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欽友等奔赴象崗的第一件事便是剷平清代建造的鞏極炮台基地。也就在這個基地的剷除過程中,先後發現了幾座西漢晚期、晉朝、明朝等不同時代的古墓葬,盡管這些墓葬較小且大多被盜,但廣州市考古人員得到線索後,還是前往進行了詳細的清理。作為負責象崗工地施工任務的鄧欽友,在和考古人員的接觸中,對古墓葬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清理程序,逐漸由陌生到熟悉,並在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憑著幾年來從考古人員那裏學到的一點識別和保護墓葬的常識,才有了他以下非凡的舉動。
當進城辦事的鄧欽友返回象崗工地時,發現民工們圍在一起正指指點點地議論著什麽,禁不住走上前去看個究竟。尚未靠近人群,有嘴巴靈活的民工便殷勤地告訴他:“鄧科長,這裏發現了一個大洞,快來看看這洞裏到底有啥!”
“什麽樣的大洞?”鄧欽友有些驚訝地反問著,急步擠進人群,這個時候幾條身強力壯的漢子正在揮鎬弄鍬喊著“嘿呀”、“嘿呀”的號子用力撬砸著一塊大石板。
鄧欽友不動聲色地圍著搖晃的大石板轉了兩圈,驀然感到了什麽,急忙讓大家住手,隨之跨到近前俯身從石板的縫隙中向下窺視。由於此時裂縫的最寬處已被撬開達0.3米,洞穴內的形製基本可以辨清,散落在其中的器物也影影綽綽地顯現出來。根據看到的情形,鄧欽友初步推斷,這個洞穴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既然是古墓,就應當受到保護並迅速通知考古部門前來鑑別。想到此處,他起身對仍在躍躍欲試的大漢們說:“下麵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大家不要再掘下去了,你們在這裏守著,不要亂動,我去打個電話把情況報告一下,請文管會的人來看看再作打算。”說著,轉身向山崗下麵的廣州中國大酒店走去。
地宮內,一扇倒塌的石門
鄧欽友藉助中國大酒店的電話,首先撥通了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值班室,值班室負責人得此消息,立即作了“嚴加看護,不要使之受到任何破壞,並速向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報告,建議他們派人前去調查”的指示。根據這個指示,鄧欽友撥通了市文管會考古隊的電話,在報告了象崗發現的情況後,又轉達了省政府辦公廳值斑室的指示。值斑的考古人員黃淼章接到電話後,未作半點遲疑,立即同考古隊員陳偉漢、冼錦祥等騎自行車趕到象崗施工工地。此時工地上的民工已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將洞穴圍得水泄不通,鄧欽友守在石板縫隙的旁邊,正焦急地等待考古人員的到來。
黃淼章等人擠進人群,立即對現場進行勘查,發現這既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部隊修築的防空洞,更不是侵華日軍構築的秘密軍火庫,而是一座石室古墓。從整體看上去,這座古墓構築在象崗腹心約20米的深處,墓頂全部用大石板覆蓋,石板的上部再用一層層灰土將墓坑夯實,以達到封閉的效果。在過去30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中,凡廣州郊區發現的石室墓都是明代之後建造的,就在此前不久,考古人員還在廣州鐵路局附近發掘了一座石室墓,經考證是明代一個叫韋眷的太監的墓葬。正是由於先前的經驗,黃淼章等人在勘察後,作出了“此墓有可能屬於明代的結論”。
外部的情形勘查完畢,黃淼章從懷裏掏出裝有兩節電池的手電,俯身石板的縫隙,透過手電射出的光向下觀看,由於下麵的墓穴過於龐大,加之外部光線的幹擾,射到墓穴中的手電光顯得極其微弱,如同螢火在黑夜中晃動。盡管如此,黃淼章還是窺到了墓穴前室的石壁、石門等較明顯的建築物。稍後,隨著手電光的不斷移動,黃淼章又在室內散亂的一堆雜物中看到了一件類似銅鼎一樣的器物,從這件器物的外部造型看,當是漢代之前的葬品。看到此處,黃淼章站起身對同來的陳偉漢、冼錦祥激動地說:“哎呀,裏邊大極了,以前沒見過這樣大的墓室,不得了嗬!”
“看到什麽東西沒有?”陳偉漢問。
“看不太清楚,不過我看到一件很大的器物,好像是個大銅鼎,從外形看是漢代之前的,這個墓看來不是明代的,可能是漢代或者漢代之前的……”未等黃淼章說完,站在旁邊的冼錦祥很有些不以為然地打斷道:“別胡扯了,你肯定是看花了眼,要不就是想南越王想瘋了,你想想看,我們什麽時候發現過漢代的石室墓?再說即使你看到的那件器物外形是漢代的,也不能說明這個墓就是漢代的,明代有許多器物就是仿照漢唐製造的,我看這還是一座明代墓。”
聽了冼錦樣的話,黃淼章點點頭,繼而又搖搖頭,略作沉思,說:“不,我有一種感覺,這不像是明代的墓葬,不像。”說著將手電筒遞給了陳偉漢:“你們再看看。”
陳偉漢和冼錦祥以及另外兩名考古隊員相繼窺看了墓室後,也感到有些不同尋常,但對此墓到底屬於漢代還是明代仍難以下確切的結論。黃淼章望著大家有些疑惑的臉說:“我看這祥吧,你們在這裏等著,我打個電話叫老麥來看看再作結論吧。”說著轉身向山下走去。
約20分鍾後,廣州市文管會副主任、廣州博物館館長、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來到了象崗山,這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第一代考古工作者,曾率領考古隊員幾乎踏遍了廣州地區所有的山山水水,調查、發掘了近千座墓葬,從而積累了豐富的考古經驗和廣博的學識,每當有較大的墓葬發現,必定由他親自主持發掘。在廣州地區現代田野考古的歷程中,麥英豪始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聽到黃淼章的電話匯報,他在驚喜的同時也存了些疑惑,在自己3o多年東奔西跑的考古生涯中,漢代的石室墓的確尚未見過,所見的石室墓均屬於明代之後。如果這次黃淼章所看到的墓室中的大銅鼎確屬漢代而不是明代的仿古器物,那麽,這座墓的考古價值就非同尋常了。當然,這時的麥英豪尚沒有想到他將要麵對的就是他和他的同伴苦苦探尋的那個千年隱秘的處所。或許,30多年的奔波,已使他對那個千年隱秘的追尋熱情漸漸冷卻,或許那久久積蓄在腦海中的幻想,在歲月的淘洗磨鍊中已失去了當初的鋒銳;或許,他不相信幸運之神會在這個極為平凡的日子向他招手並悠忽降臨到自己的麵前。此時的他斷然不會想到幾十年來隻在夢中經常看到的南越王墓已顯露端倪,他甚至連漢代這個詞都不再去想,幾十年的考古經驗告訴他,對一個墓葬或一件器物的斷定,絕不能先入為主,這樣很容易誤入歧途,他甚至喜歡從否定走向肯定,以逆向的思維態勢和嚴謹科學的態度使自己對紛繁雜亂的事物或事件,作出更準確、更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判斷。他反對先人為主的工作和科研態度,當然更反對那不著邊際的譁眾取寵。為此,麵對迎上來的幾位年輕的考古人員,他第一句話問的是:“是不是防空洞,這裏在過去可修造過不少這類的東西!”當他聽到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不是,絕對不是,肯定是一座石室墓”時,便輕輕地點了點頭,撥開圍觀的眾人,走向石板的裂縫處。
當進城辦事的鄧欽友返回象崗工地時,發現民工們圍在一起正指指點點地議論著什麽,禁不住走上前去看個究竟。尚未靠近人群,有嘴巴靈活的民工便殷勤地告訴他:“鄧科長,這裏發現了一個大洞,快來看看這洞裏到底有啥!”
“什麽樣的大洞?”鄧欽友有些驚訝地反問著,急步擠進人群,這個時候幾條身強力壯的漢子正在揮鎬弄鍬喊著“嘿呀”、“嘿呀”的號子用力撬砸著一塊大石板。
鄧欽友不動聲色地圍著搖晃的大石板轉了兩圈,驀然感到了什麽,急忙讓大家住手,隨之跨到近前俯身從石板的縫隙中向下窺視。由於此時裂縫的最寬處已被撬開達0.3米,洞穴內的形製基本可以辨清,散落在其中的器物也影影綽綽地顯現出來。根據看到的情形,鄧欽友初步推斷,這個洞穴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既然是古墓,就應當受到保護並迅速通知考古部門前來鑑別。想到此處,他起身對仍在躍躍欲試的大漢們說:“下麵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大家不要再掘下去了,你們在這裏守著,不要亂動,我去打個電話把情況報告一下,請文管會的人來看看再作打算。”說著,轉身向山崗下麵的廣州中國大酒店走去。
地宮內,一扇倒塌的石門
鄧欽友藉助中國大酒店的電話,首先撥通了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值班室,值班室負責人得此消息,立即作了“嚴加看護,不要使之受到任何破壞,並速向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報告,建議他們派人前去調查”的指示。根據這個指示,鄧欽友撥通了市文管會考古隊的電話,在報告了象崗發現的情況後,又轉達了省政府辦公廳值斑室的指示。值斑的考古人員黃淼章接到電話後,未作半點遲疑,立即同考古隊員陳偉漢、冼錦祥等騎自行車趕到象崗施工工地。此時工地上的民工已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將洞穴圍得水泄不通,鄧欽友守在石板縫隙的旁邊,正焦急地等待考古人員的到來。
黃淼章等人擠進人群,立即對現場進行勘查,發現這既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部隊修築的防空洞,更不是侵華日軍構築的秘密軍火庫,而是一座石室古墓。從整體看上去,這座古墓構築在象崗腹心約20米的深處,墓頂全部用大石板覆蓋,石板的上部再用一層層灰土將墓坑夯實,以達到封閉的效果。在過去30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中,凡廣州郊區發現的石室墓都是明代之後建造的,就在此前不久,考古人員還在廣州鐵路局附近發掘了一座石室墓,經考證是明代一個叫韋眷的太監的墓葬。正是由於先前的經驗,黃淼章等人在勘察後,作出了“此墓有可能屬於明代的結論”。
外部的情形勘查完畢,黃淼章從懷裏掏出裝有兩節電池的手電,俯身石板的縫隙,透過手電射出的光向下觀看,由於下麵的墓穴過於龐大,加之外部光線的幹擾,射到墓穴中的手電光顯得極其微弱,如同螢火在黑夜中晃動。盡管如此,黃淼章還是窺到了墓穴前室的石壁、石門等較明顯的建築物。稍後,隨著手電光的不斷移動,黃淼章又在室內散亂的一堆雜物中看到了一件類似銅鼎一樣的器物,從這件器物的外部造型看,當是漢代之前的葬品。看到此處,黃淼章站起身對同來的陳偉漢、冼錦祥激動地說:“哎呀,裏邊大極了,以前沒見過這樣大的墓室,不得了嗬!”
“看到什麽東西沒有?”陳偉漢問。
“看不太清楚,不過我看到一件很大的器物,好像是個大銅鼎,從外形看是漢代之前的,這個墓看來不是明代的,可能是漢代或者漢代之前的……”未等黃淼章說完,站在旁邊的冼錦祥很有些不以為然地打斷道:“別胡扯了,你肯定是看花了眼,要不就是想南越王想瘋了,你想想看,我們什麽時候發現過漢代的石室墓?再說即使你看到的那件器物外形是漢代的,也不能說明這個墓就是漢代的,明代有許多器物就是仿照漢唐製造的,我看這還是一座明代墓。”
聽了冼錦樣的話,黃淼章點點頭,繼而又搖搖頭,略作沉思,說:“不,我有一種感覺,這不像是明代的墓葬,不像。”說著將手電筒遞給了陳偉漢:“你們再看看。”
陳偉漢和冼錦祥以及另外兩名考古隊員相繼窺看了墓室後,也感到有些不同尋常,但對此墓到底屬於漢代還是明代仍難以下確切的結論。黃淼章望著大家有些疑惑的臉說:“我看這祥吧,你們在這裏等著,我打個電話叫老麥來看看再作結論吧。”說著轉身向山下走去。
約20分鍾後,廣州市文管會副主任、廣州博物館館長、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來到了象崗山,這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第一代考古工作者,曾率領考古隊員幾乎踏遍了廣州地區所有的山山水水,調查、發掘了近千座墓葬,從而積累了豐富的考古經驗和廣博的學識,每當有較大的墓葬發現,必定由他親自主持發掘。在廣州地區現代田野考古的歷程中,麥英豪始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聽到黃淼章的電話匯報,他在驚喜的同時也存了些疑惑,在自己3o多年東奔西跑的考古生涯中,漢代的石室墓的確尚未見過,所見的石室墓均屬於明代之後。如果這次黃淼章所看到的墓室中的大銅鼎確屬漢代而不是明代的仿古器物,那麽,這座墓的考古價值就非同尋常了。當然,這時的麥英豪尚沒有想到他將要麵對的就是他和他的同伴苦苦探尋的那個千年隱秘的處所。或許,30多年的奔波,已使他對那個千年隱秘的追尋熱情漸漸冷卻,或許那久久積蓄在腦海中的幻想,在歲月的淘洗磨鍊中已失去了當初的鋒銳;或許,他不相信幸運之神會在這個極為平凡的日子向他招手並悠忽降臨到自己的麵前。此時的他斷然不會想到幾十年來隻在夢中經常看到的南越王墓已顯露端倪,他甚至連漢代這個詞都不再去想,幾十年的考古經驗告訴他,對一個墓葬或一件器物的斷定,絕不能先入為主,這樣很容易誤入歧途,他甚至喜歡從否定走向肯定,以逆向的思維態勢和嚴謹科學的態度使自己對紛繁雜亂的事物或事件,作出更準確、更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判斷。他反對先人為主的工作和科研態度,當然更反對那不著邊際的譁眾取寵。為此,麵對迎上來的幾位年輕的考古人員,他第一句話問的是:“是不是防空洞,這裏在過去可修造過不少這類的東西!”當他聽到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不是,絕對不是,肯定是一座石室墓”時,便輕輕地點了點頭,撥開圍觀的眾人,走向石板的裂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