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f-22機群將與中共的蘇-27機群接觸,預計匯合點在西表島和花蓮之間的空域,目前距離110千米…”
為了便於讀者對這場空戰的理解,對涉及的地理和兩軍的戰略態勢略微介紹一下:美軍的陸基空軍都是從沖繩的嘉手納機場出發的,那裏距離巴士海峽950千米左右,距離台灣的花蓮約680千米。而花蓮正東220千米處就是琉球群島的西表島,西表島上有一條飛機跑道,不過美、日都沒有部署空軍進駐。巴士海峽南邊的亞米島距南灣僅120千米,我軍在上麵秘密部署了1部“冷眼”-ii被動雷達係統和一個觀通站。巴士海峽北部的蘭嶼島在南灣東麵80千米處,原來是台灣的核廢料堆放基地,我軍控製南灣後立即出動一支突擊隊控製了這個島,並在島上也隱蔽地部署了1部“冷眼”-ii。台東市以東30千米的綠島也被我軍控製,上麵也部署了一部“冷眼”。美軍特混艦隊的中心在距離花蓮以東約350千米的洋麵,4艘重型航母都需要一個長邊為60千米的矩形海域作機動,而統一指揮的4支護衛艦隊在航母群外圍約50千米處組成護衛圈。
一般來說美軍航母群都採用豪華型的3層防禦來護衛航母,外防禦層,配置在距航母185-450公裏處,由衛星、e-2c(距航母185公裏)和艦載雷達提供偵察預警,在325公裏外有2-5架f-14擔任攻勢防空警戒;f/a-18和“戰斧”飛彈實施反艦、對地攻擊(可遠達1000公裏以外),s-3c(400公裏以外)和岸基p-3c(1000公裏以外)擔任遠程反潛。水下有1艘攻擊核潛艇先於編隊3-4天隱蔽出航,執行探路和驅潛任務。
中間為區域防禦層,配置在距航母50-185公裏處,仍由e-2c和艦載雷達提供預警,防空兵力為165公裏外的f-14和f/a-18及艦載宙斯盾係統,反艦手段為機載和艦載的“魚叉”和反艦型“戰斧”飛彈。區域反潛的主力為編隊前側方100-185公裏處的攻擊核潛艇,有時還在編隊後方50公裏處配置另1艘,以防敵潛艇尾追偷襲。在未配置潛艇的扇麵內,由距航母30-40公裏處的護航艦用拖曳聲納進行概略搜索,然後引導反潛直升機進行攻擊。
內層為點防禦層,設在距航母50公裏以內,以自衛防空反潛為主。防空主力為艦載宙斯盾係統,北約海麻雀、“拉姆”和密集陣近防火炮及電子對抗措施,反潛主力為反潛護航艦隻及艦載反潛直升機,反潛兵器為“阿斯洛克”反潛飛彈,mk46魚雷和水聲對抗措施。護航艦隻一般呈環形配置,以確保防空網無空隙。此外,環形配置也無需因航母收放飛機迎風轉舵而調整隊形。在高威脅時,可沿威脅方向前出40-50公裏作前沿布置。
航母群的運作是海軍中最複雜的,航母的彈射和回收戰機時必須迎風以30-33節的高速航行,比方說現在是刮西北風,要彈射和回收各36架,那就要折騰將近1個小時,那麽航母就得向西北方向疾馳約60千米,為了迎接下一波的彈射和回收,就得往回行駛60千米以回到原地。如此沉重和高速的航母要轉向180度回航,再轉向180度仍然對準西北風豈是容易的事。它們的運作還會影響護航艦隊以及集中在中央的補給艦、油船等輔助艦隻的動作。而由4個航母群組成的特混艦隊要定點在台灣島的外海進行作戰部署其難度可想而知。
梅裏斯的戰術部署是強行衝擊我軍在巴士海峽上空組成的攔截線,突破後即摧毀海峽南部的我軍登陸艦隊的主力登陸艦。隨後還要組織第二波打擊力量摧毀正在向巴士海峽疾進的我軍2個航母群。美軍的艦載機聯隊當然是直接突擊我攔截機群,但是從嘉手納基地升空的陸基戰機群的攻擊航線就有講究了。鑑於台島的混亂局麵,他懷疑恆春半島和花蓮基地已有中共突擊隊的滲入,不敢再藉助台軍的支持。陸基空軍聯隊的航線向南偏西方向穿過花蓮與西表島的中點,側擊中共的機群。“猛禽”依仗其隱形的優勢在12000米高度以1590千米/小時的速度作超音速巡航,下麵3000米高度有24架掛載了“哈姆”反輻射飛彈和其他對地攻擊武器的f-16,如果台島上有解放軍的防空係統威脅聯隊的話,它們將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為了穩操勝券,由嘉手納基地出動了2架e-3c預警指揮機指揮空中作戰,2架“鷹眼2000”隻是擔負艦隊的預警。當然那些rc-135、ec-130h也將進行電磁壓製。
他了解對手的部署,原來滯留在海豐縣紅海灣的“祈連山”號和“安徽”號2個航母群從昨夜23時許開始以33節的極速向巴士海峽疾進,現在距海峽隻有270千米了。它們的艦載機聯隊約有70架固定翼戰機,2艘所謂的航母支持艦可搭載約30架直升機和隱形小飛機,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也是他的首要目標。中共在海峽西岸的11個一線基地都構築了堅固的洞庫,至少可以容納400架殲-7、殲-10一類的輕型戰機。作戰半徑可以達到戰區的12個二線基地部署的殲-11係列、殲-8重型戰機有240架。至於那些神出鬼沒的“紅蜂鳥”和隱形小飛機就難以得到準確的數字了,據說前者的總裝備量為600多架,後者有200多架。那些q-6、“飛豹”大都部署在二線基地,集結的總數在240架左右。至於中共的h-6和少量的圖-95、“逆火c”中將不認為它們能威脅特混艦隊。
為了便於讀者對這場空戰的理解,對涉及的地理和兩軍的戰略態勢略微介紹一下:美軍的陸基空軍都是從沖繩的嘉手納機場出發的,那裏距離巴士海峽950千米左右,距離台灣的花蓮約680千米。而花蓮正東220千米處就是琉球群島的西表島,西表島上有一條飛機跑道,不過美、日都沒有部署空軍進駐。巴士海峽南邊的亞米島距南灣僅120千米,我軍在上麵秘密部署了1部“冷眼”-ii被動雷達係統和一個觀通站。巴士海峽北部的蘭嶼島在南灣東麵80千米處,原來是台灣的核廢料堆放基地,我軍控製南灣後立即出動一支突擊隊控製了這個島,並在島上也隱蔽地部署了1部“冷眼”-ii。台東市以東30千米的綠島也被我軍控製,上麵也部署了一部“冷眼”。美軍特混艦隊的中心在距離花蓮以東約350千米的洋麵,4艘重型航母都需要一個長邊為60千米的矩形海域作機動,而統一指揮的4支護衛艦隊在航母群外圍約50千米處組成護衛圈。
一般來說美軍航母群都採用豪華型的3層防禦來護衛航母,外防禦層,配置在距航母185-450公裏處,由衛星、e-2c(距航母185公裏)和艦載雷達提供偵察預警,在325公裏外有2-5架f-14擔任攻勢防空警戒;f/a-18和“戰斧”飛彈實施反艦、對地攻擊(可遠達1000公裏以外),s-3c(400公裏以外)和岸基p-3c(1000公裏以外)擔任遠程反潛。水下有1艘攻擊核潛艇先於編隊3-4天隱蔽出航,執行探路和驅潛任務。
中間為區域防禦層,配置在距航母50-185公裏處,仍由e-2c和艦載雷達提供預警,防空兵力為165公裏外的f-14和f/a-18及艦載宙斯盾係統,反艦手段為機載和艦載的“魚叉”和反艦型“戰斧”飛彈。區域反潛的主力為編隊前側方100-185公裏處的攻擊核潛艇,有時還在編隊後方50公裏處配置另1艘,以防敵潛艇尾追偷襲。在未配置潛艇的扇麵內,由距航母30-40公裏處的護航艦用拖曳聲納進行概略搜索,然後引導反潛直升機進行攻擊。
內層為點防禦層,設在距航母50公裏以內,以自衛防空反潛為主。防空主力為艦載宙斯盾係統,北約海麻雀、“拉姆”和密集陣近防火炮及電子對抗措施,反潛主力為反潛護航艦隻及艦載反潛直升機,反潛兵器為“阿斯洛克”反潛飛彈,mk46魚雷和水聲對抗措施。護航艦隻一般呈環形配置,以確保防空網無空隙。此外,環形配置也無需因航母收放飛機迎風轉舵而調整隊形。在高威脅時,可沿威脅方向前出40-50公裏作前沿布置。
航母群的運作是海軍中最複雜的,航母的彈射和回收戰機時必須迎風以30-33節的高速航行,比方說現在是刮西北風,要彈射和回收各36架,那就要折騰將近1個小時,那麽航母就得向西北方向疾馳約60千米,為了迎接下一波的彈射和回收,就得往回行駛60千米以回到原地。如此沉重和高速的航母要轉向180度回航,再轉向180度仍然對準西北風豈是容易的事。它們的運作還會影響護航艦隊以及集中在中央的補給艦、油船等輔助艦隻的動作。而由4個航母群組成的特混艦隊要定點在台灣島的外海進行作戰部署其難度可想而知。
梅裏斯的戰術部署是強行衝擊我軍在巴士海峽上空組成的攔截線,突破後即摧毀海峽南部的我軍登陸艦隊的主力登陸艦。隨後還要組織第二波打擊力量摧毀正在向巴士海峽疾進的我軍2個航母群。美軍的艦載機聯隊當然是直接突擊我攔截機群,但是從嘉手納基地升空的陸基戰機群的攻擊航線就有講究了。鑑於台島的混亂局麵,他懷疑恆春半島和花蓮基地已有中共突擊隊的滲入,不敢再藉助台軍的支持。陸基空軍聯隊的航線向南偏西方向穿過花蓮與西表島的中點,側擊中共的機群。“猛禽”依仗其隱形的優勢在12000米高度以1590千米/小時的速度作超音速巡航,下麵3000米高度有24架掛載了“哈姆”反輻射飛彈和其他對地攻擊武器的f-16,如果台島上有解放軍的防空係統威脅聯隊的話,它們將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為了穩操勝券,由嘉手納基地出動了2架e-3c預警指揮機指揮空中作戰,2架“鷹眼2000”隻是擔負艦隊的預警。當然那些rc-135、ec-130h也將進行電磁壓製。
他了解對手的部署,原來滯留在海豐縣紅海灣的“祈連山”號和“安徽”號2個航母群從昨夜23時許開始以33節的極速向巴士海峽疾進,現在距海峽隻有270千米了。它們的艦載機聯隊約有70架固定翼戰機,2艘所謂的航母支持艦可搭載約30架直升機和隱形小飛機,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也是他的首要目標。中共在海峽西岸的11個一線基地都構築了堅固的洞庫,至少可以容納400架殲-7、殲-10一類的輕型戰機。作戰半徑可以達到戰區的12個二線基地部署的殲-11係列、殲-8重型戰機有240架。至於那些神出鬼沒的“紅蜂鳥”和隱形小飛機就難以得到準確的數字了,據說前者的總裝備量為600多架,後者有200多架。那些q-6、“飛豹”大都部署在二線基地,集結的總數在240架左右。至於中共的h-6和少量的圖-95、“逆火c”中將不認為它們能威脅特混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