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歸埋怨,不過卻隻是一點小性子而已,八歸可不敢真當她可以向娘子無理取鬧,娘子人好不假,不過真要是板起臉來,也是嚇人得很。
鄭瑾兒一見鄭十三之麵,不等他施禮,急問:“查得如何了?”
鄭十三生得相貌普通,是絕對的在人群之中不會被人多看第二眼的人,不過越是這種相貌普通但身手高強的侍衛,越受高門望族的重用,不被人注意本身就是絕佳的隱身,躲在暗處保護主人或是出手一擊,往往事半功倍。
鄭十三不敢有半點失禮,態度恭謹地回答:“回娘子,崔向本是新吳人氏,中等人家,並無任何出奇之處,其父崔卓,落第舉子,私塾先生。其母崔吳氏,本是以前袁州司馬吳明何之女。”
鄭瑾兒臉上閃過一絲失望:“沒有了麽?”
鄭十三微一遲疑,又道:“小的也不知道這算不算重要之處,崔向來袁州之前,一向比較愚笨,在縣學進學的時候,被人稱為笨二郎,是縣學之中最末尾的一個,每次考試都是最後一名!”
鄭瑾兒臉上現出一絲玩味的笑容:“笨二郎,有他這樣裝傻充愣的笨人麽?這個崔向,倒是有趣得很。”
七令在一旁小聲地對八歸說:“壞了,娘子已經對崔向大大改觀,不再當他是小惡人了,八歸,聽我說,別再在娘子麵前口口聲聲說小惡人了,好不好?”
八歸眼睛一白,不服氣地說道:“小惡人就是小惡人,不叫他小惡人,難道叫他大好人?”
七令不如八歸心思剔透,但對鄭瑾兒的心思轉變卻比八歸了如指掌,偷偷一笑:“看著,娘子以後會叫他笨二郎!”
被鄭瑾兒先是認定為小惡人,現在又有意喚為笨二郎的崔向,此時正無比煩躁,在房間中走來走去,不時還回頭看看桌上被他畫亂七八糟的紙張,搖搖頭,心情極為低沉。
許多事情,想到容易做來難,改造馬車,以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製造工藝,隻能從舒適性上下手,要提高舒適性,首先要從減震開始。減震的原理崔向也略懂一二,現代汽車的減震主要是彈簧和液壓杆,在唐朝液壓杆顯然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隻能在彈簧上麵下些功夫。
彈簧……以目前鐵匠的手藝,能練出彈性十足的鋼,然後再彎製成彈簧麽?
其實說來唐朝的冶煉工藝也很發達,不說別的,單是唐朝軍隊中使用的陌刀,就是用一種百鍊鋼打製,異常鋒利。單把陌刀重約五十斤,幾乎等同於兵士的身高。作戰之時,兵士雙手持刀,排成一列,威風凜凜,光芒閃過,如同一片陌刀的鋼鐵之牆,令人望之目眩,威武不可侵犯。
陌刀在大唐與吐蕃和突厥這些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作戰之時,對於最終戰勝來去如風的騎兵,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陌刀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唐朝以後,到了宋朝,陌刀就徹底失傳了。
既然大唐能夠製出威名赫赫的陌刀,也能煉出繞指的軟劍,那麽打造出哪怕粗糙一些的彈簧也是有可能的,許多時候,科技向前邁進一步,並不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多少生產力水平,而僅僅是一個奇思妙想。
姑且先當大唐的鐵匠有如此高超的工藝,彈簧問題解決之後,就是馬車的構造問題。僅僅靠一些彈簧的支撐要為馬車減震,似乎還差了一些什麽?唐時的馬車都是木頭打製,木軸、木輪、木廂,都是由不易磨損的硬木材質製成。木軸、木輪與木廂的連接之處,全是硬碰硬的接觸,沒有滾動裝置,當然更沒有現代化的軸承。軸承就不用想了,技術層次差得太多,不可能製造出來。但是否還有其他辦法,改進一下車軸和車廂之間的傳動?
將傳動改進之後,雖然與減震關係不大,但至少可以減少磨擦,提高傳動效率,通俗的講,車軸和車廂之間的磨擦越小,馬匹就越省勁,同樣的重量和路程,同樣的馬,就可以節省不小力氣,或者說,平常一匹馬拉一輛車,一天能走三十裏。換了傳動之後,應該可以多出到十到二十裏。
現代化的軸承製造不出來,但至少可以依照軸承的思路,製造出類似的簡易裝置。崔向左思右想,突然想起古人所用的滾木裝置,可以根據古人的滾木原理,再按照軸承的框架,造出一個裏麵裝備不是圓圓的鋼珠,而是一根根猶如滾木的鐵棍!
試想一下,讓鐵匠打造一個圓形的鐵箍,大小要比車軸粗上寸許,然後再打造出十幾根長約半尺,厚約寸許的圓釘——姑且稱之為圓釘,將圓釘依次排開在鐵箍內部,中間正好空出車軸的空隙出來,再將車軸從中穿過,一共做成兩個,車廂左右兩側一邊一個,簡易的滾動裝置就大功告成了。
想到妙處,崔向高興得哈哈大笑,似乎已經看到眼前閃現一輛五花大馬寶車,車蓋精美,車體寬大,尤其是下麵的車軸與車廂的相連之處,既有鐵軸傳動,又有彈簧支撐,坐在上麵,一定舒服極了……
正做著美夢之時,忽見父親鐵青著臉走了進來,劈頭問道:“你在外麵又與什麽不三不四之人交往?”
崔向一愣,急忙收斂狂放之態,答道:“父親何出此言?”
“門房來報,說是有一人自稱淩靜安的前來找你,我唯恐你結交不良之人,已經叫門房推掉……”
鄭瑾兒一見鄭十三之麵,不等他施禮,急問:“查得如何了?”
鄭十三生得相貌普通,是絕對的在人群之中不會被人多看第二眼的人,不過越是這種相貌普通但身手高強的侍衛,越受高門望族的重用,不被人注意本身就是絕佳的隱身,躲在暗處保護主人或是出手一擊,往往事半功倍。
鄭十三不敢有半點失禮,態度恭謹地回答:“回娘子,崔向本是新吳人氏,中等人家,並無任何出奇之處,其父崔卓,落第舉子,私塾先生。其母崔吳氏,本是以前袁州司馬吳明何之女。”
鄭瑾兒臉上閃過一絲失望:“沒有了麽?”
鄭十三微一遲疑,又道:“小的也不知道這算不算重要之處,崔向來袁州之前,一向比較愚笨,在縣學進學的時候,被人稱為笨二郎,是縣學之中最末尾的一個,每次考試都是最後一名!”
鄭瑾兒臉上現出一絲玩味的笑容:“笨二郎,有他這樣裝傻充愣的笨人麽?這個崔向,倒是有趣得很。”
七令在一旁小聲地對八歸說:“壞了,娘子已經對崔向大大改觀,不再當他是小惡人了,八歸,聽我說,別再在娘子麵前口口聲聲說小惡人了,好不好?”
八歸眼睛一白,不服氣地說道:“小惡人就是小惡人,不叫他小惡人,難道叫他大好人?”
七令不如八歸心思剔透,但對鄭瑾兒的心思轉變卻比八歸了如指掌,偷偷一笑:“看著,娘子以後會叫他笨二郎!”
被鄭瑾兒先是認定為小惡人,現在又有意喚為笨二郎的崔向,此時正無比煩躁,在房間中走來走去,不時還回頭看看桌上被他畫亂七八糟的紙張,搖搖頭,心情極為低沉。
許多事情,想到容易做來難,改造馬車,以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製造工藝,隻能從舒適性上下手,要提高舒適性,首先要從減震開始。減震的原理崔向也略懂一二,現代汽車的減震主要是彈簧和液壓杆,在唐朝液壓杆顯然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隻能在彈簧上麵下些功夫。
彈簧……以目前鐵匠的手藝,能練出彈性十足的鋼,然後再彎製成彈簧麽?
其實說來唐朝的冶煉工藝也很發達,不說別的,單是唐朝軍隊中使用的陌刀,就是用一種百鍊鋼打製,異常鋒利。單把陌刀重約五十斤,幾乎等同於兵士的身高。作戰之時,兵士雙手持刀,排成一列,威風凜凜,光芒閃過,如同一片陌刀的鋼鐵之牆,令人望之目眩,威武不可侵犯。
陌刀在大唐與吐蕃和突厥這些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作戰之時,對於最終戰勝來去如風的騎兵,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陌刀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唐朝以後,到了宋朝,陌刀就徹底失傳了。
既然大唐能夠製出威名赫赫的陌刀,也能煉出繞指的軟劍,那麽打造出哪怕粗糙一些的彈簧也是有可能的,許多時候,科技向前邁進一步,並不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多少生產力水平,而僅僅是一個奇思妙想。
姑且先當大唐的鐵匠有如此高超的工藝,彈簧問題解決之後,就是馬車的構造問題。僅僅靠一些彈簧的支撐要為馬車減震,似乎還差了一些什麽?唐時的馬車都是木頭打製,木軸、木輪、木廂,都是由不易磨損的硬木材質製成。木軸、木輪與木廂的連接之處,全是硬碰硬的接觸,沒有滾動裝置,當然更沒有現代化的軸承。軸承就不用想了,技術層次差得太多,不可能製造出來。但是否還有其他辦法,改進一下車軸和車廂之間的傳動?
將傳動改進之後,雖然與減震關係不大,但至少可以減少磨擦,提高傳動效率,通俗的講,車軸和車廂之間的磨擦越小,馬匹就越省勁,同樣的重量和路程,同樣的馬,就可以節省不小力氣,或者說,平常一匹馬拉一輛車,一天能走三十裏。換了傳動之後,應該可以多出到十到二十裏。
現代化的軸承製造不出來,但至少可以依照軸承的思路,製造出類似的簡易裝置。崔向左思右想,突然想起古人所用的滾木裝置,可以根據古人的滾木原理,再按照軸承的框架,造出一個裏麵裝備不是圓圓的鋼珠,而是一根根猶如滾木的鐵棍!
試想一下,讓鐵匠打造一個圓形的鐵箍,大小要比車軸粗上寸許,然後再打造出十幾根長約半尺,厚約寸許的圓釘——姑且稱之為圓釘,將圓釘依次排開在鐵箍內部,中間正好空出車軸的空隙出來,再將車軸從中穿過,一共做成兩個,車廂左右兩側一邊一個,簡易的滾動裝置就大功告成了。
想到妙處,崔向高興得哈哈大笑,似乎已經看到眼前閃現一輛五花大馬寶車,車蓋精美,車體寬大,尤其是下麵的車軸與車廂的相連之處,既有鐵軸傳動,又有彈簧支撐,坐在上麵,一定舒服極了……
正做著美夢之時,忽見父親鐵青著臉走了進來,劈頭問道:“你在外麵又與什麽不三不四之人交往?”
崔向一愣,急忙收斂狂放之態,答道:“父親何出此言?”
“門房來報,說是有一人自稱淩靜安的前來找你,我唯恐你結交不良之人,已經叫門房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