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蘇兄還知‘士為知己者死’,以為我靈州誌士不能為大義赴難麽?張靜齋惡貫滿盈之時,天理也難容,我等便是立時死了,也是青史留名,後人隻會說道我們慷慨就義,不似蘇兄這般,就是幫那張靜齋取得天下,篡得大位,也不過是一個遺臭萬年的下場。難道這便是蘇兄一心所求的結局麽?
“守信義者有大有小,蘇兄以那張靜齋施捨之蠅頭小利而棄天下大義而不顧,居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洋洋得意,奢談什麽忠誠信義,不是讓天下人笑掉大牙麽?
“我等才智算計或許都不如蘇兄,但我們為國為民,其心可昭日月。哪像蘇兄什麽東西都可以拿來作交易!”
呼延豹聽得連連點頭,他有一肚子話卻表達不出來,吳憂這番話正說到他心坎兒裏去了。
阮香卻是暗暗慚愧,自己為了所謂“大業”是不是有了太多的顧慮,以至於不能如吳憂一般義正言辭地駁斥蘇平?又感激吳憂,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掩飾了自己的尷尬。
蘇平被吳憂一頓痛斥,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沉默良久,字斟句酌道:“吳兄之言未免過於偏頗。周君失道,群雄逐鹿,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死守愚忠,智者不為也。值此天下變亂之時,我們應該擇明主而事之。周朝氣數已盡,諸位都是當世英傑,奈何為一個沒落的朝廷殉葬?”
吳憂笑道:“蘇兄何必自欺欺人?氣數之說,虛無飄渺,不過是那些意圖不軌之徒妖言惑眾罷了。我聞當今皇帝仁愛聰明,頗有抱負,卻處處受那張靜齋脅持。張靜齋若果有濟世救民的胸襟抱負,便該輔佐明君,重振朝綱,而不是像現在——把持朝政,擅專征伐,攪得國家狼煙四起,民不聊生。”
蘇平嘆息道:“吳兄對大將軍成見太深,我也沒有辦法。雖然我們觀念不同,我對吳兄的才能還是很佩服的,可惜我們不能同在大將軍門下共事,將來少不得兵戎相見。”
吳憂道:“在下也佩服蘇兄是個磊落漢子,不然我等今天休想踏出這府門半步了。既蒙蘇兄抬愛,在下保證,將來戰場相見,必定全力以赴,不會客氣的。”
蘇平笑道:“吳兄此言正合我意,若能死在吳兄手裏,我也可以不枉此生了。”
停了停又道:“其實我也是一番好意,想給諸位幫點兒忙。”
吳憂笑道:“恐怕我們也得給張大將軍幫點兒忙吧?”
蘇平道:“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這件事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所以我才冒昧請諸位相助。”
“事已至此,我也不瞞諸位。瀘州刺史趙熙與徽州刺史孫政正在密謀合兵攻我雲州,兩家趁這次比武大會我軍關防鬆懈之際,已經暗中派遣小股部隊滲透到京畿附近,準備在戰役開始後,破壞我後方補給,據可靠情報,兩州各有大約三千人馬溜了進來。”
阮君道:“你們既然知道了,怎麽不去把他們消滅掉?這跟我們有什麽關係?”
蘇平道:“靈州一戰,大將軍所部損失極大,而且軍隊作戰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現在各地兵員都在整訓,各種戰略物資也需籌措,一切都為了雲州即將到來的戰役作準備,京畿地區兵力已然空虛,守城有餘,進攻則力量稍嫌不足。”
阮君道:“京城不是有幾萬禁軍麽?還怕了這區區六千人?”
吳憂笑道:“兩州所派必是精銳部隊,討伐軍少則難勝,軍多則恐其趁虛襲擊京城——不過聖京城高水闊,易守難攻,問題應該不大吧?”
蘇平苦笑道:“吳兄所料甚是,但這兩支軍隊十分狡猾,我軍幾次出城索戰,都沒摸著他們的影子。顯然他們是在等待時機,隻要雲州之戰開始,如果那時候他們再出來,隻需燒殺劫掠一番,京畿震動,軍心不安,勢必影響我軍士氣。”
阮香道:“這些都是十分機密情報,蘇公子就不怕我們泄漏出去嗎?”
蘇平微笑道:“現在這些還是機密,但很快就不是了。”
吳憂道:“蘇兄是想敲山震虎麽?”
蘇平道:“這次比武大會瀘州、徽州都派了重要人物參加,瀘州是趙熙次子趙揚為首,徽州是將軍秦敬為主,目的就是掩護這兩支部隊的行動。目前大家還沒有撕破臉,所有活動都在暗中進行。現在我有一計可使郡主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這六千精兵,當然還需要諸位稍稍配合一下。”
阮香等人怦然心動,六千精兵的確是一個誘人的條件。
蘇平道:“此計說來也簡單,諸位可以去見趙揚和秦敬,說服他們將這兩支軍隊交給你們,大將軍會作出一係列假象,配合你們的行動。”
阮君疑惑道:“他們會乖乖把軍隊交給我們?這不可能吧?”
吳憂略一思索便把握到了重點:現在三家都在積蓄力量,時機還未到成熟的時候,所以現在是各逞奇謀,極力削弱對方,誰也不會輕舉妄動,若是在蘇平的謀劃下,張靜齋採取一定行動,讓兩州以為這支奇兵失去了作用(相信以蘇平的手段不難做到這一點),到時候以阮香的名義去借兵,兩家很有可能做個順水人情,真的交出部隊,畢竟三千人對擁有十多萬部隊的一個州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對阮香他們現在情勢來說卻是雪中送炭。如此則張靜齋去了後顧之憂,阮香則得到了急需的兵員。
“守信義者有大有小,蘇兄以那張靜齋施捨之蠅頭小利而棄天下大義而不顧,居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洋洋得意,奢談什麽忠誠信義,不是讓天下人笑掉大牙麽?
“我等才智算計或許都不如蘇兄,但我們為國為民,其心可昭日月。哪像蘇兄什麽東西都可以拿來作交易!”
呼延豹聽得連連點頭,他有一肚子話卻表達不出來,吳憂這番話正說到他心坎兒裏去了。
阮香卻是暗暗慚愧,自己為了所謂“大業”是不是有了太多的顧慮,以至於不能如吳憂一般義正言辭地駁斥蘇平?又感激吳憂,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掩飾了自己的尷尬。
蘇平被吳憂一頓痛斥,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沉默良久,字斟句酌道:“吳兄之言未免過於偏頗。周君失道,群雄逐鹿,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死守愚忠,智者不為也。值此天下變亂之時,我們應該擇明主而事之。周朝氣數已盡,諸位都是當世英傑,奈何為一個沒落的朝廷殉葬?”
吳憂笑道:“蘇兄何必自欺欺人?氣數之說,虛無飄渺,不過是那些意圖不軌之徒妖言惑眾罷了。我聞當今皇帝仁愛聰明,頗有抱負,卻處處受那張靜齋脅持。張靜齋若果有濟世救民的胸襟抱負,便該輔佐明君,重振朝綱,而不是像現在——把持朝政,擅專征伐,攪得國家狼煙四起,民不聊生。”
蘇平嘆息道:“吳兄對大將軍成見太深,我也沒有辦法。雖然我們觀念不同,我對吳兄的才能還是很佩服的,可惜我們不能同在大將軍門下共事,將來少不得兵戎相見。”
吳憂道:“在下也佩服蘇兄是個磊落漢子,不然我等今天休想踏出這府門半步了。既蒙蘇兄抬愛,在下保證,將來戰場相見,必定全力以赴,不會客氣的。”
蘇平笑道:“吳兄此言正合我意,若能死在吳兄手裏,我也可以不枉此生了。”
停了停又道:“其實我也是一番好意,想給諸位幫點兒忙。”
吳憂笑道:“恐怕我們也得給張大將軍幫點兒忙吧?”
蘇平道:“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這件事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所以我才冒昧請諸位相助。”
“事已至此,我也不瞞諸位。瀘州刺史趙熙與徽州刺史孫政正在密謀合兵攻我雲州,兩家趁這次比武大會我軍關防鬆懈之際,已經暗中派遣小股部隊滲透到京畿附近,準備在戰役開始後,破壞我後方補給,據可靠情報,兩州各有大約三千人馬溜了進來。”
阮君道:“你們既然知道了,怎麽不去把他們消滅掉?這跟我們有什麽關係?”
蘇平道:“靈州一戰,大將軍所部損失極大,而且軍隊作戰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現在各地兵員都在整訓,各種戰略物資也需籌措,一切都為了雲州即將到來的戰役作準備,京畿地區兵力已然空虛,守城有餘,進攻則力量稍嫌不足。”
阮君道:“京城不是有幾萬禁軍麽?還怕了這區區六千人?”
吳憂笑道:“兩州所派必是精銳部隊,討伐軍少則難勝,軍多則恐其趁虛襲擊京城——不過聖京城高水闊,易守難攻,問題應該不大吧?”
蘇平苦笑道:“吳兄所料甚是,但這兩支軍隊十分狡猾,我軍幾次出城索戰,都沒摸著他們的影子。顯然他們是在等待時機,隻要雲州之戰開始,如果那時候他們再出來,隻需燒殺劫掠一番,京畿震動,軍心不安,勢必影響我軍士氣。”
阮香道:“這些都是十分機密情報,蘇公子就不怕我們泄漏出去嗎?”
蘇平微笑道:“現在這些還是機密,但很快就不是了。”
吳憂道:“蘇兄是想敲山震虎麽?”
蘇平道:“這次比武大會瀘州、徽州都派了重要人物參加,瀘州是趙熙次子趙揚為首,徽州是將軍秦敬為主,目的就是掩護這兩支部隊的行動。目前大家還沒有撕破臉,所有活動都在暗中進行。現在我有一計可使郡主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這六千精兵,當然還需要諸位稍稍配合一下。”
阮香等人怦然心動,六千精兵的確是一個誘人的條件。
蘇平道:“此計說來也簡單,諸位可以去見趙揚和秦敬,說服他們將這兩支軍隊交給你們,大將軍會作出一係列假象,配合你們的行動。”
阮君疑惑道:“他們會乖乖把軍隊交給我們?這不可能吧?”
吳憂略一思索便把握到了重點:現在三家都在積蓄力量,時機還未到成熟的時候,所以現在是各逞奇謀,極力削弱對方,誰也不會輕舉妄動,若是在蘇平的謀劃下,張靜齋採取一定行動,讓兩州以為這支奇兵失去了作用(相信以蘇平的手段不難做到這一點),到時候以阮香的名義去借兵,兩家很有可能做個順水人情,真的交出部隊,畢竟三千人對擁有十多萬部隊的一個州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對阮香他們現在情勢來說卻是雪中送炭。如此則張靜齋去了後顧之憂,阮香則得到了急需的兵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