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了薑鬆派人送來的奏摺和密函,心裏一陣感嘆。如果沒有薑鬆送來的奏摺和密函,皇帝真的會同意吐穀渾的求和,那就虧大了。此時的皇帝,當然同意薑鬆的建議,這種不用花費什麽錢財還能落得好處的事,是傻子都清楚利弊。
皇帝哈哈大笑,讓朝中重臣裴蘊把薑鬆的上奏念給群臣聽,薑鬆把不同意吐穀渾求和的各種利弊詳細進行敘述。並在奏摺中調侃,說什麽早就感覺到一些朝中腐儒、酸儒會同意吐穀渾的求和,這是誤國之言等。
麵對薑鬆奏摺中的譏諷、調侃甚至是辱罵,朝中群臣沒有一個輕易出麵反對,一旦反對的話就竟未著自己是誤國。那些收到吐穀渾使臣重禮的官員同樣默不作聲,收到禮後心裏還是虛的,特別是薑鬆在奏摺中預言什麽吐穀渾使臣會行賄重臣,這一下子把收到重禮官員的嘴巴給封死。
見群臣聽了薑鬆的奏摺後,沒有官員再反對,皇帝心裏很高興,幸運沒有下定論,否則就真的遲了。這不僅僅是丟麵子的事,還會讓皇帝很為難。
“諸位愛卿,既然大家都贊成薑鬆的建議,那咱們就不必再和伏允講什麽和了,告訴伏允的使臣,吐穀渾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伏允立刻向薑鬆大軍投降,所有吐穀渾人無條件接受薑鬆的處理,否則就是自行死路。”
皇帝下了定論、調子,誰還敢輕易反對,那不是找不自在嗎?再說了,朝中群臣誰不清楚皇帝的性格,都知道皇帝愛麵子,一旦有了定論,再進言就是對牛彈琴,不可能再聽得進去。
朝中重臣、利益集團雖然都不想讓薑鬆再建功立業,但皇帝有定論後,誰也不會愚蠢去反駁。就算是宇文述這樣的重臣,楊玄感那樣的權臣也不會為了吐穀渾而和皇帝翻臉。
伏允派出的使臣沒有達到目的,隻好乖乖的返回都城伏俟,心中雖不甘,可沒有任何辦法改變皇帝的決定。雖努力向朝中的重臣求援,卻沒有什麽用。
就在伏允使臣離開洛陽後,光化公主的書信也到了,皇帝看後搖搖頭。此時的皇帝當然不會為了光化公主而停止薑鬆對吐穀渾的攻擊。畢竟皇帝楊廣不是昏君,是想幹大事的皇帝。修建大運河、修建戰道、考試選拔官員,這些事都是具有劃時代感的重大意義,都是具有裏程碑式的作用。
吐穀渾使臣返回都城伏俟後,伏允可汗得知隋朝皇帝不願望求和,心裏很是感嘆,甚至有一絲絲的憂心忡忡。數百年來,吐穀渾越來越強大,逐漸吞噬了中原大量的地盤,對西域更是差不多達到統一的局麵。這絕對是輝煌的歷史,現在不僅受到鐵勒諸部落聯軍的打壓,還被隋中大軍打到家門口,隨時有被殲滅的可能,伏允不憂心才怪。
伏允召集手下的萬夫長、千夫長再次研究對策,畢竟此時關係到吐穀渾生存的問題。薑鬆率領的十萬大軍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碾壓過來。吐穀渾鐵騎在兵力上雖上優,卻沒有必勝的把握。
從鑑別能力頭城逃回伏俟的俟桑首領小心翼翼的道:“可汗,這次薑鬆所率領的軍隊和以往的中原士兵不同,以前的中原士兵不善於騎射,騎兵較少。而薑鬆手下大軍基本都是騎兵,且每一名士兵都是善於騎射。最重要的是薑鬆手下士兵使用的弓箭強大無比,不論是射程、殺傷力都比咱們的強大許多;其隨軍的重型攻城武器更是強悍,城牆根本承受不了投石車、弩車的攻擊。”
俟桑能征善戰,是吐穀渾有名的猛將,經歷過無數場戰役,不論是對中原大軍還是草原鐵騎,算是戰鬥經驗極其豐富的首領;而這閃在曼頭城的保衛戰中,俟桑是親身體驗過薑鬆手下大軍的強悍,是吃過大虧的,知道薑鬆手下大軍的厲害。
“不錯!俟桑首領的話是事實,這次隋朝大軍確實和以往的中原大軍不一樣,不論是戰鬥力、士氣、作戰方式、武器的性能都有極大的提高。這一隻朝大軍,就算是和咱們正麵對抗也不會弱,甚至比咱們鐵騎還要生猛。”丟掉赤水城的首領契捋補充道。
伏允可汗沒有親身見識過薑鬆大軍的厲害,不過有好多被薑鬆大軍擊敗的吐穀渾首領逃回來後都是這樣的看法。這才是伏允派使臣向隋朝皇帝求和的原因。否則伏允也不會求和,一定會決戰。
第433章 集團的核心(2)
伏允可汗大大喝了口酒道:“大家看有什麽辦法能化解此次危機,隻要咱們吐穀渾渡過此難,總有一天咱們吐穀渾人會向中原人討回來的。”
伏允根本不知道失敗的原因,此時的吐穀渾人學習中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卻無法學習到中原人的文化精髓,隻能說是學了個四不象。半遊半定居,結果就是讓吐穀渾人散失了草原民族的優勢。
草原民族的優勢本來是依靠鐵騎生存,從小生活在馬背上,不論是騎術、騎射都是中原人很難相比的。而半遊半居後,這一優勢大大下降。而中原人的技術卻是吐穀渾人很難學習到的。沒有了騎射上的優勢,在先進的武器裝備,戰術上更是根本不能和中原對抗,吐穀渾人怎麽可能還能對抗中原大軍。
通過一翻研究,吐穀渾人決定派出信使和薑鬆接觸,希望能和薑鬆達成某和協議,目的就是爭取一定時間發展。這也是吐穀渾人唯一的出路,畢竟見識過薑鬆大軍的強悍,吐穀渾人真的不願望此時和薑鬆大軍進行決戰。
皇帝哈哈大笑,讓朝中重臣裴蘊把薑鬆的上奏念給群臣聽,薑鬆把不同意吐穀渾求和的各種利弊詳細進行敘述。並在奏摺中調侃,說什麽早就感覺到一些朝中腐儒、酸儒會同意吐穀渾的求和,這是誤國之言等。
麵對薑鬆奏摺中的譏諷、調侃甚至是辱罵,朝中群臣沒有一個輕易出麵反對,一旦反對的話就竟未著自己是誤國。那些收到吐穀渾使臣重禮的官員同樣默不作聲,收到禮後心裏還是虛的,特別是薑鬆在奏摺中預言什麽吐穀渾使臣會行賄重臣,這一下子把收到重禮官員的嘴巴給封死。
見群臣聽了薑鬆的奏摺後,沒有官員再反對,皇帝心裏很高興,幸運沒有下定論,否則就真的遲了。這不僅僅是丟麵子的事,還會讓皇帝很為難。
“諸位愛卿,既然大家都贊成薑鬆的建議,那咱們就不必再和伏允講什麽和了,告訴伏允的使臣,吐穀渾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伏允立刻向薑鬆大軍投降,所有吐穀渾人無條件接受薑鬆的處理,否則就是自行死路。”
皇帝下了定論、調子,誰還敢輕易反對,那不是找不自在嗎?再說了,朝中群臣誰不清楚皇帝的性格,都知道皇帝愛麵子,一旦有了定論,再進言就是對牛彈琴,不可能再聽得進去。
朝中重臣、利益集團雖然都不想讓薑鬆再建功立業,但皇帝有定論後,誰也不會愚蠢去反駁。就算是宇文述這樣的重臣,楊玄感那樣的權臣也不會為了吐穀渾而和皇帝翻臉。
伏允派出的使臣沒有達到目的,隻好乖乖的返回都城伏俟,心中雖不甘,可沒有任何辦法改變皇帝的決定。雖努力向朝中的重臣求援,卻沒有什麽用。
就在伏允使臣離開洛陽後,光化公主的書信也到了,皇帝看後搖搖頭。此時的皇帝當然不會為了光化公主而停止薑鬆對吐穀渾的攻擊。畢竟皇帝楊廣不是昏君,是想幹大事的皇帝。修建大運河、修建戰道、考試選拔官員,這些事都是具有劃時代感的重大意義,都是具有裏程碑式的作用。
吐穀渾使臣返回都城伏俟後,伏允可汗得知隋朝皇帝不願望求和,心裏很是感嘆,甚至有一絲絲的憂心忡忡。數百年來,吐穀渾越來越強大,逐漸吞噬了中原大量的地盤,對西域更是差不多達到統一的局麵。這絕對是輝煌的歷史,現在不僅受到鐵勒諸部落聯軍的打壓,還被隋中大軍打到家門口,隨時有被殲滅的可能,伏允不憂心才怪。
伏允召集手下的萬夫長、千夫長再次研究對策,畢竟此時關係到吐穀渾生存的問題。薑鬆率領的十萬大軍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碾壓過來。吐穀渾鐵騎在兵力上雖上優,卻沒有必勝的把握。
從鑑別能力頭城逃回伏俟的俟桑首領小心翼翼的道:“可汗,這次薑鬆所率領的軍隊和以往的中原士兵不同,以前的中原士兵不善於騎射,騎兵較少。而薑鬆手下大軍基本都是騎兵,且每一名士兵都是善於騎射。最重要的是薑鬆手下士兵使用的弓箭強大無比,不論是射程、殺傷力都比咱們的強大許多;其隨軍的重型攻城武器更是強悍,城牆根本承受不了投石車、弩車的攻擊。”
俟桑能征善戰,是吐穀渾有名的猛將,經歷過無數場戰役,不論是對中原大軍還是草原鐵騎,算是戰鬥經驗極其豐富的首領;而這閃在曼頭城的保衛戰中,俟桑是親身體驗過薑鬆手下大軍的強悍,是吃過大虧的,知道薑鬆手下大軍的厲害。
“不錯!俟桑首領的話是事實,這次隋朝大軍確實和以往的中原大軍不一樣,不論是戰鬥力、士氣、作戰方式、武器的性能都有極大的提高。這一隻朝大軍,就算是和咱們正麵對抗也不會弱,甚至比咱們鐵騎還要生猛。”丟掉赤水城的首領契捋補充道。
伏允可汗沒有親身見識過薑鬆大軍的厲害,不過有好多被薑鬆大軍擊敗的吐穀渾首領逃回來後都是這樣的看法。這才是伏允派使臣向隋朝皇帝求和的原因。否則伏允也不會求和,一定會決戰。
第433章 集團的核心(2)
伏允可汗大大喝了口酒道:“大家看有什麽辦法能化解此次危機,隻要咱們吐穀渾渡過此難,總有一天咱們吐穀渾人會向中原人討回來的。”
伏允根本不知道失敗的原因,此時的吐穀渾人學習中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卻無法學習到中原人的文化精髓,隻能說是學了個四不象。半遊半定居,結果就是讓吐穀渾人散失了草原民族的優勢。
草原民族的優勢本來是依靠鐵騎生存,從小生活在馬背上,不論是騎術、騎射都是中原人很難相比的。而半遊半居後,這一優勢大大下降。而中原人的技術卻是吐穀渾人很難學習到的。沒有了騎射上的優勢,在先進的武器裝備,戰術上更是根本不能和中原對抗,吐穀渾人怎麽可能還能對抗中原大軍。
通過一翻研究,吐穀渾人決定派出信使和薑鬆接觸,希望能和薑鬆達成某和協議,目的就是爭取一定時間發展。這也是吐穀渾人唯一的出路,畢竟見識過薑鬆大軍的強悍,吐穀渾人真的不願望此時和薑鬆大軍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