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象崗古墓“右夫人璽”出土之後,在引起世人矚目的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學術論爭,有的學者認為這個“右夫人”應是墓主的正妻。其立論的依據,除了誤解烏孫昆莫的右夫人為“第一夫人”和隨意發揮漢人“貴右卑左”觀念以外,另一重要理由是,右夫人獨有黃金印,印文稱璽;其他三位夫人卻是夔金銅印,印文稱印,以此作為劃分妻妾的依據。這個論斷公之於世後,立即遭到了包括麥英豪、黃展嶽等眾多學者的反對。按麥英豪等人的觀點,以上看法混淆漢製“適稱皇後(王後),妾皆稱夫人”的界限;而更重要的是,任何歷史時期(包括漢朝)並不存在殉妻製度。四位夫人同殉葬於東側室,右夫人除了有比較華麗的組玉佩和較多的隨葬品以外,很難看出她同另外三位夫人有什麽區別,所以也很難用“合葬”來解釋。而漢代印文稱璽,僅見於帝、後及部分諸侯王,右夫人印文稱璽,確屬罕見。這隻能看做是南越國後宮製度的一種特殊現象,而不能作其他附會和猜測。
當右夫人、左夫人的名次已被考訂以後,另外兩位即泰夫人和口夫人的身份也就不難推斷了。泰通大,即大夫人,位次似在左夫人之下。口字,字跡已極模糊,經考古人員仔細觀察,發現左旁為“邑”,右旁似“音”,鈴印當為“部”字。如果這個觀察結果不誤,此印文就應是“部夫人印”。部,小阜。《說文通訓定聲》有“部,假借為培”。《風俗通義·山澤·培》載:“部者,卑之類也。今齊魯之間,田中少高印,名之為部矣。”引申可作少、小解。夫人稱部,其義稱部,其義或許即少夫人之謂。又<集韻》載:“部,姓。”所以也有可能指其姓。在四位夫人中,部夫人似居末位。
當然,也有學者不同意以上關於“口夫人”的這個推斷,其中廣州外語學院的許國彬教授則認為這個“口”應是“否”字,而不是“部”字。他的看法是:中國自古以來,陰陽八卦盛行,一切事物都用陰陽加以概括,均被列為成雙成對。“左”、“右”為方位名,相互對立。君王既授有左、右承相,也配有左、右夫人,這並不奇怪。古時有兩妻室的主人,出入坐臥往往主在中間,兩位夫人左右陪伴,並有嚴格的規定,至於哪個有較高的地位,那就取決於當時人們的觀念。
從印章的品質看,右夫入的印是金質,其他幾枚是鑒金銅印,可見右夫人的地位在四位夫人中最高。
“泰”可作六十四卦之一,幹上坤下與其相對的是“否”,從方位角度來看。“泰”、“否”,可以表示前後或上下,這樣便可以和左右相對。四位夫人圍繞在君王周圍,以“左右泰否”四者形成方陣,既符合古時人們喜歡把事物以方圓排列的習慣,又能表達君王的高貴尊嚴。
“泰”、“否”在六十四卦中的原意是通與阻,表示了對立兩方互相轉化的關係。在《周易》中,“泰”謂“天地高而萬物通”,“否”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序卦傳》對在泰卦之後為什麽接著就是否卦作解釋道:“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其意就是說:“泰”是通達的意思,事物不可能永遠是通達的,到一定限度就要變為不通達了,所以泰卦後麵要繼之以否(阻塞)卦。
“否”並不是壞事,如果一開始就很安泰,必將喪失生物繼續進化和社會不斷發展的活力,所以《周易》還提到過“先否後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處於泰、否之中就不通不阻,萬物一成不變。象崗古墓墓主授有“泰夫人”、“否夫人”之稱,可當做他希望自己實現長治久安一統天下的願望。
正如上述分析,完全有理由認為口夫人就是否夫人。
許國彬的這個論斷,在得到部分人的認可的同時,也遭到了不少學者的反對,看來關於這個“口夫人”的問題,還要在學界爭論下去。
至於發現的“趙藍”象牙印,因與右夫人龜鈕金印同出,應屬右夫人名章,章上的“趙藍”兩字當是右夫人的姓名。學者們發現,這位右夫人竟和南越王家族同姓,這個現象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意安排?關於這個問題,考古學家麥英豪、黃展嶽等作了以下兩種解釋:
1,同姓通婚。《左傳》哀公十二年有魯昭公娶吳孟子事;吳王光鑒銘有昊王光女嫁蔡侯之孫事。魯、昊、蔡同為姬姓。漢人同姓通婚亦不乏其例,如<漢書·王訴傳》雲,“宜春侯王訴死,子譚嗣,譚死,子鹹嗣,王莽妻即鹹女”。又《通典》呂後妹嫁於呂平之事,也是同姓通婚的一個例證。
2.越女從夫姓。《史記·南越列傳》載,南越統治者提倡漢越通婚,南越國垂相越人呂嘉“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兄弟宗室”可證。趙藍有“右夫人璽”金印同出,應以後說較為恰當。
有的學者根據“趙藍”印的質料間題提出疑義,不同意麥、黃等人的說法,如歷史學家黃新美認為:在封建等級製時代,印之質料是有嚴格規定的。漢朝規定:“乘輿,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皆以象牙。”象崗古墓中之“右夫人”,其印文和隨葬品的質量均為夫人中之佼佼者,但“趙藍”覆鬥鈕印之質料僅與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相同,為地位之最下者。“右夫人”與“趙藍”這一尊卑上下懸殊之別,該如何解釋?黃新美據此認為,若“趙藍”為“右夫人”之姓名,那麽,“右夫人”趙藍該是從一般宮女得寵而貴為右夫人的。若“趙藍”不是“右夫人”的姓名,那麽,“趙藍”當是“右夫人”近侍脾女之印,藏之“右夫人”棺內,或許取殉人以侍奉死者之義。
當右夫人、左夫人的名次已被考訂以後,另外兩位即泰夫人和口夫人的身份也就不難推斷了。泰通大,即大夫人,位次似在左夫人之下。口字,字跡已極模糊,經考古人員仔細觀察,發現左旁為“邑”,右旁似“音”,鈴印當為“部”字。如果這個觀察結果不誤,此印文就應是“部夫人印”。部,小阜。《說文通訓定聲》有“部,假借為培”。《風俗通義·山澤·培》載:“部者,卑之類也。今齊魯之間,田中少高印,名之為部矣。”引申可作少、小解。夫人稱部,其義稱部,其義或許即少夫人之謂。又<集韻》載:“部,姓。”所以也有可能指其姓。在四位夫人中,部夫人似居末位。
當然,也有學者不同意以上關於“口夫人”的這個推斷,其中廣州外語學院的許國彬教授則認為這個“口”應是“否”字,而不是“部”字。他的看法是:中國自古以來,陰陽八卦盛行,一切事物都用陰陽加以概括,均被列為成雙成對。“左”、“右”為方位名,相互對立。君王既授有左、右承相,也配有左、右夫人,這並不奇怪。古時有兩妻室的主人,出入坐臥往往主在中間,兩位夫人左右陪伴,並有嚴格的規定,至於哪個有較高的地位,那就取決於當時人們的觀念。
從印章的品質看,右夫入的印是金質,其他幾枚是鑒金銅印,可見右夫人的地位在四位夫人中最高。
“泰”可作六十四卦之一,幹上坤下與其相對的是“否”,從方位角度來看。“泰”、“否”,可以表示前後或上下,這樣便可以和左右相對。四位夫人圍繞在君王周圍,以“左右泰否”四者形成方陣,既符合古時人們喜歡把事物以方圓排列的習慣,又能表達君王的高貴尊嚴。
“泰”、“否”在六十四卦中的原意是通與阻,表示了對立兩方互相轉化的關係。在《周易》中,“泰”謂“天地高而萬物通”,“否”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序卦傳》對在泰卦之後為什麽接著就是否卦作解釋道:“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其意就是說:“泰”是通達的意思,事物不可能永遠是通達的,到一定限度就要變為不通達了,所以泰卦後麵要繼之以否(阻塞)卦。
“否”並不是壞事,如果一開始就很安泰,必將喪失生物繼續進化和社會不斷發展的活力,所以《周易》還提到過“先否後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處於泰、否之中就不通不阻,萬物一成不變。象崗古墓墓主授有“泰夫人”、“否夫人”之稱,可當做他希望自己實現長治久安一統天下的願望。
正如上述分析,完全有理由認為口夫人就是否夫人。
許國彬的這個論斷,在得到部分人的認可的同時,也遭到了不少學者的反對,看來關於這個“口夫人”的問題,還要在學界爭論下去。
至於發現的“趙藍”象牙印,因與右夫人龜鈕金印同出,應屬右夫人名章,章上的“趙藍”兩字當是右夫人的姓名。學者們發現,這位右夫人竟和南越王家族同姓,這個現象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意安排?關於這個問題,考古學家麥英豪、黃展嶽等作了以下兩種解釋:
1,同姓通婚。《左傳》哀公十二年有魯昭公娶吳孟子事;吳王光鑒銘有昊王光女嫁蔡侯之孫事。魯、昊、蔡同為姬姓。漢人同姓通婚亦不乏其例,如<漢書·王訴傳》雲,“宜春侯王訴死,子譚嗣,譚死,子鹹嗣,王莽妻即鹹女”。又《通典》呂後妹嫁於呂平之事,也是同姓通婚的一個例證。
2.越女從夫姓。《史記·南越列傳》載,南越統治者提倡漢越通婚,南越國垂相越人呂嘉“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兄弟宗室”可證。趙藍有“右夫人璽”金印同出,應以後說較為恰當。
有的學者根據“趙藍”印的質料間題提出疑義,不同意麥、黃等人的說法,如歷史學家黃新美認為:在封建等級製時代,印之質料是有嚴格規定的。漢朝規定:“乘輿,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皆以象牙。”象崗古墓中之“右夫人”,其印文和隨葬品的質量均為夫人中之佼佼者,但“趙藍”覆鬥鈕印之質料僅與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相同,為地位之最下者。“右夫人”與“趙藍”這一尊卑上下懸殊之別,該如何解釋?黃新美據此認為,若“趙藍”為“右夫人”之姓名,那麽,“右夫人”趙藍該是從一般宮女得寵而貴為右夫人的。若“趙藍”不是“右夫人”的姓名,那麽,“趙藍”當是“右夫人”近侍脾女之印,藏之“右夫人”棺內,或許取殉人以侍奉死者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