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賈的思想體係得到劉邦以及眾多臣僚的讚賞。以此為轉折,漢王朝君巨反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教訓,並引以為戒,逐漸認識到,秦始皇並非不欲為治,秦的速亡,正是由於舉措(兵役搖役)太暴,用刑太過的緣故。要想實現長治久安,在當時的條件下,隻有輕搖薄賦慎刑,才能緩和社會矛盾,鞏固政權。在這一思想方針的指導下,以劉邦為首的西漢統治者,陸續採取了如下一些重要措施:
一、罷兵士歸家鄉。規定跟隨劉邦入關滅秦的關東人願意留在關中為民的,免搖役卜三年,回關東的免搖役六年。軍吏卒無爵或爵在大夫(五級爵)以下的,一律晉爵為大夫;大夫以上的加爵一級,並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搖賦。歸農的軍吏卒,按照爵級高低,授予田宅。這些被遣散的軍吏卒,除少數高爵的上升為地主外,大部分還是一般農民。這些農民由於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獲得了一份土地,又不需要服搖役,提高了生產積極性,成為漢初穩定農村封建秩序,恢復農業生產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命令在戰亂中聚嘯山澤的人各歸本土,“復故爵田宅”,使地主追鄉,農民返籍。“故爵”無疑指秦代的封爵,秦爵與田宅密不可分,“復故爵田宅”是對秦代中小地主既得利益的法律承認,有利於消除秦朝吏民的反抗情緒,這項安撫政策在漢初穩定封建秩序方麵是成功的。
三、宣布因饑荒自賣為奴婢者,一律“免為庶人”。這裏限定的“自賣”隻是當時奴埠買賣的一種形式,其他還有“略賣”、“出賣”等。如果再從自由民淪為奴嬸的渠道論之,形式就更多了。因此,這項法令並不是要廢除奴隸製,而是有限地釋免一些“自賣”者,盡管如此,它對解放社會生產力還是有益的。
四、重農抑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重農有其歷史必然性。重農抑商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始自商鞍變法,商秧認為工商業嚴重妨礙“重農”政策,因為在商品經濟獲得一定發展的前提下,從事工商更容易獲利。對此,史學家司馬遷曾概括指出:“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在工商業的利導下,大量農民紛紛脫離農業轉而從事工商,這在農業生產力不甚發達的情況下是有害而無益的。正因為如此,劉邦君臣繼承了這一政策,並具體規定:不許商人衣絲、操兵器、乘車騎馬,不許商人從政做官,並加倍徵收他們的人頭稅。
五、減輕田租,十五稅一。據<雲夢秦簡·田律》可知,秦代的田賦徵收禾稼(糧食)、芻飼料)、粟(禾稈)等,即每頃收當三石,粟二石。後來,董仲舒批評秦政說秦代“田租日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說明秦朝的賦稅很重,漢初則力求輕搖薄賦。
劉邦君臣通過上述“與民休息”的措施,總算把秦末以來動盪不安的社會局麵穩定下來,陸賈成為漢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劉邦認為陸賈是出使南越的最佳人選。據史料記載,陸賈到達南越國的都城番禺後,隻見趙佗態度傲慢,頭髮束成一撮,豎在頭上,伸及兩腿,像簸箕一樣坐在大殿裏。作為一位有著長期出使經驗的政治家和辯士,陸賈對趙佗的這番舉動好像早有預料,他不動聲色,先將趙佗與中原的關係作為會談的切人點並進言道:“你本是中國人(指中原地區),親戚兄弟、祖先墳墓都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而今你一反天性,背叛父母之國,不念祖宗,放棄中國傳統裝束,想要靠區區弱小的南越跟天子對抗,成為敵國,大禍怕就要來臨。自從秦王朝失去控製,諸侯豪傑紛紛起來,隻有漢王劉邦率先人關,占領鹹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西楚霸王,諸侯成為他的臣屬,可以說甚為強大。然而漢王劉邦從巴蜀出兵,用皮鞭答打天下,遂誅滅項羽,僅僅五年時間天下平安。這不是人為的力量,而是天意如此。夭子(指劉邦)已知道大王在南越稱王,卻不出兵協助誅滅暴秦和西楚,朝廷文武官員都主張派出大軍,向大王(指趙佗)問罪,但天子憐憫百姓在戰亂頻仍中已經十分痛苦,才消原意,並且派我前來授給大王王印和互相通好的符節。大王應該恭恭敬敬地到郊外迎接,北麵稱臣。想不到你竟想憑藉基礎未穩的南越,倔強到底。漢朝廷如果得到報告,恐怕要挖掘焚燒你祖先的墳慕,屠殺你宗族,然後派一位偏將軍,率領十萬人馬南下進攻,到那時,你的部下殺你投降,易如反掌。”
趙佗茅塞頓開,趕緊跳起來,規規矩矩地坐下,道歉說:“我在蠻夷中生活得太久,忘了中國禮儀。”然後向陸賈請教說:“我比蕭何、曹參、韓信如何?”
陸賈說:“大王的賢明和能力,跟他們相仿。”
趙佗又問:“我跟皇帝相比誰賢明?”
陸賈說:“皇帝起自豐、沛,討伐暴秦,誅滅強楚,為天下百姓興利除害,繼承五帝三工的偉大勳業,統治天下,中國人口以‘億’為單位計算,土地方圓萬裏,物產富饒,號令統一,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而大王之眾不過數萬,而且遍地蠻夷,不是山巒崎嶇,就是海濱水涯,一片荒涼,不過是漢的一個郡而已,大王怎麽能跟漢相比。”.
趙佗朗聲大笑說:“可惜我不在中國(指中原),所以在這裏為王。假使我在中國,安知不如劉邦?”
一、罷兵士歸家鄉。規定跟隨劉邦入關滅秦的關東人願意留在關中為民的,免搖役卜三年,回關東的免搖役六年。軍吏卒無爵或爵在大夫(五級爵)以下的,一律晉爵為大夫;大夫以上的加爵一級,並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搖賦。歸農的軍吏卒,按照爵級高低,授予田宅。這些被遣散的軍吏卒,除少數高爵的上升為地主外,大部分還是一般農民。這些農民由於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獲得了一份土地,又不需要服搖役,提高了生產積極性,成為漢初穩定農村封建秩序,恢復農業生產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命令在戰亂中聚嘯山澤的人各歸本土,“復故爵田宅”,使地主追鄉,農民返籍。“故爵”無疑指秦代的封爵,秦爵與田宅密不可分,“復故爵田宅”是對秦代中小地主既得利益的法律承認,有利於消除秦朝吏民的反抗情緒,這項安撫政策在漢初穩定封建秩序方麵是成功的。
三、宣布因饑荒自賣為奴婢者,一律“免為庶人”。這裏限定的“自賣”隻是當時奴埠買賣的一種形式,其他還有“略賣”、“出賣”等。如果再從自由民淪為奴嬸的渠道論之,形式就更多了。因此,這項法令並不是要廢除奴隸製,而是有限地釋免一些“自賣”者,盡管如此,它對解放社會生產力還是有益的。
四、重農抑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重農有其歷史必然性。重農抑商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始自商鞍變法,商秧認為工商業嚴重妨礙“重農”政策,因為在商品經濟獲得一定發展的前提下,從事工商更容易獲利。對此,史學家司馬遷曾概括指出:“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在工商業的利導下,大量農民紛紛脫離農業轉而從事工商,這在農業生產力不甚發達的情況下是有害而無益的。正因為如此,劉邦君臣繼承了這一政策,並具體規定:不許商人衣絲、操兵器、乘車騎馬,不許商人從政做官,並加倍徵收他們的人頭稅。
五、減輕田租,十五稅一。據<雲夢秦簡·田律》可知,秦代的田賦徵收禾稼(糧食)、芻飼料)、粟(禾稈)等,即每頃收當三石,粟二石。後來,董仲舒批評秦政說秦代“田租日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說明秦朝的賦稅很重,漢初則力求輕搖薄賦。
劉邦君臣通過上述“與民休息”的措施,總算把秦末以來動盪不安的社會局麵穩定下來,陸賈成為漢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劉邦認為陸賈是出使南越的最佳人選。據史料記載,陸賈到達南越國的都城番禺後,隻見趙佗態度傲慢,頭髮束成一撮,豎在頭上,伸及兩腿,像簸箕一樣坐在大殿裏。作為一位有著長期出使經驗的政治家和辯士,陸賈對趙佗的這番舉動好像早有預料,他不動聲色,先將趙佗與中原的關係作為會談的切人點並進言道:“你本是中國人(指中原地區),親戚兄弟、祖先墳墓都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而今你一反天性,背叛父母之國,不念祖宗,放棄中國傳統裝束,想要靠區區弱小的南越跟天子對抗,成為敵國,大禍怕就要來臨。自從秦王朝失去控製,諸侯豪傑紛紛起來,隻有漢王劉邦率先人關,占領鹹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西楚霸王,諸侯成為他的臣屬,可以說甚為強大。然而漢王劉邦從巴蜀出兵,用皮鞭答打天下,遂誅滅項羽,僅僅五年時間天下平安。這不是人為的力量,而是天意如此。夭子(指劉邦)已知道大王在南越稱王,卻不出兵協助誅滅暴秦和西楚,朝廷文武官員都主張派出大軍,向大王(指趙佗)問罪,但天子憐憫百姓在戰亂頻仍中已經十分痛苦,才消原意,並且派我前來授給大王王印和互相通好的符節。大王應該恭恭敬敬地到郊外迎接,北麵稱臣。想不到你竟想憑藉基礎未穩的南越,倔強到底。漢朝廷如果得到報告,恐怕要挖掘焚燒你祖先的墳慕,屠殺你宗族,然後派一位偏將軍,率領十萬人馬南下進攻,到那時,你的部下殺你投降,易如反掌。”
趙佗茅塞頓開,趕緊跳起來,規規矩矩地坐下,道歉說:“我在蠻夷中生活得太久,忘了中國禮儀。”然後向陸賈請教說:“我比蕭何、曹參、韓信如何?”
陸賈說:“大王的賢明和能力,跟他們相仿。”
趙佗又問:“我跟皇帝相比誰賢明?”
陸賈說:“皇帝起自豐、沛,討伐暴秦,誅滅強楚,為天下百姓興利除害,繼承五帝三工的偉大勳業,統治天下,中國人口以‘億’為單位計算,土地方圓萬裏,物產富饒,號令統一,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而大王之眾不過數萬,而且遍地蠻夷,不是山巒崎嶇,就是海濱水涯,一片荒涼,不過是漢的一個郡而已,大王怎麽能跟漢相比。”.
趙佗朗聲大笑說:“可惜我不在中國(指中原),所以在這裏為王。假使我在中國,安知不如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