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亟欲將“國泰民安”的消息向全民傳播。1702年底,根據他的指示,在俄國出版了第一份報紙《新聞報》。這個出版物便成了宣傳革新和軍事勝利的最得力的重要工具。


    十七世紀時,皇宮內曾出版過一種隻發行一份的《鍾樓自鳴鍾報》,這是一份手抄的報紙,專門刊載供沙皇及其近臣閱讀的國外消息。彼得的《新聞報》問世以後,便擁有更廣泛的讀者,涉及麵愈來愈多。報紙登載有關工業建設,礦藏開發和軍事活動等各方麵的資料,此外還刊登重大國際事件。


    在《新聞報》第一期上作了如下報導:“上圖拉縣曾用新西伯利亞鐵礦石鑄造大炮多門並鐵器若幹。按此種質地精良之鐵器之所以非經由瑞典輸入乃因該國無此物也。據聞,按莫斯科市場行情,一普特鐵器加運費僅索價十二枚銅元而已。”下麵是1703年1月2日登載的關於神甫伊萬·奧庫洛夫遊擊隊在奧洛涅茨邊區活動的簡訊,“奧洛涅茨城有禪甫名伊萬·奧庫洛夫者集合誌願步兵約千餘名越境進入瑞典並毀魯戈津、蘇梅爾和肯蘇爾等哨地哨卡,擊斃瑞典人甚眾,並奪得僱傭騎兵團軍旗、戰鼓、佩劍、燧發槍以及戰馬多匹。神甫取出哨卡儲備之給養並零星用品一一分賞隨來誌願步兵及士兵。無法運走之剩餘物資及糧食等,則統統付之一炬雲雲”。讀者們從報紙上了解到俄國軍隊占領施利色堡、捷爾普特、納爾瓦的消息,了解到“莫斯科的學校人數倍增”,了解到“航海中學學習人數已逾三百,且學習成績優良”等等。


    劇院也承擔了宣傳革新的角色。這是個新事物。從前隻有宮內人員才能觀看戲劇演出。而現在,戲劇擁有廣大的觀眾。公共劇院建於1702年,彼得授命這個劇院歌頌對瑞典人一戰所取得的勝利。彼得的同時代人伊萬·阿法納西耶維奇·熱利亞布茨基就這一點寫道:“為了慶祝勝利,在莫斯科紅場上,搭起了木製宮殿和宴會廳:而在這些宮殿對麵,也在這個紅場上,設立了各種娛樂場所。”


    “國泰民安”沒有逃過外國外交家們的眼睛。英國大使威特沃爾向倫敦發去的報告說,俄國沙皇“依靠天才的力量,在幾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1705年取得意想不到之成就,該國將啤睨鄰國、置身於強國之林,乃指日可待之事。”


    戰爭的目的達到了:奪取了出海口,並開始締造海軍。但無論是誰,其中也包括沙皇本人,都未能料到,1704年12月14日莫斯科用來歡迎占領捷爾普特和納爾瓦的班師口朝者的禮炮,會和後來爭取到的勝利的和平禮炮之間,相隔十七年之久,而其中最初幾年將是最嚴酷的歲月,是接受考驗但同時又充滿希望的歲月。


    彼得大帝傳略--第五章 考驗和希望的年代


    第五章 考驗和希望的年代


    在奪取了捷爾普特和納爾瓦之後的三年期間,發生了一係列重大事件。


    這期間,有三件大事吸引了彼得的注意力;它們不僅構成了他本人生活中的裏程碑,而且也成為俄國歷史上的裏程碑。在軍事方麵,根據彼得的命令,俄國軍隊完成了著名的格羅德諾戰役,“並製訂了若爾克區戰略計劃”。而在國家政治方麵,則發生了阿斯特拉罕起義這件大事。


    1705年 1月彼得在莫斯科度過, 2月去沃龍涅什,並在當地滯留兩個月。在那裏,他主持了八十艘炮艦的下水典禮,並下令再造二十艘以上的軍艦。他以造船師的身份在船塢走動不停。然後返回莫斯科。 5月,他準備去波洛茨克視察部隊,但不巧在出發那天病倒了。翌日,病情好轉,隨即出發,但結果“間日瘧”加劇發作,不得不留在莫斯科,將息病體幾乎整整用了一個月。


    彼得的體魄遠不如壯士強健。他差不多年年都要病倒一次,而且每病必臥床一段時間。有時他不得不就醫,但戎馬征途,隻好自行治療;他隨身帶著小藥箱;裏麵分別裝著藥粉、瓶裝藥水……等等。


    身體復元之後,彼得立即動身去波洛茨克,大臣、將軍和鮑裏斯·彼得羅維奇、舍列麥捷夫以及受僱於俄軍的奧格爾維男爵這兩位元帥,正在那裏恭候沙皇大駕光臨。緬希科夫沒有前來。不久從他那裏傳來捷報:他已擊退進攻彼得堡的敵人。彼得的大本營曾舉行祝捷儀式,之後立即著手製訂作戰計劃。軍事會議議決:以舍列麥捷夫為首的十一個團去庫爾蘭。不久,從舍列麥捷夫那兒傳來一條令人不快的消息:俄軍在穆爾美茲莊園一帶和瑞典人遭遇時,吃了敗仗。這支瑞典軍隊是由萊文豪普將軍指揮的。


    彼得給元帥發去一封慰問信,其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往者已矣,何必悲傷”。


    彼得當時已經很清楚失利的原因何在:“戰事失利是由於龍騎兵訓練不良造成的。”穆爾美茲莊園會戰之前,他對舍利麥捷夫曾多次提醒過這件事。彼得憑著自己善於從失誤中汲取教訓的特殊的聰明才智,命令舍利麥捷夫要使每個戰士和龍騎兵明白,今後不要因為怕被處死而沒頭腦“追窮寇”,但要時時記住步步緊逼敵人。


    穆爾美茲莊園失利的“不光彩”之感沒過多久就被人忘到九霄雲外了——俄軍在米塔瓦和鮑斯克的勝利早把這種自卑情緒淹沒了。攻克米塔瓦之役特別使沙皇感到高興;在這次戰役中俄軍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其中大炮就約有二百門,正如他寫的那樣:“臼炮構造新式”“本地區十分重要”。彼得之所以如此重視攻占的米塔瓦,因為它是西去波蘭的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