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陳龍點點頭,剿滅會黨確係理所當然,但他看見黎元洪低頭不語、若有所思的樣子,心裏便有幾分奇怪,問道:“宋卿,你有何想法?”
“卑職以為,會黨匪自然是要剿地,但內中情形,反倒感覺大有蹊蹺。”
“但說無妨。”
“會黨聲勢雖大,但歷來勝在狡詐,有深居簡出、化整為零的因素,故而官軍屢屢不能清剿幹淨,現在大張旗鼓,擺足了架勢,難道就是為了和我們拚命?其詐一也。欽差使團抵鄂,此湖北人所共知之事,岑大人威名遠揚,舉國皆知,別的使節大人都可能會有所妥協,唯獨現在這樣的微妙時機,大人為保湖北安定,必傾盡全力而剿匪,會黨諸人雖然狡詐,卻非愚鈍,難道便為求個速死?其詐二也。近年以來,湖北新軍一直流言紛紛,各類消息層出不窮,這幾日更是猖獗,現正臨近年底,會黨此時鬧事,隱然有呼應之勢,可所謀何事?其詐三也……”
被黎元洪這麽一提醒,陳夔龍原本有些紛亂的腦子頓時冷靜下來,仔細想了想前因後果,果然感覺如黎元洪所說,此事大有蹊蹺。
看著陳夔龍頻頻頜首的模樣,張彪按奈不住:“大人,且休管他陰謀詭計,現撲滅會黨之亂比其餘諸事要緊一百倍。真有陰謀,捉住了禍首再慢慢盤查也不遲。倘若遲疑不下決斷,待變亂形成燎原之勢後可能不可收拾!”
在湖北軍界,張彪和黎元洪爭寵是幾乎人所共知之事。張彪起身卑微,全仗了察言觀色和體察上意地本事才鑽營進了新軍,後來又憑藉張南皮的力保而做到了統製,官位雖隆,人際交往手腕雖強,但與軍事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能之輩。黎元洪卻恰好相反,起身天津水師學堂,甲午時曾在“廣甲”艦上服役,大難不死,後逐步升任協統,黎練兵有方,見識卓著,時人均以名將看待,隻是在待人接物上終究還有新式軍官和洋務人才的傲骨,不肯卑事長官,故而名列張彪之下。
張南皮對兩人的利弊看得比較清楚,當時第八鎮編列成軍之時曾有意挑選黎為統製,隻是張彪經年老人,樹大根深,與張之洞身邊諸人關係無不密切,夫人出嫁前又是張夫人婢女,上下活動,
送了多少銀子,張南皮雖有識人之明,但經不起夫人邊幕僚一邊倒的擁張論,最後還是挑選張彪出任了統製。讓黎元洪擔任了混成協的協統。
—
但經此事。張彪一直將黎元洪視為對手,深嫉對方聲譽,張南皮死後。他失去靠山,愈發要巴結繼任鄂督地陳夔龍,也就愈發嫉妒黎元洪,千方百計想把對手打壓下去。黎元洪地言語在他耳中頗有故弄玄虛之感,更讓其深恐對方有其他所謀,明著不便反駁。暗中卻很不以為然。
黎元洪淡淡一笑,他原本就覺得事情遠比張彪等所設想要複雜,更無意在這事上和對手爭功,便道:“大人,還得兩手準備。張統治軍中宿將,這平叛重任非第八鎮莫屬,黎願意留守武昌,護衛全城。一來保護省與欽差使團的安全,二來也使武昌居民有安如泰山之感,不至於讓謠言有所散播。”
張彪大喜過望,他壓根就沒有把幾個區區會黨毛賊放在眼裏。一年前安慶馬炮營舉事時,朱家寶等人因為處置有方而大受嘉獎。他尋思會黨比起馬炮營更加不濟,豈不是天送功勞與他?所以陳夔龍一問:“張統製意下如何?”時,他就迫不及待地答應了。
“卑職願效死命,不破會黨賊決不還武昌!”
“你打算用多少人馬?”陳夔龍對局勢憂心忡忡,“臨近年底,財政吃緊,軍事費用恐難籌集,糧秣亦有困難。”
“卑職最多率兩標人馬而去,不出旬月必然馬到成功。”張彪很有把握地立下軍令狀,“此次會黨擾亂大冶、興國等處,財政既然吃緊,地方便不能不為大人分憂,新軍部分補給可取之於地方。”
這哪裏是取之於地方用之於地方的冠冕堂皇地理論,分明就是借著平叛而大事搜刮地代名詞。黎元洪、陳夔龍和鐵忠都知道此中情形,當下卻也不便點破。
“即如此,救兵如救火,明日第八鎮即可出發,希冀迅速成功。”
“請大人靜候佳音。”張彪恭恭敬敬地一個軍禮,眼裏還帶有幾分得意之色地望著黎元洪,後者隻裝作不知。
就在陳夔龍等人為撲滅會黨舉事而絞盡腦汁之時,李六如等革命黨眾也在秘密開會。
事態果然如林廣宇所猜想的一樣,群治學社等意圖舉事地目的固然在於嚇阻欽差,顯示自身實力,但其中也滲透著同盟會大力營造革命氣氛的因素。
自安徽馬炮營舉事失利和汪精衛刺殺未遂後,同盟會在大陸地革命活動暫時沉寂下來,進入了低潮。而且,隨著預備立憲的廣泛推進,孫中山、黃興等人愈發感覺局勢對革命黨人不利。林廣宇通過整頓吏治、憲政維新、軍事變革等種種舉措,在一年多裏開創了煥然一新的局麵。輿論本來皇帝便有同情之意,對其新政偶像之形象更是深信不疑,現在既然蒸蒸日上的情形湧現,民眾心中當然也有翹首以盼的念頭。
構成東京同盟會中堅力量的年輕中國留學生也掀起了陣陣波瀾。他們原本都出自中產以上家庭,之所以加入同盟會所謀者無非是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是希望國家能強大起來,除少數革命家外,在大部分人眼裏革命隻是手段而非目的。既然國內政局能通過改良而實現更新,沒必要一定要堅持流血革命地方式。在梁啓超等頗有影響力的憲政黨中堅不遺餘力的宣傳下,很多人的心態發生了潛移默化地動搖,亦有了另外的期待。
“卑職以為,會黨匪自然是要剿地,但內中情形,反倒感覺大有蹊蹺。”
“但說無妨。”
“會黨聲勢雖大,但歷來勝在狡詐,有深居簡出、化整為零的因素,故而官軍屢屢不能清剿幹淨,現在大張旗鼓,擺足了架勢,難道就是為了和我們拚命?其詐一也。欽差使團抵鄂,此湖北人所共知之事,岑大人威名遠揚,舉國皆知,別的使節大人都可能會有所妥協,唯獨現在這樣的微妙時機,大人為保湖北安定,必傾盡全力而剿匪,會黨諸人雖然狡詐,卻非愚鈍,難道便為求個速死?其詐二也。近年以來,湖北新軍一直流言紛紛,各類消息層出不窮,這幾日更是猖獗,現正臨近年底,會黨此時鬧事,隱然有呼應之勢,可所謀何事?其詐三也……”
被黎元洪這麽一提醒,陳夔龍原本有些紛亂的腦子頓時冷靜下來,仔細想了想前因後果,果然感覺如黎元洪所說,此事大有蹊蹺。
看著陳夔龍頻頻頜首的模樣,張彪按奈不住:“大人,且休管他陰謀詭計,現撲滅會黨之亂比其餘諸事要緊一百倍。真有陰謀,捉住了禍首再慢慢盤查也不遲。倘若遲疑不下決斷,待變亂形成燎原之勢後可能不可收拾!”
在湖北軍界,張彪和黎元洪爭寵是幾乎人所共知之事。張彪起身卑微,全仗了察言觀色和體察上意地本事才鑽營進了新軍,後來又憑藉張南皮的力保而做到了統製,官位雖隆,人際交往手腕雖強,但與軍事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能之輩。黎元洪卻恰好相反,起身天津水師學堂,甲午時曾在“廣甲”艦上服役,大難不死,後逐步升任協統,黎練兵有方,見識卓著,時人均以名將看待,隻是在待人接物上終究還有新式軍官和洋務人才的傲骨,不肯卑事長官,故而名列張彪之下。
張南皮對兩人的利弊看得比較清楚,當時第八鎮編列成軍之時曾有意挑選黎為統製,隻是張彪經年老人,樹大根深,與張之洞身邊諸人關係無不密切,夫人出嫁前又是張夫人婢女,上下活動,
送了多少銀子,張南皮雖有識人之明,但經不起夫人邊幕僚一邊倒的擁張論,最後還是挑選張彪出任了統製。讓黎元洪擔任了混成協的協統。
—
但經此事。張彪一直將黎元洪視為對手,深嫉對方聲譽,張南皮死後。他失去靠山,愈發要巴結繼任鄂督地陳夔龍,也就愈發嫉妒黎元洪,千方百計想把對手打壓下去。黎元洪地言語在他耳中頗有故弄玄虛之感,更讓其深恐對方有其他所謀,明著不便反駁。暗中卻很不以為然。
黎元洪淡淡一笑,他原本就覺得事情遠比張彪等所設想要複雜,更無意在這事上和對手爭功,便道:“大人,還得兩手準備。張統治軍中宿將,這平叛重任非第八鎮莫屬,黎願意留守武昌,護衛全城。一來保護省與欽差使團的安全,二來也使武昌居民有安如泰山之感,不至於讓謠言有所散播。”
張彪大喜過望,他壓根就沒有把幾個區區會黨毛賊放在眼裏。一年前安慶馬炮營舉事時,朱家寶等人因為處置有方而大受嘉獎。他尋思會黨比起馬炮營更加不濟,豈不是天送功勞與他?所以陳夔龍一問:“張統製意下如何?”時,他就迫不及待地答應了。
“卑職願效死命,不破會黨賊決不還武昌!”
“你打算用多少人馬?”陳夔龍對局勢憂心忡忡,“臨近年底,財政吃緊,軍事費用恐難籌集,糧秣亦有困難。”
“卑職最多率兩標人馬而去,不出旬月必然馬到成功。”張彪很有把握地立下軍令狀,“此次會黨擾亂大冶、興國等處,財政既然吃緊,地方便不能不為大人分憂,新軍部分補給可取之於地方。”
這哪裏是取之於地方用之於地方的冠冕堂皇地理論,分明就是借著平叛而大事搜刮地代名詞。黎元洪、陳夔龍和鐵忠都知道此中情形,當下卻也不便點破。
“即如此,救兵如救火,明日第八鎮即可出發,希冀迅速成功。”
“請大人靜候佳音。”張彪恭恭敬敬地一個軍禮,眼裏還帶有幾分得意之色地望著黎元洪,後者隻裝作不知。
就在陳夔龍等人為撲滅會黨舉事而絞盡腦汁之時,李六如等革命黨眾也在秘密開會。
事態果然如林廣宇所猜想的一樣,群治學社等意圖舉事地目的固然在於嚇阻欽差,顯示自身實力,但其中也滲透著同盟會大力營造革命氣氛的因素。
自安徽馬炮營舉事失利和汪精衛刺殺未遂後,同盟會在大陸地革命活動暫時沉寂下來,進入了低潮。而且,隨著預備立憲的廣泛推進,孫中山、黃興等人愈發感覺局勢對革命黨人不利。林廣宇通過整頓吏治、憲政維新、軍事變革等種種舉措,在一年多裏開創了煥然一新的局麵。輿論本來皇帝便有同情之意,對其新政偶像之形象更是深信不疑,現在既然蒸蒸日上的情形湧現,民眾心中當然也有翹首以盼的念頭。
構成東京同盟會中堅力量的年輕中國留學生也掀起了陣陣波瀾。他們原本都出自中產以上家庭,之所以加入同盟會所謀者無非是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是希望國家能強大起來,除少數革命家外,在大部分人眼裏革命隻是手段而非目的。既然國內政局能通過改良而實現更新,沒必要一定要堅持流血革命地方式。在梁啓超等頗有影響力的憲政黨中堅不遺餘力的宣傳下,很多人的心態發生了潛移默化地動搖,亦有了另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