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才敢對麵前的陶俑作出大膽的結論。
藺安穩以記者職業的獨特敏感和根據他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去西楊村作
了深入調查了解後,寫出一篇最終改變了這支地下軍隊命運的文章:
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陝西省臨潼縣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體高
1.68 米左右,身穿軍服,手持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實形象塑造的。像
這種同真人一樣的立俑,還是第一次發現。
秦始皇陵周圍以前曾出土過陶俑,但都是一些體積不大的跪俑。像這種
真人一樣的立俑,其珍貴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
中國,而秦代士兵的形象,歷史上未有記載。這批武士俑是今年三、四月間,
當地公社社員打井時無意發現的。從出土情況推測,當時陶俑上麵蓋有房屋,
後來被項羽焚毀,房屋倒塌,埋藏了兩千多年。這批文物由臨潼縣文化館負
責清理髮掘,至今隻清理了一部分。因為夏收,發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秦始皇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並沒有得到妥善保護。生產隊
隨意在陵園掘土挖坑,開荒種地。出土文物中的金屬製品,有的竟被當作廢
銅爛鐵銷毀掉,一些石製、陶製物品則被拋來拋去,實在令人心痛和不安。
(新華社記者藺安穩)1974 年6 月24 日,藺安穩回到北京,將文章修
改後交於《人民日報》。出於某種考慮,人民日報沒有公開登載這篇報導,
而是把它刊登在內部編印的《情況彙編》上。這篇文章,是關於秦始皇陵兵
馬傭發現情況的第一次文字報導。內參稿印發後,立即引起毛澤東、周恩來
等中央領導同誌的重視。6 月30 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同誌對此文
作了批示:
建議請文物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
物。
隨著內參與批示的麵世,世界第八奇蹟穿透兩千年歲月的塵封,終於在
東方閃爍出它最初的光輝了。
歷史的信息
據考古學家論證:秦始皇陵周圍共埋藏形狀不同的陶俑萬餘件,陶馬近
千匹。這樣一支浩大的地下俑群,千百年來是否向人類傳遞過信息?這歷史
的音訊是怎樣傳出,又是如何消失的?
歷代王朝編纂的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一切故事都來自於民間——訊
息之一:
明崇禎17 年(公元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後,親率大軍東渡黃
河,直上北京。多爾袞帶領數十萬八旗子弟進駐山海關以東的茫茫雪原,虎
視眈眈翹首西望。大明帝國已走到了它的盡頭,向歷史的死海沉去。
由於戰禍連綿,驪山腳下難民雲集。西楊村自然添了不少逃難的百姓。
依然是春旱無雨,村中僅有的一口井已不能滿足眾人的需要。於是,難
民們便組織起來,到村南的荒灘上掘井取水。
一切都極為順利,僅三天時間,井下已冒出清冽的泉水。然而,一夜之
間,井水又流失得不能倒桶提取(考古人員今天判斷,井水是流入了陶俑坑)。
眾人見狀,無不稱奇。
有一青年找來繩子掛在腰上,下井查看。當井上的人們急著要得知緣由
時,卻意外地聽到了井下一聲恐怖的慘叫,隨後再無聲息傳出。人們趕快把
青年拉上來時,隻見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忙亂中,人們將青年抬回村
中,用薑湯灌醒,他卻隻能用手比劃,說不清是何緣故。
一大膽的漢子提刀重新下井,探看究竟。由於眼睛一時不能適應井底的
灰暗陰森,大漢便以手摸壁,四處察看,發現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層。
正在這時,隻聽身後嘩啦一聲響動,大漢打個寒戰,急轉身,隻見一塊
井壁塌陷下來,隨之出現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洞口處站著一個張牙舞爪的
怪物,晃蕩著似在向他走來。
大漢本能地舉刀砍去,隨即向井上發出呼救。當他被拉出井口時,已麵
如土色,昏倒在地。
消息傳開,無人再敢下井探尋。西楊村一位老秀才遍查歷史古典,終於
找到了“不宜動土”的根據。這口謎一樣的井隨之填平。
老秀才為讓後人牢記“不宜動土”的緣由,特地用“筆記”形式記載了
事件的詳情: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七,民於村外掘井,三日,乃水出。是夜,則水
失而不得倒桶。眾人見狀,無不稱奇。一後生縋井而下,隨恐嚎而昏厥。薑
湯灌之,後生乃不知井下何者也。另有壯士提刀復入其井,壁塌,見一怪物
如真人,咄咄作噬人狀。士駭極,舉刀砍之。怪物乃不倒。村人聞呼將士提
出,士乃久昏不醒。吾聞之,告不宜動土也,復平之。嗚呼,國之將亡,必
有妖孽滋生,是以記之,以醒後世者也。
老秀才這“不宜動土”的理論,盡管沒有讓後人醒悟,並停止在這裏的
藺安穩以記者職業的獨特敏感和根據他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去西楊村作
了深入調查了解後,寫出一篇最終改變了這支地下軍隊命運的文章:
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陝西省臨潼縣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體高
1.68 米左右,身穿軍服,手持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實形象塑造的。像
這種同真人一樣的立俑,還是第一次發現。
秦始皇陵周圍以前曾出土過陶俑,但都是一些體積不大的跪俑。像這種
真人一樣的立俑,其珍貴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
中國,而秦代士兵的形象,歷史上未有記載。這批武士俑是今年三、四月間,
當地公社社員打井時無意發現的。從出土情況推測,當時陶俑上麵蓋有房屋,
後來被項羽焚毀,房屋倒塌,埋藏了兩千多年。這批文物由臨潼縣文化館負
責清理髮掘,至今隻清理了一部分。因為夏收,發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秦始皇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並沒有得到妥善保護。生產隊
隨意在陵園掘土挖坑,開荒種地。出土文物中的金屬製品,有的竟被當作廢
銅爛鐵銷毀掉,一些石製、陶製物品則被拋來拋去,實在令人心痛和不安。
(新華社記者藺安穩)1974 年6 月24 日,藺安穩回到北京,將文章修
改後交於《人民日報》。出於某種考慮,人民日報沒有公開登載這篇報導,
而是把它刊登在內部編印的《情況彙編》上。這篇文章,是關於秦始皇陵兵
馬傭發現情況的第一次文字報導。內參稿印發後,立即引起毛澤東、周恩來
等中央領導同誌的重視。6 月30 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同誌對此文
作了批示:
建議請文物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
物。
隨著內參與批示的麵世,世界第八奇蹟穿透兩千年歲月的塵封,終於在
東方閃爍出它最初的光輝了。
歷史的信息
據考古學家論證:秦始皇陵周圍共埋藏形狀不同的陶俑萬餘件,陶馬近
千匹。這樣一支浩大的地下俑群,千百年來是否向人類傳遞過信息?這歷史
的音訊是怎樣傳出,又是如何消失的?
歷代王朝編纂的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一切故事都來自於民間——訊
息之一:
明崇禎17 年(公元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後,親率大軍東渡黃
河,直上北京。多爾袞帶領數十萬八旗子弟進駐山海關以東的茫茫雪原,虎
視眈眈翹首西望。大明帝國已走到了它的盡頭,向歷史的死海沉去。
由於戰禍連綿,驪山腳下難民雲集。西楊村自然添了不少逃難的百姓。
依然是春旱無雨,村中僅有的一口井已不能滿足眾人的需要。於是,難
民們便組織起來,到村南的荒灘上掘井取水。
一切都極為順利,僅三天時間,井下已冒出清冽的泉水。然而,一夜之
間,井水又流失得不能倒桶提取(考古人員今天判斷,井水是流入了陶俑坑)。
眾人見狀,無不稱奇。
有一青年找來繩子掛在腰上,下井查看。當井上的人們急著要得知緣由
時,卻意外地聽到了井下一聲恐怖的慘叫,隨後再無聲息傳出。人們趕快把
青年拉上來時,隻見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忙亂中,人們將青年抬回村
中,用薑湯灌醒,他卻隻能用手比劃,說不清是何緣故。
一大膽的漢子提刀重新下井,探看究竟。由於眼睛一時不能適應井底的
灰暗陰森,大漢便以手摸壁,四處察看,發現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層。
正在這時,隻聽身後嘩啦一聲響動,大漢打個寒戰,急轉身,隻見一塊
井壁塌陷下來,隨之出現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洞口處站著一個張牙舞爪的
怪物,晃蕩著似在向他走來。
大漢本能地舉刀砍去,隨即向井上發出呼救。當他被拉出井口時,已麵
如土色,昏倒在地。
消息傳開,無人再敢下井探尋。西楊村一位老秀才遍查歷史古典,終於
找到了“不宜動土”的根據。這口謎一樣的井隨之填平。
老秀才為讓後人牢記“不宜動土”的緣由,特地用“筆記”形式記載了
事件的詳情: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七,民於村外掘井,三日,乃水出。是夜,則水
失而不得倒桶。眾人見狀,無不稱奇。一後生縋井而下,隨恐嚎而昏厥。薑
湯灌之,後生乃不知井下何者也。另有壯士提刀復入其井,壁塌,見一怪物
如真人,咄咄作噬人狀。士駭極,舉刀砍之。怪物乃不倒。村人聞呼將士提
出,士乃久昏不醒。吾聞之,告不宜動土也,復平之。嗚呼,國之將亡,必
有妖孽滋生,是以記之,以醒後世者也。
老秀才這“不宜動土”的理論,盡管沒有讓後人醒悟,並停止在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