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遺書原稿沒有保存下來。最初,1785年,是用德文發表的,是一個叫雅科夫·施特林的彼得傳說和故事(十八世紀把這種傳說和故事稱為趣聞軼事)的搜集者提供的。俄文的遺書1786年才在刊物上發表。
由於沒有原件,在歷史學界所引起的爭論一直到今天還沒有停止。有的人認為是偽作,理由是遺囑內容中有些地方不可信。十九世紀的著名歷史學家尼·格、烏斯特裏亞洛夫指出,彼得不可能委派樞密院選定自己的王位繼承人,因為太子阿列克謝和他的關係在1711年前尚未緊張到要剝奪這位王儲繼承權的程度。
彼得大帝傳略--第九章 劍與筆
第九章 劍與筆
從1712年起彼得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8月,他在給葉卡捷琳娜的信中寫道:“上天保佑,我等均健,唯生活殊感不便,困我不諳使用左手,故右手須同時執劍與筆;至若吾手下能有幾名助手,汝當知也。”沙皇用這句簡練而形象的話評價了自己的活動。“劍”,在此處暗指他的各種軍事活動,以及正規軍和海軍艦隊的建設;“筆”,象徵著立法工作和民政事務。
彼得常常握筆在手,寫得很多,而且淋漓酣暢,不能自己。他親自執筆的信件、命令、指示、詔令、及外交文件等如此卷帙浩繁,就是有力的明證。但這裏指的並非他給皇後寫信的那支筆。彼得亟盼盡快結束戰爭,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到經濟、文化、行政機構領域內的改革中去。
在1712年之前,沙皇的精力並非都用在軍事活動上。這個時期,他還研究民政大事,諸如改革省製和建立樞密院,但是這兩項機構改革搞得過份倉促,故此,與其說它們是有切實職能的新型機構,毋寧說是舊衙門。省府機關事實上已經或多或少影響到了調整中的國家機體,而且造成的若幹後果是彼得始料所不及的:這種改革已使城市機構失去作用,象後來彼得說的,使“殿堂”“解體了”,以致十年之後又不得不“再次”將它們修復。樞密院的情況也和省府大致類似,其職權行使全憑經驗。
波爾塔瓦會戰勝利以前的那些年,彼得對民政方麵的關注,大多從軍事需要出發。比如說,他曾下命令建設國營工廠,保證供應陸海軍所需要的大炮、彈藥和帆布;他還命令私營工廠供應製服呢、襪子、帽子、腰帶等等。
這幾個月來,沙皇不管是在莫斯科還是在彼得堡、都很忙,他要操心的事很多:涅瓦河上的城市建設,軍艦製造廠的造船工程,海上軍事訓練,等等。這都是一些屬於革創性的日常工作,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麽明顯的行政、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麵的改革意義。但沙皇為這些日常事務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真是夙興夜寐,為國劬勞。
1713年,一位姓氏不詳的作者在萊比錫印發了一本題為《1710年和1711年的聖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雜記》的小冊子。其中有一段描寫彼得一天的工作。他寫道,聖上不喜歡安逸的生活,每天埋頭工作。早晨,聖上起得很早,我每天早晨都可以在濱河街上遇見他不是去找緬希科夫公爵或是將軍們,就是去軍艦製造廠和船纜廠。他的中飯每每要拖到午後,不拘場所,但經常願意在大臣、將軍或者公使那兒用餐……。飯後,按俄國人的習慣午休一個小時,然後開始工作,直到深夜,才回房歇息。類似玩牌、打獵,或這一類的娛樂他都不十分熱衷,唯一的愛好(這和別的君王顯然不同)是到水上去玩。水域使他得其所哉,流連忘返,有時他一整天就在水上駕著帆船或小艇逐浪嬉戲……而且日復一日,樂此不疲,不管是下雨、下雪,還是颳風。一次,涅瓦河上已經結冰,隻有皇宮前麵還有一塊百十多米大小的地方未上凍,沙皇就乘一條很小的快艇來回劃著名。當堅冰封河,他就滑冰床玩,冰床底裝有滑刀。每逢這種時候,彼得就說,這也是為了冬季操練航海技術。
1712年過新年那天,沙皇給樞密大臣發出了第一封信,告訴他們,俄國、丹麥和薩克森的部隊包圍了斯特拉爾鬆和維斯馬兩城,並大獲全勝:占領城池星未得手,但卻誘俘了瑞典將士兩千餘人。這條消息之所以振奮人心,是因為這是一次與盟國協同作戰取得的勝利。沙皇認為他的估計是正確的,原來普魯特條約簽訂之後,他曾公開聲稱,他雖失去亞速,但得以把全部力量投入北方,和盟友協同作戰,並以此贏得渴望已久的和平。彼得對忠實履行職責的原則信守不渝,他宣稱,不論敵友,“有背信棄義者決無好下場。”但無論是土耳其蘇丹,還是他的盟友奧古斯都二世和弗裏德裏希四世,對“信義”的理解都見仁見智。
從南方傳來的是令人憂慮不安的消息。普魯特條約簽訂還不到半年,蘇丹就決定單方毀約。他命令絞死當年在普魯特指揮土耳其軍隊的總司令,指控他有背叛行為。蘇丹聽從查理十二的勸告之後,於1711年年末就對俄宣戰,藉口是沙皇遲遲不交還亞速,而且還不從波蘭撤兵。
彼得於是命令阿普拉克辛盡快將亞速交出去。 1月,他給蘇丹寫信說,普魯特條約的各條規定已逐項完成:亞速已交出,塔幹羅格和其他一些城堡已拆毀;至於俄國軍隊之所以在波蘭駐紮,是因為他們要假道該國前往波美拉尼亞。衝突總算緩解了,但這些事情說明蘇丹對於和平缺少誠意。有鑑於此,沙皇不得不下令南方軍隊隨時做好應變準備。他命令南方俄軍的指揮官舍列麥捷夫在基輔聚草屯糧,“以防土耳其進犯”。他授權樞密院給舍列麥捷夫補充一些官兵:因為他認為,“在查理十二的慫恿下,蘇丹萬難絕蠢蠢欲動之念”彼得全麵汲取了普魯特之行的教訓,決定採取防禦性措施。
由於沒有原件,在歷史學界所引起的爭論一直到今天還沒有停止。有的人認為是偽作,理由是遺囑內容中有些地方不可信。十九世紀的著名歷史學家尼·格、烏斯特裏亞洛夫指出,彼得不可能委派樞密院選定自己的王位繼承人,因為太子阿列克謝和他的關係在1711年前尚未緊張到要剝奪這位王儲繼承權的程度。
彼得大帝傳略--第九章 劍與筆
第九章 劍與筆
從1712年起彼得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8月,他在給葉卡捷琳娜的信中寫道:“上天保佑,我等均健,唯生活殊感不便,困我不諳使用左手,故右手須同時執劍與筆;至若吾手下能有幾名助手,汝當知也。”沙皇用這句簡練而形象的話評價了自己的活動。“劍”,在此處暗指他的各種軍事活動,以及正規軍和海軍艦隊的建設;“筆”,象徵著立法工作和民政事務。
彼得常常握筆在手,寫得很多,而且淋漓酣暢,不能自己。他親自執筆的信件、命令、指示、詔令、及外交文件等如此卷帙浩繁,就是有力的明證。但這裏指的並非他給皇後寫信的那支筆。彼得亟盼盡快結束戰爭,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到經濟、文化、行政機構領域內的改革中去。
在1712年之前,沙皇的精力並非都用在軍事活動上。這個時期,他還研究民政大事,諸如改革省製和建立樞密院,但是這兩項機構改革搞得過份倉促,故此,與其說它們是有切實職能的新型機構,毋寧說是舊衙門。省府機關事實上已經或多或少影響到了調整中的國家機體,而且造成的若幹後果是彼得始料所不及的:這種改革已使城市機構失去作用,象後來彼得說的,使“殿堂”“解體了”,以致十年之後又不得不“再次”將它們修復。樞密院的情況也和省府大致類似,其職權行使全憑經驗。
波爾塔瓦會戰勝利以前的那些年,彼得對民政方麵的關注,大多從軍事需要出發。比如說,他曾下命令建設國營工廠,保證供應陸海軍所需要的大炮、彈藥和帆布;他還命令私營工廠供應製服呢、襪子、帽子、腰帶等等。
這幾個月來,沙皇不管是在莫斯科還是在彼得堡、都很忙,他要操心的事很多:涅瓦河上的城市建設,軍艦製造廠的造船工程,海上軍事訓練,等等。這都是一些屬於革創性的日常工作,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麽明顯的行政、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麵的改革意義。但沙皇為這些日常事務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真是夙興夜寐,為國劬勞。
1713年,一位姓氏不詳的作者在萊比錫印發了一本題為《1710年和1711年的聖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雜記》的小冊子。其中有一段描寫彼得一天的工作。他寫道,聖上不喜歡安逸的生活,每天埋頭工作。早晨,聖上起得很早,我每天早晨都可以在濱河街上遇見他不是去找緬希科夫公爵或是將軍們,就是去軍艦製造廠和船纜廠。他的中飯每每要拖到午後,不拘場所,但經常願意在大臣、將軍或者公使那兒用餐……。飯後,按俄國人的習慣午休一個小時,然後開始工作,直到深夜,才回房歇息。類似玩牌、打獵,或這一類的娛樂他都不十分熱衷,唯一的愛好(這和別的君王顯然不同)是到水上去玩。水域使他得其所哉,流連忘返,有時他一整天就在水上駕著帆船或小艇逐浪嬉戲……而且日復一日,樂此不疲,不管是下雨、下雪,還是颳風。一次,涅瓦河上已經結冰,隻有皇宮前麵還有一塊百十多米大小的地方未上凍,沙皇就乘一條很小的快艇來回劃著名。當堅冰封河,他就滑冰床玩,冰床底裝有滑刀。每逢這種時候,彼得就說,這也是為了冬季操練航海技術。
1712年過新年那天,沙皇給樞密大臣發出了第一封信,告訴他們,俄國、丹麥和薩克森的部隊包圍了斯特拉爾鬆和維斯馬兩城,並大獲全勝:占領城池星未得手,但卻誘俘了瑞典將士兩千餘人。這條消息之所以振奮人心,是因為這是一次與盟國協同作戰取得的勝利。沙皇認為他的估計是正確的,原來普魯特條約簽訂之後,他曾公開聲稱,他雖失去亞速,但得以把全部力量投入北方,和盟友協同作戰,並以此贏得渴望已久的和平。彼得對忠實履行職責的原則信守不渝,他宣稱,不論敵友,“有背信棄義者決無好下場。”但無論是土耳其蘇丹,還是他的盟友奧古斯都二世和弗裏德裏希四世,對“信義”的理解都見仁見智。
從南方傳來的是令人憂慮不安的消息。普魯特條約簽訂還不到半年,蘇丹就決定單方毀約。他命令絞死當年在普魯特指揮土耳其軍隊的總司令,指控他有背叛行為。蘇丹聽從查理十二的勸告之後,於1711年年末就對俄宣戰,藉口是沙皇遲遲不交還亞速,而且還不從波蘭撤兵。
彼得於是命令阿普拉克辛盡快將亞速交出去。 1月,他給蘇丹寫信說,普魯特條約的各條規定已逐項完成:亞速已交出,塔幹羅格和其他一些城堡已拆毀;至於俄國軍隊之所以在波蘭駐紮,是因為他們要假道該國前往波美拉尼亞。衝突總算緩解了,但這些事情說明蘇丹對於和平缺少誠意。有鑑於此,沙皇不得不下令南方軍隊隨時做好應變準備。他命令南方俄軍的指揮官舍列麥捷夫在基輔聚草屯糧,“以防土耳其進犯”。他授權樞密院給舍列麥捷夫補充一些官兵:因為他認為,“在查理十二的慫恿下,蘇丹萬難絕蠢蠢欲動之念”彼得全麵汲取了普魯特之行的教訓,決定採取防禦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