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的空軍參謀部根據地麵雷達斷續的報告已知己方處於劣勢,於5:20已經命令金蘭灣、藩朗的機群出擊,那是12架蘇-30、12架蘇-27ub、48架米格-21-93。那已是越軍在南方一半的精銳了,他們決定豁出去了。它們一起飛就被我預警機搜索到,並判別出了機型。消息傳到空18師指揮部,幾個參謀都歡呼起來了,似乎看到大把的勳章向它們飛來。立即指令各參戰部隊升空殲敵。
越軍的如意算盤是以雙座的蘇-30高性能的機載雷達為蘇-27、米格-21指示目標,並擔任空中指揮的任務,這是沒有預警機時的好戰術。我軍當然熟悉這一套,作了針對性地部署。24架殲-8m直接向東高速逼近敵機,並且升到24000米的超高空,蘇-30為了充當指揮機必然要升到高空的,如果蘇-30向西南接近戰區的話,殲-8就可以從側後方的高空向它們俯衝攻擊。24架殲-7z、另外24架殲-12m和暹粒的24架殲-11升空攔截其餘敵機,加上上一波戰機還能參戰的戰機,我方在數量上仍占優勢。
先說24000米上空的殲-8m不久就被16000米高空的蘇-30發現,越軍中隊長範雄中校發現雙方並非相向而行,他們在向西偏南激進,而對方在向東偏北挺進,經過計算他們不改變方向,利用r-77增程彈的偏軸控製能力可以在極限射程擊中對方,不過由於高度差的原因120公裏的射程變成了110公裏。於是命令接近到該距離時立即發射24枚飛彈,不過他們也隻有這麽多了,為了發揮蘇-30的對地攻擊能力,還掛載了不少空地飛彈和火箭彈呢,不過每機翼尖還有2枚近程飛彈。
不過殲-8機群的指揮官羅成天中校比範雄大膽,利用高空優勢在相距120公裏時就發射了24枚pl-14b,比範雄他們早了14秒。當然是指令控製啦,不過除了隱蔽,指令控製比被動雷達導引還有一個好處是離軸角大得多,因為機載雷達不必照射目標,目標數據是由預警機傳送來的。他們不動聲色地又接近了20公裏,根據蘇-30發射的密集的鎖定雷達波估計對方也發射了遠程飛彈,並由“天眼通”根據蘇-30的雷達波來測算出目標數據。他們突然加速到2.4馬赫並轉向偏北方向,似乎要抄蘇-30的後路。
範雄一下子為難了,如果方向不變那些目標會脫離雷達照射範圍,飛彈就報廢了,而且敵機會占據後半球的最佳攻擊位置。他還不知道已經有24枚飛彈盯住他們了,原來計算飛彈以4.5馬赫速度加上目標接近1馬赫的速度,飛越90公裏的被動引導段,需要55秒。他不能放棄這個機會,經請示後,指揮部同意他們去對付殲-8機群,其餘戰機自行搜索目標,好在隻要1分鍾的時間。他命令中隊減速轉向以機載雷達咬住目標,他完全不怕對方的數量優勢,俄國教官告訴他們1架蘇-30至少可以對付8架殲-8,而且是有科學根據的。當然他也感到有點問題,教科書上殲-8隻有2馬赫的極速,升限也隻有2萬米,可是眼前的殲-8卻飛到了2萬4千米,速度也曾經達到過2.4馬赫。不過他還是相信教官的。
此時,第一輪空戰的較量已近尾聲,剩餘的幾架攻擊機在“紅蜂鳥”和殲-7z的上下夾擊下,很快被殲滅殆盡。首戰即以9:48大獲全勝。營救跳傘飛行員的戰鬥也是驚心動魄,中央突擊師組成的10支營救分隊大開殺戒,在一批q-6的配合下,那些試圖活捉我軍飛行員的越軍被殺得屍橫遍野。不但把我軍的飛行員救了回來,而且順便抓了不少越軍飛行員。此時地麵攻防戰已經全麵打響,越軍的防空陣地、炮兵陣地遭到我大批q-6的打擊,他們當然呼喊空軍的支持了。
那12架蘇-27和48架米格-21接到指揮部的通報後,在3000米的中空打開加力爭取盡快趕到戰區來截殺這些攻擊機,不過很快蘇-27就發現在80公裏外的8000米高空有24個高速運動的小目標向他們飛來,根據指令判定是超輕型戰機殲-12,指揮員命令12架米格-21爬升上去把它們殲滅。不久又發現左右翼各有大批殲-7、殲-10來夾攻,由於沒有預警機指揮,地麵雷達站又大部分被摧毀,構不成網絡,無法有效地指揮他們作戰,於是隻好各自為戰。
在低空蘇-27的雷達剛能鎖定目標,試圖發射飛彈時,突然屏幕上一片雪花,我軍eq-6採用的是針對性的幹擾,我軍對這款雷達的研究真是太深刻了,自己作了重大的改進。所以越南飛行員採取跳頻等措施也沒有用。他們還以為如此一來大家都不能用中遠程飛彈,進行近距搏殺,可以發揮他們的勇猛精神呢。
我軍戰機不但在數量、質量上占優勢,關鍵是信息上大占優勢。根據預警機指揮和提供的目標數據,在80公裏的遠處就是一批遠程飛彈交叉夾擊,並且不急於同越機近戰格鬥,而是加強兩翼的攻擊,組成一個向心攻擊的火力網。當雙方已經可以目視發現目標時(此時已是黎明了),我軍停止了幹擾,越機上的飛彈報警機已經全都發出了尖叫。此時雙方已接近到40公裏。等他們在慌亂中尋找到目標發射了中程飛彈後已經沒有時間給飛彈照射目標了,隻好指令打開彈上雷達碰運氣了,因為飛彈上的小雷達在最好的情況下,作用距離隻有20公裏。自己則作出最猛烈的機動來擺脫飛彈的追殺。
越軍的如意算盤是以雙座的蘇-30高性能的機載雷達為蘇-27、米格-21指示目標,並擔任空中指揮的任務,這是沒有預警機時的好戰術。我軍當然熟悉這一套,作了針對性地部署。24架殲-8m直接向東高速逼近敵機,並且升到24000米的超高空,蘇-30為了充當指揮機必然要升到高空的,如果蘇-30向西南接近戰區的話,殲-8就可以從側後方的高空向它們俯衝攻擊。24架殲-7z、另外24架殲-12m和暹粒的24架殲-11升空攔截其餘敵機,加上上一波戰機還能參戰的戰機,我方在數量上仍占優勢。
先說24000米上空的殲-8m不久就被16000米高空的蘇-30發現,越軍中隊長範雄中校發現雙方並非相向而行,他們在向西偏南激進,而對方在向東偏北挺進,經過計算他們不改變方向,利用r-77增程彈的偏軸控製能力可以在極限射程擊中對方,不過由於高度差的原因120公裏的射程變成了110公裏。於是命令接近到該距離時立即發射24枚飛彈,不過他們也隻有這麽多了,為了發揮蘇-30的對地攻擊能力,還掛載了不少空地飛彈和火箭彈呢,不過每機翼尖還有2枚近程飛彈。
不過殲-8機群的指揮官羅成天中校比範雄大膽,利用高空優勢在相距120公裏時就發射了24枚pl-14b,比範雄他們早了14秒。當然是指令控製啦,不過除了隱蔽,指令控製比被動雷達導引還有一個好處是離軸角大得多,因為機載雷達不必照射目標,目標數據是由預警機傳送來的。他們不動聲色地又接近了20公裏,根據蘇-30發射的密集的鎖定雷達波估計對方也發射了遠程飛彈,並由“天眼通”根據蘇-30的雷達波來測算出目標數據。他們突然加速到2.4馬赫並轉向偏北方向,似乎要抄蘇-30的後路。
範雄一下子為難了,如果方向不變那些目標會脫離雷達照射範圍,飛彈就報廢了,而且敵機會占據後半球的最佳攻擊位置。他還不知道已經有24枚飛彈盯住他們了,原來計算飛彈以4.5馬赫速度加上目標接近1馬赫的速度,飛越90公裏的被動引導段,需要55秒。他不能放棄這個機會,經請示後,指揮部同意他們去對付殲-8機群,其餘戰機自行搜索目標,好在隻要1分鍾的時間。他命令中隊減速轉向以機載雷達咬住目標,他完全不怕對方的數量優勢,俄國教官告訴他們1架蘇-30至少可以對付8架殲-8,而且是有科學根據的。當然他也感到有點問題,教科書上殲-8隻有2馬赫的極速,升限也隻有2萬米,可是眼前的殲-8卻飛到了2萬4千米,速度也曾經達到過2.4馬赫。不過他還是相信教官的。
此時,第一輪空戰的較量已近尾聲,剩餘的幾架攻擊機在“紅蜂鳥”和殲-7z的上下夾擊下,很快被殲滅殆盡。首戰即以9:48大獲全勝。營救跳傘飛行員的戰鬥也是驚心動魄,中央突擊師組成的10支營救分隊大開殺戒,在一批q-6的配合下,那些試圖活捉我軍飛行員的越軍被殺得屍橫遍野。不但把我軍的飛行員救了回來,而且順便抓了不少越軍飛行員。此時地麵攻防戰已經全麵打響,越軍的防空陣地、炮兵陣地遭到我大批q-6的打擊,他們當然呼喊空軍的支持了。
那12架蘇-27和48架米格-21接到指揮部的通報後,在3000米的中空打開加力爭取盡快趕到戰區來截殺這些攻擊機,不過很快蘇-27就發現在80公裏外的8000米高空有24個高速運動的小目標向他們飛來,根據指令判定是超輕型戰機殲-12,指揮員命令12架米格-21爬升上去把它們殲滅。不久又發現左右翼各有大批殲-7、殲-10來夾攻,由於沒有預警機指揮,地麵雷達站又大部分被摧毀,構不成網絡,無法有效地指揮他們作戰,於是隻好各自為戰。
在低空蘇-27的雷達剛能鎖定目標,試圖發射飛彈時,突然屏幕上一片雪花,我軍eq-6採用的是針對性的幹擾,我軍對這款雷達的研究真是太深刻了,自己作了重大的改進。所以越南飛行員採取跳頻等措施也沒有用。他們還以為如此一來大家都不能用中遠程飛彈,進行近距搏殺,可以發揮他們的勇猛精神呢。
我軍戰機不但在數量、質量上占優勢,關鍵是信息上大占優勢。根據預警機指揮和提供的目標數據,在80公裏的遠處就是一批遠程飛彈交叉夾擊,並且不急於同越機近戰格鬥,而是加強兩翼的攻擊,組成一個向心攻擊的火力網。當雙方已經可以目視發現目標時(此時已是黎明了),我軍停止了幹擾,越機上的飛彈報警機已經全都發出了尖叫。此時雙方已接近到40公裏。等他們在慌亂中尋找到目標發射了中程飛彈後已經沒有時間給飛彈照射目標了,隻好指令打開彈上雷達碰運氣了,因為飛彈上的小雷達在最好的情況下,作用距離隻有20公裏。自己則作出最猛烈的機動來擺脫飛彈的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