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麽能漲這麽快,跟做夢一樣?”
“現在英國倫敦橡皮價格漲得凶啊,自然水漲船高。蘭格誌公司剛剛公告,他們在澳洲買下了一個大種植園,裏麵種的全是橡膠樹,馬上要開新的橡皮公司所以才大量招股,預計一年分紅有四成五。兩位大人,四成五啊,差不多兩年多一點就能收回成本了,往後全是淨利,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這股票能不漲麽?要我說,起碼還要再翻兩番。”李老闆越說越激動,連眼神都閃爍著金光。
“四成五,騙人怎麽辦?”
“不會,絕不會!”對方急了,“你可以去問問那些買了的人,前個月和上個月是不是都拿到了三厘的分紅。英國佬說了,先每月預發三厘,一年便是三成六,還有九厘等年底清帳時一起算,保證四成五,如果利潤再多,說不定五成也可能。”
說者自豪,聽者目瞪口呆。
半晌後,皇甫皋才問:“既然有這麽好的買賣,為什麽前次我們來借款的時候,貴號卻一口答應?還不如將這些錢全部投入橡皮股票買賣。”
“實不相瞞。兩位大人,若是一般人來借款,鄙號自然為難,但既是岑中堂的麵子卻不能不給。何況鄙號將來還指望能多承攬一些官款,倘若大人有心協助,自然事半功倍。”李老闆也沒有耍花槍,一五一十地說了起來,“鄙號大掌櫃已經吩咐了,岑中堂是欽差,他的話就是皇上的話,就是聖諭。聖諭怎麽能不聽?不要說大人上門來借錢一應首肯,平素我們想走這個門路也走不通呢……”
這倒是實話,從來沒有人能在岑春煊那塞錢塞成功的。而按照當時市場的行情,官款存放銀行、錢莊一年的利潤還不到1厘,要想做大生意,多招攬公款才是王道。
“茲事體大,我們也不能做決定,還得回去商量商量。”
“自然,自然,煩請兩位和中堂大人詳細說說,鄙號另有優惠。”
“自然,不過諸事還請您保密。”
“放心,鄙號一個字都不會傳出去,這不是砸咱們自己的飯碗麽?”李老闆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地將兩人送出了大門。
出了正元錢莊,兩人又去其他錢莊票號打聽情況,所打聽到的情況基本大同小異,甚至越描繪越誇張。上海人為爭購橡皮股票簡直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公館裏的太太小姐.都典當成了現錢去買股票。搶購者當中不但有平頭百姓,更有山西票號的掌櫃,江蘇實業的老闆,江南行走四方的商賈,甚至於上海道的一些大小官吏,乃至於在上海淘金而略有積蓄的外國人都加入了搶購者的行列。
幾天的調查中此類情況幾乎比比皆是,上演了一幕幕活鬧劇,決不像有意捏造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甫皋對自己的判斷發生了懷疑:“劉兄,是不是咱們真多心了?”
“絕不是!”劉元青斬釘截鐵,“雖然都是一口稱讚蘭格誌公司,但誌強兄注意到了沒有,所有的回答都是該公司自說自話,每人可以證明。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接觸過他們的經營,更不用說查帳目,繞來繞去半天還是雲裏霧裏。你想想,再好的人,再好的公司,十個有九個說好已經非常不易了,如果一百個裏個個說好,那問題便來了,所謂欲蓋彌彰,不正是這個道理麽?”
“那依你說怎麽辦?錢莊我們都幾乎跑遍了,回話大同小異,這個英國公司我們也不能去查證,沒線索了啊。”皇甫皋一臉苦惱,“中堂又不能在上海久呆,再查不出來,就得回京覆命去了。”
“嗯……”劉元青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抬起頭來,眼神中掩飾不住的激動:“我有辦法了……”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六十二章 另有用意
劉元青將辦法一說,皇甫皋連聲說妙。
與皇甫皋走的科舉路線不同,劉元青原是京師同文館的學生,精通外語,後投在岑春煊門下為幕僚。他的辦法便是追根溯源、探個究竟——你蘭格誌公司不是號稱業務廣泛、財源滾滾麽?我就順著這個思路來查你,你若當真經營得風生水起,證明還有真材實料,否則即不免招搖撞騙之本質。
也虧了劉元青的出身,有大把精通洋務的同學。南洋大臣職務撤銷後,南洋各處使領館由外務部統一管轄,劉元青有個同學正巧在當地領館做參贊,他當即就電告一封,請其對這蘭格誌公司調查一番。另外,劉另有一友,雖然畢業於同文館,但未入仕途,素來在南洋經商,蘭格誌公司所謂在澳洲新購橡膠園一事,便托他打聽。
主意已定,他便分別給兩人拍去電報,然後才回頭向岑春煊報告。
就在兩人四下調查的時候,蘭格誌公司的老闆麥邊翩然而至滙豐銀行,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他拜見了該行董事理查。
“理查先生,所有的文件和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我們可以開始下一步的行動了。”麥邊叼著雪茄,慢條斯理地說道,“這次麵額總共是300元,大約等於30英,我決心至少溢價10%銷售。”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倫敦方麵的價格還在一個勁往上漲。我樂觀估計,不出三天,最多五天便能銷售一空。我已經做好了前期工作。那些中國人想發財都快想瘋了……”麥邊輕蔑地笑道。“他們正眼巴巴地求著將錢送給我。”
“怎麽能漲這麽快,跟做夢一樣?”
“現在英國倫敦橡皮價格漲得凶啊,自然水漲船高。蘭格誌公司剛剛公告,他們在澳洲買下了一個大種植園,裏麵種的全是橡膠樹,馬上要開新的橡皮公司所以才大量招股,預計一年分紅有四成五。兩位大人,四成五啊,差不多兩年多一點就能收回成本了,往後全是淨利,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這股票能不漲麽?要我說,起碼還要再翻兩番。”李老闆越說越激動,連眼神都閃爍著金光。
“四成五,騙人怎麽辦?”
“不會,絕不會!”對方急了,“你可以去問問那些買了的人,前個月和上個月是不是都拿到了三厘的分紅。英國佬說了,先每月預發三厘,一年便是三成六,還有九厘等年底清帳時一起算,保證四成五,如果利潤再多,說不定五成也可能。”
說者自豪,聽者目瞪口呆。
半晌後,皇甫皋才問:“既然有這麽好的買賣,為什麽前次我們來借款的時候,貴號卻一口答應?還不如將這些錢全部投入橡皮股票買賣。”
“實不相瞞。兩位大人,若是一般人來借款,鄙號自然為難,但既是岑中堂的麵子卻不能不給。何況鄙號將來還指望能多承攬一些官款,倘若大人有心協助,自然事半功倍。”李老闆也沒有耍花槍,一五一十地說了起來,“鄙號大掌櫃已經吩咐了,岑中堂是欽差,他的話就是皇上的話,就是聖諭。聖諭怎麽能不聽?不要說大人上門來借錢一應首肯,平素我們想走這個門路也走不通呢……”
這倒是實話,從來沒有人能在岑春煊那塞錢塞成功的。而按照當時市場的行情,官款存放銀行、錢莊一年的利潤還不到1厘,要想做大生意,多招攬公款才是王道。
“茲事體大,我們也不能做決定,還得回去商量商量。”
“自然,自然,煩請兩位和中堂大人詳細說說,鄙號另有優惠。”
“自然,不過諸事還請您保密。”
“放心,鄙號一個字都不會傳出去,這不是砸咱們自己的飯碗麽?”李老闆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地將兩人送出了大門。
出了正元錢莊,兩人又去其他錢莊票號打聽情況,所打聽到的情況基本大同小異,甚至越描繪越誇張。上海人為爭購橡皮股票簡直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公館裏的太太小姐.都典當成了現錢去買股票。搶購者當中不但有平頭百姓,更有山西票號的掌櫃,江蘇實業的老闆,江南行走四方的商賈,甚至於上海道的一些大小官吏,乃至於在上海淘金而略有積蓄的外國人都加入了搶購者的行列。
幾天的調查中此類情況幾乎比比皆是,上演了一幕幕活鬧劇,決不像有意捏造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甫皋對自己的判斷發生了懷疑:“劉兄,是不是咱們真多心了?”
“絕不是!”劉元青斬釘截鐵,“雖然都是一口稱讚蘭格誌公司,但誌強兄注意到了沒有,所有的回答都是該公司自說自話,每人可以證明。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接觸過他們的經營,更不用說查帳目,繞來繞去半天還是雲裏霧裏。你想想,再好的人,再好的公司,十個有九個說好已經非常不易了,如果一百個裏個個說好,那問題便來了,所謂欲蓋彌彰,不正是這個道理麽?”
“那依你說怎麽辦?錢莊我們都幾乎跑遍了,回話大同小異,這個英國公司我們也不能去查證,沒線索了啊。”皇甫皋一臉苦惱,“中堂又不能在上海久呆,再查不出來,就得回京覆命去了。”
“嗯……”劉元青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抬起頭來,眼神中掩飾不住的激動:“我有辦法了……”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六十二章 另有用意
劉元青將辦法一說,皇甫皋連聲說妙。
與皇甫皋走的科舉路線不同,劉元青原是京師同文館的學生,精通外語,後投在岑春煊門下為幕僚。他的辦法便是追根溯源、探個究竟——你蘭格誌公司不是號稱業務廣泛、財源滾滾麽?我就順著這個思路來查你,你若當真經營得風生水起,證明還有真材實料,否則即不免招搖撞騙之本質。
也虧了劉元青的出身,有大把精通洋務的同學。南洋大臣職務撤銷後,南洋各處使領館由外務部統一管轄,劉元青有個同學正巧在當地領館做參贊,他當即就電告一封,請其對這蘭格誌公司調查一番。另外,劉另有一友,雖然畢業於同文館,但未入仕途,素來在南洋經商,蘭格誌公司所謂在澳洲新購橡膠園一事,便托他打聽。
主意已定,他便分別給兩人拍去電報,然後才回頭向岑春煊報告。
就在兩人四下調查的時候,蘭格誌公司的老闆麥邊翩然而至滙豐銀行,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他拜見了該行董事理查。
“理查先生,所有的文件和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我們可以開始下一步的行動了。”麥邊叼著雪茄,慢條斯理地說道,“這次麵額總共是300元,大約等於30英,我決心至少溢價10%銷售。”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倫敦方麵的價格還在一個勁往上漲。我樂觀估計,不出三天,最多五天便能銷售一空。我已經做好了前期工作。那些中國人想發財都快想瘋了……”麥邊輕蔑地笑道。“他們正眼巴巴地求著將錢送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