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罷,待你見了心上人之後再說。”林廣宇吩咐道,“給朕押下去好生看管,與黃復生分別關押,若是他有半點差池,朕唯爾等是問!”
“諾!”
汪精衛被押走後,趙秉鈞問道:“皇上,此人狂妄無邊,頑固到底,要想說服恐怕難度不小。”
“殺他極易,隻消一句話,他便是午門外無頭的軀體,但殺人卻是下策,隻能激起革命黨同仇敵愾、不死不休的局麵。對緩和形勢,消弭矛盾是不利的。殺人與朝廷有何禆益?卻隻能讓一盤散沙的革命黨重新聚集起來。”
“皇上英明!”
“越是如此,才越要下大本錢。趙秉鈞,內政部立即將布告貼下去,讓陳璧君前來會合,可允不加治罪!”林廣宇點撥道,“打開汪精衛一案的僵局,便在此女身上!”
“是!”
“肅王爺!汪精衛人才難得,朕極為賞識,由你親自感化,不可用強,如能羅致帳下,革命黨聲勢必大挫!”
“奴才省得,請皇上放心!”
不到半天,革命黨被抓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望著街頭不斷粘貼的布告,陳璧君心一橫,邁步向民政部大堂走去……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三十七章 心心相印
陳璧君昂然走進民政部大堂之時,趙秉鈞早已經等在然很多人對皇帝宣揚的神跡不置可否,但他經歷過楊家兄弟一案後卻是深信不疑,看著她持布告翩然而至,他不由得又驚又喜。驚的是皇帝果然英明睿遠,這麽早就洞察到了,喜的是陳璧君居然真敢自投羅網,招攬汪精衛一事便有了著落。
“來人莫非陳璧君?”他上下打量著這個女子,雖然容貌算不上出色,但神情舉止卻比同年齡的女子慨然不少,端的是奇女子,根本不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的風格。
“正是!我便是陳璧君,見公告後前來投案。”
“不用怕,你和暗殺無涉,不算投案,最多隻是證人。”趙秉鈞微微一笑,“皇上說了,陳璧君無罪,準來去自由,你且放心。”
“我既然來了,便不怕死,也不打算再出去。”陳璧君的話擲地有聲,讓一旁圍觀的堂官都不禁為之側目。
趙秉鈞心裏一涼:皇上這回可是失策,這婆娘和汪兆銘一樣軟硬不吃,要想打開缺口策反這個革命黨領袖恐怕難以上青天。臉上卻是不動聲色:“不必如此,煌煌上諭,豈能言而無信。”
“那好,先讓我見汪兆銘。”
“不要著急,事關重大,本官也得先安排一下……”
天牢裏,汪精衛愁腸百轉,悲從中來,他不怕死,但像這樣什麽事都沒有辦成便死,讓他很不滿意。他有些痛恨自己。當時為什麽抱著僥倖心理。如果及早轉移到外地避避風頭,說不定就沒有這樣的飛來橫禍。每每想到這裏,他就感到痛不欲生。感覺自己連累了同誌,更連累了陳璧君。
想到陳璧君,他的思緒又是一番起伏——既盼著她來,又害怕她來。見一麵固然是渴望,如果為了這一麵而讓心上人身陷,他恐怕永不能原諒自己。
轉來轉去。既無心睡眠又無心飲食——雖然飲食非常好,根本就超過了一個囚犯應該享有地標準。
他抬起頭,看著鐵窗外地雲色,想著心事,提起筆來寫道:
別後平安否?
便相逢淒涼萬事,
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
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離愁萬鬥。
眼底新夏頭如昨日。
訴心期夜夜常攜手。
一腔血,
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
倚寒衾循環細讀,
殘燈如豆。
留此餘生成底事。
空令故人潺愁,
愧戴卻頭顱如舊。
跋涉關河知不易。
願孤魂繚護車前後。
腸已斷,
歌難又。
該詞改寫自顧梁汾寄吳季子的《金縷曲》,汪精衛有感而發,而又改編自前人,故成詞極速。而他所用之筆墨紙張亦是獄中對政治犯的特別優待。剛寫完“又”字,走廊盡頭傳來了獄卒地聲音:“汪兆銘,有人來看你了。”
撲到鐵窗口一看,不是陳璧君又是誰?
“四哥!”
“小妹!”兩人淚眼相對,再見麵已是獄中。
哐啷一聲,獄卒打開了囚門,讓陳璧君走進去後再鎖上:“你們兩個好好說罷,趙大人說了,給你們一個時辰。”
“四哥,你受苦了。”陳璧君撲進了汪精衛的懷抱,淚水止不住地從眼眶滑落,浸透了汪精衛肩頭的衣服。
“小妹,你其實不該來的。”汪精衛心裏想得要死,麵上卻是一副嗔怪模樣,“當時我就示意你速速離京,沒想到你還是來了……”
“你在這裏,我能到哪裏去?即便能去,我的心還是在這裏。”
炸彈被巡警發現後,惴惴不安中的汪精衛和陳璧君曾有過一次異常嚴肅地談話:“小妹,先後行動兩次均不能成功,看來革命舉事非易。我決心開展第三次行動,如果不行,那便第四次,第五次,直到成功為止。”
“諾!”
汪精衛被押走後,趙秉鈞問道:“皇上,此人狂妄無邊,頑固到底,要想說服恐怕難度不小。”
“殺他極易,隻消一句話,他便是午門外無頭的軀體,但殺人卻是下策,隻能激起革命黨同仇敵愾、不死不休的局麵。對緩和形勢,消弭矛盾是不利的。殺人與朝廷有何禆益?卻隻能讓一盤散沙的革命黨重新聚集起來。”
“皇上英明!”
“越是如此,才越要下大本錢。趙秉鈞,內政部立即將布告貼下去,讓陳璧君前來會合,可允不加治罪!”林廣宇點撥道,“打開汪精衛一案的僵局,便在此女身上!”
“是!”
“肅王爺!汪精衛人才難得,朕極為賞識,由你親自感化,不可用強,如能羅致帳下,革命黨聲勢必大挫!”
“奴才省得,請皇上放心!”
不到半天,革命黨被抓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望著街頭不斷粘貼的布告,陳璧君心一橫,邁步向民政部大堂走去……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三十七章 心心相印
陳璧君昂然走進民政部大堂之時,趙秉鈞早已經等在然很多人對皇帝宣揚的神跡不置可否,但他經歷過楊家兄弟一案後卻是深信不疑,看著她持布告翩然而至,他不由得又驚又喜。驚的是皇帝果然英明睿遠,這麽早就洞察到了,喜的是陳璧君居然真敢自投羅網,招攬汪精衛一事便有了著落。
“來人莫非陳璧君?”他上下打量著這個女子,雖然容貌算不上出色,但神情舉止卻比同年齡的女子慨然不少,端的是奇女子,根本不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的風格。
“正是!我便是陳璧君,見公告後前來投案。”
“不用怕,你和暗殺無涉,不算投案,最多隻是證人。”趙秉鈞微微一笑,“皇上說了,陳璧君無罪,準來去自由,你且放心。”
“我既然來了,便不怕死,也不打算再出去。”陳璧君的話擲地有聲,讓一旁圍觀的堂官都不禁為之側目。
趙秉鈞心裏一涼:皇上這回可是失策,這婆娘和汪兆銘一樣軟硬不吃,要想打開缺口策反這個革命黨領袖恐怕難以上青天。臉上卻是不動聲色:“不必如此,煌煌上諭,豈能言而無信。”
“那好,先讓我見汪兆銘。”
“不要著急,事關重大,本官也得先安排一下……”
天牢裏,汪精衛愁腸百轉,悲從中來,他不怕死,但像這樣什麽事都沒有辦成便死,讓他很不滿意。他有些痛恨自己。當時為什麽抱著僥倖心理。如果及早轉移到外地避避風頭,說不定就沒有這樣的飛來橫禍。每每想到這裏,他就感到痛不欲生。感覺自己連累了同誌,更連累了陳璧君。
想到陳璧君,他的思緒又是一番起伏——既盼著她來,又害怕她來。見一麵固然是渴望,如果為了這一麵而讓心上人身陷,他恐怕永不能原諒自己。
轉來轉去。既無心睡眠又無心飲食——雖然飲食非常好,根本就超過了一個囚犯應該享有地標準。
他抬起頭,看著鐵窗外地雲色,想著心事,提起筆來寫道:
別後平安否?
便相逢淒涼萬事,
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
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離愁萬鬥。
眼底新夏頭如昨日。
訴心期夜夜常攜手。
一腔血,
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
倚寒衾循環細讀,
殘燈如豆。
留此餘生成底事。
空令故人潺愁,
愧戴卻頭顱如舊。
跋涉關河知不易。
願孤魂繚護車前後。
腸已斷,
歌難又。
該詞改寫自顧梁汾寄吳季子的《金縷曲》,汪精衛有感而發,而又改編自前人,故成詞極速。而他所用之筆墨紙張亦是獄中對政治犯的特別優待。剛寫完“又”字,走廊盡頭傳來了獄卒地聲音:“汪兆銘,有人來看你了。”
撲到鐵窗口一看,不是陳璧君又是誰?
“四哥!”
“小妹!”兩人淚眼相對,再見麵已是獄中。
哐啷一聲,獄卒打開了囚門,讓陳璧君走進去後再鎖上:“你們兩個好好說罷,趙大人說了,給你們一個時辰。”
“四哥,你受苦了。”陳璧君撲進了汪精衛的懷抱,淚水止不住地從眼眶滑落,浸透了汪精衛肩頭的衣服。
“小妹,你其實不該來的。”汪精衛心裏想得要死,麵上卻是一副嗔怪模樣,“當時我就示意你速速離京,沒想到你還是來了……”
“你在這裏,我能到哪裏去?即便能去,我的心還是在這裏。”
炸彈被巡警發現後,惴惴不安中的汪精衛和陳璧君曾有過一次異常嚴肅地談話:“小妹,先後行動兩次均不能成功,看來革命舉事非易。我決心開展第三次行動,如果不行,那便第四次,第五次,直到成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