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作者:樊樹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果然,雲南道禦史羊可立的彈劾奏疏把調子提高了許多,無中生有地說:“已故人大學士張居正隱古廢遼府第田土,乞嚴行查勘。”
所謂“廢遼”是指早已被罷廢的遼王,說張居正霸占遼王府第的財產,是可以導致抄家的罪行,用心是十分險惡的。此論一出,久欲伺機翻案的遼王家屬以為時機已到,已故遼王的次妃王氏向神宗呈進《大奸巨惡叢計謀陷親王強占欽賜祈祖霸奪產業勢侵全室疏》,胡說什麽“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素有斂財癖好的神宗以為抓住了對張居正抄家的把柄,立即下令司禮監太監張誠與刑部侍郎丘##等前往江陵查抄張府,這無異於對張居正在政治上徹底否定,他的罪狀就不再是他不久前所說的“怙寵行私”這麽簡單了:都察院等衙門遵旨呈上給張居正定罪的奏疏,神宗親筆寫下了這樣的結論:“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占王墳府第,鉗製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斷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追論::伊屬張居易、張嗣修、張順、張書都著永戍煙瘴地麵,永遠充軍。你都察院還將居正罪狀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在神宗眼裏,原先締造新政的功臣,一下子變成“專權亂政”之徒,沒有斷棺戮屍已經算是從寬發落了,他的兄弟兒子等人卻必須以永遠充軍來抵償。張居正生前雖然意識到騎虎難下,也許會中道翻車,但是他無論如何不會料到會有這樣的下場。
張誠和丘主持的抄家,把皇帝的翻臉不認人的冷酷無情實施到了極致;他們還沒有趕到江陵,就命令地方官登錄張府人口,封閉房門,一些老弱婦孺來不及退出,門已封閉,餓死十餘人。查抄家產更是輜銖必究,共計抄山黃金2400兩,白銀107700兩,金器3710兩,金首飾900兩,銀器5200兩,銀首飾10000兩等。這與他們原先的估計相去甚遠。於是丘便大加拷問,窮迫硬索。張居正的二子懋修經不起拷掠,屈打成招。長子張敬修(原任禮部主事)實在受不了如此折磨自縊身亡。他臨終前留下一紙絕命書,真實的記錄了張府遭受抄家浩劫的慘狀:“……至五月初五日,丘侍郎到府,初七日提敬修麵審,其當事遝之形,與吏卒咆哮之景,皆平生所未經受者,而況體關三木,首戴##巾乎!在敬修鬧不足惜,獨是屈坐先公以二百萬銀數。不知先公自歷官以來,清介之聲傳播海內,不惟變戶竭資不能完,即粉身碎骨亦難充者。又要誣扳曾確庵(省吾)等寄銀十五萬,.王少方(篆)寄銀十萬,傅大川(作舟)寄銀五萬。雲:‘從則已,不從則奉天命行事!’恐嚇之言令人落膽……丘侍郎、任撫按,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明神宗為了打壓“威權震主”的張居正,製造了一場大冤案,留給他的子孫去平反。天啟二年,明熹宗給張居正恢復原官,給予祭葬禮儀,張府房產沒有變賣的一併發還。崇禎二年明思宗給還張居正後人官蔭與誥命。時人評論道:當人明王朝行將衰亡之時,皇帝“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相一也”。人們有感於此,在江陵張居正故宅題詩抒懷,其中有兩句這樣寫道:
恩怨盡時方論定,
封疆危日見才難。
宮闈大案
妖書案
爭奪皇位繼承權,是歷代王朝宮闈鬥爭永恆的主題,明代也不例外。
萬曆朝圍繞皇太子而發生的“妖書案”、“梃擊案”、“紅丸案”,以及他死後的“移宮案”,撲朔迷離,讀明史至此,往往如墜五裏霧中,暈頭轉向。在下試圖以最簡單明了的方式,分別撰寫文章,把這幾案的真相,告訴列位看官。今天先說“妖書案”。
萬曆皇帝由於寵信鄭貴妃,想立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皇儲,不願意冊立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一事件,在外廷大臣看來是不合祖宗法度的,因此屢屢向皇帝諫諍,盡快冊立皇長子為太子,稱為“爭國本”。皇帝卻尋找種種藉口拖延,藉口之一,皇長子的生母是宮女出身。
當外廷對此事議論得沸沸揚揚之時,宮中的慈聖皇太後李氏(萬曆皇帝的生母)也有所聞,她是喜歡恭妃王氏的,也心疼她的長孫。有一天,萬曆到慈寧宮向母親請安,母子之間發生這樣一場對話:
太後對兒子說:“外廷諸臣多說該早定長哥(宮中稱呼太子為長哥),如何打發他?”
兒子回答:“道她是都人(宮中稱呼宮女為都人)的兒子。”
太後聽了心中不快,正色訓斥道:“母以子貴,寧分差等?你也是都人的兒子!”
這一下點到了要害。原來萬曆的生母李氏,也是宮女出身,早年以宮女身份為隆慶皇帝生下了朱翊鈞(即後來的萬曆皇帝),才進封為貴妃。萬曆自知理虧,如果因為宮女所生不能冊立為太子,那麽他本人根本就不可能當上皇帝。聽了母親的訓示,他惶恐萬狀,伏地請罪不已。太後訓示的壓力超過了外廷大臣的千言萬語,以後皇長子朱常洛之所以能有轉機,
所謂“廢遼”是指早已被罷廢的遼王,說張居正霸占遼王府第的財產,是可以導致抄家的罪行,用心是十分險惡的。此論一出,久欲伺機翻案的遼王家屬以為時機已到,已故遼王的次妃王氏向神宗呈進《大奸巨惡叢計謀陷親王強占欽賜祈祖霸奪產業勢侵全室疏》,胡說什麽“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素有斂財癖好的神宗以為抓住了對張居正抄家的把柄,立即下令司禮監太監張誠與刑部侍郎丘##等前往江陵查抄張府,這無異於對張居正在政治上徹底否定,他的罪狀就不再是他不久前所說的“怙寵行私”這麽簡單了:都察院等衙門遵旨呈上給張居正定罪的奏疏,神宗親筆寫下了這樣的結論:“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占王墳府第,鉗製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斷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追論::伊屬張居易、張嗣修、張順、張書都著永戍煙瘴地麵,永遠充軍。你都察院還將居正罪狀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在神宗眼裏,原先締造新政的功臣,一下子變成“專權亂政”之徒,沒有斷棺戮屍已經算是從寬發落了,他的兄弟兒子等人卻必須以永遠充軍來抵償。張居正生前雖然意識到騎虎難下,也許會中道翻車,但是他無論如何不會料到會有這樣的下場。
張誠和丘主持的抄家,把皇帝的翻臉不認人的冷酷無情實施到了極致;他們還沒有趕到江陵,就命令地方官登錄張府人口,封閉房門,一些老弱婦孺來不及退出,門已封閉,餓死十餘人。查抄家產更是輜銖必究,共計抄山黃金2400兩,白銀107700兩,金器3710兩,金首飾900兩,銀器5200兩,銀首飾10000兩等。這與他們原先的估計相去甚遠。於是丘便大加拷問,窮迫硬索。張居正的二子懋修經不起拷掠,屈打成招。長子張敬修(原任禮部主事)實在受不了如此折磨自縊身亡。他臨終前留下一紙絕命書,真實的記錄了張府遭受抄家浩劫的慘狀:“……至五月初五日,丘侍郎到府,初七日提敬修麵審,其當事遝之形,與吏卒咆哮之景,皆平生所未經受者,而況體關三木,首戴##巾乎!在敬修鬧不足惜,獨是屈坐先公以二百萬銀數。不知先公自歷官以來,清介之聲傳播海內,不惟變戶竭資不能完,即粉身碎骨亦難充者。又要誣扳曾確庵(省吾)等寄銀十五萬,.王少方(篆)寄銀十萬,傅大川(作舟)寄銀五萬。雲:‘從則已,不從則奉天命行事!’恐嚇之言令人落膽……丘侍郎、任撫按,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明神宗為了打壓“威權震主”的張居正,製造了一場大冤案,留給他的子孫去平反。天啟二年,明熹宗給張居正恢復原官,給予祭葬禮儀,張府房產沒有變賣的一併發還。崇禎二年明思宗給還張居正後人官蔭與誥命。時人評論道:當人明王朝行將衰亡之時,皇帝“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相一也”。人們有感於此,在江陵張居正故宅題詩抒懷,其中有兩句這樣寫道:
恩怨盡時方論定,
封疆危日見才難。
宮闈大案
妖書案
爭奪皇位繼承權,是歷代王朝宮闈鬥爭永恆的主題,明代也不例外。
萬曆朝圍繞皇太子而發生的“妖書案”、“梃擊案”、“紅丸案”,以及他死後的“移宮案”,撲朔迷離,讀明史至此,往往如墜五裏霧中,暈頭轉向。在下試圖以最簡單明了的方式,分別撰寫文章,把這幾案的真相,告訴列位看官。今天先說“妖書案”。
萬曆皇帝由於寵信鄭貴妃,想立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皇儲,不願意冊立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一事件,在外廷大臣看來是不合祖宗法度的,因此屢屢向皇帝諫諍,盡快冊立皇長子為太子,稱為“爭國本”。皇帝卻尋找種種藉口拖延,藉口之一,皇長子的生母是宮女出身。
當外廷對此事議論得沸沸揚揚之時,宮中的慈聖皇太後李氏(萬曆皇帝的生母)也有所聞,她是喜歡恭妃王氏的,也心疼她的長孫。有一天,萬曆到慈寧宮向母親請安,母子之間發生這樣一場對話:
太後對兒子說:“外廷諸臣多說該早定長哥(宮中稱呼太子為長哥),如何打發他?”
兒子回答:“道她是都人(宮中稱呼宮女為都人)的兒子。”
太後聽了心中不快,正色訓斥道:“母以子貴,寧分差等?你也是都人的兒子!”
這一下點到了要害。原來萬曆的生母李氏,也是宮女出身,早年以宮女身份為隆慶皇帝生下了朱翊鈞(即後來的萬曆皇帝),才進封為貴妃。萬曆自知理虧,如果因為宮女所生不能冊立為太子,那麽他本人根本就不可能當上皇帝。聽了母親的訓示,他惶恐萬狀,伏地請罪不已。太後訓示的壓力超過了外廷大臣的千言萬語,以後皇長子朱常洛之所以能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