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下大軍的誘惑,毅然來到驪山腳下的秦俑發掘工地,他向世界宣布:“世
界上已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不看金字塔不算真
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世界第八大奇蹟,由此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代名詞。
美國人的怪招
本來,美國人依靠《國家地理》雜誌,將秦俑軍陣及始皇陵地宮的情況
全麵推向世界,那麽,關於秦俑的出現應當列為世界第幾大奇蹟的問題,似
乎也應由處在霸主地位的美國人來定。可沒有想到法國前總理席哈克捷足先
登,對秦俑毫不推讓地作了第八大奇蹟的命名,這顯然是有點對霸主不尊重
的味道。美國人自然要爭回這個麵子。
1979 年4 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飛抵中國北京,在短暫的小住後,即
趕到秦俑工地現場。麵對這支氣勢恢宏的秦代大軍,他作出了“這是世界上
獨一無二的奇蹟”的結論。
法國前總理席哈克受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挑戰。關於秦兵馬俑是
世界第幾奇蹟的命名問題,由此展開了喋喋不休的論爭。
在基辛格回國不到4 個月的1979 年7 月,美國參議員傑克遜又來到了秦
俑發掘現場。他潑墨揮毫,瀟灑地在留言簿上留言:“太好了!一周前我看
了埃及金字塔,今天又看到了中國的秦俑,兩者都有悠久的歷史。”這段留
言實際上是法國前總理席哈克的思想和論斷的延續。可惜他沒有沿這種思想
脈絡延伸下去。隨著傑克遜手中那支筆的不斷顫動,一行文字又展現出來:
“獅身人麵像隻有一件,秦兵馬俑卻千姿百態,成千上萬,威武壯觀,耐人
尋味。”
語出驚人,出乎意料。就在傑克遜微笑著放下毛筆的剎那間,他內心的
真實用意已明白無誤地表述出來了。
傑克遜尚未離開中國, 1979 年8 月29 日,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又來到
秦俑發掘工地。他仍不放心地對基辛格和傑克遜提出的論點作了總結性的補
充:“這才是真正的奇蹟,全世界人民都應到這裏看一看。”
既然秦俑才是真正的奇蹟,那麽其它七大奇蹟無疑是虛假和蒙人的。以
此推演,席哈克所排列的“第八大奇蹟”無法成立,自然是不攻自破。蒙代
爾把美國人的用意推上了極至,秦兵馬俑的身價也隨之升入頂峰。
蒙代爾之所以把秦俑看作是“真正的奇蹟”,除了他在政治上的考慮外,
顯然已經透過兵馬俑軍陣龐大、恢宏的表層,洞察到了潛藏在軍陣中的深邃
內含和無窮奧妙,領悟到研究這部活著的《孫子兵法》,對未來戰爭可能產
生的影響和對美國軍隊的益處。實際上,蒙代爾是站在一個政治家和軍事戰
略家的雙重角度上來看待秦俑和評價秦俑的。或者說,他更偏重於軍事上的
觀察和感悟才作出如此結論。
既然秦俑軍陣的內在奧秘,在所有前來參觀的外國人中最先被美國人所
感知,那麽,他們就不會放過研讀這部活著的《孫子兵法》的任何機會。所
以,繼副總統蒙代爾之後,美國的卡特、裏根、尼克森三位在任或卸任總統
都前後來到秦俑博物館參觀。與此同時,美國陸、海、空三軍的數十名高級
將領,分別前來,對秦俑軍陣作出詳細地考察和研究。幾乎每一位國防部長
和國防大學校長,都要到秦俑館對這支軍陣的布局和戰略戰術思想作深入的
研究和適當的借鑑,把秦俑軍陣的思想精髓應用到美國國防力量布署和高級
將領的教學之中。為徹底吃透秦俑軍陣戰術精神,美國人不惜破費大量金錢,
於1986 年3 月,幹脆讓空軍少將克裏斯?迪維率領空軍本部、海軍陸戰隊組
成的一個龐大的訓練觀察團,前來秦俑博物館參觀、考察。如此之氣度,是
當今世界任何其它國家所難以做到的。
當然,極度聰明的美國人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所有在中國秦俑博物館
考察所造成的經濟消耗,都將在未來的戰爭中加倍地撈回。這個寶他們是押
準了。
當我首次穿過披著皚皚白雪的黃土高坡,來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采
訪時,海灣戰爭的炮火正在引起世界的極大關注。透過朦朧的硝煙,人們都
在對這場幾十年後仍將意義非常的世紀末之戰,作出各自的判斷和推測:伊
拉克與美國,薩達姆與布希,到底誰勝誰負?即使參觀的人們麵對這支秦代
的地下大軍,在觀賞之餘也不時地議論著海灣戰爭的局勢。也許,置身於這
彎弓執劍、駕車騎馬的兵馬俑前,人們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氣氛,更能想到海
灣戰爭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戰略戰術與古代戰爭的相同與差異之處。在秦俑
館採訪的日日夜夜,我在密切關注著海灣戰況的同時,也在思考著縈繞在心
中的一個問題:美國人不惜錢財對秦俑軍陣以及這部活著的《孫子兵法》苦
界上已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不看金字塔不算真
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世界第八大奇蹟,由此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代名詞。
美國人的怪招
本來,美國人依靠《國家地理》雜誌,將秦俑軍陣及始皇陵地宮的情況
全麵推向世界,那麽,關於秦俑的出現應當列為世界第幾大奇蹟的問題,似
乎也應由處在霸主地位的美國人來定。可沒有想到法國前總理席哈克捷足先
登,對秦俑毫不推讓地作了第八大奇蹟的命名,這顯然是有點對霸主不尊重
的味道。美國人自然要爭回這個麵子。
1979 年4 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飛抵中國北京,在短暫的小住後,即
趕到秦俑工地現場。麵對這支氣勢恢宏的秦代大軍,他作出了“這是世界上
獨一無二的奇蹟”的結論。
法國前總理席哈克受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挑戰。關於秦兵馬俑是
世界第幾奇蹟的命名問題,由此展開了喋喋不休的論爭。
在基辛格回國不到4 個月的1979 年7 月,美國參議員傑克遜又來到了秦
俑發掘現場。他潑墨揮毫,瀟灑地在留言簿上留言:“太好了!一周前我看
了埃及金字塔,今天又看到了中國的秦俑,兩者都有悠久的歷史。”這段留
言實際上是法國前總理席哈克的思想和論斷的延續。可惜他沒有沿這種思想
脈絡延伸下去。隨著傑克遜手中那支筆的不斷顫動,一行文字又展現出來:
“獅身人麵像隻有一件,秦兵馬俑卻千姿百態,成千上萬,威武壯觀,耐人
尋味。”
語出驚人,出乎意料。就在傑克遜微笑著放下毛筆的剎那間,他內心的
真實用意已明白無誤地表述出來了。
傑克遜尚未離開中國, 1979 年8 月29 日,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又來到
秦俑發掘工地。他仍不放心地對基辛格和傑克遜提出的論點作了總結性的補
充:“這才是真正的奇蹟,全世界人民都應到這裏看一看。”
既然秦俑才是真正的奇蹟,那麽其它七大奇蹟無疑是虛假和蒙人的。以
此推演,席哈克所排列的“第八大奇蹟”無法成立,自然是不攻自破。蒙代
爾把美國人的用意推上了極至,秦兵馬俑的身價也隨之升入頂峰。
蒙代爾之所以把秦俑看作是“真正的奇蹟”,除了他在政治上的考慮外,
顯然已經透過兵馬俑軍陣龐大、恢宏的表層,洞察到了潛藏在軍陣中的深邃
內含和無窮奧妙,領悟到研究這部活著的《孫子兵法》,對未來戰爭可能產
生的影響和對美國軍隊的益處。實際上,蒙代爾是站在一個政治家和軍事戰
略家的雙重角度上來看待秦俑和評價秦俑的。或者說,他更偏重於軍事上的
觀察和感悟才作出如此結論。
既然秦俑軍陣的內在奧秘,在所有前來參觀的外國人中最先被美國人所
感知,那麽,他們就不會放過研讀這部活著的《孫子兵法》的任何機會。所
以,繼副總統蒙代爾之後,美國的卡特、裏根、尼克森三位在任或卸任總統
都前後來到秦俑博物館參觀。與此同時,美國陸、海、空三軍的數十名高級
將領,分別前來,對秦俑軍陣作出詳細地考察和研究。幾乎每一位國防部長
和國防大學校長,都要到秦俑館對這支軍陣的布局和戰略戰術思想作深入的
研究和適當的借鑑,把秦俑軍陣的思想精髓應用到美國國防力量布署和高級
將領的教學之中。為徹底吃透秦俑軍陣戰術精神,美國人不惜破費大量金錢,
於1986 年3 月,幹脆讓空軍少將克裏斯?迪維率領空軍本部、海軍陸戰隊組
成的一個龐大的訓練觀察團,前來秦俑博物館參觀、考察。如此之氣度,是
當今世界任何其它國家所難以做到的。
當然,極度聰明的美國人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所有在中國秦俑博物館
考察所造成的經濟消耗,都將在未來的戰爭中加倍地撈回。這個寶他們是押
準了。
當我首次穿過披著皚皚白雪的黃土高坡,來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采
訪時,海灣戰爭的炮火正在引起世界的極大關注。透過朦朧的硝煙,人們都
在對這場幾十年後仍將意義非常的世紀末之戰,作出各自的判斷和推測:伊
拉克與美國,薩達姆與布希,到底誰勝誰負?即使參觀的人們麵對這支秦代
的地下大軍,在觀賞之餘也不時地議論著海灣戰爭的局勢。也許,置身於這
彎弓執劍、駕車騎馬的兵馬俑前,人們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氣氛,更能想到海
灣戰爭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戰略戰術與古代戰爭的相同與差異之處。在秦俑
館採訪的日日夜夜,我在密切關注著海灣戰況的同時,也在思考著縈繞在心
中的一個問題:美國人不惜錢財對秦俑軍陣以及這部活著的《孫子兵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