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鈞道:“此次事件,皇上雷霆震怒,特意委派我前來全權查辦。當然,對岑大人、澤公爺的遭遇,皇帝、幾位王爺、徐大人都極為關切,恨不得親往慰問……”
“倒是勞煩皇上、王爺和幾位大人費心了。”岑春煊自我解嘲般地說道,“前次在武昌,這次在天津,都被嚇得不輕,或許俺老岑這一兩年殺人殺多了,該有報應不是……”
岑春煊原本隻是一句戲言,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趙秉鈞敏銳的神經緊緊抓住了其中的要點,眉頭一皺後便有了想法:“三位大人,這當中種種我覺得還真不能一概而論。革命黨猖獗不假,但前次汪兆銘束手之後,京畿重地的革命黨已經被狠狠清理了一番,早已元氣大傷,現在做出這麽大的動靜,頗有出人意表之處。”
載澤靈機一動:“你是說?”
趙秉鈞點點頭:“確實不能排除嫌疑,買兇殺人自古以來都有,天下之大,什麽都有可能,退一萬步來說,確實都是革命黨所為,他們哪裏來那麽確切的消息知道欽差要員的路線與日程?”
這倒是個問題,眾人連連點頭,陷入了沉思……
正文 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革命前途
正文 第三卷 第四十二章 五體投地
其實,對內政部與汪精衛達成的“諒解”協議,趙秉鈞是有看法的。在他看來,在已經掌握充分證據的前提下根本無需用汪精衛的牌頭就能達到目的,隻要內政部嚴加搜索,天津的革命黨即便不能一網打盡,也能來個連鍋端。但聖意難違,皇帝既然吩咐要放手汪精衛去做,他自然也隻能捏著鼻子和汪精衛簽訂了這麽一個不倫不類的“君子”協定。
那麽,是林廣宇心慈手軟麽?
非也!如果說林廣宇穿越初期本來還有那麽一些對革命黨的同情和讚賞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欣賞就愈發淡薄。在經歷不可思議的重生和總結幾十年暴力革命的歷史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所謂辛亥革命為自由民主打開進步閥門的論調,其實是從其間接意義上來講的,辛亥後20來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不是進步閥門的打開,而是遍地狼煙、軍閥混戰閥門的打開,是國家元氣大傷、民族虛弱無力閥門的打開。
蒙古的叛離,二十一條的簽署乃至九一八事變的發生,無不是這個閥門打開後的滾滾濁流。因為這樣重大的歷史變故發生,哪怕在極其虛弱、極其無能的晚清時期也是非常難以想像的。在中國的歷史道路上,這段時間沒有誰比誰更正確的區別,而是誰比誰更少犯罪的區別。而清政府顯然不是犯罪最多的那一個。
所以,他對革命整體趨勢地同情。對個別革命領袖人物的同情不能換取他對革命道路的鄙夷。鎮壓武昌舉事,既是他穿越後作為皇帝的本能,更是他作為未來人掌握歷史發展趨勢後的自覺。在那個令人心焦的夜晚,林廣宇做出了既輕而易舉又難於上青天的抉擇。
在偉大地轉折關頭,林廣宇既是編劇者又是劇中人,是非功過已不能簡單地用言語來形容,也不能片麵的用所謂地歷史經驗來套——在已經改變了走向的歷史進程麵前。所謂的歷史經驗還有其原則性和不可動搖的指導性麽?
林廣宇懂得的隻有四個字——“順勢而為”,他不敢奢望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來扭轉整個歷史進程的方向感。但他希望依靠自己地識見能對歷史車輪的走向施加足夠的影響,使之能夠通過細微的變動最終走上正確的康莊大道。
用心何其良苦!而與汪精衛的“君子協定”顯然就是用心良苦中的關鍵一環。
汪精衛的努力沒有白費,通過他特有地渠道與網絡,內政部很快控製住了此次暗殺事件的幕後人,時間僅僅不過五天。
“叛徒!”被擒獲的組織者憤憤地罵出一句,他顯然認出了眼前的人是誰,而汪精衛亦認出了來人。不就是同盟會派駐在京畿地區的特派員麽!這種習慣於指手劃腳,到了某地就在當地掀起事端的地“欽差大員”已是革命隊伍中的常態了。他人若是稍有不同意見,“叛徒”、“懦夫”、“漢奸”的大帽子就劈頭蓋了下來,仿佛隻有同意他們的冒險計劃才算得上是真革命一般。
“我從來沒有在精神上叛離革命,反倒是你們……”汪精衛用手指指點點,“將原本崇高的革命事業變成了個人爭權奪利的手段,你們口口聲聲吸引著愛國青年為著光明前途拋頭顱灑熱血,實質卻為了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漢奸休得血口噴人!”
“你看看。這是什麽?”趙秉鈞手下從密室中搜出了一堆銀票,鹽商前次給的10萬兩定金已經化整為零,分解無數十張千兩、百兩的銀票以方便使用。
“你不要告訴我這是你們籌集地革命經費?”汪精衛大怒,“同盟會財政情況如何我難道不清楚?總部財政吃緊,不要說拿不出如此大地款項來支持行動,便是維持一般性的日常運轉都有困難。要不然。章瘋子當年就不會吃了上頓沒下頓,不會因為區區幾千日元就與孫先生翻臉。”
按照慣例,錢莊是要負責為銀票地來龍去脈保密的,而且隻要時間稍長,即便有心留意也會淹沒在一大堆無效的信息中。但這次不同,因為那張10萬兩的莊票前不久剛剛被分拆成一堆銀票,出票的錢莊掌櫃依舊記憶猶新,內政部一查來路,當即就明白了事端原委。
“倒是勞煩皇上、王爺和幾位大人費心了。”岑春煊自我解嘲般地說道,“前次在武昌,這次在天津,都被嚇得不輕,或許俺老岑這一兩年殺人殺多了,該有報應不是……”
岑春煊原本隻是一句戲言,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趙秉鈞敏銳的神經緊緊抓住了其中的要點,眉頭一皺後便有了想法:“三位大人,這當中種種我覺得還真不能一概而論。革命黨猖獗不假,但前次汪兆銘束手之後,京畿重地的革命黨已經被狠狠清理了一番,早已元氣大傷,現在做出這麽大的動靜,頗有出人意表之處。”
載澤靈機一動:“你是說?”
趙秉鈞點點頭:“確實不能排除嫌疑,買兇殺人自古以來都有,天下之大,什麽都有可能,退一萬步來說,確實都是革命黨所為,他們哪裏來那麽確切的消息知道欽差要員的路線與日程?”
這倒是個問題,眾人連連點頭,陷入了沉思……
正文 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革命前途
正文 第三卷 第四十二章 五體投地
其實,對內政部與汪精衛達成的“諒解”協議,趙秉鈞是有看法的。在他看來,在已經掌握充分證據的前提下根本無需用汪精衛的牌頭就能達到目的,隻要內政部嚴加搜索,天津的革命黨即便不能一網打盡,也能來個連鍋端。但聖意難違,皇帝既然吩咐要放手汪精衛去做,他自然也隻能捏著鼻子和汪精衛簽訂了這麽一個不倫不類的“君子”協定。
那麽,是林廣宇心慈手軟麽?
非也!如果說林廣宇穿越初期本來還有那麽一些對革命黨的同情和讚賞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欣賞就愈發淡薄。在經歷不可思議的重生和總結幾十年暴力革命的歷史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所謂辛亥革命為自由民主打開進步閥門的論調,其實是從其間接意義上來講的,辛亥後20來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不是進步閥門的打開,而是遍地狼煙、軍閥混戰閥門的打開,是國家元氣大傷、民族虛弱無力閥門的打開。
蒙古的叛離,二十一條的簽署乃至九一八事變的發生,無不是這個閥門打開後的滾滾濁流。因為這樣重大的歷史變故發生,哪怕在極其虛弱、極其無能的晚清時期也是非常難以想像的。在中國的歷史道路上,這段時間沒有誰比誰更正確的區別,而是誰比誰更少犯罪的區別。而清政府顯然不是犯罪最多的那一個。
所以,他對革命整體趨勢地同情。對個別革命領袖人物的同情不能換取他對革命道路的鄙夷。鎮壓武昌舉事,既是他穿越後作為皇帝的本能,更是他作為未來人掌握歷史發展趨勢後的自覺。在那個令人心焦的夜晚,林廣宇做出了既輕而易舉又難於上青天的抉擇。
在偉大地轉折關頭,林廣宇既是編劇者又是劇中人,是非功過已不能簡單地用言語來形容,也不能片麵的用所謂地歷史經驗來套——在已經改變了走向的歷史進程麵前。所謂的歷史經驗還有其原則性和不可動搖的指導性麽?
林廣宇懂得的隻有四個字——“順勢而為”,他不敢奢望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來扭轉整個歷史進程的方向感。但他希望依靠自己地識見能對歷史車輪的走向施加足夠的影響,使之能夠通過細微的變動最終走上正確的康莊大道。
用心何其良苦!而與汪精衛的“君子協定”顯然就是用心良苦中的關鍵一環。
汪精衛的努力沒有白費,通過他特有地渠道與網絡,內政部很快控製住了此次暗殺事件的幕後人,時間僅僅不過五天。
“叛徒!”被擒獲的組織者憤憤地罵出一句,他顯然認出了眼前的人是誰,而汪精衛亦認出了來人。不就是同盟會派駐在京畿地區的特派員麽!這種習慣於指手劃腳,到了某地就在當地掀起事端的地“欽差大員”已是革命隊伍中的常態了。他人若是稍有不同意見,“叛徒”、“懦夫”、“漢奸”的大帽子就劈頭蓋了下來,仿佛隻有同意他們的冒險計劃才算得上是真革命一般。
“我從來沒有在精神上叛離革命,反倒是你們……”汪精衛用手指指點點,“將原本崇高的革命事業變成了個人爭權奪利的手段,你們口口聲聲吸引著愛國青年為著光明前途拋頭顱灑熱血,實質卻為了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漢奸休得血口噴人!”
“你看看。這是什麽?”趙秉鈞手下從密室中搜出了一堆銀票,鹽商前次給的10萬兩定金已經化整為零,分解無數十張千兩、百兩的銀票以方便使用。
“你不要告訴我這是你們籌集地革命經費?”汪精衛大怒,“同盟會財政情況如何我難道不清楚?總部財政吃緊,不要說拿不出如此大地款項來支持行動,便是維持一般性的日常運轉都有困難。要不然。章瘋子當年就不會吃了上頓沒下頓,不會因為區區幾千日元就與孫先生翻臉。”
按照慣例,錢莊是要負責為銀票地來龍去脈保密的,而且隻要時間稍長,即便有心留意也會淹沒在一大堆無效的信息中。但這次不同,因為那張10萬兩的莊票前不久剛剛被分拆成一堆銀票,出票的錢莊掌櫃依舊記憶猶新,內政部一查來路,當即就明白了事端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