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軍這次勢在必得,士兵們明顯比上次英勇得多,他們還沒等梯子架穩就頂著盾牌,敏捷地向城牆上攀援。守軍手裏的撞杆再次顯示了其威力。十幾個士兵齊心合力,硬是用撞杆將一架雲梯給推倒了,上麵正在攀援的士兵隻好眼睜睜隨著雲梯倒下,敢跳下去的士兵不是被摔死就是被下麵的排叉木叉死。盡管如此,其他士兵仍然悍不畏死,繼續奮勇攀登。每個對樓裏邊一次可以載五十個士兵,推到城牆根之後,放下橋板,隱藏在裏邊的士兵可以直接衝上城牆。
崔華並不怕敵人上牆,靠近城垛一邊,早就擺上了三排排叉木,那些運氣好登上城頭的敵兵,一上來就被高達三米的排叉木格住,這時候早已準備好的守軍紮槍、弓箭、連枷、戟、斧、椎一起招呼,配合高高聳立的弩台的交叉射擊,敵人基本上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就被戳下城去。隻要守城兵不累,敵人來多少都是白給。
另一部分士兵依然憋著勁兒往下麵投擲石頭、滾釘木、釘排等,還有士兵將原本用來防箭的粗麻繩編製的軟幕(學名“累答”)浸了油,點著了往城下扔,這東西覆蓋麵積大,一燒一大片,城下蟻集攻城的敵人步兵被燒得哇哇亂跳。還有一種火擂木,兩邊是輪子,中間是一束柴草,點燃之後順城滾下。不過士兵們很快就發現有些潮濕的柴草雖然不大好點,但點著之後卻冒出濃濃的黑煙,比直接點著幹柴草的效果更好。
不一會兒功夫,槍挑箭射,煙燻火燎,各種各樣從天而落的奇怪東西,加上撞杆、叉杆的威懾效果,城上守軍很有默契地進行著殺戮,而蘇中軍能對守軍做出的殺傷卻微乎其微。蘇中軍的進攻為之一滯。
崔華剛剛鬆了一口氣,就聽見了什麽東西沉悶的撞擊城牆的聲音。敵人的衝車終於衝到了。
不待崔華命令,十幾個士兵操作起了剛剛架設好的槓桿。探出去的鐵抓鉤像風中的樹葉一樣飄搖不定,每次快要抓到敵人的衝車的時候,都被車頂上的士兵用長杆武器撥拉開,崔華見狀,命令士兵點燃了兩個鬆明火把,綁在長杆上,伸出城牆,就在衝車士兵眼前晃蕩,晃得他們眼花繚亂的時候,操作槓桿的士兵們歡呼一聲,趁敵人看不清楚東西的時候,他們成功地將槓桿的鐵抓鉤鉤上了衝車的頂棚。
“一二三,喲!一二三,噢!”
士兵們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拉動著槓桿。絞盤和滑輪加上槓桿,形成了強大的力道,城上城下的人同時見識了一副奇景,沉重的衝車連著上麵的三十多個士兵先是被拉得傾斜,最後居然被從地上吊了起來。衝車裏邊的士兵們發出了一陣雜亂恐慌的叫聲。崔華果斷地命令:“放手!”
士兵們猛一鬆手,高大的衝車發出了一陣難聽的吱呀聲,緩緩倒了下去,壓倒了十幾個還在吃驚地張大了嘴巴來不及躲避的士兵,連著上麵原有的三十多個士兵一起摔成了肉餅。攻城軍一陣慌亂。守軍又在火把的配合下,開始為槓桿尋找下一個目標了。
崔華見時機差不多了,攻城軍已經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城牆上,便傳令埋伏在藏兵洞裏邊的士兵出擊,衝突掩殺敵人。
這時候攻城軍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損失了一批悍勇的驍卒。城下現在又是煙又是火的,攻城軍帶來的火把熄滅了大半,視野極差,軍士亂竄,沒人注意城牆上南北兩邊同時悄悄開了個口子。這種藏兵洞是建造在城牆裏邊的,十分隱蔽,和外邊隻隔著一塊城磚,外表和城牆的其他部位一樣,是守城者留下的一道暗門,裏邊伏兵,作為突擊殺出之用。暗門內側還備有帶風箱的窯灶、柴草和障礙車,以備敵軍發現,從中殺入時,加以煙燻和堵塞通道。
南北兩個藏兵洞的伏兵同時吶喊著殺出,城下的蘇中軍士兵們大吃一驚,煙霧中也看不清楚敵人有多少,第一反應是掉頭就跑,軍官們拚命約束著手下的士兵,試圖鼓勵起他們的鬥誌,可是好像不怎麽管用。
眼看蘇中軍的這次進攻又要一敗塗地,衝出城來的士兵已經在砍斫雲梯了,就在這危急的時候,蘇華毅然登上高台,親自擊鼓,鼓舞士氣,三軍將士一齊吶喊,黑蘭率領一個千人騎兵隊如風般地衝到城下,手裏都舉著明晃晃的火把,大聲呼喊,蘇中軍一時氣勢大振。崔華見敵軍士氣復振,隻得傳令伏兵撤回,黑蘭軍也不追趕,順勢向城牆上射了一輪羽箭,同時掩護已經十分疲勞的攻城軍撤退。崔華同樣不追。
城下的餘火逐漸燒盡,好像宣告著一天的激戰落下了帷幕。月光下,散亂的攻城器械的殘骸和人的屍體呈現出一種奇怪的蒼白色調,一副慘澹的景象。崔華還是讓幾個民兵出去將城外敵人沒帶走的屍體就地掩埋了,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卻不用動,這些東西會成為敵人下次進攻的障礙物。受傷的士兵包紮治傷,死者同樣掩埋,同時整理守城器械,補充箭矢木石等,連夜修補城牆上破損的地方,雖然不喜歡血腥味,飯還是要在城牆上吃的。安排了崗哨之後,崔華和士兵們一樣,在城牆上和衣而臥。不過他躺了一會兒,覺得睡不著,還是起來巡視哨卡。敵人連營的燈火好像就在跟前似的,這已經不能讓崔華感覺到害怕和激動了。因為可以替換的兵少,士兵們大都戰鬥了一天,都很累了,不少人都是一躺下就睡著了。行軍毛毯十分單薄,睡著的士兵在夢裏還使勁地拉毛毯,整個身子都蜷縮在毯子裏。
崔華並不怕敵人上牆,靠近城垛一邊,早就擺上了三排排叉木,那些運氣好登上城頭的敵兵,一上來就被高達三米的排叉木格住,這時候早已準備好的守軍紮槍、弓箭、連枷、戟、斧、椎一起招呼,配合高高聳立的弩台的交叉射擊,敵人基本上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就被戳下城去。隻要守城兵不累,敵人來多少都是白給。
另一部分士兵依然憋著勁兒往下麵投擲石頭、滾釘木、釘排等,還有士兵將原本用來防箭的粗麻繩編製的軟幕(學名“累答”)浸了油,點著了往城下扔,這東西覆蓋麵積大,一燒一大片,城下蟻集攻城的敵人步兵被燒得哇哇亂跳。還有一種火擂木,兩邊是輪子,中間是一束柴草,點燃之後順城滾下。不過士兵們很快就發現有些潮濕的柴草雖然不大好點,但點著之後卻冒出濃濃的黑煙,比直接點著幹柴草的效果更好。
不一會兒功夫,槍挑箭射,煙燻火燎,各種各樣從天而落的奇怪東西,加上撞杆、叉杆的威懾效果,城上守軍很有默契地進行著殺戮,而蘇中軍能對守軍做出的殺傷卻微乎其微。蘇中軍的進攻為之一滯。
崔華剛剛鬆了一口氣,就聽見了什麽東西沉悶的撞擊城牆的聲音。敵人的衝車終於衝到了。
不待崔華命令,十幾個士兵操作起了剛剛架設好的槓桿。探出去的鐵抓鉤像風中的樹葉一樣飄搖不定,每次快要抓到敵人的衝車的時候,都被車頂上的士兵用長杆武器撥拉開,崔華見狀,命令士兵點燃了兩個鬆明火把,綁在長杆上,伸出城牆,就在衝車士兵眼前晃蕩,晃得他們眼花繚亂的時候,操作槓桿的士兵們歡呼一聲,趁敵人看不清楚東西的時候,他們成功地將槓桿的鐵抓鉤鉤上了衝車的頂棚。
“一二三,喲!一二三,噢!”
士兵們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拉動著槓桿。絞盤和滑輪加上槓桿,形成了強大的力道,城上城下的人同時見識了一副奇景,沉重的衝車連著上麵的三十多個士兵先是被拉得傾斜,最後居然被從地上吊了起來。衝車裏邊的士兵們發出了一陣雜亂恐慌的叫聲。崔華果斷地命令:“放手!”
士兵們猛一鬆手,高大的衝車發出了一陣難聽的吱呀聲,緩緩倒了下去,壓倒了十幾個還在吃驚地張大了嘴巴來不及躲避的士兵,連著上麵原有的三十多個士兵一起摔成了肉餅。攻城軍一陣慌亂。守軍又在火把的配合下,開始為槓桿尋找下一個目標了。
崔華見時機差不多了,攻城軍已經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城牆上,便傳令埋伏在藏兵洞裏邊的士兵出擊,衝突掩殺敵人。
這時候攻城軍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損失了一批悍勇的驍卒。城下現在又是煙又是火的,攻城軍帶來的火把熄滅了大半,視野極差,軍士亂竄,沒人注意城牆上南北兩邊同時悄悄開了個口子。這種藏兵洞是建造在城牆裏邊的,十分隱蔽,和外邊隻隔著一塊城磚,外表和城牆的其他部位一樣,是守城者留下的一道暗門,裏邊伏兵,作為突擊殺出之用。暗門內側還備有帶風箱的窯灶、柴草和障礙車,以備敵軍發現,從中殺入時,加以煙燻和堵塞通道。
南北兩個藏兵洞的伏兵同時吶喊著殺出,城下的蘇中軍士兵們大吃一驚,煙霧中也看不清楚敵人有多少,第一反應是掉頭就跑,軍官們拚命約束著手下的士兵,試圖鼓勵起他們的鬥誌,可是好像不怎麽管用。
眼看蘇中軍的這次進攻又要一敗塗地,衝出城來的士兵已經在砍斫雲梯了,就在這危急的時候,蘇華毅然登上高台,親自擊鼓,鼓舞士氣,三軍將士一齊吶喊,黑蘭率領一個千人騎兵隊如風般地衝到城下,手裏都舉著明晃晃的火把,大聲呼喊,蘇中軍一時氣勢大振。崔華見敵軍士氣復振,隻得傳令伏兵撤回,黑蘭軍也不追趕,順勢向城牆上射了一輪羽箭,同時掩護已經十分疲勞的攻城軍撤退。崔華同樣不追。
城下的餘火逐漸燒盡,好像宣告著一天的激戰落下了帷幕。月光下,散亂的攻城器械的殘骸和人的屍體呈現出一種奇怪的蒼白色調,一副慘澹的景象。崔華還是讓幾個民兵出去將城外敵人沒帶走的屍體就地掩埋了,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卻不用動,這些東西會成為敵人下次進攻的障礙物。受傷的士兵包紮治傷,死者同樣掩埋,同時整理守城器械,補充箭矢木石等,連夜修補城牆上破損的地方,雖然不喜歡血腥味,飯還是要在城牆上吃的。安排了崗哨之後,崔華和士兵們一樣,在城牆上和衣而臥。不過他躺了一會兒,覺得睡不著,還是起來巡視哨卡。敵人連營的燈火好像就在跟前似的,這已經不能讓崔華感覺到害怕和激動了。因為可以替換的兵少,士兵們大都戰鬥了一天,都很累了,不少人都是一躺下就睡著了。行軍毛毯十分單薄,睡著的士兵在夢裏還使勁地拉毛毯,整個身子都蜷縮在毯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