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撥離間?誇大事實曰挑撥,無中生有謂離間,現在我們所說的樣樣事情都有真憑實據,你怎麽辯解。”
“炳麟兄,不要同他們講了,這是孫文怎麽辯都洗不脫的。所以我說,要革命首先要革革命黨黨首之命!”
忍耐多時的胡漢民也是怒火中燒,甩下《帝國日報》便罵道:“章炳麟,你不用假惺惺裝好人,你嫌窮是不是?你嫌清苦是不是?韃子皇帝聘你做禦前顧問,你去做便是了!”
章太炎憤然離去,次日便率領同盟會中的江浙派另立山頭,恢復了光復會這一舊有組織,並公開聲明“餘仍以革命為大義,但決不認孫文這個領袖”——孫章決裂便在當日。
在“遠距離革命家”的批評和“倒孫狂潮”的雙重打擊下,同盟會風雨飄搖,不要說對憲政黨咄咄逼人的攻勢無力採取防衛,便是內部的也亂成一團。目睹此種情形的汪精衛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雖然年僅26歲卻已是同盟會的重要骨幹,出任評議部部長三年之久理下轄執行部、評議部、司法部三部)。
如何以實際行動還擊立憲派攻擊與“遠距離革命家”的挖苦呢?他一邊在憂心忡忡中無條件支持孫中山,另一邊也絞盡腦汁想辦法。最後決定去京師刺殺清廷高官或者是親近皇室以引起強烈反響。但他剛把口風一說便遭到所有人的反對——以同盟會骨幹的地位去當刺客,著實太不合算,胡漢民與他交情甚篤,反對得尤其厲害,流著眼淚說道:“兆銘,革命即便再困難,也不到以命換命的地步。”孫中山也不支持,但汪還是想辦法聯合了其他誌同道合者,其中第一位便是黃復生。
“復生兄,有件大事想找你商量……”說是商量,但他吞吞吐吐說了半天還沒講到點子上。
—
“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你要說什麽。”對方大笑,“不就是暗殺的事麽?我早已聽別人說起你要動手。”
“是!是!”
“那怎麽不肯直說?我和你一起去京師,決無二話!”
“復生兄再好好考慮下。”汪精衛感動極了,“這樁事隻要一下手就絕生路,成功是死,不成功更是死!”
黃復生翻了個白眼,很不滿意地說道:“我參加革命以後什麽時候想過生死的問題?你不怕死,難道我就怕死了?”汪感極而泣,連連與對方擁抱。
“這事光靠我們兩個不行,還得有會造炸彈的人。”黃復生提議,“喻培倫會做炸彈,他可以。”
“我去勸他。”等汪精衛一說明來意,喻便爽快地答應了。
就在三人精心籌備完畢,準備離開日本去京城的前一天晚上,有個女子卻找上門來。
“四哥,聽說你們要去京師刺殺韃子高官,帶我一起去吧。”說話者叫陳璧君,年僅17歲,一心嚮往革命。由於她年輕活潑,在《民報》編輯部工作時就成了未婚年輕編輯們的追求對象,但其芳心卻始終傾心於汪精衛。
汪精衛人是長得帥,但吸引對方靠的不是帥而是三不主義——不賭博、不嫖妓、不酗酒。他公開宣揚革命者絕不能結婚——革命者隨時都可能有不測之事發生,有家庭必陷妻子於不幸,發誓“革命不成功不結婚”,雖然陳璧君落花有意,他卻流水無情,相識相處雖好卻無一點兒女私情。也正因為如此,陳璧君對他格外欽佩。
聽到這話,汪精衛連連搖頭:“小妹,我們是去京城革命,不是遊山玩水,你年紀還小,又是女子,就不要去了。”
“不,我非去不可!”陳璧君發了脾氣,“你從前都說男女平等,謂女子也有革命責任,怎麽一到關鍵時刻就拋出男女有別的話語?”拗不過陳璧君的堅持,汪精衛隻得答應帶她一起去……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二十七章 瞞天過海
為答應陳璧君隨行,眾人的行程不免又推遲幾天——情總是要多一些,何況人家是一同去死,就衝著這份豪情,多等兩天也是應該。佩貢獻黃復生是同盟會元老,很清楚陳璧君對汪精衛的感情,原本還想勸解幾句,轉念一想:人家生不能在一起,去京師就為一同赴死,何必阻撓?他雖是個將生死看得極淡的人物,但不滿18歲的陳.(識見仍讓他很欽佩。
在得知陳璧君也要陪伴汪精衛等人前往的消息後,革命黨人中更是炸開了鍋,《民報》封報後那幾個年輕編輯閑得無聊,再加上苦苦追求又不得陳璧君的青睞,便自顧自地說起了風涼話:“她當然不怕,反正有英國護照護身,即便被抓了也無性命之憂,隻要將護照一拋便會有英國領事出麵搭救。”消息漸漸傳開,黃復生等人氣得不輕,陳璧君卻當作耳旁風,一句話都不予評論。
終於到了登船的日子,碼頭上一大群人簇擁著前往送別,沒有依依惜別的不舍,有的隻是一片默然無語,一片大義凜然,頗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麵對送行人低沉的抽泣聲,黃復生領頭,大踏步率先踏上了跳板,向前走去;喻培倫提著裝有炸彈的箱子緊隨其後。汪精衛意氣風發,轉過身去正想揮手與眾人道別,冷不防陳璧君搶在他身前,高聲喊道:“各位同誌,這次我陪四哥前往清都。為的就是革命報國。絕無悔意,請諸位看好了……”
“炳麟兄,不要同他們講了,這是孫文怎麽辯都洗不脫的。所以我說,要革命首先要革革命黨黨首之命!”
忍耐多時的胡漢民也是怒火中燒,甩下《帝國日報》便罵道:“章炳麟,你不用假惺惺裝好人,你嫌窮是不是?你嫌清苦是不是?韃子皇帝聘你做禦前顧問,你去做便是了!”
章太炎憤然離去,次日便率領同盟會中的江浙派另立山頭,恢復了光復會這一舊有組織,並公開聲明“餘仍以革命為大義,但決不認孫文這個領袖”——孫章決裂便在當日。
在“遠距離革命家”的批評和“倒孫狂潮”的雙重打擊下,同盟會風雨飄搖,不要說對憲政黨咄咄逼人的攻勢無力採取防衛,便是內部的也亂成一團。目睹此種情形的汪精衛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雖然年僅26歲卻已是同盟會的重要骨幹,出任評議部部長三年之久理下轄執行部、評議部、司法部三部)。
如何以實際行動還擊立憲派攻擊與“遠距離革命家”的挖苦呢?他一邊在憂心忡忡中無條件支持孫中山,另一邊也絞盡腦汁想辦法。最後決定去京師刺殺清廷高官或者是親近皇室以引起強烈反響。但他剛把口風一說便遭到所有人的反對——以同盟會骨幹的地位去當刺客,著實太不合算,胡漢民與他交情甚篤,反對得尤其厲害,流著眼淚說道:“兆銘,革命即便再困難,也不到以命換命的地步。”孫中山也不支持,但汪還是想辦法聯合了其他誌同道合者,其中第一位便是黃復生。
“復生兄,有件大事想找你商量……”說是商量,但他吞吞吐吐說了半天還沒講到點子上。
—
“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你要說什麽。”對方大笑,“不就是暗殺的事麽?我早已聽別人說起你要動手。”
“是!是!”
“那怎麽不肯直說?我和你一起去京師,決無二話!”
“復生兄再好好考慮下。”汪精衛感動極了,“這樁事隻要一下手就絕生路,成功是死,不成功更是死!”
黃復生翻了個白眼,很不滿意地說道:“我參加革命以後什麽時候想過生死的問題?你不怕死,難道我就怕死了?”汪感極而泣,連連與對方擁抱。
“這事光靠我們兩個不行,還得有會造炸彈的人。”黃復生提議,“喻培倫會做炸彈,他可以。”
“我去勸他。”等汪精衛一說明來意,喻便爽快地答應了。
就在三人精心籌備完畢,準備離開日本去京城的前一天晚上,有個女子卻找上門來。
“四哥,聽說你們要去京師刺殺韃子高官,帶我一起去吧。”說話者叫陳璧君,年僅17歲,一心嚮往革命。由於她年輕活潑,在《民報》編輯部工作時就成了未婚年輕編輯們的追求對象,但其芳心卻始終傾心於汪精衛。
汪精衛人是長得帥,但吸引對方靠的不是帥而是三不主義——不賭博、不嫖妓、不酗酒。他公開宣揚革命者絕不能結婚——革命者隨時都可能有不測之事發生,有家庭必陷妻子於不幸,發誓“革命不成功不結婚”,雖然陳璧君落花有意,他卻流水無情,相識相處雖好卻無一點兒女私情。也正因為如此,陳璧君對他格外欽佩。
聽到這話,汪精衛連連搖頭:“小妹,我們是去京城革命,不是遊山玩水,你年紀還小,又是女子,就不要去了。”
“不,我非去不可!”陳璧君發了脾氣,“你從前都說男女平等,謂女子也有革命責任,怎麽一到關鍵時刻就拋出男女有別的話語?”拗不過陳璧君的堅持,汪精衛隻得答應帶她一起去……
第二卷 席捲大江南北 第二十七章 瞞天過海
為答應陳璧君隨行,眾人的行程不免又推遲幾天——情總是要多一些,何況人家是一同去死,就衝著這份豪情,多等兩天也是應該。佩貢獻黃復生是同盟會元老,很清楚陳璧君對汪精衛的感情,原本還想勸解幾句,轉念一想:人家生不能在一起,去京師就為一同赴死,何必阻撓?他雖是個將生死看得極淡的人物,但不滿18歲的陳.(識見仍讓他很欽佩。
在得知陳璧君也要陪伴汪精衛等人前往的消息後,革命黨人中更是炸開了鍋,《民報》封報後那幾個年輕編輯閑得無聊,再加上苦苦追求又不得陳璧君的青睞,便自顧自地說起了風涼話:“她當然不怕,反正有英國護照護身,即便被抓了也無性命之憂,隻要將護照一拋便會有英國領事出麵搭救。”消息漸漸傳開,黃復生等人氣得不輕,陳璧君卻當作耳旁風,一句話都不予評論。
終於到了登船的日子,碼頭上一大群人簇擁著前往送別,沒有依依惜別的不舍,有的隻是一片默然無語,一片大義凜然,頗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麵對送行人低沉的抽泣聲,黃復生領頭,大踏步率先踏上了跳板,向前走去;喻培倫提著裝有炸彈的箱子緊隨其後。汪精衛意氣風發,轉過身去正想揮手與眾人道別,冷不防陳璧君搶在他身前,高聲喊道:“各位同誌,這次我陪四哥前往清都。為的就是革命報國。絕無悔意,請諸位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