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的問題也不小,本來台空軍戰機的飛行員就不足,去年巴坦群島的二戰台空軍損失慘重,又嚇退了一批飛行員,台灣媒體稱為‘飛行員大逃亡’。陸軍和海軍都可以有預備役,唯獨戰鬥機飛行員沒有預備役,飛行員一旦飛行過客機就無法再飛戰鬥機了。去年台軍接連損失了3架預警機,讓台空軍談‘隱形小飛機’和‘防空潛艇’就色變。現在空中預警也成了大問題,不知道預警機定位在什麽地方好,似乎處處都不安全。
“陸軍的問題是‘外島’防線。台獨係一再要求撤兵與大陸切斷聯繫,可是國民黨係卻想保留這張談判的牌。外島的部隊幾乎都是國民黨係的。台灣的北方原來是國民黨的政治基地,南方則是民獨黨係統的政治基礎。在軍事上,目前台獨係控製的部隊基本上在北方,國民黨係的幾乎控製了南方。…”
林中將在大屏幕上仔細講解了台軍的部署,空防係統、水下聲納網、海空軍基地的防禦部署;各部隊所屬的派係,發反登陸作戰時的機動途徑…
對如此詳細的情報在座的的將軍們很驚訝,偵察衛星和電子偵察機可以摸清敵軍的部署,電子戰勇士也可以截獲一些敵軍的作戰計劃,但敵軍的內部鬥爭,衛星偵察不到,網絡上也不會記載。那自然要歸功於我黨打入台灣的“地下工作者”――國共兩黨鬥爭中特工的代名詞。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在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極副盛名,他們的作用有時千軍萬馬也不能代替,一些傑出人物在國民黨內地位之高十分驚人。大家可以在很多回憶錄、史料中了解。當國民黨狼狽逃竄台灣島時,一大批地下工作者肩負重任跟了過去。所以其後國民黨的歷次反攻大陸、派遣特務、出動偵察機的行動成效不大,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蔣介石父子當然在全力清除這些心腹之患,可惜成效不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化大革命”卻給這批忠貞黨員帶來了災難。解放後我黨對台灣國民黨人士在大陸的家屬並未過於為難,政策相當寬鬆,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上層人士的家屬的管理。還有個專用名詞稱之為“在台人員家屬”(簡稱“台屬”)。文化大革命一起,把人分為了“黑五類”(地、富、反、壞、右)和“紅五類”(工、農――僅限貧僱農、兵、革命幹部、革命軍人),此時老人家已經丟掉了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所以台屬從統戰對象一下子變成了革命對象,其境遇自然不大美妙。好在那些“紅衛兵小將”也搞不清這些台屬有什麽“反革命言行”,所以其待遇比其他的“黑五類”要好一些。
統戰部在文革中也是個重災區,部內兩派鬥得不可開交,“奪權”鬥爭熱火朝天。到1966年9月的一個夜晚,北京高校的一些“紅衛兵”夥同統戰部的一派竟然強行衝進了統戰部的機要室,奪取了所有的檔案材料,名義上是要揭露部領導包庇“牛鬼蛇神”的證據。這一行動肯定受到台灣特務的挑動,這批絕密檔案中有在台地下工作者的材料,台灣特務如獲至寶。不久蔣經國就率領台灣的情報治安機關展開大規模的搜捕,我黨打入台灣軍政係統的一批精英不幸慘遭殺害。那是極為慘烈的,一律格殺勿論啊!而他們在大陸的家屬不久總算領到了一張鮮紅的烈屬證,由“黑五類”升格為革命烈士家屬。領證時得知真相的家屬們痛哭失聲痛哭者有之、欲哭無淚者有之,場麵悲烈無比。
我黨在台力量當時至少損失了90%。不過國民黨也未能一網打盡,統戰部的一些正直幹部盡力保護了一些,還有一些人的檔案在總參情報部也逃過了劫難。其後半個多世紀的政局變化、世事滄桑,留下來的地下黨員已經很少了。然而國民黨和台灣當局的殘暴手段並不能掐滅台灣的革命火種,一些傑出的鬥士牢記入黨的誓言,頗具機心地在為我軍解放台灣作特殊的準備。僅舉幾個突出的例子:
嶽誌忠在台軍的聯勤司令部從小小的科員一直做到了上校,不但收集了大量的情報,在退役後用積累的錢在東岸的花蓮港搞了家“普威”漁業公司,不但發展了自己的2個兒子,還秘密撫養了4個烈士遺孤。當然還有一些忠心的手下。到現在公司既有漁輪又有碼頭。在部隊裏還聯繫著一批朋友,台軍的不少官員都需要撈些外快才能花天酒地啊。
史國勤在8軍團的裝甲兵部隊官至中校,退役後在軍團駐地的旗山東北麵的杉林鎮郊外買了一大片果園,從事水果種植業。這裏可是台灣南部的橫貫公路的咽喉要地。他雖已退休,可仍然不時地送些時鮮水果到部隊上,與歷任裝甲師和裝甲旅的官員拉上關係。他的兒子在管理果園,還有好幾個接班人在認真地準備著。
林水福是台灣本地人,在台獨勢力再起時幹脆打入了民進黨和其後的民獨黨,成為屏東市的頭麵人物。開設了“台欣果業“公司,在郊外有一個大倉庫和一個市場,從事香蕉進出口貿易,規模不小。…
他們自己都是快九十的人了,不但自己保存下來了,而且都發展了下一輩,讓革命的火種永不熄滅。他們能躲開那次大搜捕,自然不會再受情治機關的懷疑。他們相互間沒有任何聯繫,都在耐心地等待時機。王剛宣布祖國統一的最終時刻,如同石破天驚,在這些革命者的心中激起了波濤。他們各自派出最心腹的人,以幾十年前留下的暗號和信物,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人員,經過複雜而謹慎的核實,這批忠貞的黨員終於與“家裏人”接上了頭。那些老人的心髒幾乎都要承受不住喜悅的激情。
“陸軍的問題是‘外島’防線。台獨係一再要求撤兵與大陸切斷聯繫,可是國民黨係卻想保留這張談判的牌。外島的部隊幾乎都是國民黨係的。台灣的北方原來是國民黨的政治基地,南方則是民獨黨係統的政治基礎。在軍事上,目前台獨係控製的部隊基本上在北方,國民黨係的幾乎控製了南方。…”
林中將在大屏幕上仔細講解了台軍的部署,空防係統、水下聲納網、海空軍基地的防禦部署;各部隊所屬的派係,發反登陸作戰時的機動途徑…
對如此詳細的情報在座的的將軍們很驚訝,偵察衛星和電子偵察機可以摸清敵軍的部署,電子戰勇士也可以截獲一些敵軍的作戰計劃,但敵軍的內部鬥爭,衛星偵察不到,網絡上也不會記載。那自然要歸功於我黨打入台灣的“地下工作者”――國共兩黨鬥爭中特工的代名詞。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在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極副盛名,他們的作用有時千軍萬馬也不能代替,一些傑出人物在國民黨內地位之高十分驚人。大家可以在很多回憶錄、史料中了解。當國民黨狼狽逃竄台灣島時,一大批地下工作者肩負重任跟了過去。所以其後國民黨的歷次反攻大陸、派遣特務、出動偵察機的行動成效不大,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蔣介石父子當然在全力清除這些心腹之患,可惜成效不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化大革命”卻給這批忠貞黨員帶來了災難。解放後我黨對台灣國民黨人士在大陸的家屬並未過於為難,政策相當寬鬆,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上層人士的家屬的管理。還有個專用名詞稱之為“在台人員家屬”(簡稱“台屬”)。文化大革命一起,把人分為了“黑五類”(地、富、反、壞、右)和“紅五類”(工、農――僅限貧僱農、兵、革命幹部、革命軍人),此時老人家已經丟掉了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所以台屬從統戰對象一下子變成了革命對象,其境遇自然不大美妙。好在那些“紅衛兵小將”也搞不清這些台屬有什麽“反革命言行”,所以其待遇比其他的“黑五類”要好一些。
統戰部在文革中也是個重災區,部內兩派鬥得不可開交,“奪權”鬥爭熱火朝天。到1966年9月的一個夜晚,北京高校的一些“紅衛兵”夥同統戰部的一派竟然強行衝進了統戰部的機要室,奪取了所有的檔案材料,名義上是要揭露部領導包庇“牛鬼蛇神”的證據。這一行動肯定受到台灣特務的挑動,這批絕密檔案中有在台地下工作者的材料,台灣特務如獲至寶。不久蔣經國就率領台灣的情報治安機關展開大規模的搜捕,我黨打入台灣軍政係統的一批精英不幸慘遭殺害。那是極為慘烈的,一律格殺勿論啊!而他們在大陸的家屬不久總算領到了一張鮮紅的烈屬證,由“黑五類”升格為革命烈士家屬。領證時得知真相的家屬們痛哭失聲痛哭者有之、欲哭無淚者有之,場麵悲烈無比。
我黨在台力量當時至少損失了90%。不過國民黨也未能一網打盡,統戰部的一些正直幹部盡力保護了一些,還有一些人的檔案在總參情報部也逃過了劫難。其後半個多世紀的政局變化、世事滄桑,留下來的地下黨員已經很少了。然而國民黨和台灣當局的殘暴手段並不能掐滅台灣的革命火種,一些傑出的鬥士牢記入黨的誓言,頗具機心地在為我軍解放台灣作特殊的準備。僅舉幾個突出的例子:
嶽誌忠在台軍的聯勤司令部從小小的科員一直做到了上校,不但收集了大量的情報,在退役後用積累的錢在東岸的花蓮港搞了家“普威”漁業公司,不但發展了自己的2個兒子,還秘密撫養了4個烈士遺孤。當然還有一些忠心的手下。到現在公司既有漁輪又有碼頭。在部隊裏還聯繫著一批朋友,台軍的不少官員都需要撈些外快才能花天酒地啊。
史國勤在8軍團的裝甲兵部隊官至中校,退役後在軍團駐地的旗山東北麵的杉林鎮郊外買了一大片果園,從事水果種植業。這裏可是台灣南部的橫貫公路的咽喉要地。他雖已退休,可仍然不時地送些時鮮水果到部隊上,與歷任裝甲師和裝甲旅的官員拉上關係。他的兒子在管理果園,還有好幾個接班人在認真地準備著。
林水福是台灣本地人,在台獨勢力再起時幹脆打入了民進黨和其後的民獨黨,成為屏東市的頭麵人物。開設了“台欣果業“公司,在郊外有一個大倉庫和一個市場,從事香蕉進出口貿易,規模不小。…
他們自己都是快九十的人了,不但自己保存下來了,而且都發展了下一輩,讓革命的火種永不熄滅。他們能躲開那次大搜捕,自然不會再受情治機關的懷疑。他們相互間沒有任何聯繫,都在耐心地等待時機。王剛宣布祖國統一的最終時刻,如同石破天驚,在這些革命者的心中激起了波濤。他們各自派出最心腹的人,以幾十年前留下的暗號和信物,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人員,經過複雜而謹慎的核實,這批忠貞的黨員終於與“家裏人”接上了頭。那些老人的心髒幾乎都要承受不住喜悅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