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陳璿說到這裏,林廣宇已經大致有些明白,但仍然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拿到天書後,我一連二天,天天都是做夢。第一天夢見那乞丐說,此為天書,萬萬不可隨意給別人看,否則有殺身之禍;第二天又夢見有個遊方地老僧說,誰能領悟其中文字,便為我今生命中姻緣。說這些話時,我都朦朦朧朧,但醒來又覺歷歷在目。”陳璿不好意思地說道,“夢雖然奇怪,但既有警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後來天書做何解?”
“其時年幼,急欲窺得天書真諦,每有空暇便拿出來研究,但所知總是有限。被逼得急了,便欲焚毀,但每每事到臨頭又下不了手。後來我實在無法,既然乞丐說天書不能隨便讓人看,那我便謄下其中一頁,遞給先生,意圖請教。那曉得先生看了兩眼,便說不知是何處塗鴉,不說,亦不準我再讀。萬般無奈之下,我隻好自己一個人琢磨了。”
“倒是有心。”林廣宇讚嘆一聲。
—
“其實,我那時憋著一口氣。”陳璿不好意思地笑了,“先生越不知道,越說無用,我越要參悟其中。”
“跟先生慪氣?”林廣宇啞然失笑。
“皇上記得王懿榮否?”
“王懿榮?”林廣宇反覆念叨著這個名字,似有所感,但一時想不起來。
“就是國子監王懿榮!”
“知道,知道。”林廣宇忽地對上了號,“他解讀了甲骨文,後來死於庚子之難。”
“對。不過甲骨文三字倒是不曾聽說。”陳璿笑笑,“那時年幼,聽父親說起京師有個王大人,學問做得極好,居然將商代刻在牛骨、龜甲之上的文字都讀懂了。我原本想將天書謄寫後讓這位王先生解讀,哪知道先生居然死於洋兵之手,故而……”
林廣宇唏噓不已,這卻是一大損失。
“功夫不負有心人,臣妾研究了三、四年,耗盡全部心力,終於略有小得,識得了其中不少文字,文句大意,亦能通讀數篇。此時,年歲稍長,府上已有人前來提親。”一說到這裏,陳璿的臉忽地變得通紅。
其時出嫁甚早,女孩兒十四、五便有人前來提親,甚至有十六、七便當娘的,陳璿此說絲毫不怪。
“臣妾既記得夢中姻緣之說,當時興起,便立下一條規矩,凡欲提請者,先得識其中文字。結果這些公子哥大都是不學無術的酒囊飯袋,哪裏認識?偶然有幾個真才實學的,也是搖頭不知。”陳璿說到這裏,有些得意起來,“所以這些親事我一一都推掉了。”
“嗬嗬。”林廣宇大笑,“那為何朕一說要納你為妃,你便答應了呢?”
陳璿忸怩著,半晌後說道:“臣妾今年已二十矣,父母早已急如星火,再不嫁人,恐怕不孝。既然無人識得,恐怕所夢亦有誤,臣妾便也不便堅持……再說,按皇上神跡附身之說,皇上想必該是認識的。”
“何故?”陳璿狡黠地一笑,扯出一番話語來……
第三卷 第三十一章 果有天書
廣宇當時的神跡附身說鬧得沸沸揚揚,幾乎天下之謗為這種行為打破了歷代帝王的底限。歷朝歷代故弄玄虛之人決不在少數,文人儒者知其詳卻不不做分辨,否則史書中也絕無如此眾多的祥瑞之物、祥瑞之事。但以帝王之尊而親為者為數不多,且多為草莽崛起時為營造聲勢而故意假託之,如漢高祖之斬白蛇而起義之說。
似林廣宇這等公開宣稱“朕有神人襄助”,“朕乃神人附體”的,士大夫階層很容易疑神疑鬼地想起50年前起於廣西金田的那本亦該著惱。但林廣宇親政後,翻雲覆雨,大耍帝王手段,連端三個貪汙集團,足以震懾宵小——皇帝正愁找不到理由開刀,如果以神鬼之事疑之,豈非授人以柄?是故儒者雖然不屑,卻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而對於力主維新的新派人物,尤其是楊度這樣的新人物而言,所有能實現目的的手段都是合理的。神鬼之說,正顯示了皇帝與眾不同的神秘與高隆,非但不會揭穿,反而要加以別有用心的宣揚。這一點君臣間也是心知肚明的。以林廣宇之識見,絕不至於幼稚道單憑這樣一個謊言就能讓這批人物俯首帖耳,最初的威懾隻是猝不及防的下馬威,後麵的連續施政才是君臣相知的保障。
陳璿的話便很發人深省——皇帝必定認得,否則神鬼之說豈非故弄玄虛?可見,神鬼之說也是一柄雙刃劍,一旦真有人較起真來。拿林廣宇也無法解釋的事實要求獲得解釋。其後果堪堪才足憂慮。解答吧,萬一錯了,豈非證明神鬼之說誤讀?不解答吧。足以證明皇帝心中發虛。更何況,林廣宇的識見原本憑地就是後世地總結,現在已經擾亂了時空,改變了歷史走向,後麵的事件預測將會越來越不準確,其可採信度亦越加降低。仍要生搬硬套神跡說。露餡的可能性成幾何倍數增長。
皇帝在心目中,未嚐不知道此間所弊,是故一直以來其心忐忑,陳璿說到此節,自然觸動心事,連帶著笑容亦有三分勉強。
看著陳璿誠懇而又略顯狡猾地神情,林廣宇深知,不露點真手段讓她見識一番是絕難過關的。即便表麵不說將來也是難辦。他咬咬牙,硬著頭皮道:“神人襄助,並為帝國之幸,然天道深遠。朕所知亦有限,不敢說窺得全貌。文字如何。可嚐一試。”
“拿到天書後,我一連二天,天天都是做夢。第一天夢見那乞丐說,此為天書,萬萬不可隨意給別人看,否則有殺身之禍;第二天又夢見有個遊方地老僧說,誰能領悟其中文字,便為我今生命中姻緣。說這些話時,我都朦朦朧朧,但醒來又覺歷歷在目。”陳璿不好意思地說道,“夢雖然奇怪,但既有警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後來天書做何解?”
“其時年幼,急欲窺得天書真諦,每有空暇便拿出來研究,但所知總是有限。被逼得急了,便欲焚毀,但每每事到臨頭又下不了手。後來我實在無法,既然乞丐說天書不能隨便讓人看,那我便謄下其中一頁,遞給先生,意圖請教。那曉得先生看了兩眼,便說不知是何處塗鴉,不說,亦不準我再讀。萬般無奈之下,我隻好自己一個人琢磨了。”
“倒是有心。”林廣宇讚嘆一聲。
—
“其實,我那時憋著一口氣。”陳璿不好意思地笑了,“先生越不知道,越說無用,我越要參悟其中。”
“跟先生慪氣?”林廣宇啞然失笑。
“皇上記得王懿榮否?”
“王懿榮?”林廣宇反覆念叨著這個名字,似有所感,但一時想不起來。
“就是國子監王懿榮!”
“知道,知道。”林廣宇忽地對上了號,“他解讀了甲骨文,後來死於庚子之難。”
“對。不過甲骨文三字倒是不曾聽說。”陳璿笑笑,“那時年幼,聽父親說起京師有個王大人,學問做得極好,居然將商代刻在牛骨、龜甲之上的文字都讀懂了。我原本想將天書謄寫後讓這位王先生解讀,哪知道先生居然死於洋兵之手,故而……”
林廣宇唏噓不已,這卻是一大損失。
“功夫不負有心人,臣妾研究了三、四年,耗盡全部心力,終於略有小得,識得了其中不少文字,文句大意,亦能通讀數篇。此時,年歲稍長,府上已有人前來提親。”一說到這裏,陳璿的臉忽地變得通紅。
其時出嫁甚早,女孩兒十四、五便有人前來提親,甚至有十六、七便當娘的,陳璿此說絲毫不怪。
“臣妾既記得夢中姻緣之說,當時興起,便立下一條規矩,凡欲提請者,先得識其中文字。結果這些公子哥大都是不學無術的酒囊飯袋,哪裏認識?偶然有幾個真才實學的,也是搖頭不知。”陳璿說到這裏,有些得意起來,“所以這些親事我一一都推掉了。”
“嗬嗬。”林廣宇大笑,“那為何朕一說要納你為妃,你便答應了呢?”
陳璿忸怩著,半晌後說道:“臣妾今年已二十矣,父母早已急如星火,再不嫁人,恐怕不孝。既然無人識得,恐怕所夢亦有誤,臣妾便也不便堅持……再說,按皇上神跡附身之說,皇上想必該是認識的。”
“何故?”陳璿狡黠地一笑,扯出一番話語來……
第三卷 第三十一章 果有天書
廣宇當時的神跡附身說鬧得沸沸揚揚,幾乎天下之謗為這種行為打破了歷代帝王的底限。歷朝歷代故弄玄虛之人決不在少數,文人儒者知其詳卻不不做分辨,否則史書中也絕無如此眾多的祥瑞之物、祥瑞之事。但以帝王之尊而親為者為數不多,且多為草莽崛起時為營造聲勢而故意假託之,如漢高祖之斬白蛇而起義之說。
似林廣宇這等公開宣稱“朕有神人襄助”,“朕乃神人附體”的,士大夫階層很容易疑神疑鬼地想起50年前起於廣西金田的那本亦該著惱。但林廣宇親政後,翻雲覆雨,大耍帝王手段,連端三個貪汙集團,足以震懾宵小——皇帝正愁找不到理由開刀,如果以神鬼之事疑之,豈非授人以柄?是故儒者雖然不屑,卻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而對於力主維新的新派人物,尤其是楊度這樣的新人物而言,所有能實現目的的手段都是合理的。神鬼之說,正顯示了皇帝與眾不同的神秘與高隆,非但不會揭穿,反而要加以別有用心的宣揚。這一點君臣間也是心知肚明的。以林廣宇之識見,絕不至於幼稚道單憑這樣一個謊言就能讓這批人物俯首帖耳,最初的威懾隻是猝不及防的下馬威,後麵的連續施政才是君臣相知的保障。
陳璿的話便很發人深省——皇帝必定認得,否則神鬼之說豈非故弄玄虛?可見,神鬼之說也是一柄雙刃劍,一旦真有人較起真來。拿林廣宇也無法解釋的事實要求獲得解釋。其後果堪堪才足憂慮。解答吧,萬一錯了,豈非證明神鬼之說誤讀?不解答吧。足以證明皇帝心中發虛。更何況,林廣宇的識見原本憑地就是後世地總結,現在已經擾亂了時空,改變了歷史走向,後麵的事件預測將會越來越不準確,其可採信度亦越加降低。仍要生搬硬套神跡說。露餡的可能性成幾何倍數增長。
皇帝在心目中,未嚐不知道此間所弊,是故一直以來其心忐忑,陳璿說到此節,自然觸動心事,連帶著笑容亦有三分勉強。
看著陳璿誠懇而又略顯狡猾地神情,林廣宇深知,不露點真手段讓她見識一番是絕難過關的。即便表麵不說將來也是難辦。他咬咬牙,硬著頭皮道:“神人襄助,並為帝國之幸,然天道深遠。朕所知亦有限,不敢說窺得全貌。文字如何。可嚐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