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的如意算盤是,這一行動既為美軍航母集群的進駐台灣海麵清除了隱患,又能得到實戰經驗。這次他們可是下了大本錢的。


    新德裏 5月3日


    印軍在第4次印巴戰爭和第2次中印邊境戰爭中遭受的慘敗,沉重地打擊了印度擴張主義者。他們多年來妄圖跨入世界大國行列的努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曾經引以為傲的三位一體核力量頃刻間灰飛煙滅,大批核科技人員隨同葬身火海。印度曾經成功地吞併了錫金,肢解了巴基斯坦,盡管新成立的孟加拉國對印度也不友好,但至少巴基斯坦被削弱了。策動達賴集團在西藏搞叛亂、搞獨立,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搞得中國不得安寧。可是這次大戰後,錫金再次獨立並落入中國人的手中,還帶走了一大塊戰略要地。如同一把尖刀頂在那條變得更窄的東北走廊的咽喉。更要命的是阿薩姆地區不久也將落入中國人的手中。


    中國的正規軍仍守在停火線的一側,而且幾乎不見人影。從印度的一側望去,不遠處就是開發人員在修築噴灌滴灌設施,農民在種糧食或牧草。可是印軍絕不敢逾越那條似乎不設防的停火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東北地區的米佐拉姆邦和特裏普拉邦都落入了欽族人的手中,成立了欽族自治共和國;那加蘭邦僅剩下了首府科希馬,而曼尼普爾邦則僅剩下首府因帕爾,其餘都落入克欽族人手中,他們也成立了克欽自治共和國。而阿薩姆解放陣線已經控製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岸的大片土地,並在與孟加拉國接攘的梅加拉亞邦南部的卡西丘陵地區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實際上印軍知道他們對付的是中國的特種兵,他們每天都要在這些地方消耗大量的裝備和人員。當地的媒體甚至對“昨天,1連印軍遭遇遊擊隊伏擊,115人失蹤…”之類的新聞不再感興趣了,都在打點行李從一個個城鎮撤出。


    在欽族和克欽族自治共和國的印度族人全部被趕走,我國移民大批進入,兩個共和國的空軍和陸航兵團都是由華族人組建的,接管了印度人丟棄的軍事基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這二片地區與緬共解放區是連成一片的,當地的工農業生產也逐步進入正常發展的軌道,滿足就地後勤是沒有問題的。


    在阿薩姆邦和梅加拉亞邦,阿解陣的政策是宣布擺脫新德裏的反動統治,在解放區隻是處決惡霸地主,徹底消除反動的種性製度,向無地農民分配土地,並聘請中國專家指導農民生產。解放區的每個村莊都被嚴密地組織起來,提供基礎醫療服務並推行計劃生育。這些措施大受印度族民眾的歡迎。實際上隻要認真地規劃,並以科學的方式實施開發,富饒的阿薩姆平原可以容納多得多的人口,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阿解陣與我國簽訂了協議,每年我方允許50萬印度族移民進入藏南特區務工。阿解陣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外匯收入,也減輕了湧入根據地的無地農民的壓力。經過這些時日,阿解陣的高層充分理解了發展經濟的極端重要性,要支持一支1萬5千人的部隊決不是容易的事。他們在培養軍事幹部的同時,派遣了大批幹部到對岸的我國培訓基地學習經濟管理、城鎮管理的技能,並聘請了我國的大批專家指導各業生產。


    這樣的形勢迫使印軍總參謀部調集了大批的陸軍精銳部隊作後盾,同時改組了阿薩姆步槍隊,招募了一批印度教的狂熱份子和地主階層的人充實進去,強化了訓練,給他們裝備了精良的武器。準備一到時機,就大舉剿滅整個東北地區的反叛武裝。


    不過另一個問題也十分緊迫,那就是尼泊爾王國的局勢。自從錫金、不丹擺脫印度的控製,大批印度教極端份子試圖潛入這二國鬧事,幾乎全部在邊境地區被我武警的神槍手擊斃。他們為了泄憤,大批湧入了尼泊爾,導致尼泊爾局勢頓現緊張。下麵非常簡略地介紹一下尼泊爾的近代簡史:


    1769年,西部廓爾喀國王普裏特維·納拉揚·沙阿統一尼泊爾建沙阿王朝。1814年沙阿王朝遭英國入侵,1815年被迫與英國簽訂“塞哥裏條約”把南部1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割讓給英屬印度。


    1846年親英廓爾喀軍人忠格·巴哈杜爾·拉納發動政變,國王大權旁落。


    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獨立。


    1951年2月17日尼泊爾大會黨聯合國王迫使拉納家族交出政權。次日特裏布萬實行君主立憲。1955年3月馬亨德拉即位,1959年2月頒布第一部憲法,成立兩院製議會。在第一次大選中,大會黨獲勝組閣。


    1960年12月馬亨德拉解散議會和內閣,直接控製政府。


    1961年1月宣布禁止政黨活動。


    1962年新憲法規定尼為印度教君主國。


    1972年1月31日比蘭德拉即位。1975年加冕。


    1990年4月宣布廢除評議會製,實行多黨製。11月9日改為君主立憲製。下院中多數黨領袖為首相,在首相主持下組閣。


    由於幾十年來印度人的努力,尼泊爾這個佛教的發源地,隻剩8%的人信仰佛教了,90%的居民成了印度教徒,尼泊爾也成了印度教君主國。尼泊爾共產黨是政壇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曾經成為下院中的多數黨,由此組織了政府,不過為時很短就下台了。尼共並不氣餒,仍在尼泊爾的東部一些貧困地區組織民眾挑戰貧困,搞得很有成效,因此尼共在國內外有相當的聲譽,自然也成了印度人的眼中釘。實際上尼泊爾的印度教徒中也是矛盾非常深刻的,否則僅靠壓榨8%的佛教徒,那些上層人物也不可能過奢侈的生活。在尼泊爾還有不少當年叛逃的藏族叛匪,有些年頭還在尼中邊界生事。後來受到尼政府的嚴厲約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