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久懷操、莽之誌,意圖不軌,朕早已知詳,現皇太後不幸駕崩,內外多事,更不可不防。然幹係甚大、牽連甚廣,如何發落尚待思索。”殺袁世凱太過於重大,林廣宇不得不謹慎再三。
“臣以為袁在大內僅單身一人,若能以非常手段行非常之事,何憂此節?”
有幸啊,沒有看走眼!林廣宇心裏嘆道:這是真正的鐵血漢子!“卿是要朕依聖祖康熙爺擒鰲拜前例?可惜朕無康熙爺手段與能耐,頗費思量……若朕早有定見,10年前便不是如此下場。不過袁世凱已被朕略施小計困於大內,隻慮其耳目眾多,大內亦有暗線,朕心頗為躊躇。”
經過剛才的一番問答,良弼對皇帝的印象已大為改觀——皇帝已經不是昔年毛毛躁躁、做事不計後果的魯莽青年了,可殺袁一節幹係太過重大,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皇上比之康熙爺如何,臣不敢妄加評論。但臣以為袁即有滔天權勢,仍不足與鰲拜相提並論,殺之何難?況陛下現今做法已與袁賊勢同水火,總有攤牌一時,夜長夢多,不如從速!”良弼忽地用額頭將地磚碰得“怦怦”響,“臣方才已明心跡,願為皇上效死命!皇上,皇上,早下決斷啊!”
沉默片刻後,林廣宇下定了決心,開口的聲音緩慢而堅定:“良弼,朕有一件大事想托你去辦,不知你可敢?”
“臣願效死命。”良弼慨然道,“微臣自當赴湯蹈火以成皇命,何用托字。”言語神態,如山一般堅定。
“你起來罷,卿之忠義朕心中有數。卿之建議朕亦照準,今夜便可動手,願祖宗在天之靈保佑。隻是這辦法?……”林廣宇有些頭疼,該怎麽下手呢?既要幹淨利落又要天衣無縫,難啊!
“皇上毋憂,臣已有定策,定送老賊上西天……”良弼臉色凝重,用手指在空中寫了一個字!
“當用此策!”
“既如此,可遽行!”
良弼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神態堅定地走了……
第一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六章 驚心動魄
千古事,雲飛煙滅。
……
這是令人難熬的一夜,皇帝如此,重臣們亦如此,袁世凱尤甚。
秉承皇帝旨意的小六子將袁世凱引到了東昌廊的一處小屋,房子不大,設施倒是齊全,座椅床櫃樣樣不缺。小屋四周是清一色的大內建築,屋子挨著屋子,房梁連著房梁,樑上、牆上、窗上都刻著精美花紋,齊整劃一,令人賞心悅目。更妙的是從外頭看去,根本看不出小屋模樣,隻有穿過廊道,拐過小門才進得去屋子,當真是隱蔽之極。袁世凱雖是皇宮的常客,但一般都有太監領路,常去的也就那麽幾處地方,皇家戒備森嚴,在大內走錯一步都是死罪的情況下,他壓根就沒機會窺得紫禁城的全貌,更不消說知道還有這種小木屋。
“袁中堂,按皇上的意思,雜家就請您在這休息兩天,一會兒摺子便喚人抱了來,被褥枕頭等一應之物自然也會有人送來,地方狹促,還請您多擔待。”小六子一本正經,板著臉和袁世凱交待。
“是!是!倒是勞煩公公費心了,區區意思,不成敬意。”袁世凱用肥厚的手從懷中掏出一張銀票,捲起來便往小六子手中塞。
“那雜家便先告辭了。”小六子一腳跨過門檻,抖開手中的銀票,發現僅僅是50兩銀子之後,便憤憤地罵了一聲,“狗眼看人低!”袁世凱以往送銀子給李蓮英、小德張的時候哪一張不是成千上萬,隻有打發可有可無的小角色才會掏出幾十兩左右的銀子來應付。小六子心想:袁世凱你沒幾天蹦噠頭了,還這麽勢利?
此番倒是錯怪了袁世凱,今夜老袁何嚐不想多給一些,隻是這一路走的匆忙,不曾多帶銀票,這一張還是昨兒個打賞時用剩下來的。袁世凱人久成精,想著不能在小太監麵前露怯,故而給的時候還是往日那般氣派,讓人絲毫看不出他心中的惴惴不安。
望著案前的那一大摞摺子,袁世凱什麽心情也沒有。什麽“公忠體國”、“替朕分憂”在他看來都是皇帝的鬼話——真要讓我批閱摺子,放著軍機處這等名正言順的場所不去,偏要尋個僻靜屋子,難不成我老袁真當是傻子?這些摺子,批也好,不批也好,對於大局根本是無關緊要,他才懶得動手。
如何脫身呢?抬眼望去,窗戶紙上雖然看不出動靜,但腳步聲卻是聽得分明,門外必定有人看守。這更坐實了他的判斷——皇帝分明是打著“替朕分憂”的幌子來為難自己。要想偷偷溜走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來這麽大的動靜逃脫不了看守之人的監視,二來即便能溜走也不是正道,皇帝留人的方式雖然有些古怪,卻是自己親口答應的,這一走了之算是抗命呢還是違詔?更何況宮門緊鎖,宮內嚴防,萬一有個差池,將來渾身是嘴也分辯不清。
緊張地權衡各種利弊關係,認真分析了自己的處境,袁世凱不由得回憶起10年前譚嗣同深夜造訪的情景,那時有過如此激烈的思想鬥爭,沒想到10年後的今天依然要麵臨同樣棘手的局麵。報應啊報應,難不成我袁世凱真當是皇帝命中的冤家?
“臣以為袁在大內僅單身一人,若能以非常手段行非常之事,何憂此節?”
有幸啊,沒有看走眼!林廣宇心裏嘆道:這是真正的鐵血漢子!“卿是要朕依聖祖康熙爺擒鰲拜前例?可惜朕無康熙爺手段與能耐,頗費思量……若朕早有定見,10年前便不是如此下場。不過袁世凱已被朕略施小計困於大內,隻慮其耳目眾多,大內亦有暗線,朕心頗為躊躇。”
經過剛才的一番問答,良弼對皇帝的印象已大為改觀——皇帝已經不是昔年毛毛躁躁、做事不計後果的魯莽青年了,可殺袁一節幹係太過重大,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皇上比之康熙爺如何,臣不敢妄加評論。但臣以為袁即有滔天權勢,仍不足與鰲拜相提並論,殺之何難?況陛下現今做法已與袁賊勢同水火,總有攤牌一時,夜長夢多,不如從速!”良弼忽地用額頭將地磚碰得“怦怦”響,“臣方才已明心跡,願為皇上效死命!皇上,皇上,早下決斷啊!”
沉默片刻後,林廣宇下定了決心,開口的聲音緩慢而堅定:“良弼,朕有一件大事想托你去辦,不知你可敢?”
“臣願效死命。”良弼慨然道,“微臣自當赴湯蹈火以成皇命,何用托字。”言語神態,如山一般堅定。
“你起來罷,卿之忠義朕心中有數。卿之建議朕亦照準,今夜便可動手,願祖宗在天之靈保佑。隻是這辦法?……”林廣宇有些頭疼,該怎麽下手呢?既要幹淨利落又要天衣無縫,難啊!
“皇上毋憂,臣已有定策,定送老賊上西天……”良弼臉色凝重,用手指在空中寫了一個字!
“當用此策!”
“既如此,可遽行!”
良弼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神態堅定地走了……
第一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六章 驚心動魄
千古事,雲飛煙滅。
……
這是令人難熬的一夜,皇帝如此,重臣們亦如此,袁世凱尤甚。
秉承皇帝旨意的小六子將袁世凱引到了東昌廊的一處小屋,房子不大,設施倒是齊全,座椅床櫃樣樣不缺。小屋四周是清一色的大內建築,屋子挨著屋子,房梁連著房梁,樑上、牆上、窗上都刻著精美花紋,齊整劃一,令人賞心悅目。更妙的是從外頭看去,根本看不出小屋模樣,隻有穿過廊道,拐過小門才進得去屋子,當真是隱蔽之極。袁世凱雖是皇宮的常客,但一般都有太監領路,常去的也就那麽幾處地方,皇家戒備森嚴,在大內走錯一步都是死罪的情況下,他壓根就沒機會窺得紫禁城的全貌,更不消說知道還有這種小木屋。
“袁中堂,按皇上的意思,雜家就請您在這休息兩天,一會兒摺子便喚人抱了來,被褥枕頭等一應之物自然也會有人送來,地方狹促,還請您多擔待。”小六子一本正經,板著臉和袁世凱交待。
“是!是!倒是勞煩公公費心了,區區意思,不成敬意。”袁世凱用肥厚的手從懷中掏出一張銀票,捲起來便往小六子手中塞。
“那雜家便先告辭了。”小六子一腳跨過門檻,抖開手中的銀票,發現僅僅是50兩銀子之後,便憤憤地罵了一聲,“狗眼看人低!”袁世凱以往送銀子給李蓮英、小德張的時候哪一張不是成千上萬,隻有打發可有可無的小角色才會掏出幾十兩左右的銀子來應付。小六子心想:袁世凱你沒幾天蹦噠頭了,還這麽勢利?
此番倒是錯怪了袁世凱,今夜老袁何嚐不想多給一些,隻是這一路走的匆忙,不曾多帶銀票,這一張還是昨兒個打賞時用剩下來的。袁世凱人久成精,想著不能在小太監麵前露怯,故而給的時候還是往日那般氣派,讓人絲毫看不出他心中的惴惴不安。
望著案前的那一大摞摺子,袁世凱什麽心情也沒有。什麽“公忠體國”、“替朕分憂”在他看來都是皇帝的鬼話——真要讓我批閱摺子,放著軍機處這等名正言順的場所不去,偏要尋個僻靜屋子,難不成我老袁真當是傻子?這些摺子,批也好,不批也好,對於大局根本是無關緊要,他才懶得動手。
如何脫身呢?抬眼望去,窗戶紙上雖然看不出動靜,但腳步聲卻是聽得分明,門外必定有人看守。這更坐實了他的判斷——皇帝分明是打著“替朕分憂”的幌子來為難自己。要想偷偷溜走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來這麽大的動靜逃脫不了看守之人的監視,二來即便能溜走也不是正道,皇帝留人的方式雖然有些古怪,卻是自己親口答應的,這一走了之算是抗命呢還是違詔?更何況宮門緊鎖,宮內嚴防,萬一有個差池,將來渾身是嘴也分辯不清。
緊張地權衡各種利弊關係,認真分析了自己的處境,袁世凱不由得回憶起10年前譚嗣同深夜造訪的情景,那時有過如此激烈的思想鬥爭,沒想到10年後的今天依然要麵臨同樣棘手的局麵。報應啊報應,難不成我袁世凱真當是皇帝命中的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