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逐步進行進攻作戰的時候,神尾就麵臨著一個尷尬且棘手的場景。究竟是快速發動進攻還是等待火力齊全後再進攻。如果不等中大口徑火炮,那麽速度固然是足夠了,攻堅的能力卻差上許多;倘若一味等待火炮,則對麵的國防軍有充足的時間用於鞏固防禦體係、加固工事,反而造成更大地進攻傷亡。更何況,國防軍的飛機一直在頭頂盤旋,冷不防就撲下來撕咬一口,神尾絞盡腦汁,也無法保證輜重、彈藥、火炮和步兵等各個環節的防空安全,經常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這些嗡嗡叫的蒼蠅固然討厭,但還是次要,讓神尾頭痛的是對華軍戰略意圖和戰術布置的難以琢磨。如果說華軍打算寸土不讓,那麽為什麽打著打著就逐步後退?如果說擬採用誘敵深入地態勢,那為什麽有毫無相應布置和動靜,任由東西兩翼快速推進呢?
原本神尾一直在疑心國防軍是不是擺出了一個誘敵深入的架勢。但經過左右兩翼的仔細偵察和正麵進攻所匯總的情況分析,發現這根本就是好一個虛張聲勢的圈套,套用大本營的話說——是用疑兵之計來阻攔皇軍的推進速度。麵對電報一封接著一封的訓斥,神尾下定了決心——對麵確實是支那軍第3師的主力,人數大約在12000餘,隻要拿下了第3師,進軍青島側翼就得到了保證。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鬼子雖然一直通過穩步推進的辦法來蠶食當麵國防軍陣地。但在吳佩孚地指揮下,第3師所部官兵依次按次序進行了撤退,使得鬼子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高昂代價——一方麵為後麵製造了從容應對地環境。另一方麵也讓神尾信以為真,認為逮住了華軍主力。
雖然神尾師團將原本3營創造出來地突出部進行了削平,但由於中路推進遲遲沒有成效,在時間上反而落到了東西兩翼之後。因此,日本大本營調整了作戰計劃,變要求迅速解決青島之敵地宗旨為迅即擊破華軍阻攔的命令。神尾的算盤打得很好,即用中路猛烈進攻拖住華軍主力。為兩翼快速突進爭取時間——這似乎是一個有悖於常理的計劃,但又在情理之中。倘若不能對當麵華軍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一旦讓中國人發現不對勁就很有可能全身而退,如果在激戰的當口支那軍隊試圖撤退,那麽必然會是一場不折不扣地潰散。到時候銜尾攻擊的效果遠遠要勝過包抄殲敵。
擔綱神尾師團矛頭地是日軍第48聯隊(聯隊長鬆前正義大佐),受了神尾的嚴令之後,鬆前聯隊對當麵之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原本驕橫的日軍認為可以一擊得手,甚至還製定了詳細的推進時間表,沒想到一腳踢在釘板上。遭到了1團的迎頭痛擊。
炮火紛飛的陣地上,1團地將士們在浴血奮戰,與東西兩翼輕鬆誘敵、快速“撤退”的兄弟部隊不同,他們經歷了整整持續18個小時的激戰,每一處防禦陣地都滲透著將士們的鮮血和生命——吳佩孚給部隊下了死命令,最多隻容許後撤到第3道防禦線,絕不能擅自撤退,否則。一旦鬼子擊敗了當麵的國防軍,其包抄部隊將長驅直入,不要說整個團,就是整個師都要拿出去填窟窿。
硬碰硬的較量就是血與火的較量。
在這場殊死搏殺中,中日兩國的民族意誌開始了新一輪地交鋒。
後麵的神尾也在焦急地等待鬆前聯隊的戰況。中路戰場的纏鬥讓他既喜且憂,喜的是48聯隊果然逮住了支那軍第3師的主力。在激烈地炮火和還擊中,這種驗證更加“清晰”,憂的是48聯隊的狀況,從早上開始,鬆前已給自己發了三份乞援的電報,透露的意思相當明確,如果再沒有有力的增援,以目前傷痕累累的48聯隊殘部,根本無法再對3師發起大規模進攻。
參謀送上來的電報觸目驚心,僅僅18個小時。以驍勇善戰聞名的48聯隊居然有1500餘人傷亡。而獲得的戰果僅僅是3師放棄地2道陣地,這大大超出了神尾所能承受地範圍。至於電報中所描繪的敵人火力密集、彈藥充足、防禦工事嚴密等等情況判斷。倒更像是48聯隊為戰事不利所做地註腳。要知道,東西兩翼已經推進了近25公裏,且包圍圈合攏在即,而傷亡僅僅是微不足道的200餘人。
……
國防軍山東前線指揮部裏,巨大的山東地區沙盤展示敵我雙方的態勢,在明白和掌握日軍的基本進攻動向後,沙盤上的小旗開始活躍起來。
第1師、第3師、第11師等部隊匯聚成巨大的衝擊箭頭,從各個方向開始聚攏,而箭頭方向則無一例外地正對著目前正在激戰的主戰場。曹錕的3師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牢牢將日軍的注意力吸引在龍口附近,為其他各部的調動部署贏得了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其實,國防軍早就做好了調動部署的準備,但為了避免過早地打草驚蛇,相關部隊不僅沒動,反而還故意讓出空間,引誘日軍鑽進來。
鬼子合圍在即,王士珍一反常態,沒有電令3師撤出包圍圈,反而一再要求固守陣地。吳佩孚心領神會,與曹錕一個白臉、一個黑臉地唱下去——這首功,第三師是跑不了的。
麵對48聯隊進攻不利且合攏在即的情況,神尾也是滿腹狐疑。到底是繼續進攻還是坐等合圍呢?如果是前者,那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如果是後者,則要冒在最後華軍察覺本方意圖,來個全身而退。最終,在和身邊的參謀係統商議後,決定取一個折中的辦法。由46聯隊接替48聯隊頂在第一線,但隻發動大規模炮擊和虛張聲勢的進攻,造成攻而不取的假象。
這些嗡嗡叫的蒼蠅固然討厭,但還是次要,讓神尾頭痛的是對華軍戰略意圖和戰術布置的難以琢磨。如果說華軍打算寸土不讓,那麽為什麽打著打著就逐步後退?如果說擬採用誘敵深入地態勢,那為什麽有毫無相應布置和動靜,任由東西兩翼快速推進呢?
原本神尾一直在疑心國防軍是不是擺出了一個誘敵深入的架勢。但經過左右兩翼的仔細偵察和正麵進攻所匯總的情況分析,發現這根本就是好一個虛張聲勢的圈套,套用大本營的話說——是用疑兵之計來阻攔皇軍的推進速度。麵對電報一封接著一封的訓斥,神尾下定了決心——對麵確實是支那軍第3師的主力,人數大約在12000餘,隻要拿下了第3師,進軍青島側翼就得到了保證。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鬼子雖然一直通過穩步推進的辦法來蠶食當麵國防軍陣地。但在吳佩孚地指揮下,第3師所部官兵依次按次序進行了撤退,使得鬼子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高昂代價——一方麵為後麵製造了從容應對地環境。另一方麵也讓神尾信以為真,認為逮住了華軍主力。
雖然神尾師團將原本3營創造出來地突出部進行了削平,但由於中路推進遲遲沒有成效,在時間上反而落到了東西兩翼之後。因此,日本大本營調整了作戰計劃,變要求迅速解決青島之敵地宗旨為迅即擊破華軍阻攔的命令。神尾的算盤打得很好,即用中路猛烈進攻拖住華軍主力。為兩翼快速突進爭取時間——這似乎是一個有悖於常理的計劃,但又在情理之中。倘若不能對當麵華軍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一旦讓中國人發現不對勁就很有可能全身而退,如果在激戰的當口支那軍隊試圖撤退,那麽必然會是一場不折不扣地潰散。到時候銜尾攻擊的效果遠遠要勝過包抄殲敵。
擔綱神尾師團矛頭地是日軍第48聯隊(聯隊長鬆前正義大佐),受了神尾的嚴令之後,鬆前聯隊對當麵之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原本驕橫的日軍認為可以一擊得手,甚至還製定了詳細的推進時間表,沒想到一腳踢在釘板上。遭到了1團的迎頭痛擊。
炮火紛飛的陣地上,1團地將士們在浴血奮戰,與東西兩翼輕鬆誘敵、快速“撤退”的兄弟部隊不同,他們經歷了整整持續18個小時的激戰,每一處防禦陣地都滲透著將士們的鮮血和生命——吳佩孚給部隊下了死命令,最多隻容許後撤到第3道防禦線,絕不能擅自撤退,否則。一旦鬼子擊敗了當麵的國防軍,其包抄部隊將長驅直入,不要說整個團,就是整個師都要拿出去填窟窿。
硬碰硬的較量就是血與火的較量。
在這場殊死搏殺中,中日兩國的民族意誌開始了新一輪地交鋒。
後麵的神尾也在焦急地等待鬆前聯隊的戰況。中路戰場的纏鬥讓他既喜且憂,喜的是48聯隊果然逮住了支那軍第3師的主力。在激烈地炮火和還擊中,這種驗證更加“清晰”,憂的是48聯隊的狀況,從早上開始,鬆前已給自己發了三份乞援的電報,透露的意思相當明確,如果再沒有有力的增援,以目前傷痕累累的48聯隊殘部,根本無法再對3師發起大規模進攻。
參謀送上來的電報觸目驚心,僅僅18個小時。以驍勇善戰聞名的48聯隊居然有1500餘人傷亡。而獲得的戰果僅僅是3師放棄地2道陣地,這大大超出了神尾所能承受地範圍。至於電報中所描繪的敵人火力密集、彈藥充足、防禦工事嚴密等等情況判斷。倒更像是48聯隊為戰事不利所做地註腳。要知道,東西兩翼已經推進了近25公裏,且包圍圈合攏在即,而傷亡僅僅是微不足道的200餘人。
……
國防軍山東前線指揮部裏,巨大的山東地區沙盤展示敵我雙方的態勢,在明白和掌握日軍的基本進攻動向後,沙盤上的小旗開始活躍起來。
第1師、第3師、第11師等部隊匯聚成巨大的衝擊箭頭,從各個方向開始聚攏,而箭頭方向則無一例外地正對著目前正在激戰的主戰場。曹錕的3師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牢牢將日軍的注意力吸引在龍口附近,為其他各部的調動部署贏得了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其實,國防軍早就做好了調動部署的準備,但為了避免過早地打草驚蛇,相關部隊不僅沒動,反而還故意讓出空間,引誘日軍鑽進來。
鬼子合圍在即,王士珍一反常態,沒有電令3師撤出包圍圈,反而一再要求固守陣地。吳佩孚心領神會,與曹錕一個白臉、一個黑臉地唱下去——這首功,第三師是跑不了的。
麵對48聯隊進攻不利且合攏在即的情況,神尾也是滿腹狐疑。到底是繼續進攻還是坐等合圍呢?如果是前者,那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如果是後者,則要冒在最後華軍察覺本方意圖,來個全身而退。最終,在和身邊的參謀係統商議後,決定取一個折中的辦法。由46聯隊接替48聯隊頂在第一線,但隻發動大規模炮擊和虛張聲勢的進攻,造成攻而不取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