認為至少還要追加8000萬以上,藏相那裏怎麽交代過去?國會能同意麽?國會即便同意,到那裏去籌集這麽一筆巨款?國庫已經債台高築、負債纍纍了,日俄戰爭的貸款本息都還沒有還清呢,哪裏來的餘錢投入戰爭?向外貸款也不可能。歐洲各國陷入戰爭,自身自顧不暇,哪有資金貸給日本?美國人倒是有錢,但自1904以來已經改變了對日扶持的態度,尤其反對日本在中國擴張勢力,怎麽會把資金貸給我們?
一想到這裏,山本頭都要炸了,他本來是打算召開五相會議把提案正式通過的,可是現在似乎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如何又能說服他人呢?至於外交壓迫,笑話!中國人在前兩次的交涉中都沒有服軟,現在不但在海中勝了一把,陸上也占有優勢,難道現在倒肯服軟了?外交是政治的外延,是以實力作為依託的,現在日本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籌地實力,如何能讓對方屈服。那些大佬們一口一口日清戰爭、日俄戰爭,現在難道還是20年前或者10年前地光景麽?倒是增加兵力進行解圍的方法在山本看來有一定地合理性與現實性,既可以不傷皇軍的尊嚴,又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在海軍掌握製海權的情況下,山本相信,隻要援兵上岸,包圍圈中的神尾師團必定能夠撤退出來而得以保全元氣。至於青島攻略,他嘆了口氣,先等神尾師團搭救出來再說吧。
神尾能得到最後的任命。一方麵固然是其謹慎細微。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平日相對低調,對其餘勢力得罪不多。在僵持不下之時他相對而言是一個更容易讓人接受的選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落選勢力對其的妒忌和不滿。如果神尾順利歸來還好,自然是大本營方麵用人有方,現在18加強師團已經陷入了困境,原本就積壓著的不滿情緒趁機宣洩出來。
有人陰陽怪氣地嘲諷力主神尾擔綱的陸相,說他“秉承了錯誤的意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釀成了嚴重的後果,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應該立即辭職以謝天下。”至於神尾本人,則是徹底成為眾矢之的,陸陸續續收到了各方麵的斥責,命令他必須完成攻略青島地任務。否則應“剖腹向天皇謝罪!”。幸好陸軍方麵害怕流傳出去損害陸軍的顏麵,社會輿論對此還毫不知情,否則神尾家的窗戶早該給“愛國群眾”砸破幾十遍都不止了。民間雖然不詳,但如雪片般飛來的指責電報卻傳遍了體係內每一個高層人物……
當然,無論海陸軍有怎麽大的分歧,各派係內部有什麽傾軋,他們對於加派援兵。對中國進行報復這一點卻是一致的。海陸軍在中國戰場上吃了虧,不撈回來一點是決計不肯善罷甘休的。在收到神尾地告急電報以後。大本營快速做出決策:第一、關東軍、朝鮮駐屯軍緊急動員,壓迫滿洲,迫使支那方麵讓步;第二、緊急動員三個師團,其中有一個由海軍抓緊運輸派往青島方麵,用於支援神尾師團,具體番號由陸軍省指定;第三、通過外相和英國方麵聯繫,要求中國方麵立即停止一切針對日本的軍事行動。否則就要承擔最嚴厲地後果……
決策製定往往是最為快速的,但效果卻並不那麽容易得到。首先,關東軍和朝鮮軍都是駐屯部隊,兵力部署比較分散的,要想把他們集結起來發揮野戰優勢根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其次,由於在日俄戰爭以來不曾麵臨戰爭的威脅,日本國內各師團無論編製也好,裝備也罷。都保持著不滿員的狀態,每個常備師團均隻有一部分基幹兵力在編,為了應付青島戰事,已經緊急動員了第18師團並抽調了大批基幹兵力,要想臨時動員三個師團,可謂難上加難。士兵畢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來有個過程;最後,雖然青島沿岸距離日本本土都比較近,但畢竟隔著茫茫大海,海軍方麵經過框算,如果滿打滿算用足運輸力量,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個完整的師團運到山東,當然如果抽調民用船隻協助地話會加快這一進程,可是那樣一來就意味著經濟秩序的大紊亂,打中國都需要民用船隻出動。皇軍的臉麵和尊嚴往哪裏擱?
雖然大本營以最高的效率通過了支援提案。山本緊鎖的眉頭還是沒能舒緩開來,作為首相。他要考慮的問題和處理的困難更多。比如:抽調朝鮮軍從軍事上說是一步要棋,但卻不是一步政治上的好棋——把朝鮮地兵抽調光了,朝鮮的治安怎麽維持?要知道日韓合併才過去了幾年而已,朝鮮義軍和遊擊隊一直在反抗,軍事高壓一旦撤走,朝鮮亂套了怎麽向天皇交代?
又比如,陸軍特別是長州派過去一直嚷嚷用四個師團解決中國問題,這次支援提案中的兵力已達到了四個,但再也不見陸相的豪言壯語,山本本來就對“四個師團論”將信將疑,現在的局勢就更加難以令人放心,增援三個師團的部隊,真地夠了麽?還有,前次為山東戰事批準了2600萬預算,到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再加上海軍被擊沉、擊傷軍艦的替換費和維護費,已經大大突破了預算的框架,如果再要大規模地增援,需要增加多少預算?
山本本人沒有框算過,但他認為至少還要追加8000萬以上,藏相那裏怎麽交代過去?國會能同意麽?國會即便同意,到那裏去籌集這麽一筆巨款?國庫已經債台高築、負債纍纍了,日俄戰爭的貸款本息都還沒有還清呢,哪裏來的餘錢投入戰爭?向外貸款也不可能。歐洲各國陷入戰爭,自身自顧不暇,哪有資金貸給日本?美國人倒是有錢,但自1904以來已經改變了對日扶持的態度,尤其反對日本在中國擴張勢力,怎麽會把資金貸給我們?
一想到這裏,山本頭都要炸了,他本來是打算召開五相會議把提案正式通過的,可是現在似乎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如何又能說服他人呢?至於外交壓迫,笑話!中國人在前兩次的交涉中都沒有服軟,現在不但在海中勝了一把,陸上也占有優勢,難道現在倒肯服軟了?外交是政治的外延,是以實力作為依託的,現在日本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籌地實力,如何能讓對方屈服。那些大佬們一口一口日清戰爭、日俄戰爭,現在難道還是20年前或者10年前地光景麽?倒是增加兵力進行解圍的方法在山本看來有一定地合理性與現實性,既可以不傷皇軍的尊嚴,又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在海軍掌握製海權的情況下,山本相信,隻要援兵上岸,包圍圈中的神尾師團必定能夠撤退出來而得以保全元氣。至於青島攻略,他嘆了口氣,先等神尾師團搭救出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