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秋天,沙皇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位盟友——奧古斯都二世。


    查理十二入侵薩克森之後,占領了萊比錫和德勒斯登。奧古斯都二世的處境很危險:他頭上的波蘭王冠早已落地,薩克森的王冠也朝不保夕。為了保持住這後一頂王冠,奧古斯都決定投降,但勝利者答應他可以不告訴俄方。有個時期他腳踏兩隻船,表麵上仍然忠於彼得,而背後卻對查理十二阿諛逢迎。


    經過1706年遠征的查理十二的主力軍,由於奧古斯都二世的投降而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在富饒的薩克森境內,瑞典軍隊過著酒足飯飽的生活,把居民洗劫一空。


    顯而易見的是,查理十二不久會把休整後的瑞典軍隊開往俄國。如果說在奧古斯都二世投降前,瑞典國王東征尚有西顧之憂,那麽現在查理十二後患已除,北方聯盟不復存在;至於彼得,他卻一直沒有忘記提醒他的助手:“這場仗既然由我們來打”,那就應提高警惕,以防敵人突然襲擊。


    這些準備並未使瑞典人感到不安,他們安居薩克森,並發表了這樣一些議論:“貓兒不在家,耗子心裏樂開了花。隻要瑞典人一到,莫斯科佬就會象在納爾瓦那樣,鑽進自己的耗子洞裏去。”


    查理十二於 8月 6日從薩克森出兵,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他竟在維斯拉河左岸屯兵達四個月之久。彼得確信瑞典人沒有任何東征的跡象之後,才決定去彼得堡,哪怕是匆匆視察一下也好。10月23日他到達彼得堡,對看到的情況相當滿意。


    在積極準備迎接未來戰役的同時,彼得也未放棄對和平途徑的尋求。早在1706年初,他有一次對荷蘭駐俄公使說:這場戰爭使我感到難受的不是因為我怕瑞典人,而是因為流的是基督教徒的血,如果(由於聯省共和國和高級的盟友能夠從中斡旋,)瑞典國王有心求和,那我願將三萬精兵交給我的盟友指揮,以反對我們的敵人(敵人即法國)。


    1707年初,彼得親自籲請丹麥國王弗裏德裏希四世和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一世從中斡旋,以便同瑞典締結“和約”。但往日的盟友丹麥並不予以理會。至於普王弗裏德裏希一世,象後來《北方大戰史》中所記載的那樣,他認為最好還是“相安無事”,因為瑞典國王的軍隊駐紮在薩克森,就在普魯士的身邊。


    法國皇室也不表示支持沙皇這種想法。


    最後彼得打算籲請英國。1706年秋,他派幹練的外交官安德烈·阿爾塔莫諾維奇·馬特維耶夫出使英國。沙皇對馬特維耶夫寄以重望,對他的臨別贈言是:“你身負重任”,並對這位駐英大使說:一旦勝利完成任務,必有“重賞”。彼得為馬特維耶夫製訂了一份詳細計劃,起初覺得“寫得很好”,不過後來又做了一些補充。根據沙皇的指示,馬特維耶夫應該在倫敦宣布俄國準備和海上強國結盟的聲明,並給予英國人以貿易優惠。


    計劃還授權馬特維耶夫用行賄的手段收買英國政府中的要員。當時外交場中所實行的賄買方式不一而足:或向受賄對象許以終身年金,或以貴重禮品相饋贈,或是付以整筆巨款,一次交割清楚,對於授受雙方這樣做都是名正言順,並不承擔任何道義上的責任。馬特維耶夫此時很想摸摸底:看看能不能如法炮製,將英國安妮女王的寵臣馬爾博羅公爵也收買過來。


    但事情沒有遂他的願,和馬爾博羅公爵拉關係並未產生實際效果。英國和法國同樣有顧慮,再說女王的這位寵臣並不具有那種迫使英政府從根本上改變國策的影響力。


    締結和約不僅僅是沙皇一廂情願就可以了,還得要看歐洲各國有無願望從中斡旋以及瑞典國王的意圖。關於領土割讓問題,這位國王是連聽也不聽的。一次在斯德哥爾摩,法國公使想探聽關於和談事宜時,人家告訴他說:“瑞典國王和俄國談和,隻有在他君臨莫斯科,把沙皇從寶座上推下來,把俄國化分為小公國……時,才有可能。”少於這樣的條件查理是不會幹的!他並未忘記酬賞那些跟隨他參加遠征的將領。國王在薩克森時,就慷慨地把肥缺分給各位將軍了。他答應讓什帕爾作莫斯科省總督。1707年就在這種一時兵戎相見、一時樽俎折衝的頻繁交替中度過,這期間既有成功,也有失利,既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時刻,也有相安無事的短暫喘息。


    彼得大帝傳略--第六章 波爾塔瓦戰役的起始


    第六章 波爾塔瓦戰役的起始


    象往常一樣,彼得在莫斯科迎來了新的一年。他想,正應該是在今年,1708年,戰爭會進入決定性階段,而且會有最終結局。可這結局究竟會如何呢?


    彼得對強大的敵人有充分的估計,不抱任何幻想,而對變幻莫測的戰事有同樣的認識。這有他在去軍隊前發出的命令為證:繼續加強莫斯科城防,並為城防部隊增員。另外一件事純屬私人性質:萬一他不幸殉國,他命令撥給他未來的皇後三千盧布。


    這個時期的俄軍總數是十萬人,當時瑞典國王手下的人馬是六萬三千,但雙方的力量不僅僅取決於人數多寡。


    瑞軍與俄軍不同,他們久戰沙場。訓練有素,並且堅信自己的統帥所向披靡。此外查理十二還有一個優越條件:主動權攥在他手中。他想打就打,彼得隻能採取相應的對策來對付他的進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