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下大軍將全方位地麵向世界,接受人們的讚賞與檢閱。
第七章 陵園探寶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使今天和今後的生活的人們清楚地了解兩千年
前的歷史和偉大成就。希望這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永遠保留下來,而不被任
何的戰爭所摧毀。
——民主德國議院代表團團長辛德曼
在始皇陵的封土上
新華社陝西分社1984 年4 月8 日訊秦始皇陵自從1974 年發現了震驚中
外的兵馬俑以來,近幾年經過秦俑考古隊的鑽探和試掘,又有新的收穫:發
現了一批被殺的秦始皇的公子、公主的陪葬墓,以及從事建陵勞役的刑徒墓
和馬廄坑,還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它給研究秦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
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本社記者王兆麟)
這個消息發出的時間,相對鑽探人員的行動和最初發現的陪葬墓、馬廄
坑而言,未免過於遲了些。故此,它所引起的關注除科學界外,並未在大多
數人中引起轟動。前來參觀秦陵、秦俑坑的人也很少知道發掘的詳情。
早在1976 年秋,秦俑三號坑被發現之後,考古隊便派程學華率領部分從
當地招收的亦工亦農的考古訓練班學員,組成一支鑽探小分隊走進秦始皇陵
園,作大規模的鑽探,以期揭開始皇陵地宮周圍埋葬於地下的所有秘密。
程學華放棄秦俑坑的發掘,扛起考古探鏟,率小分隊走進秦始皇陵園。
隨之,這裏的一切秘密也將被揭開。
最初在陵墓上築丘和植樹的陵園形式,來自春秋時代的孔子。這已被大
多數研究者所承認。在孔子之前的葬儀極為簡單,死去的人抬到野外,挖坑
埋掉,坑的上方不加封土,周圍不種樹木。有研究者認為這種葬儀是由於當
時人們的物質條件簡陋和思想方式簡單所決定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簡陋
的物質條件賦予人類一種深刻的思想內蘊,使他們相信人類來自於自然的潤
孕,最後必然再回歸到自然的懷抱。一切人為的修飾都是無益的。這種思想
正是為無數哲學家和思想家所稱道的“深刻得到了淺薄的程度”的最高思想
境界。
正可謂,由淺薄到深刻難,由深刻到淺薄則難上加難。今天的人類有多
少至死也沒悟透這個道理。
盡管殷商時代葬儀已實行棺槨和墓穴製,但仍未起陵丘。而春秋末期的
孔子之所以在父母的墓穴上築起四尺高的土丘並種植幾棵小樹,實則是因為
四處奔走,怕回來時我不到父母的墓地。而無法行施他一生為之苦苦宣教的
兩個字:禮製。這時的孔子絕對想不到他推行的禮儀收效甚微,而在陵上築
丘和植樹卻在各國風行起來,並且越演越烈,直至塗上了一層依厚的政治色
彩。
秦始皇一生討厭儒學,但唯獨在陵墓的建造上沒有拒絕孔子最先創立的
在陵上封土植樹的禮製,並把它加以發展而係統化,建造了規模龐大格局完
整的陵墓陵園機構,從而開創了歷代帝王在陵墓建製上的先河。
據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記載,秦始皇在13 歲剛剛登上國王寶座時,他的陵
園建造工程便隨之開始。建造人數最多時達70 萬人之多,直到他死亡並葬入
地宮後,陵園的工程尚未全部完成,前後修建達39 年,其規模之龐大、建築
之豪華可想而知。遺憾的是,伴隨著秦始皇的屍骨走入地下迷宮,我們的大
秦帝國也已是日薄西山,隻有靠慘澹的光輝來照耀這塊黃色土地了。
公元前207 年9 月,起義軍將領劉邦率領軍隊攻克了函穀關,直撲秦國
都城鹹陽。這時秦始皇已命喪3 年,其子胡亥也被丞相趙高所殺,帝國古船
隻有靠秦始皇的孫子秦王子嬰獨自支撐,作最後的航行。
劉邦率大軍兵臨城下,子嬰大驚失色。秦帝國的現狀使他清楚地認識到
已經徹底走向沉淪。既不能出戰,也無力守護,唯一的選擇就是開城投降。
年輕的子嬰乘著白馬素車,以繩套頸,手捧傳國玉璽,滿麵淚痕來到劉
邦跟前屈膝下跪,俯首請降。劉邦麵對這位隻做了46 天皇帝的秦王,冷笑幾
聲,命部下收起王璽、兵符和節杖,並把子嬰看押起來,揮軍攻城而入。
至此,秦始皇東征西討所創造的偉業,僅在世上存活了15 年就煙消雲散
了。大秦帝國隕落了。
劉邦進入鹹陽,遍召當地豪傑長春,公開宣布自己的政見:現與諸位父
老約法三章:凡殺人者死,傷人乃盜抵罪,其它秦時等法全部廢除。
劉邦引軍離開鹹陽還駐霸上,不久項羽率大軍趕來。進入鹹陽後,竟在
一天之內就將秦國皇親800 餘人連同4000 名文武官員全部殺死。秦王子嬰也
被項羽親自用方天畫戟紮入胸腹扔到街 心而絕氣斃命。隨後, 8000 江東
子弟兵潮水般湧入秦宮,將財寶、美女搶劫一空後,一把大火又將包括阿房
宮內的宮殿、樓閣 燒為一片廢墟。這支以復仇為目的的軍隊,在東返路過秦
第七章 陵園探寶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使今天和今後的生活的人們清楚地了解兩千年
前的歷史和偉大成就。希望這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永遠保留下來,而不被任
何的戰爭所摧毀。
——民主德國議院代表團團長辛德曼
在始皇陵的封土上
新華社陝西分社1984 年4 月8 日訊秦始皇陵自從1974 年發現了震驚中
外的兵馬俑以來,近幾年經過秦俑考古隊的鑽探和試掘,又有新的收穫:發
現了一批被殺的秦始皇的公子、公主的陪葬墓,以及從事建陵勞役的刑徒墓
和馬廄坑,還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它給研究秦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
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本社記者王兆麟)
這個消息發出的時間,相對鑽探人員的行動和最初發現的陪葬墓、馬廄
坑而言,未免過於遲了些。故此,它所引起的關注除科學界外,並未在大多
數人中引起轟動。前來參觀秦陵、秦俑坑的人也很少知道發掘的詳情。
早在1976 年秋,秦俑三號坑被發現之後,考古隊便派程學華率領部分從
當地招收的亦工亦農的考古訓練班學員,組成一支鑽探小分隊走進秦始皇陵
園,作大規模的鑽探,以期揭開始皇陵地宮周圍埋葬於地下的所有秘密。
程學華放棄秦俑坑的發掘,扛起考古探鏟,率小分隊走進秦始皇陵園。
隨之,這裏的一切秘密也將被揭開。
最初在陵墓上築丘和植樹的陵園形式,來自春秋時代的孔子。這已被大
多數研究者所承認。在孔子之前的葬儀極為簡單,死去的人抬到野外,挖坑
埋掉,坑的上方不加封土,周圍不種樹木。有研究者認為這種葬儀是由於當
時人們的物質條件簡陋和思想方式簡單所決定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簡陋
的物質條件賦予人類一種深刻的思想內蘊,使他們相信人類來自於自然的潤
孕,最後必然再回歸到自然的懷抱。一切人為的修飾都是無益的。這種思想
正是為無數哲學家和思想家所稱道的“深刻得到了淺薄的程度”的最高思想
境界。
正可謂,由淺薄到深刻難,由深刻到淺薄則難上加難。今天的人類有多
少至死也沒悟透這個道理。
盡管殷商時代葬儀已實行棺槨和墓穴製,但仍未起陵丘。而春秋末期的
孔子之所以在父母的墓穴上築起四尺高的土丘並種植幾棵小樹,實則是因為
四處奔走,怕回來時我不到父母的墓地。而無法行施他一生為之苦苦宣教的
兩個字:禮製。這時的孔子絕對想不到他推行的禮儀收效甚微,而在陵上築
丘和植樹卻在各國風行起來,並且越演越烈,直至塗上了一層依厚的政治色
彩。
秦始皇一生討厭儒學,但唯獨在陵墓的建造上沒有拒絕孔子最先創立的
在陵上封土植樹的禮製,並把它加以發展而係統化,建造了規模龐大格局完
整的陵墓陵園機構,從而開創了歷代帝王在陵墓建製上的先河。
據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記載,秦始皇在13 歲剛剛登上國王寶座時,他的陵
園建造工程便隨之開始。建造人數最多時達70 萬人之多,直到他死亡並葬入
地宮後,陵園的工程尚未全部完成,前後修建達39 年,其規模之龐大、建築
之豪華可想而知。遺憾的是,伴隨著秦始皇的屍骨走入地下迷宮,我們的大
秦帝國也已是日薄西山,隻有靠慘澹的光輝來照耀這塊黃色土地了。
公元前207 年9 月,起義軍將領劉邦率領軍隊攻克了函穀關,直撲秦國
都城鹹陽。這時秦始皇已命喪3 年,其子胡亥也被丞相趙高所殺,帝國古船
隻有靠秦始皇的孫子秦王子嬰獨自支撐,作最後的航行。
劉邦率大軍兵臨城下,子嬰大驚失色。秦帝國的現狀使他清楚地認識到
已經徹底走向沉淪。既不能出戰,也無力守護,唯一的選擇就是開城投降。
年輕的子嬰乘著白馬素車,以繩套頸,手捧傳國玉璽,滿麵淚痕來到劉
邦跟前屈膝下跪,俯首請降。劉邦麵對這位隻做了46 天皇帝的秦王,冷笑幾
聲,命部下收起王璽、兵符和節杖,並把子嬰看押起來,揮軍攻城而入。
至此,秦始皇東征西討所創造的偉業,僅在世上存活了15 年就煙消雲散
了。大秦帝國隕落了。
劉邦進入鹹陽,遍召當地豪傑長春,公開宣布自己的政見:現與諸位父
老約法三章:凡殺人者死,傷人乃盜抵罪,其它秦時等法全部廢除。
劉邦引軍離開鹹陽還駐霸上,不久項羽率大軍趕來。進入鹹陽後,竟在
一天之內就將秦國皇親800 餘人連同4000 名文武官員全部殺死。秦王子嬰也
被項羽親自用方天畫戟紮入胸腹扔到街 心而絕氣斃命。隨後, 8000 江東
子弟兵潮水般湧入秦宮,將財寶、美女搶劫一空後,一把大火又將包括阿房
宮內的宮殿、樓閣 燒為一片廢墟。這支以復仇為目的的軍隊,在東返路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