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而且處在羅馬軍隊的背後,勝利的前景已向他們展現開來。
漢尼跋率領大軍尖刀一樣直插羅馬的心髒。羅馬見這支恍若從天而降的
神軍從背後猛撲過來,立即組織國內的軍隊進行抵抗。自小受到嚴格訓練的
漢尼跋,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指揮部下將羅馬軍一次次擊潰。漢尼跋抓住戰機
率大軍在羅馬國土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羅馬軍隊節節敗退,大片國土俱
喪。直到公元前216 年8 月3 日,羅馬人才在暫短的喘息之後,得以在意大
利南部阿費多斯河口的康尼平原上擺下陣勢,與漢尼跋作決定性的一戰。
羅馬軍聯合各同盟諸侯的步兵八萬人,另有騎兵六千餘眾。而漢尼跋此
時隻有不足四萬步兵和一萬騎兵。從兵力上看,漢尼 跋顯然
處於劣勢,更為重要的是沒有兵源的補給。
兩支大軍擺開陣勢,間距數公裏,坦蕩無垠的康尼大平原上,暖風徐動、
野花飄香,燦爛的陽光照耀著碧綠的草蔓,火獾在草蔓中流星般四散,整個
康尼平原越發壯美秀麗。
羅馬大軍的右翼由帕爾魯斯指揮,中央正麵軍由前執政官凱朱奴斯指
揮,左翼則是法魯將軍指揮。其軍陣布局為:
左右兩翼均為雙層長橫式陣形,每一層六排步兵。後列是中央軍,由十
二排步兵組成。他們的陣法很明顯,是以其兩倍的優勢兵力主攻漢尼跋的中
央正麵,為銳形陣法。
漢尼跋縱身馬上,巡視羅馬軍的陣形,躊躇了很久。隨後他猛地調轉馬
頭,大聲向部將下令:把中央正麵部隊迅速調整為梯形,突出於兩翼,並成
為一列橫隊展開。
漢尼跋所採取的陣形為“斜陣法”。在當時,這是兵法史上劃時代的布
陣方法。在此之前希臘將軍艾帕倫達斯曾用此陣法在烏克特拉大敗常勝軍斯
巴達。自小接受軍事訓練的漢尼跋自然通曉希臘時代的兵法。因此,他在這
廣闊的康尼平原上,作出了驚人的傑出表演:
他高喊著:“我指揮梯形正麵!”同時把兩翼的重裝騎兵分別交給其弟
和波米卡爾指揮。
當他揮舞戰刀,策動中央軍急速突出,而羅馬軍的中央正麵也在向前運
動時,漢尼跋的左翼重裝騎兵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羅馬軍的右翼撞來,並迅
速向羅馬中央軍背後包剿,瞬間已達羅馬軍左翼的背後。形成了巨大的包圍
圈。由於漢尼跋的梯形正麵呈鐵椎狀插入羅馬軍正麵,敵軍兩翼在他的騎兵
包圍中又來不及合擊,結果羅馬軍的中央被穿透,兩翼被騎兵席捲掃蕩,主
腦失去指揮能力而陷入全麵的混亂之中。羅馬大軍當場陣亡七萬人,剩下的
一萬全部被俘。
這便是留傳萬世的典型的以少勝多的“康尼之役”。漢尼跋為此在世界
軍事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聲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總參謀長休利芬元帥所擬定的著名的“作戰一
號”計劃,便是繼承漢尼跋的包圍殲滅戰術思想,在他的計劃中,對法、俄
兩軍的正麵作戰,特別加強左翼的戰鬥力,和中央正麵軍呈夾擊之勢,致以
全麵包圍,將敵人粉碎。這個完全師法於“康尼之役”的戰法,曾使法、俄
兩軍大規模潰敗。
“康尼之役”,完全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軍陣陣法和戰術的西方版本。
東西方形成的這種共同的戰略戰術,讓後人無法不為之感嘆。
然而,漢尼跋的好運隨著“康尼之役”的結束而一去不復返了。羅馬人
決定採取持久的拖延、牽製、消耗戰術,把漢尼跋這頭雄獅困死。同時讓另
一條戰線上的軍隊直接進攻西班牙,以迫使漢尼跋後撤。
麵對軍隊疲憊、勞累、補給不足的困難,漢尼跋心急如焚,這時,西班
牙被羅馬另一條戰線上的羅馬軍隊攻陷,迦太基政府遭到巨大威脅,漢尼跋
思前顧後,不得不率軍返回故國。盡管他的軍隊已迫近距羅馬城隻有八公裏
的地方。
公元前202 年,也就是漢尼跋回到故國的第二年。年輕的羅馬將領西庇
阿率軍進入迦太基。漢尼跋立即組織軍隊在查瑪地區同西庇阿軍隊進行了他
有生以來規模最大的決戰,也是最後的一次決戰。深秋的查瑪戰場,狂風怒
吼,塵土飛揚,使這片無水、無山、無人煙的不毛之地越發顯得悲壯淒涼。
這是蒼天向漢尼跋最先發出的不測的警告,可惜他沒有察覺。
威名赫赫的漢尼跋依然擺開了同康尼平原上相似的陣法。有所不同的是
大軍的前方安置了80 頭兇猛的戰象。
兩軍勢力相當,步騎均為三萬人。漢尼跋信心十足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軍
隊,發出了攻擊的號令。交戰開始了。
此時的漢尼跋沒有想到年輕的羅馬軍將領西庇阿,在徹底地研究了他的
陣法之後,又以驚人的才華擬訂了使他慘敗的神奇對策。80 頭戰象挾起了死
神,以萬鈞雷霆之勢向羅馬軍隊撲來。隨之左翼的鐵騎也馳入敵陣。
漢尼跋率領大軍尖刀一樣直插羅馬的心髒。羅馬見這支恍若從天而降的
神軍從背後猛撲過來,立即組織國內的軍隊進行抵抗。自小受到嚴格訓練的
漢尼跋,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指揮部下將羅馬軍一次次擊潰。漢尼跋抓住戰機
率大軍在羅馬國土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羅馬軍隊節節敗退,大片國土俱
喪。直到公元前216 年8 月3 日,羅馬人才在暫短的喘息之後,得以在意大
利南部阿費多斯河口的康尼平原上擺下陣勢,與漢尼跋作決定性的一戰。
羅馬軍聯合各同盟諸侯的步兵八萬人,另有騎兵六千餘眾。而漢尼跋此
時隻有不足四萬步兵和一萬騎兵。從兵力上看,漢尼 跋顯然
處於劣勢,更為重要的是沒有兵源的補給。
兩支大軍擺開陣勢,間距數公裏,坦蕩無垠的康尼大平原上,暖風徐動、
野花飄香,燦爛的陽光照耀著碧綠的草蔓,火獾在草蔓中流星般四散,整個
康尼平原越發壯美秀麗。
羅馬大軍的右翼由帕爾魯斯指揮,中央正麵軍由前執政官凱朱奴斯指
揮,左翼則是法魯將軍指揮。其軍陣布局為:
左右兩翼均為雙層長橫式陣形,每一層六排步兵。後列是中央軍,由十
二排步兵組成。他們的陣法很明顯,是以其兩倍的優勢兵力主攻漢尼跋的中
央正麵,為銳形陣法。
漢尼跋縱身馬上,巡視羅馬軍的陣形,躊躇了很久。隨後他猛地調轉馬
頭,大聲向部將下令:把中央正麵部隊迅速調整為梯形,突出於兩翼,並成
為一列橫隊展開。
漢尼跋所採取的陣形為“斜陣法”。在當時,這是兵法史上劃時代的布
陣方法。在此之前希臘將軍艾帕倫達斯曾用此陣法在烏克特拉大敗常勝軍斯
巴達。自小接受軍事訓練的漢尼跋自然通曉希臘時代的兵法。因此,他在這
廣闊的康尼平原上,作出了驚人的傑出表演:
他高喊著:“我指揮梯形正麵!”同時把兩翼的重裝騎兵分別交給其弟
和波米卡爾指揮。
當他揮舞戰刀,策動中央軍急速突出,而羅馬軍的中央正麵也在向前運
動時,漢尼跋的左翼重裝騎兵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羅馬軍的右翼撞來,並迅
速向羅馬中央軍背後包剿,瞬間已達羅馬軍左翼的背後。形成了巨大的包圍
圈。由於漢尼跋的梯形正麵呈鐵椎狀插入羅馬軍正麵,敵軍兩翼在他的騎兵
包圍中又來不及合擊,結果羅馬軍的中央被穿透,兩翼被騎兵席捲掃蕩,主
腦失去指揮能力而陷入全麵的混亂之中。羅馬大軍當場陣亡七萬人,剩下的
一萬全部被俘。
這便是留傳萬世的典型的以少勝多的“康尼之役”。漢尼跋為此在世界
軍事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聲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總參謀長休利芬元帥所擬定的著名的“作戰一
號”計劃,便是繼承漢尼跋的包圍殲滅戰術思想,在他的計劃中,對法、俄
兩軍的正麵作戰,特別加強左翼的戰鬥力,和中央正麵軍呈夾擊之勢,致以
全麵包圍,將敵人粉碎。這個完全師法於“康尼之役”的戰法,曾使法、俄
兩軍大規模潰敗。
“康尼之役”,完全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軍陣陣法和戰術的西方版本。
東西方形成的這種共同的戰略戰術,讓後人無法不為之感嘆。
然而,漢尼跋的好運隨著“康尼之役”的結束而一去不復返了。羅馬人
決定採取持久的拖延、牽製、消耗戰術,把漢尼跋這頭雄獅困死。同時讓另
一條戰線上的軍隊直接進攻西班牙,以迫使漢尼跋後撤。
麵對軍隊疲憊、勞累、補給不足的困難,漢尼跋心急如焚,這時,西班
牙被羅馬另一條戰線上的羅馬軍隊攻陷,迦太基政府遭到巨大威脅,漢尼跋
思前顧後,不得不率軍返回故國。盡管他的軍隊已迫近距羅馬城隻有八公裏
的地方。
公元前202 年,也就是漢尼跋回到故國的第二年。年輕的羅馬將領西庇
阿率軍進入迦太基。漢尼跋立即組織軍隊在查瑪地區同西庇阿軍隊進行了他
有生以來規模最大的決戰,也是最後的一次決戰。深秋的查瑪戰場,狂風怒
吼,塵土飛揚,使這片無水、無山、無人煙的不毛之地越發顯得悲壯淒涼。
這是蒼天向漢尼跋最先發出的不測的警告,可惜他沒有察覺。
威名赫赫的漢尼跋依然擺開了同康尼平原上相似的陣法。有所不同的是
大軍的前方安置了80 頭兇猛的戰象。
兩軍勢力相當,步騎均為三萬人。漢尼跋信心十足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軍
隊,發出了攻擊的號令。交戰開始了。
此時的漢尼跋沒有想到年輕的羅馬軍將領西庇阿,在徹底地研究了他的
陣法之後,又以驚人的才華擬訂了使他慘敗的神奇對策。80 頭戰象挾起了死
神,以萬鈞雷霆之勢向羅馬軍隊撲來。隨之左翼的鐵騎也馳入敵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