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忍著劇痛,強打精神,起草並修改詔令和指示。鑑於蒙斯事件,11月13日他發布詔令,禁止向宮廷僕人提出任何請求並向他們行賄。詔令威脅要對那些接受狀子的僕人處以死刑。在逝世前三周,彼得急忙忙起草給堪察加考察隊隊長維圖斯·白令的指示。曾經親眼看到沙皇起草這一指示的納爾托夫說,沙皇似乎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這以後,他召見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對他說:“由於健康不佳,使我隻能蟄居室內。近幾天,我想起了很久以來的一樁心事,由於有別的事一直還沒有顧得上,這就是尋找一條經冰海去中國和印度的道路。”堪察加考察隊在彼得死後才成行。


    1月中旬,沙皇的尿毒症急劇惡化。1725年 1月28日彼得在極度痛苦中逝世。由於疼痛,一開始他一連幾天不斷地喊叫,很遠都能聽得見,後來力氣沒了,隻能輕聲哼唧。駕崩當天就宣布即女皇位的葉卡捷琳娜,命令把故王的遺體停放四十天,每天在靈前號哭兩次,以示哀悼。“宮廷侍從都感到驚奇,”一位同時代人寫道:“女皇哪裏來的這麽多的眼淚。”


    有兩幅彼得像,是在那些悲傷的日子留下來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蠟人”像。雕塑家拉斯特列利從死者臉上拓下石膏麵模,準確地量過了遺體各個部位的長短粗細。然後,雕塑家製作了一尊巨大的坐在寶座上的彼得塑像。另一個是伊萬·尼基京畫的彼得像。畫家畫過許多同時代人的肖像,包括沙皇像在內。彼得的最後一幅畫像,是尼基京在沙皇彌留之際畫的:彼得用微黃的帷幔和用銀鼠皮鑲邊的藍色長袍齊胸蓋著。鼻根部和嘴角附近的皺紋,微舉的雙眉,賦予麵部以正在沉思的表情。


    3月 8日,在彼得保羅大教堂舉行彼得的葬禮。下葬時,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發表了一篇至今為人傳誦的悼詞,當中既表達了失去先王之慟,又為前沙皇所立下的豐功偉績而歌功頌德。因而予人以深刻印象:


    “悠悠昊天,哀我黎民。


    何所見斯?失此明主。


    何所為斯?葬王於土。


    先王見背,民莫不穀,


    王國庶定,矢其文德。


    先王之民,有拳有勇;


    先王之邦,令聞不已。


    威楊海外,敵人喪膽。


    嗟我沙皇,盡瘁安國,


    勵精圖治,既明且哲。”


    彼得大帝傳略--譯後記


    譯後記


    《彼得大帝傳略》是莫斯科《青年近衛軍》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傳記》叢書之一。


    蘇聯歷史學家尼·伊·粕甫連科教授以曉暢的語言,樸實的文筆,在本書中敘述了彼得大帝一生的活動和鬥爭。


    彼得大帝是世界性人物。他是皇帝、國務活動家、戰略家、海軍統帥和外交家。恩格斯稱他為“真正的偉人”。


    關於彼得的功業,他在內政機構和工商業領域所推行的改革,以及在文化教育方麵的革新——開辦各類學校、建立第一個科學院、建立第一座博物館和圖書館、開辦劇院、闢建公園……關於他和阿列克謝皇太子,以及皇太子之死,書中均有較翔實的敘述。


    彼得多次殘酷地鎮壓過農民起義。對此,本書也作出了相應的評論。


    《彼得大帝傳略》這部傳記的特點是:作者並不刻意追求文學手法,他作為一位史學家,在敘述彼得生平時,大多引用歷史文獻和近年來發掘的檔案和史料。


    本書適於廣大青年閱讀。


    本書由趙慧晨、尚惠傑、常世襄合譯。對譯文作了刪節。全書最後由穀啟珍同誌負責進行了總校訂。


    一九八三年早春於哈爾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