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這不是給奴才的,是給皇上的,給奴才的在這裏呢……”王商像是變戲法似的又掏出一張10萬兩銀子的銀票。
“他都說了些什麽?”
“他說皇上維新變法,振興大清他是贊成的,打心眼裏高興,隻是他一個奴才,人又老了,幫不了皇上什麽。隻想著皇上必定要用錢,就把歷年拿到的銀子孝敬給皇上……還說,還說……奴才現在皇上身邊,要用錢的地方很多,還有些錢是留給奴才打賞的。”
哼!要不是知道李蓮英實際上撈了多少,林廣宇都差點能被這番表白給感動——多體貼,多上心啊!
“他還告訴奴才一個傳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外頭都在傳老佛爺在宮裏頭埋著3000萬兩銀子的私房,一半埋在長春宮,一半埋在寧壽宮。他說3000萬這個數字他是不信的,老佛爺絕沒那麽多錢,不過幾百萬或者上千萬倒是可能的,隻不過還沒掘開來之前什麽事都不能斷定……他想著皇上將來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便把傳言讓奴才說給皇上聽,真假委實不知。”
慈禧的私房錢,林廣宇來勁了……
第一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二十二章 怒不可遏
太平需粉飾,國事正堪憂。
……
有關慈禧聚斂的財產,林廣宇穿越前在《清稗類鈔》中看到過一則相關記載,大意是說慈禧早在甲午戰爭前就有“私蓄”1500萬英鎊,這些財產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兩宮“西狩”的時候被埋藏在了紫禁城裏的地下。1901年迴鑾之後,慈禧所藏的財寶好大一部分已經被聯軍挖掘後盜走,但剩餘部分仍大約值900多萬英鎊。但臨死時她的“私蓄”又猛增至2500餘萬英鎊,相當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皇6年多的俸祿,按照匯率換算大概有8000餘萬兩的銀子。
按《清稗類鈔》中的說法,慈禧該有私房錢8000餘萬兩;按宮裏宮外的傳言,慈禧該有3000餘萬的私房;按李蓮英的說法,慈禧至少有幾百萬的私房錢……這三個數字到底哪個是真的呢?林廣宇一時吃不準,便問王商:“太後到底哪裏來那麽多錢?如果有那麽多錢,當年蓋園子的時候還用得著挪用海軍的軍費麽?”
王商不明白林廣宇究竟想問什麽,但有一個答案他是清楚的,慈禧是決不肯拿自己的私房錢去修園子的,不管有沒有數目她都盯著國庫,但這話暫時不能對皇上說。於是便垂頭道:“奴才不太清楚,隻曉得那些個王公大臣每來求見老佛爺一次就得要一大筆款子,連帶著李總管也有孝敬。”
“逢年過節孝敬老佛爺倒是應該的,可也集不了那麽多啊,朕看過孝敬的冊子,不過就幾百兩,至多2000兩而已!”
王商苦笑一聲:“皇上有所不知,這隻是明麵上的數字,連給李總管的門包錢都不夠,糊弄人還差不多。要說花錢多呀,還得數謀差事的花銷。”
“兩宮迴鑾之後不是已經下詔停止捐納了麽?”
“皇上,正因為停了捐納才愈發要求著老佛爺呀……”王商眨巴著眼睛,“這錢要是少了,什麽肥缺都甭想撈到。”
一語驚醒夢中人,林廣宇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清末任何一個空缺官職都是賣錢的機會,既然明碼標價的捐納製度停止了,那麽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就可以暗地裏壟斷著賣,慈禧看來這一手玩得很熟絡。
“停了捐納是不假,可想謀個差事的人不會少哇,奴才倒還是聽到過一些風聲。”王商怕皇帝還不明白,補充道,“比如海關監督、稅官監督這樣的特大肥缺,沒有50萬兩銀子你甭想見到老佛爺,沒有300萬兩銀子甭想拿下來……像織造、鹽政這些差一等的肥缺,至少也得100萬銀子才能謀得差事……有時候盯著肥缺的人還不止一個,大家就得相互抬價碼,最後得缺的那個必定是出價最高的。”
“那萬一交了錢沒撈到官做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倒不會,除非你出的錢實在是太少了,一般出了價碼沒撈到想要的缺也不要緊,太後會看情況另外再安排一個稍微差點的差事,得讓人家高高興興地來,開開心心地回去。”王商笑道,“不過這裏麵便有文章好做,太後是不會管這些閑散差事的,她最多說一聲‘小李子,你看這人怎麽打發呀?’,然後李總管就說一條意見,太後往往就準了……”
王商的話語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清廷中樞有關賣官鬻爵的套路——要想謀官,先得到李蓮英那掛號,告訴他想謀什麽差事,然後李蓮英就告訴對方一個價格。這價格雖然掌握在李蓮英手裏,但標準卻是慈禧親自定的。如果謀官人沒有在李蓮英處使足錢,他就會存心使壞,故意透露一個偏低的價碼,結果可想而知,交了錢還得不到想要的差事。這部分落選人的安排又掌握在李蓮英手裏,這時候他可不是根據謀官者前次交錢的多寡來決定差事的肥瘦,而是根據謀官人孝敬他李蓮英的多少來決定怎麽在慈禧那開口。慈禧看似隨意的一問,其實李蓮英早就已經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到最後宣布差事的時候,慈禧頂多把人叫進來“慰勉”一番,銀錢她是不經手的,最多讓李蓮英代勞。如果差事太過熱門,油水太過豐厚,李蓮英還會動點歪腦筋,慈禧規定200萬就可以,他就報個250萬,然後再和慈禧說有人出220萬……到了“慰勉”的時候,慈禧和謀官人絕口不提銀子的事,所有差價銀子都讓李蓮英上下其手走了。
“他都說了些什麽?”
“他說皇上維新變法,振興大清他是贊成的,打心眼裏高興,隻是他一個奴才,人又老了,幫不了皇上什麽。隻想著皇上必定要用錢,就把歷年拿到的銀子孝敬給皇上……還說,還說……奴才現在皇上身邊,要用錢的地方很多,還有些錢是留給奴才打賞的。”
哼!要不是知道李蓮英實際上撈了多少,林廣宇都差點能被這番表白給感動——多體貼,多上心啊!
“他還告訴奴才一個傳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外頭都在傳老佛爺在宮裏頭埋著3000萬兩銀子的私房,一半埋在長春宮,一半埋在寧壽宮。他說3000萬這個數字他是不信的,老佛爺絕沒那麽多錢,不過幾百萬或者上千萬倒是可能的,隻不過還沒掘開來之前什麽事都不能斷定……他想著皇上將來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便把傳言讓奴才說給皇上聽,真假委實不知。”
慈禧的私房錢,林廣宇來勁了……
第一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二十二章 怒不可遏
太平需粉飾,國事正堪憂。
……
有關慈禧聚斂的財產,林廣宇穿越前在《清稗類鈔》中看到過一則相關記載,大意是說慈禧早在甲午戰爭前就有“私蓄”1500萬英鎊,這些財產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兩宮“西狩”的時候被埋藏在了紫禁城裏的地下。1901年迴鑾之後,慈禧所藏的財寶好大一部分已經被聯軍挖掘後盜走,但剩餘部分仍大約值900多萬英鎊。但臨死時她的“私蓄”又猛增至2500餘萬英鎊,相當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皇6年多的俸祿,按照匯率換算大概有8000餘萬兩的銀子。
按《清稗類鈔》中的說法,慈禧該有私房錢8000餘萬兩;按宮裏宮外的傳言,慈禧該有3000餘萬的私房;按李蓮英的說法,慈禧至少有幾百萬的私房錢……這三個數字到底哪個是真的呢?林廣宇一時吃不準,便問王商:“太後到底哪裏來那麽多錢?如果有那麽多錢,當年蓋園子的時候還用得著挪用海軍的軍費麽?”
王商不明白林廣宇究竟想問什麽,但有一個答案他是清楚的,慈禧是決不肯拿自己的私房錢去修園子的,不管有沒有數目她都盯著國庫,但這話暫時不能對皇上說。於是便垂頭道:“奴才不太清楚,隻曉得那些個王公大臣每來求見老佛爺一次就得要一大筆款子,連帶著李總管也有孝敬。”
“逢年過節孝敬老佛爺倒是應該的,可也集不了那麽多啊,朕看過孝敬的冊子,不過就幾百兩,至多2000兩而已!”
王商苦笑一聲:“皇上有所不知,這隻是明麵上的數字,連給李總管的門包錢都不夠,糊弄人還差不多。要說花錢多呀,還得數謀差事的花銷。”
“兩宮迴鑾之後不是已經下詔停止捐納了麽?”
“皇上,正因為停了捐納才愈發要求著老佛爺呀……”王商眨巴著眼睛,“這錢要是少了,什麽肥缺都甭想撈到。”
一語驚醒夢中人,林廣宇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清末任何一個空缺官職都是賣錢的機會,既然明碼標價的捐納製度停止了,那麽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就可以暗地裏壟斷著賣,慈禧看來這一手玩得很熟絡。
“停了捐納是不假,可想謀個差事的人不會少哇,奴才倒還是聽到過一些風聲。”王商怕皇帝還不明白,補充道,“比如海關監督、稅官監督這樣的特大肥缺,沒有50萬兩銀子你甭想見到老佛爺,沒有300萬兩銀子甭想拿下來……像織造、鹽政這些差一等的肥缺,至少也得100萬銀子才能謀得差事……有時候盯著肥缺的人還不止一個,大家就得相互抬價碼,最後得缺的那個必定是出價最高的。”
“那萬一交了錢沒撈到官做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倒不會,除非你出的錢實在是太少了,一般出了價碼沒撈到想要的缺也不要緊,太後會看情況另外再安排一個稍微差點的差事,得讓人家高高興興地來,開開心心地回去。”王商笑道,“不過這裏麵便有文章好做,太後是不會管這些閑散差事的,她最多說一聲‘小李子,你看這人怎麽打發呀?’,然後李總管就說一條意見,太後往往就準了……”
王商的話語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清廷中樞有關賣官鬻爵的套路——要想謀官,先得到李蓮英那掛號,告訴他想謀什麽差事,然後李蓮英就告訴對方一個價格。這價格雖然掌握在李蓮英手裏,但標準卻是慈禧親自定的。如果謀官人沒有在李蓮英處使足錢,他就會存心使壞,故意透露一個偏低的價碼,結果可想而知,交了錢還得不到想要的差事。這部分落選人的安排又掌握在李蓮英手裏,這時候他可不是根據謀官者前次交錢的多寡來決定差事的肥瘦,而是根據謀官人孝敬他李蓮英的多少來決定怎麽在慈禧那開口。慈禧看似隨意的一問,其實李蓮英早就已經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到最後宣布差事的時候,慈禧頂多把人叫進來“慰勉”一番,銀錢她是不經手的,最多讓李蓮英代勞。如果差事太過熱門,油水太過豐厚,李蓮英還會動點歪腦筋,慈禧規定200萬就可以,他就報個250萬,然後再和慈禧說有人出220萬……到了“慰勉”的時候,慈禧和謀官人絕口不提銀子的事,所有差價銀子都讓李蓮英上下其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