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朝中,想有所作為是非常困難,最好的辦法還是退出朝堂,專心經營自己的根據地。一旦條件成熟就起兵,橫掃天下,把蒙古逼出中原,那個時候憑惜軍事、政治、經濟實力,達到自己的理想,是不是推翻宋王朝要看情況而定。從這個時代一步跨入資本王義社會太不現實了,皇權還是要延續一段時間的,社會資本、經濟力量、百姓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
在等待蒙古大軍返回的這幾天時間裏,藍玫瑰在一直思考這些問題。延伸出的很多問題都需要進行考慮,借著這次戰功和威望取得一定的地方實權,擴大根據地麵積,積蓄力量、擴大政治影響,為將來的北伐作準備。
想到這些問題才發現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一個思想體係的建立,就不是輕易可以辦到的。在抗戰的時候可以不用建立任何黨派,以經濟手段控製很多有民族正義感的人,為民族和國家的興旺共同奮鬥。
這個時代卻不行,國家概念、民族思想還沒有那麽強烈。當初在當陽的時候,在荊州回海陽的時候,探討的結果讓自己失望。在手下人的心裏,沒有國家民族概念,他們更多的是建功立業,忠於皇權。自己該怎麽辦?
要想讓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讓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強盛的民族,自己就必須取得全國的領導權,那樣才能有慢慢玫變社會的能力。想做到這一點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聚集一批人在身邊。
但用什麽來凝聚人心呢?兩條出路,一是確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崇高的理想。一個是為實現個人的人生欲望。兩條怎麽選擇讓藍玫瑰陷入兩難中。歷史經驗證明,再崇高的理想,也不可能離開自我本身價值的體現。說得難聽一些,純粹的精神追求是不存在的,不管多麽高的理想,必然伴隨著經濟、政治的利益驅使。有這些原因,隻能讓這些人有實現自己心中欲望的機會,否則是不可能有永遠的追隨者。
如果自己位列朝堂,手下人很難保證不離心離德,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要靠宋朝皇帝給,不是自己給的。想實現心中的理想,隻有建立自己的根基,才能實現這一切。
藍玫瑰經過靜靜的思考,下一步的行為方向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也就知道自己怎麽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走下去的問題。
理想都是美好的,但道路都是曲折的,這個過程是血淚和生命鋪就的道路,看來一將功成萬骨枯是社會規律,不是自己改得了的。為了今後的千秋萬代,自己也隻能狠下心來,去做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報”門外一聲報告打斷了藍玫瑰的思考。葉晴稟報,蒙古大軍押送大量的糧草和攻城器械,已經越過石頭寨向新昌前進,當晚可能到溧陽。
藍玫瑰精神一振,她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思路,那就一步步走下去吧。這一世自己有時間來實現心中的理想,對葉晴說道:“擂鼓升帳。”
很快手下人員聚集在中軍大帳,情況這些人都知道了,藍玫瑰直接說道:“步兵師第一團、第二團在新昌左側埋伏,第三團、第四團在右側埋伏,突擊團趕到運糧大軍的後尾,在石頭寨向南進攻,突擊後尾。把蒙古軍向前麵一起趕。特戰大隊攻占溧陽,騎兵團、後勤大隊、工兵團跟我為中軍在溧陽前迎戰蒙古運糧大軍。”
“遵命。”眾將一起抱拳答應。這是四萬蒙古軍隊,騎兵一萬、新附軍三萬,如果被消滅就減少了蒙古軍圍困臨安的兵力。眾人都是信心十足,以現在玫瑰軍的實力四萬蒙古軍太不成問題了。沒有一個人想打不打得贏的問題,玫瑰軍已建立起強大的信心。
這一次運糧隊的領隊是蒙古萬戶巴根。達魯花刺是阿木爾,三萬新附軍中有兩萬是漢軍,一萬新附軍,分別有三個都指揮使共計四萬大軍。
伯顏這一次不單是運糧,他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引出這支伏擊運糧隊,截斷糧道的宋軍。伯顏一次派出這麽多軍隊,也是有根據的,運輸隊是三千人,能讓三千人一個都跑不出來,達到全殲的程度,這支埋伏的部隊最少也得有萬人,否則不可能讓三千新附軍連消息都報不出來。就是這個依據,伯顏才調一萬蒙古騎兵、兩萬漢軍、一萬新附軍,以這些兵力,就是有三萬宋軍也沒有問題。
對於伯顏調如此多的軍隊,達魯花刺阿木爾不以為然。大宋除了徽州軍有一些戰鬥力以外,其他的宋軍根本不堪一擊,如果隻是一兩萬宋軍,就這兩萬漢軍就夠用了。可是萬戶巴根很小心,他明白丞相派這麽多兵力的真正目的。這裏離徽州很近,蒙古大軍已經掃平了江南沿岸,這個地區在大宋手裏的隻有徽州,而藍玫瑰的老巢就在徽州。此時藍玫瑰防守在臨安,不能排除是徽州派出軍隊,阻截蒙古軍的糧道,支援京師臨安的防守戰鬥。
既然是徽州軍就不能不重視,所以伯顏一次派出四萬大軍進行運糧,不但能保證糧草安全運到,也能一舉殲滅這支潛伏的宋軍。就是萬戶巴根知道這些,他才特別小心。為了防止照顧不過來,巴根的車隊沒有那麽長,而是兩輛車並行,前後跟得很緊。即使這樣,由於運糧太多,又有一些攻城器械,大小車輛幾乎達到了近千輛,也是連綿十幾裏地遠。
巴根把一萬蒙古騎兵放在隊伍的前麵,兩萬漢軍在兩側,一萬新附軍在後麵,把整個糧草車隊保護在中間。這樣安排是因為阿裏海牙知道後提出來的,他在進賢糧道,兩次被藍玫瑰派兵截斷,迫使他退兵。這次向伯顏提議,防止這次行動的是徽州軍,徽州軍的作法是燒毀糧草。巴根擔心糧草被燒,所以把一萬騎兵放在頭上,用於擊潰阻截的部隊,兩側用戰鬥力較強的漢軍,把後尾用戰鬥力最弱的新附軍,雖然是十幾裏地遠,對騎兵來說也用不多長時間。有劫糧的宋軍可以很快的增援,並且集中兵力消滅這些可惡的宋軍。
在等待蒙古大軍返回的這幾天時間裏,藍玫瑰在一直思考這些問題。延伸出的很多問題都需要進行考慮,借著這次戰功和威望取得一定的地方實權,擴大根據地麵積,積蓄力量、擴大政治影響,為將來的北伐作準備。
想到這些問題才發現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一個思想體係的建立,就不是輕易可以辦到的。在抗戰的時候可以不用建立任何黨派,以經濟手段控製很多有民族正義感的人,為民族和國家的興旺共同奮鬥。
這個時代卻不行,國家概念、民族思想還沒有那麽強烈。當初在當陽的時候,在荊州回海陽的時候,探討的結果讓自己失望。在手下人的心裏,沒有國家民族概念,他們更多的是建功立業,忠於皇權。自己該怎麽辦?
要想讓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讓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強盛的民族,自己就必須取得全國的領導權,那樣才能有慢慢玫變社會的能力。想做到這一點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聚集一批人在身邊。
但用什麽來凝聚人心呢?兩條出路,一是確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崇高的理想。一個是為實現個人的人生欲望。兩條怎麽選擇讓藍玫瑰陷入兩難中。歷史經驗證明,再崇高的理想,也不可能離開自我本身價值的體現。說得難聽一些,純粹的精神追求是不存在的,不管多麽高的理想,必然伴隨著經濟、政治的利益驅使。有這些原因,隻能讓這些人有實現自己心中欲望的機會,否則是不可能有永遠的追隨者。
如果自己位列朝堂,手下人很難保證不離心離德,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要靠宋朝皇帝給,不是自己給的。想實現心中的理想,隻有建立自己的根基,才能實現這一切。
藍玫瑰經過靜靜的思考,下一步的行為方向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也就知道自己怎麽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走下去的問題。
理想都是美好的,但道路都是曲折的,這個過程是血淚和生命鋪就的道路,看來一將功成萬骨枯是社會規律,不是自己改得了的。為了今後的千秋萬代,自己也隻能狠下心來,去做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報”門外一聲報告打斷了藍玫瑰的思考。葉晴稟報,蒙古大軍押送大量的糧草和攻城器械,已經越過石頭寨向新昌前進,當晚可能到溧陽。
藍玫瑰精神一振,她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思路,那就一步步走下去吧。這一世自己有時間來實現心中的理想,對葉晴說道:“擂鼓升帳。”
很快手下人員聚集在中軍大帳,情況這些人都知道了,藍玫瑰直接說道:“步兵師第一團、第二團在新昌左側埋伏,第三團、第四團在右側埋伏,突擊團趕到運糧大軍的後尾,在石頭寨向南進攻,突擊後尾。把蒙古軍向前麵一起趕。特戰大隊攻占溧陽,騎兵團、後勤大隊、工兵團跟我為中軍在溧陽前迎戰蒙古運糧大軍。”
“遵命。”眾將一起抱拳答應。這是四萬蒙古軍隊,騎兵一萬、新附軍三萬,如果被消滅就減少了蒙古軍圍困臨安的兵力。眾人都是信心十足,以現在玫瑰軍的實力四萬蒙古軍太不成問題了。沒有一個人想打不打得贏的問題,玫瑰軍已建立起強大的信心。
這一次運糧隊的領隊是蒙古萬戶巴根。達魯花刺是阿木爾,三萬新附軍中有兩萬是漢軍,一萬新附軍,分別有三個都指揮使共計四萬大軍。
伯顏這一次不單是運糧,他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引出這支伏擊運糧隊,截斷糧道的宋軍。伯顏一次派出這麽多軍隊,也是有根據的,運輸隊是三千人,能讓三千人一個都跑不出來,達到全殲的程度,這支埋伏的部隊最少也得有萬人,否則不可能讓三千新附軍連消息都報不出來。就是這個依據,伯顏才調一萬蒙古騎兵、兩萬漢軍、一萬新附軍,以這些兵力,就是有三萬宋軍也沒有問題。
對於伯顏調如此多的軍隊,達魯花刺阿木爾不以為然。大宋除了徽州軍有一些戰鬥力以外,其他的宋軍根本不堪一擊,如果隻是一兩萬宋軍,就這兩萬漢軍就夠用了。可是萬戶巴根很小心,他明白丞相派這麽多兵力的真正目的。這裏離徽州很近,蒙古大軍已經掃平了江南沿岸,這個地區在大宋手裏的隻有徽州,而藍玫瑰的老巢就在徽州。此時藍玫瑰防守在臨安,不能排除是徽州派出軍隊,阻截蒙古軍的糧道,支援京師臨安的防守戰鬥。
既然是徽州軍就不能不重視,所以伯顏一次派出四萬大軍進行運糧,不但能保證糧草安全運到,也能一舉殲滅這支潛伏的宋軍。就是萬戶巴根知道這些,他才特別小心。為了防止照顧不過來,巴根的車隊沒有那麽長,而是兩輛車並行,前後跟得很緊。即使這樣,由於運糧太多,又有一些攻城器械,大小車輛幾乎達到了近千輛,也是連綿十幾裏地遠。
巴根把一萬蒙古騎兵放在隊伍的前麵,兩萬漢軍在兩側,一萬新附軍在後麵,把整個糧草車隊保護在中間。這樣安排是因為阿裏海牙知道後提出來的,他在進賢糧道,兩次被藍玫瑰派兵截斷,迫使他退兵。這次向伯顏提議,防止這次行動的是徽州軍,徽州軍的作法是燒毀糧草。巴根擔心糧草被燒,所以把一萬騎兵放在頭上,用於擊潰阻截的部隊,兩側用戰鬥力較強的漢軍,把後尾用戰鬥力最弱的新附軍,雖然是十幾裏地遠,對騎兵來說也用不多長時間。有劫糧的宋軍可以很快的增援,並且集中兵力消滅這些可惡的宋軍。